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的吃苦耐勞是小孩邁向取得成功的路

本文已影響1.84W人 

適度的吃苦耐勞是小孩邁向取得成功的路,很多家長希望通過勞苦教育孩子,但適度的吃苦耐勞才能讓孩子更好邁向成功,而過度的吃苦耐勞則會挫敗孩子,導致小孩對生活失去信心。

適度的吃苦耐勞是小孩邁向取得成功的路1

適度的吃苦耐勞是小孩邁向取得成功的路

我有一個朋友,典型廣州土著人,父母有三棟樓房出租。父母的房子,是靠自己雙手一層層樓地蓋起來,爲了蓋樓吃了很多的苦。在他們的信念裏,人們只有吃苦才能獲得幸福。

在我朋友讀大學時,便切斷他的經濟來源。爲了賺錢學費,朋友四處拼命打零工兼職,根本沒有時間複習功課。

大學期間,甚至因爲掛了5門課,險些被學校退學。

另一個同學,貧苦人家出生,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父母自己經歷的苦難太多,不願意再讓孩子跟自己吃一樣的苦。每個月都會給同學充實的生活費,讓同學好好學習,將來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不要再一輩子和他們一樣勞累。

同學聽從父母的話,大學期間多修非本專業的英語,畢業後當了一名英語翻譯。現在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我的朋友卻因爲大學多次掛科,拿不出像樣的成績。畢業後去了一家普普通通的公司,當一個普普通通的白領,過着早九晚五的生活,生活乏味無趣。他曾經多次調侃,再這樣下去,自己便回家繼承父業去收租。

很多父母想通過吃苦鍛鍊孩子堅韌不移的品格、百折不撓的決心!俗話說,吃得苦中苦,一定方爲人上人。

吃過苦的孩子和沒吃苦的孩子的差別

1、吃苦能鍛鍊孩子堅強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與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祕,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於堅強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

現實中,很多父母會讓孩子參加野外夏令營、武術學校,通過學校日常對孩子的訓練,來鍛鍊孩子吃苦耐勞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孩子堅強的品格、磨練孩子的意志,加強孩子的身體素質。

2、吃苦能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很多父母爲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孩子5、6歲的時候,就讓孩子學習多家務,讓孩子學習承擔一些家庭責任。舉個例子,我主管爲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生活能力,從小孩子5、6歲起,就讓孩子分工做家庭。

哥哥負責掃地和拖地,妹妹負責洗碗、有時候,星期天會載孩子過來學校,幫忙打掃學生宿舍。在主管的鍛鍊下,兩個小孩勤勞又可愛,每天早早六點起牀,生活非常自律。父母給孩子適當鍛鍊機會,有利於孩子自律、獨立性格的養成。

3、吃苦能鍛鍊孩子處理危機的能力

孩子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起起伏伏。平時多讓孩子吃點苦頭,可以加強孩子面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

舉個例子,以前的父母在孩子跌倒了,會馬上衝過去抱住孩子。現在的父母,會讓孩子重新站起來。讓孩子明白,遇到困難並不可怕,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在學習上,如果孩子遇到難題,很多父母也會先試着引導孩子,讓他自己寫出答案,而不是一開始就告訴孩子答案,鍛鍊孩子自己解決事情的能力。

在生活中,有些苦是避免不了的。孩子在長大成人的路上,有些苦需要他們自己提前去經歷,這是很多父母讓孩子吃苦的目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苦難都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苦難對孩子也有壞處?

適度的吃苦耐勞是小孩邁向取得成功的路

讓孩子吃苦,家長也要掌握“度”

1、經濟上的苦,讓孩子折翼

有些孩子一出生就像一個“小公主”“小皇帝”一樣,吃穿不愁用的都是很好的東西。有些孩子一出生並是“貧困”的家庭,吃不飽穿不暖。即使想要讀書,也要翻越幾千裏的山路。每天都要幫父母做很多家務活,根本沒有時間學習。

表面上這種苦是鍛鍊孩子的心性,也阻礙孩子的成長。這種一味的苦,讓孩子失去很多實現夢想的機會,是毫無意義的苦。

王小波:“人是一種會欺騙自己的動物。毫無意義的吃苦,只會虛擲時光!”

