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指導操作流程

本文已影響1.4W人 

母乳餵養指導操作流程,媽媽需要掌握母乳餵養知識,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哺乳帶來的樂趣。哺乳時,母親和嬰兒都應放鬆,以舒適的姿勢喂嬰兒,以下母乳餵養指導操作流程。

母乳餵養指導操作流程1

主要分爲三個步驟:餵奶前的指導、餵養姿勢的指導、餵奶後的指導

1、餵奶前的指導

在母乳餵養前,先給新生兒換清潔尿布,避免在哺乳時或哺乳後給新生兒換尿布。若翻動剛吃過奶的新生兒容易造成溢奶。

準備好熱水和毛巾,請產婦洗手。用溫熱毛巾爲產婦清潔乳房。

乳房過脹應先擠掉少許乳汁,待乳暈發軟時開始哺餵(母乳過多時採用)。

2、餵奶姿勢的指導

產婦哺乳體位。讓產婦坐在靠背椅上,背部緊靠椅背,兩腿自然下垂達到地面。哺乳側腳可踩在小凳上。哺乳側懷抱新生兒的胳膊下墊一個專用餵奶枕或家用軟枕。這種體位可使產婦哺乳方便而且感到舒適。

託抱新生兒方法及含接乳頭方法。指導產婦用前臂、手掌及手指托住新生兒,使新生兒頭部與身體保持一直線,新生兒身體轉向並貼近產婦,面向乳房,鼻尖對準乳頭,同時指導產婦另一手成“C”字型托起乳房,或採用食指與中指成“剪刀狀”夾住乳房(奶水噴流過急時採用)。哺乳時用乳頭刺激新生兒口脣,待新生兒張大嘴時迅速將全部乳頭及大部分乳暈送進新生兒口中。按上述含接乳頭的方法可以大大減少乳頭皸裂的可能性。

哺乳後退出乳頭。退奶時用一手按壓新生兒下頜,退出乳頭,再擠出一滴奶塗在乳頭周圍,並晾乾。此法可以使乳汁在乳頭形成保護膜,預防乳頭皸裂的發生。如已有乳頭皸裂發生了,此種方法可以促成皸裂的癒合。

母乳餵養指導操作流程

3、餵養後的指導

哺乳後拍嗝。哺乳後將新生兒豎抱,用空心掌輕輕拍打後背,使新生兒打嗝後再讓其躺下安睡。如未能拍出嗝,則可多抱一段時間,放在牀上時讓其右側臥位,以避免嗆奶。

【達標標準】

產婦哺乳時,腰、背、手臂、手腕不疲勞,心情愉快,乳汁排出順暢。

新生兒可以有效吸吮(新生兒嘴呈魚脣狀,吸吮動作緩慢有力,兩頰不凹陷,能聽到吞嚥聲)

【注意事項】

指導產婦避免奶水太急,以免哺餵新生兒時發生嗆奶。

防止乳房堵住新生兒鼻孔而發生新生兒窒息。

避免因含接姿勢不正確造成乳頭皸裂。

【工具與材料】

靠背椅、踏板或小凳、餵奶枕、清潔毛巾。

【相關知識】

兩側乳房哺乳應按先後順序交替進行,新生兒吸吮奶頭時間不宜過長(一側不超過20分鐘爲宜)。

不應讓新生兒口含乳頭睡覺,以防乳頭皸裂,甚至發生新生兒窒息。

母乳餵養應遵循早開奶,按需哺乳的原則(沒有時間與次數的限定)。

判定母乳是否充足的標準:能使新生兒安靜睡眠半小時左右/每次,大便次數達到2—6次/每日,呈金黃色糊狀,小便次數10次左右/每日,體重增長30—50克/每日,第一個月增長600—1000克。如果新生兒不能達到以上標準,應該考慮適當添加配方奶。

母乳餵養指導操作流程2

母乳餵養多久對孩子而言是最好的呢?

