管孩子該不該打

本文已影響4.84K人 

管孩子該不該打,孩子被視爲一個家庭的希望,現在崇尚的教育是正面管教,家長們一致認爲用武力解決孩子的問題,會給孩子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那麼管孩子該不該打。

管孩子該不該打1

當全面提出素質教育,要對孩子溫柔引導的時候,不能打罵孩子以免造成身心的不健全發展就成了主流,但是有的熊孩子如果只是教育就會顯得沒有力量,有幾種情況下對孩子絕對不能放縱,遇上了就別猶豫,打就是了。

管孩子該不該打

不尊重長輩的時候

前幾天西西的爺爺奶奶去看他了,他打開門不僅沒有打招呼,而且對爺爺的熱情有些反感。吃飯的時候爺爺的聲音有些大,西西大聲的說“閉嘴,電視聽不見了”,西西的媽媽讓他道歉,他不但搖頭拒絕而且還說不吃飯了,媽媽給西西拉到房間打了一頓,讓他在裏面反省。

有的長輩特別溺愛孩子,久而久之養成了孩子不尊重人的習慣,覺得不管做什麼都能得到包容,世界觀裏就沒有尊重長輩的意識。這個時候如果口頭教育他能聽並且改正就好,如果怎麼講道理孩子都不聽的時候,就該動手打了。打孩子不是最終的目的,主要是讓孩子意識到尊重長輩有多重要。

管孩子該不該打 第2張

撒謊還理直氣壯的時候

有些孩子爲了避免某些不必要的麻煩,選擇用謊言掩蓋事實,但是被家長抓包的時候還特別理直氣壯的說自己沒有撒謊,當多次確認沒有結果的時候,家長就不必再講道理了,直接拉進小黑屋揍一頓就好了。

打完之後就要問孩子爲什麼要撒謊,如果只是因爲害怕承擔責任,這時家長就要好好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問題,讓孩子不敢承擔責任。搞清楚事情的緣由,也打完之後,再告訴孩子以後遇見事情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管孩子該不該打 第3張

發脾氣還打人的時候

發脾氣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很少有不發脾氣的孩子,但是發脾氣還伴隨着打人的孩子就應該好好管教了,發脾氣只是某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但是有打人的習慣就說明孩子性格里藏有暴力的傾向,如果這個時候多次說教無用的情況就以暴制暴,讓他冷靜下來。

當孩子冷靜下來,情緒得到緩和的時候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就會思考,當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就會知道下一次到底該不該動手了。

管孩子該不該打2

熊孩子摔壞別人的玩具,父親的一腳真管用

接兒子放學回家的時候,在幼兒園附近的公園裏發生了一件事情,很值得與大家分享探討。

兒子幼兒園門口是一個小公園,有很多商販在賣玩具。一對夫妻帶着兒子在這個公園玩,男孩看到了玩具小攤,就跑過去要挑選玩具。

他中意了一個玩具汽車,就央求媽媽買下這輛車。媽媽解釋說,家中有一輛很類似的車,今天就不買了。

聽到男孩後,放聲大哭,一直喊着就要這輛車,並且坐在地上就是不起來。爸爸也跟媽媽一起鬨着男孩,並且將他從地上拽起來。

這時,男孩順勢將這輛玩具車狠狠地摔到了地上,塑料的碎片還彈到路人的身上。媽媽一下子愣住了,開始訓斥男孩,並且要求他道歉。

但是男孩一邊哭一邊瞪着母親,喊道:“你一點都不好,我討厭你!”爸爸聽到這句話,上前就踹了男孩一腳,並且嚴肅地說:“閉上嘴,不要再哭了,跟賣車的叔叔道歉,跟你媽媽道歉。”男孩似乎是被爸爸的怒氣震住了,哭聲戛然而止,然後低下了頭。

