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時吃糕是啥意思

本文已影響1.83W人 

出門時吃糕是啥意思,年糕,在我國很多地區是過年必備的傳統食品,因爲吃年糕據說有很吉祥的寓意,那麼,你知道出門時吃糕是啥意思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出門時吃糕是啥意思1

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年糕就飽含吉祥之意,“年”與“粘”同音,能理解成爲新年或團圓凝聚之意,而“糕”諧音“高”,寓意步步高昇,再加上年糕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

早在漢朝,當時的人們對米糕就有“稻餅”、“餌”、“餈”等多種稱呼。在古籍中也有記載着年糕的製作方法,即將糯米蒸熟後,趁熱舂成餈粑,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放在陰涼處晾乾,吃前下鍋油炸,滾上糖食用即可。

出門時吃糕是啥意思

傳說,在春秋戰國時,吳王夫差建都蘇州以後,整日沉湎於酒色之中,大將伍子胥預感到必有後患。因此伍子胥在興建蘇州城牆時,以糯米制磚,埋在地下。當吳王賜劍逼其自刎前,他吩咐親人說:“吾死後,如遇饑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覓食。”

伍子胥死後,吳越戰火又起,城內斷糧,此時又值新年來臨,鄉親們想起伍子胥的話,爭相掘地三尺,果然得到糯米磚充飢。從那以後,蘇州百姓爲紀念伍子胥,每逢過年,都做年糕,漸漸地,過年吃年糕的習俗逐漸風行全國各地。

據說,最早的年糕是用於祭祀的,在大年夜祭拜神靈、在歲朝供奉祖先,到後來才成爲春節應景的食品,歲歲寄託着美好的希望。吃年糕不僅爲了這是種美食,更因爲它有着很好的寓意,表示着“年年高”的願望。這種美好的寄託方式一直延續至今。

出門時吃糕是啥意思 第2張

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出門時吃糕是啥意思2

塞外北方,有吃糕的傳統習俗。遇到紅白喜事,逢年過節、蓋房、搬家、慶生等重大活動,都要吃糕。吃糕是文化,因爲糕和“高”諧音,更是吉祥美好的祝福。常言道:“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說明民間對“吃糕”傳統文化的重視。偶爾路上行人問你幹啥去,假如說是吃糕,那就意味着參加事宴了,說吃喜糕就是參加婚禮去……

小時候的農村,因貧窮落後,一般村裏都種一點黍子。因爲黍子耐飢不好消化,有時候受苦人一天吃一頓糕就夠了。陰山後的後山因爲氣候限制沒有條件種糜黍,就用莜麥和小麥來川底換一點黍子回去做糕。我們在生產隊時期,吃一頓糕大概要準備三天左右的時間。爲了方便,我們家經常吃母親做的帶皮黍子糕,黃米糕也是有親戚來家或者是過節改善伙食時候吃,油炸糕一般都要等過年或者是稀罕的親人們上門纔可以吃到……

那時候因爲還沒有電,也就沒有做黃米的噴粉機和去皮的“鋼磨”。把黍子磨成黃米做成糕,需要好多麻煩的工序。先把黍子碾成黃米,糠皮是上好的'牛羊豬飼料(拌料),扒皮的黃米就可以淘米了,一般都要頭一天淘好黃米,然後再去有碾子的人家去壓碾子。

出門時吃糕是啥意思 第3張

壓碾子可是個費力活,有毛驢的時候可以套上毛驢,沒有毛驢的時候只能人工推碾子了,往往爲了吃一頓糕,推上一個上午的碾子,才疲憊不堪地回家做糕。

最辛苦的是父親,壓碾子已經夠累了,眼看我們一個個飢腸轆轆,他忍着飢渴還要就火拉風箱蒸糕,十幾分鍾後蒸好了,然後弄一點麻油搓(踩)糕,燙手的時候沾一瓢冷水,慢慢就柔軟了。這時,我往往迫不及待地讓父親揪一塊,弄一點點麻油就吃開了。那味道,回味起來現在還垂涎欲滴啊……