2、親情上的苦,讓孩子安全感缺失

有些父母爲了鍛鍊孩子堅韌的品性,很容易過猶不及。

舉個例子,影視劇中,當孩子因爲鍛鍊過度勞累而哭泣時。父母站在孩子最遠的地方,讓孩子自我調整過來。孩子的內心是脆弱的,當他們遇到挫折時,父母要適當給予安慰和鼓勵,幫助他們從陰影中中走出。

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麼磨難。他知道,他背後還有你們——一個溫暖的家支持着他。

3、失敗的苦,讓孩子喪失自信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研究表明,過多的挫折和失敗,會打擊孩子的內心,留下陰影。

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消極膽怯,不願意挑戰新事物,失去自信。失去成功的動力,不相信自己能做成一件事情。家長在讓孩子吃苦的路上,不能一味讓孩子吃苦。

舉個例子,如果父母想要鍛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讀書時讓孩子自己賺取學費。適當的兼職可以鍛鍊孩子賺錢的能力、堅韌不拔的韌性。物極必反,倘若孩子因此耽誤學習,父母應該適當出手幫助孩子。

孩子成長的路上總是充滿坎坷和荊棘,作爲父母有義務幫孩子剷除不必要的障礙,幫助孩子成長。

想要孩子成器,家長要學會雕琢。想要孩子苦盡甘來,家長要正視吃苦教育

父母始終要明白,世界有些苦難只會帶來傷害,造成孩子的陰影,沒有有任何意義。真正有意義的吃苦,是孩子能從這吃苦中,獲得知識、能力和財富。

讓孩子吃苦,目的是爲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長。要讓孩子去吃學習的苦,讓他增長知識。讓他吃訓練的苦,提升他的技能和能力。讓他去吃成功的苦,助長他的經驗和財富。

讓他的付出都能在未來得到回報,讓他的苦吃的值。

適度的吃苦耐勞是小孩邁向取得成功的路2

適度的吃苦耐勞是小孩邁向取得成功的路

看到"挫折教育"這四個字相信很多人對它已經有六分了解了,可是又半知半解。

所謂"挫折教育"就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人爲的給孩子設置一些障礙,來讓孩子面對挫折,一點點進步,變得更加優秀。

在父母巧妙地"挫折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因爲不停的面對困難,會更有探索心和進取心,比那些用小聰明走捷徑的孩子更加聰明穩重。

在我們高中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主人公在父親的鼓勵指導下勇敢的踏出了一步又一步,成功的從峭壁上安全走了下來,並且那天晚上父親教他的道理讓他受用一生。

但是我認爲將挫折教育和不斷攀登這兩種觀念結合起來,孩子會更加受用,但是生活中有的父母卻過度解讀了挫折教育。

《非誠勿擾》的嘉賓樂嘉以前在朋友圈曬自己帶4歲女兒徒步穿越沙漠的事情,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甚至紛紛效仿。

家長對挫折教育的理解誤差

1、 認爲挫折就是讓孩子吃苦

我們平常在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大人在討論,現在的孩子養的嬌氣,一點苦都吃不了,就應該多吃吃苦,纔會理解大人的難處。

而在日本人的心裏,挫折教育具體實施起來就是讓孩子吃苦,包括冬天讓孩子赤身裸體在雪地裏翻滾玩耍,甚至在冬天的早晨光着上身跑步,感受暴風雪的打擊。

有的家長會把孩子送進各種各樣的夏令營,訓練營,讓孩子接受各種魔鬼訓練,叢林逃生訓練,讓孩子培養吃可以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但是家長卻忽略了一點,四五歲的孩子想不到這麼多,他只會感受到家長的殘忍和冷漠。

細想想三四歲的`年紀,被爸爸帶着去沙漠感受風吹日曬,蚊蟲叮咬,睡眠不足,營養不夠,孩子的身體受得了嗎,孩子的心裏不委屈嗎?

2、 挫折就是從小做家務

在國內僱傭童工是違法的,然後有些家長就會美其名曰鍛鍊孩子,給孩子分派很多家務。

之前網上有很多段子一個四五歲的孩子,還沒有竈臺高,就要踩着板凳給自己的媽媽煎雞蛋,做早飯,媽媽還接受的理所當然。

在我國有些省份甚至就是純粹的重男輕女,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家裏來了幫忙幹活的一個阿姨,家裏有一個六年級的女兒。

可是媽媽不在家的時候那個小女孩要一個人給家裏的豬割豬草,餵豬,餵羊,還要去鋤地,承包家裏所有農活。

有一次聊天媽媽勸說那個阿姨女孩要寵着一點,孩子太小還幹不了那麼重的活,結果那個愛意竟然說是爲了鍛鍊孩子。

話裏話外還覺得我媽媽把我寵的不像話,她女兒就比我懂事不會買那麼多衣服包包和鞋子,回家連個飯都不會做,和那個阿姨聊天真的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3、 挫折就是一直打擊孩子