有人認爲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有營養了,甚至更有甚者認爲母乳不如配方奶粉有營養,還有些說法說母乳餵養超過1歲,孩子就會變笨。種種沒有科學依據的觀念導致很多寶寶沒有吃上母乳,或者吃到6-8個月就被強行斷奶。的確,對於許多人(包括一些醫生)來說,延續到一歲以後的母乳餵養是一件新鮮事。而且,在他們的頭腦中,對母乳有兩個根深蒂固的偏見:第一個常見偏見是,“X個月之後,母乳就沒營養了。總是”

其實6個月以後的奶水不是沒有營養了,而是沒有了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增強孩子免疫力的,所以你可以發現母乳的孩子6個月前一般不會感冒,孩子從6個月後開始有的就會感冒。但6個月以後的母乳同樣有營養,母乳的營養價值還是沒有任何食物可以替代的,只是此時母乳並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的發育,寶寶的成長需要逐漸接受其他食物,所以要科學添加輔食,這是離乳期的開始。慢慢的,寶寶會從吃糊狀食物到塊狀食物再到和大人差不多的食物,一般到2歲左右。而母乳也從原來的主食逐漸變成輔食到最後只是寶寶的一餐點心。

母乳餵養指導操作流程 第2張

大量的研究證明,母乳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富含營養,如脂肪、蛋白質、鈣和維生素等等,尤其是對孩子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的免疫因子。幼兒自身的免疫系統要到六歲左右才健全,在這之前,長期的母乳餵養,等於爲孩子建立起一道天然的免疫屏障,能夠有效地預防諸多疾病的侵襲,比如耳道、腸胃和呼吸道等幼兒常見感染,以及幼兒癌症、少兒糖尿病、風溼性關節炎等重症。那些過敏體質的嬰兒,更是應該母乳餵養至一歲以上。特別神奇的是,隨着孩子月份的增長、對輔食攝入的增多,吸吮母乳頻率有所降低,母乳卻會自動濃縮養分和抗體,將孩子所需要的營養絲毫不差地輸送進來。

與營養價值相等重要的,是長期母乳餵養對於幼兒心理和情感方面需求的`徹底滿足。延長母乳餵養,有助於鞏固母子親密關係、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孩子疲勞、受驚、煩躁或者悲傷時,吸吮母乳能夠給予孩子最及時最有效最溫馨的安慰,讓孩子在需要幫助時,得到的是人的幫助,而不是物品(奶嘴、玩具、零食等)。

所以如果媽媽奶水好,可以讓他多吃一段時間再斷奶,6-8個月後的奶水沒什麼營養的說法是不科學的,片面的。

母乳餵養指導操作流程3

母乳餵養的好處

營養均衡:母乳具有孩子6個月以內生長髮育所需要的幾乎所有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6、鈣、鐵、鋅等。

容易被孩子消化、吸收:母乳中各種營養成分都能很容易被孩子吸收,並能減少食物過敏發生;此外,不同時期母乳的營養成分有所不同,能很好的滿足生長髮育不同時期孩子的營養需求。

能夠預防孩子感染:母乳(特別是產後5天內分泌的初乳)中含有豐富的免疫物質,可增加嬰兒的抗感染力。

能促進親子關係和發育:母乳餵養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最佳途徑。

最省錢、方便。

鼓勵完全母乳到生後4個月。

注意:建議從生後15天開始適當給孩子補充維生素A、D。

嬰幼兒餵養“新策略”

“有的育兒書說母乳喂到七八個月就沒營養了,有的說應喂到兩歲,哪個對呢?”

其實,科學育兒就是四個字:因人而異。當然,育兒既然講科學,就要有科學的指導原則,這也是經過調研後,不斷改進的。以前常說4個月開始吃蛋黃,但現在世衛組織的結論認爲如果純母乳餵養,蛋黃就不適合作爲寶寶初加輔食的首選了。

母乳餵養指導操作流程 第3張

6個月內光吃母乳就足夠

新觀點:母乳是0~6個月嬰兒最合理的“營養配餐”,能提供6個月內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6個月之後,嬰兒必須添加輔食。

老觀念:以往認爲,不管哪種餵養方式,嬰兒4個月時就應添加輔食,如果孩子不吃,那拖到一歲再吃也沒關係。

餵奶時要注意肌膚接觸

新觀點:“新策略”首次提到母親在哺乳中的聲音、擁抱和肌膚接觸,能刺激嬰兒大腦反射,促進嬰兒智力發展,有利於促進心理髮育與外界適應能力的提高。

老觀念:以往的餵養指南沒有對嬰兒心理髮育與餵養的關係給予足夠的認識。

輔食應先吃穀類食物

老觀念:以往添加輔食的原則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最先推薦的輔食是蛋黃。

新觀點:添加輔食原則:及時、合理、安全和符合營養要求。嬰兒生長至6個月時,消化系統及各器官的協調性已發育成熟,必須開始添加輔食。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嬰兒首次添加輔食應從米粉(或米糊)開始,穀類不但提供較高的熱能,還能補充鐵,是最容易被嬰兒接受的食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