因爲飢餓和糧食短缺,農忙季節,媽媽做過最多的是帶皮的黍子糕,連糠帶面在一起,爲了增添口感,夏季弄一點點麻油抹好,熬一點漂着幾朵油花花的土豆湯,非常可口耐飢,夏天偶爾吃剩的,放學鏟一塊冷吃也能充飢。冬天的時候,找幾粒麻子搗碎,倒在菜湯裏,就是我最喜歡的“麻糊糊”糕了,吃起來津津有味,非常香,偶爾吃剩一點,第二天帶一塊到學校,在火爐子烤烤,就着沾滿爐灰的烤糕,也是難得的午餐。那時候,因爲貧窮,我們在冬天從來就沒有吃午飯的習慣……

村子不大,連光棍漢算上也就百十戶人家,因爲父母親的特殊愛護,遇到“吃糕”的日子,一般都打發我去好好吃一頓糕,那纔是現在吃到的油糕,也是小時候夢寐以求的一頓美餐,好人家的事宴有一點肉,一般加豆芽菜一共四個菜,當地人叫硬四盤,普通人家一般就是炒雞蛋,涼拌豆芽菜,大燴菜這三個,不夠吃就是吃油炸糕了。每次我都要吃到了撐得難受,才肯罷休……

每每我去參加事宴吃糕的時候,總能遇到一大堆要飯的窮人,個個都是衣不蔽體,大老遠跑來討一頓美餐。遇到娶聘人家的喜事,看見門口掛着的紅布條,他們打遠就開始了“念喜”,邊走邊高聲唸叨着:“一進大門喜見喜,我給東家來送喜……”,說一堆順口溜之類的打油詩,增加了不少熱鬧氛圍,東家聽着祝福新人的話語,賞賜他們吃一頓糕或給幾個喜錢;遇到白事宴一進門就幫忙挑水,忙前跑後,格外主動積極,只爲了東家能賞賜一頓糕,其實東家也是確實需要這些幫忙挑水打炭的人們。

出門時吃糕是啥意思 第4張

我有時候在思忖,在上個世紀中期,信息技術還不發達,也不知道他們怎麼能聞見“油糕味兒”的,總能按時大老遠過來吃糕。細想也許是飢餓和貧窮的一種求生本能吧,老家有句話叫做“做甚的務甚,討吃的務棍”……

飢餓伴隨着童年度過,吃糕是一件奢侈的願望,我和姐妹在飢餓和貧窮中也慢慢長大成人,而今也吃過自己親人的糕。我們一起追憶似水年華的時候,總難忘記磨房裏父母親的身影,過年的時候總能聞到撲鼻香的油糕味兒,總感覺媽媽做的油糕還在嘴裏回味着……

而今時代進步了,“吃糕”文化還在鄉村傳承,也是農村文化主要部分。父輩們受的苦,我們不再承受了,現在有了機械化,現代化的農村,吃糕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了。好多下一代不知道現在的來之不易啊,在此告知後人,珍惜現在,珍惜愛你們的家人。

出門時吃糕是啥意思3

1、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在我國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悠久歷史,是我國飲食文化中的重要一員。

2、另外,年糕是由糯米制作而成的,早在7000年前,祖先就開始種植稻穀。早在漢朝,當時的人們對米糕就有“稻餅”、“餌”、“餈”等多種稱呼。在古籍中也有記載着年糕的製作方法,即將糯米蒸熟後,趁熱舂成餈粑,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放在陰涼處晾乾,吃前下鍋油炸,滾上糖食用即可。

出門時吃糕是啥意思 第5張

延續傳統,圖一個好兆頭。農曆二月初二,是非常傳統的節日,俗稱龍擡頭、土地誕。這天很多地方有吃年糕的傳統風俗,農耕即將開始,吃撐腰糕可強身健體,希望年年取得大豐收。也因年糕與年年高諧音,爲的是圖一個好兆頭,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

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出門時吃糕是啥意思 第6張

龍擡頭是指二月二,這個時節是萬物復甦的初春,寓意着美好的新生。龍頭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所以用豬頭來代替龍頭,沾沾龍的喜氣。龍擡頭吃豬頭肉,象徵着希望在新的一年裏能夠順順利利,萬事成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