這麼理解的家長真的比前面兩種簡直是錯的更離譜,有些家長爲了讓孩子更加成材,從來就是批評教育。

孩子考50分一頓暴揍,孩子考80分言語批評加檢討認錯,孩子考100分也不會換來一個笑臉,依舊還是告誡孩子以後要更加努力。

不管孩子做的錯還是對,等待孩子的永遠是嚴苛的對待,永遠都有一個跨越不過的別人家孩子來打擊孩子脆弱的心。

時間一長孩子不是更皮了,就是會喪失自信心,認爲自己做什麼父母都不會滿意,還不如破罐子破摔。

而挫折教育是爲了讓孩子能夠承受住考驗,越來越堅韌,一往無前,這類喜歡打擊孩子的家長完全努力錯了方向。

太官方的教育觀念父母容易解讀過度,對於"走一步,再走一步"有的父母也會理解錯誤。

一步步的攀登是面對挫折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摸不清情況的盲目攀登。

在孩子面對超出能力範圍的挫折時,家長還在說一步一個腳印來會解決的,最終等待的就是失敗,孩子很可能努力之後無法解決問題,更會一蹶不振。在挫折教育和一步一腳印中找到一個合適的着力點。

父母可以跟着下面這些點走,更科學適度的鍛鍊孩子

1、 挫折教育逐漸加深難度

不要學習國外的育兒方法,什麼冬天裸跑,遊冬泳,去山裏探險等等,根據孩子的年齡接受程度自己安排計劃。

在小寶寶剛開始學習翻身的時候,父母有時候喜歡逗孩子,孩子剛剛翻身做起來,父母大手一撥又把孩子按倒在牀上,反覆這樣邊和孩子玩邊鍛鍊孩子越來越熟練的翻身坐立。

而孩子上學的時候,讓孩子開始自己穿衣服刷牙,吃東西等等,這些也是生活中的小難題,讓孩子自己去學校不準哭,上小學時交到朋友,去廣場上和其他小夥伴玩耍,逐漸提高自己的要求。

最後提升到高中甚至大學自己去報名,整理自己的行李,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帶着孩子去冒險,這些都是父母在給孩子提出挫折難題,讓孩子去慢慢克服,而父母慢慢放手直到孩子能獨立生活的很好。

2、 製造挫折的同時加點鼓勵

面對孩子繞過每個障礙蹣跚的走到自己面前時,每個教孩子走路的家長心裏說不出的自豪,這個時候不要說寶貝你下次要走的更好,而應該告訴孩子寶貝你真棒,媽媽爲你驕傲。

在孩子三四歲學着刷牙的時候誇獎她寶貝你的白鬍子真可愛,在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不哭的時候告訴孩子寶貝你比爸爸媽媽還要堅強,做的真棒。

適度的吃苦耐勞是小孩邁向取得成功的路 第2張

在孩子在高中可以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生活,大學可以獨自出遠門時告訴孩子寶貝你一直是父母的驕傲。

你比爸爸媽媽上學的時候做的還要好,長大了以後生活中需要面對的事情更多,我們希望你能不忘初心,一直這麼勇往直前,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就告訴我們,我們一起解決。

3、 鼓勵時教孩子生存的技能

和第一點說的一樣,按照孩子的年齡和接受程度教孩子相應的生活技能。

3歲刷牙穿衣服,四歲整理書包,七歲幫父母端飯碗,扔垃圾等等,一直到教會孩子照顧自己,都要循序漸進。

有很多孩子小的時候爲了討好父母搶着做自己做不了的家務,到了可以做的時候父母教又不願意做了,到最後獨自生活了又逼着自己學會這些生存技巧。

就像那個阿姨家獨自在家=幹農活的小女孩,承擔的太早了,以後又該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呢!

4、 給孩子示範如何做

就像《走一步,再走一步》裏面的小男孩在父親的指導下走下峭壁一樣,在給孩子設置障礙的同時引導孩子該如何度過挫折和障礙,把跨越沙漠需要注意的事項告訴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準備,才能一步步穿過沙漠到達綠洲。

5、 無法度過的挫折請及時叫停

我們鼓勵孩子勇往直前,也要教會孩子審時度勢,機智分析情況另擇道路。

去年和朋友去爬華山,走到最後的雲梯棧道時已經凌晨2點了,體力透支,視線不好,仔細觀察之後決定改道走旁邊的樓梯更安全。

在清楚地觀察清障礙本身,不是一個小山丘,而是很可能讓自己受傷跌倒的懸崖峭壁,及時改道更加安全,而不是繼續秉持着一步一個腳印的往上爬,到半空中再叫停就晚了。

沒有一種教育是單純的教育,給孩子挫折也要給孩子鼓勵,給孩子設置障礙,也要教會孩子方法,鼓勵孩子勇敢攀登,腳踏實地,也要教會孩子審時度勢,看清形勢再攀登。

聰明家長不會只執着於一種單一的教育方式,而是更注重引導孩子,把方法教給孩子,讓孩子成長的更優秀自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