溫和的方式固然是好,但是寬嚴並濟才更加有效果。童年是孩子性格養成最好的階段,讓他們成爲明事理、懂規矩的孩子最爲重要,所以採取的教育方式要因人而異,不可泛泛而談。

管孩子該不該打 第4張

這三種情況下,孩子該打,千萬別手軟

1、不尊重長輩的時候

上述案例中,父親踢男孩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孩子對於長輩的不尊重。現在孩子受到多方的關注,六位家長照顧一個孩子,有的長輩特別溺愛孩子,久而久之養成了孩子不尊重人的習慣。認爲不管做什麼都能得到包容,世界觀裏就沒有尊重長輩的意識。

這個時候,如果口頭教育他能聽並且改正就好,如果怎麼講道理孩子都不聽的時候,就該動手打了。打孩子不是最終目的,主要是讓孩子意識到尊重長輩有多重要。

2、撒謊還不知悔改的時候

有些孩子爲了避免某些不必要的麻煩,選擇用謊言掩蓋事實,但是被家長抓包的`時候,還特別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沒有撒謊,家長應該讓孩子冷靜一下再詢問。

如果還是得出同樣的結果,那就要採取一點武力了。因爲這是嚴重的品質問題,必須讓孩子知道撒謊的後果,避免下次再犯。

但是打孩子一定要有方式,不要過於嚴重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適當力度纔可以。並且要在孩子徹底冷靜後,和他們一起分析問題,解釋清楚緣由。

管孩子該不該打 第5張

3、無理取鬧的時候

小孩子並不是每件事都想得很透徹、十分懂事,偶爾都會小作小鬧,有點小脾氣,這樣並不爲過。但是如果孩子在鬧脾氣的時候,摔東西甚至是打人,那家長就一定要留心了。

這說明孩子可能有一定的暴力傾向,急需改正。如果這個時候多次說教無用,就可以運用肢體語言,讓他冷靜下來。之後,還要耐心地分析孩子的錯誤,並且和他好好溝通,當他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就會知道下一次到底該不該動手了。

當然,打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輕重,可以用手掌拍打孩子的背部,起到警示作用就可以了。像頭部、臀部、腹部這些關鍵部位不要打,也不要用腳踢、也不要用一些器具狠狠打孩子,打壞了孩子不僅傷在孩子身,還會疼在自己心,而且還需要負法律責任。

管孩子該不該打3

1 、打孩子不能帶情緒,因爲你有情緒。這時候打孩子只是在發泄自己的憤怒,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給孩子講清楚爲什麼要打他,很容易失手誤傷孩子。當你憤怒過後不想打孩子的時候,卻是你應該打的時候,因爲規矩不能隨便改。

2 、打孩子前要交流。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要讓孩子知道,不是爸爸媽媽要打你,是規矩要打你,規矩在父母之上。這個過程對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緒,言簡意賅,但態度要堅決。

3 、不能用手或鞋子打,要“專物專用”,需要用杖(也就是古時候所說的家法),這樣做有兩點點好處:第一給自己時間冷靜;第二產生震懾力。

管孩子該不該打 第6張

4 、孩子犯錯誤,是因爲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因此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所以,依照愛打孩子的原則是,父母也要跟着受罰。比如懲罰孩子之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因爲這件事過去強調得少,導致你犯了錯,被懲罰,所以爸爸也要自罰不吃晚飯。這樣會讓孩子體會到愛,而不是恐懼。

5 、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況者不能打:行爲亢奮有神經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害的孩子。

6、 不到3歲的孩子不要打。3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打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髮展。

7 、6歲以後要儘量少打,12歲以後的孩子不能打。6歲後的孩子是懂道理的年齡了。這時,父母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裏產生負面影響。

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雖然我們深謀遠慮,但事實上結果卻不是我們所理想的。

好的心態能帶來好的情緒,假如你的孩子很頑皮,淘氣,不聽話,請大人們不要急着給孩子“扣帽子”,試着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後再下定論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家長們要清楚教育孩子的目的,只有徹底瞭解教育原理、認真學習、真心付出和自我完善的家長,纔有可能教出優秀的子女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