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故事裏的育兒經

本文已影響1.57W人 

知道動物故事裏的育兒經,父母利用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的心理,跟他講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動物故事,想必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下面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動物故事裏的育兒經。希望對你有用!

動物故事裏的育兒經
動物故事裏的育兒經1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驗:跟孩子大講道理的時候,他往往一句也聽不進去。當孩子聽不進道理時,父母不妨換個說教方式,利用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的心理,跟他講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動物故事,想必孩子會更容易聽取其中的道理。

  兩隻小貓咪

有個人養了一隻小花貓。小花貓基本上不出門,常在廚房的椅子上打盹或舒服地躺在牀上。一段時間後,主人帶回一隻小黑貓。小花貓一看見它,馬上發出抗議的叫聲,跑出了家門。小花貓開始在屋外生活,連飯也在外面吃,也不在主人面前撒嬌。但主人並沒打罵或遺棄小花貓,每次都將飯端到屋外給它吃,並抱起它進行撫摸。

漸漸地,小花貓開始回屋了。小黑貓一看見它就趕緊迎上去,想和它搭訕。但是小花貓會憤怒地前後搖動尾巴,擺着一副“別理我”的架勢。任小花貓對他怒目而視也好,對他咆哮也好,小黑貓從不放棄和小花貓交朋友的願望。小黑貓密切地注視着小花貓的一舉一動,小心翼翼地逐漸縮短自己與它的距離。

慢慢地,小花貓開始允許小黑貓走近一點點。一天,主人突然發現它們在一起吃起飯來。後來,它們倆同時在同一張椅子上睡覺,小花貓又開始撒起嬌來……

  領悟“育兒經”:

一是,一些孩子看見同學或其他兄弟姐妹更受老師或父母的重視,或取得了好成績的時候,心中常生嫉妒,就像故事中的小花貓一樣。這時,父母不應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打罵,而應對其進行開導,並給予他更多的愛,當然不是溺愛。

二是,教育孩子向故事中的小黑貓學習,要想找到朋友,自己首先要獻出愛和關心。這樣,才能被別人接納。

  坑裏的斑馬

一天,大斑馬帶着自己的孩子練習奔跑時,小斑馬不小心掉進了一個坑裏,坑很大,斑馬可以在裏面站着,但卻無法爬上來。還好,坑不深,大斑馬可以將小斑馬咬上來。但大斑馬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用了另一個辦法。它用蹄不停地向坑裏扒土,當土撒到小斑馬背上的時候,小斑馬極力把背上的土抖下去,然後踩在腳下。老斑馬不斷地扒土,小斑馬不斷地把背上的土抖下去。漸漸地,小斑馬踩在腳下的土越堆越高,堆到一定高度時,它一下子從坑裏爬了上來。

  領悟“育兒經”:

父母應該向大斑馬學習,從小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自信和勇氣。此外,還應教育孩子,當各種各樣的問題向他紛紛壓來的時候,應向故事中的小斑馬那樣,努力抖掉向自己壓來的麻煩,並巧妙地利用,把它們變成向上攀登的階梯,使自己從困境中走出來。

  破繭的蝴蝶

一個人在林中漫步的.時候,看見一隻蝴蝶正在掙扎着破繭而出。看着蝴蝶掙扎的痛苦,他很同情,於是,從衣袋裏拿出一把小刀,把繭殼劃破,讓蝴蝶能輕鬆地從繭裏飛出來。但是,蝴蝶並沒有像他所期望的那樣順利地起飛。

在仔細地觀察了這脆弱的小昆蟲以後,他才突然意識到,蝴蝶從繭殼裏掙扎出來的過程,實際上是它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歷程,它的翅膀在掙扎中練得強壯起來。只有通過這一痛苦的過程,它才能成熟起來,飛上藍天。如果沒有了這一過程,蝴蝶就只能在地上爬行了。

  領悟“育兒經”:

要想讓孩子成長,父母絕對不能心軟。就如同故事中的蝴蝶一樣,只有在不斷地掙扎中才能強壯起來。要讓孩子知道,只有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達到理想的頂峯。

動物故事裏的育兒經2

人的生命與健康離不開振動。喜歡彈跳運動的孩子,不但發育良好,身體健康,而且智力也會得到提升——

運動最健腦!這是時下美國頗爲流行的一句口號。

運動醫學專家的解釋是:運動能使大腦處於最初的啓動或放鬆狀態,人的想像力會從多種思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變得更加敏捷,因而更富於創造力。 同時,運動還能促進腦中多種神經遞質的活力,使大腦思維反應更爲活躍、敏捷,並通過提高心腦功能,加快血液循環,使大腦享受到更多的氧氣和養分來達到提升智力的作用。與成人相比,兒童的收益更大,奧妙在於孩子的大腦正處於發育狀態,運動發揮的作用能得到更大的回報。

從運動醫學角度來看,凡是有氧運動皆有健身、健腦作用,尤以彈跳運動爲佳。

以孩子們最樂於嘗試的跳繩來說,跳繩以下肢彈跳及後蹬動作爲主,並帶動手臂、腰部、腹部的肌羣運動,促使呼吸加深加快,吸氧增多,二氧化碳排泄加速,加上繩子刺激拇指穴位,兩腳心不斷地被地面按摩,通過足反射區刺激大腦,思維、記憶、聯想力大增。再說舞蹈,可鍛鍊並提升大腦對外界信號的敏銳度與記憶力。調查表明,堅持學習舞蹈的孩子,其文化課成績都比較好。

同時,彈跳運動對骨骼、肌肉、肺及血液循環系統都是一種很好的鍛鍊,從而使孩子長得更高、更壯、更健康。此外,這種運動對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部分—淋巴系統也很有益。這對增強孩子對多種疾病特別是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具有重要的價值。

彈跳運動之所以如此富有魔力,主要得益於彈跳過程中產生的振動。醫學研究表明,人的生命與健康離不開振動。因爲人體本身就是由一系列振動系統構成的,如胃有規律的收縮、腸的不停蠕動、心臟的不息搏動、肺的呼吸吐納等。如果孩子常做彈跳運動,將這種“外源性”振動與“內源性”振動結合起來,健身與健腦的效益會更加突出。

那麼,如何對孩子施行彈跳訓練呢?這得根據孩子的年齡與運動能力的發育情況來定——

  10個月左右的

寶寶開始嘗試站立,此時家長可扶孩子站立起來,並用手托住其兩側腋窩,孩子將會借力用兩腳頻頻跳躍。

  1歲半後

可在牀上或光潔的地板上放一坐墊,讓孩子站在坐墊上往下跳。

  2歲後

孩子的運動能力明顯增強,可做“兔跳遊戲”,即家長在前面雙腳跳動作示範,孩子模仿着向前跳;或者家長兩手拉着孩子的小手,讓他借力向上跳,謂之拉手跳。

  3歲後

孩子完全能夠獨立地進行各種彈跳活動了,花樣也可多起來,除了上面提到的跳繩、舞蹈外,還有踢毽子、跳橡皮筋、跳水等。家長可根據他的愛好,鼓勵他選擇一種或幾種交叉練習,每次10分鐘就夠了。

有些家長擔心,彈跳多了會不會造成孩子腦損傷?放心吧,不會。因爲人在彈跳時,雖然受到很大的外力衝擊,並且這種衝擊力確有從下肢傳向腦部的趨向,但人體骨骼關節的構造十分巧妙,擁有一系列緩衝裝置,完全能將這種衝擊力予以緩衝、化解,保證大腦安全無恙。

因此,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孩子跳,只會健身、健腦而不會損腦。當然,做一些安全防衛方面的準備也是必要的,大人不妨站在旁邊放手不放眼,以避免發生意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