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時對孩子是啥態度孩子長大之後就對你是啥態度

本文已影響9.22K人 

你平時對孩子是啥態度孩子長大之後就對你是啥態度,孩子的成長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掃清成長路上的障礙有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家長都寵小孩子,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很有可能決定了孩子以後的性格。你平時對孩子是啥態度孩子長大之後就對你是啥態度,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你平時對孩子是啥態度孩子長大之後就對你是啥態度
你平時對孩子是啥態度孩子長大之後就對你是啥態度1

一、稱呼“小祖宗”

有的老人太寵孩子了,孩子不吃飯的時候追着孩子身後喊“小祖宗”,孩子摔倒了反而埋怨地太硬,傷着自家“小祖宗”了,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稱呼也比較多樣化,有時候還會叫自家孩子“大爺、女王”這樣的稱呼。不得不說,平時對孩子有這些稱呼的家長,通常都是很寵愛自家孩子的,對於孩子的要求基本就是服從的態度。時間久了,孩子的慾望就會越來越大,孩子覺得家長的給予是理所當然的。等孩子長大了,家長滿足不了孩子慾望的時候,孩子就會叛逆起來,顯得不孝順了。

二、平時喊小名,只在生氣時叫全名

家長給孩子起的都有小名,叫起來的時候比較順口和親暱,但是孩子惹到家長的時候,這類家長在生氣的時候基本叫不出親暱的小名了,生氣的時候就叫孩子全名,時間久了,孩子會發現只要媽媽叫自己全名,就說明媽媽要發火了。等孩子到外邊社會上的時候,對別人叫出口的全名也會有懼怕心理,戰戰兢兢的總覺得自己犯錯了,孩子會變得很會看臉色,比較內向。

家長對孩子的稱呼是多種多樣的,上面這種說法是把孩子的日常放大來講的,不得不說,家長對孩子的稱呼基本就能顯現出對孩子的態度,因此家長儘量不要對孩子太過寵溺。讓孩子從小養成好性格,家長以後不用擔心這孩子的未來。

你平時對孩子是啥態度孩子長大之後就對你是啥態度2

1、父母爭吵不休,總拿孩子撒氣

不可否認,世界上沒有不吵架的夫妻,永遠的和睦只是神話故事。

偶爾的分歧和摩擦纔是常態,但,如果家裏有了孩子,一些界限必不可觸碰。

已經結婚6年的同學跟我說:“我和老公脾氣都是暴脾氣,有了孩子後,吵架變得更頻繁。

近幾天跟他吵架,他卻對我不理不睬,我只能把氣往肚裏咽。

昨晚兒子趴着玩手機,想起白天自己忙活家務,老公邊玩手機邊吐瓜子殼的畫面,就忍不住大聲吼他,慪了老公的氣全撒在他身上。

當場孩子嚇得直哆嗦,現在想來真的好後悔。”

夫妻關係像打太極,一方如果向前,一方肯定要退後。

總是朝老公發火,太強硬了,老公爲了維持平衡,就會冷處理,夫妻關係就會越來越糟,甚至把這些怨氣灑在孩子身上。

如果家裏有狗,孩子還能踢狗兩腳;

如果沒有,那孩子就只能自己扛着。

在家庭中,孩子生來是無助的,需要依靠父母而生,所以他需要一個讓自己安全、安心的環境。

倘若父母總將孩子當做填補婚姻裂縫的那塊磚,他的內心只會惶恐不安,何談安心呢?

這些頻繁被用來“糊牆縫”的小孩,很容易會替代父母中的一方,去安慰情緒出現問題的另外一方。

譬如,兒子自動站到了媽媽這邊,去替爸爸照顧媽媽,去替媽媽恨爸爸。

這個孩子承受了不該他們承受的責任和壓力,很容易出問題。

若要從根上解決這個問題,最基本的還是,將夫妻之間一時無法解決的矛盾,限制在二人世界裏。

婚姻的不同階段,會遇到不同問題。哪怕是老夫老妻,都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積極的尋找發泄途徑,如運用、揍公仔、聽音樂等,不讓壞情緒到家人和孩子。

2、父母對孩子高要求,總愛挑孩子的.毛病

在一個家庭裏,重要的不是誰扮紅臉,誰扮白臉,而是在保持自己的威嚴時,讓孩子靠近你。

然而生活中,許多父母自己捉襟見時,卻不容許孩子有一丁點失誤。

“快看,隔壁張阿姨兒子的試卷上都是勾。

再看看你,求圓的面積,怎麼會忘了乘以2?

你有沒有帶腦子,到底有沒有好好檢查?

你就是懶,我看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爛泥扶不上牆!”

有些家長總是覺得別人的孩子優秀,自己的孩子滿身都是問題。

當和別的家長談起自己孩子的缺點,有的甚至故意誇大,以此“激勵”孩子,希望他們能有所進步。

孩子卻不這麼認爲,在他們眼裏,父母總是嫌棄自己不好。

於是,敵對、逆反心理也由此而產生,孩子變得冷漠、情緒低落,甚至故意與父母唱反調。

父母要牢記:父母的權威性,不是產生於嚴厲,而是來源於孩子對父母的尊重。

所以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定不是要讓孩子懼怕你,而是要讓孩子相信你、尊重你。

每一個孩子都像只有裂縫的水壺一樣,所謂“缺點”其實是他的個性。

父母不要把時間花在哀嘆孩子的短處上,而是寬容對待孩子,做到“眼裏能夠揉進沙”。

就拿檢查作業來講,家長用紅筆把所有答對的題目都大大地圈上。

孩子看到自己這麼多題做得好,有了信心,越寫越有勁,進步也越大。因爲優勢能帶來發展他的潛能和成就感。

3、父母只圍着孩子轉,卻忘了爲自己而活

說實在的,現在的中國父母活的真的非常累,每一個爲人父母的人都在很努力地爲子女活着。

自從知道懷孕的那一天,夫妻倆就在爲寶寶地出生積極準備。

出生之後,全家總動員的結果是全家人所有重心都集中到孩子身上。

學齡前的孩子就已經初償社會競爭的壓力,許多家長爲了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心想要不要早點入學。

爲了能給即將上學的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很多家長託盡關係,耗盡錢財,入手一套理想中學所在的學區房,爲得就是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條件。

孩子成績不理想,最着急的仍然是家長,他們不管自己的孩子願意與否,仍然毫不猶豫地花大錢爲孩子報名參加各種補習班,哪怕自己省吃節儉也會盡力而爲。

中國父母最可悲的,不是父母爲了孩子的將來,在不知不覺之間完全的失去了自我。而是到了爲自己而活的年紀,還要接着幫子女養育下一代。

在家庭關係中,自己充當“父親”“母親”的角色很重要,但也絕對不能忽視夫妻關係永遠是家庭的核心,不能因爲有了孩子,將對方的關心和愛護降到極點。

孩子是愛的結晶,而不是痛苦的苦果,所以父母相愛才是一個家的基礎。

父母爲自己的人生奮鬥,孩子遇見挫折纔不會逃避,遇見問題纔有足夠的智慧教導他。

健康的家庭,絕對不能將孩子放在第一位。

父母應該多找點興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時間一起去旅行,去享受屬於婚姻生活的浪漫。

放養孩子少操心,也是一種幸福。你養育孩子的方式,決定了三代人的幸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