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本文已影響2.4W人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過了大寒又立春就迎來新的一年的節氣輪迴,而大寒也是節氣中最寒冷的一個,那麼你知道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嗎。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1

寒節氣的來歷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後一個。根據《孝經緯》一書的記載:“小寒後十五日,鬥指醜,爲大寒,至此凜烈極也。”《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爲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與大寒相伴而來的,是難得一見的南方大雪,以及這時節開得最美好的水仙。物極必反,寒極,則春天已然不遠。古人將大寒分爲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意思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在一年的最後5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

人們常說“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大寒已非常冷。實際上,大寒僅與小寒相對,它們都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有的地區大寒溫度並不比小寒溫度低,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大寒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爲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爲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大寒習俗

大寒迎年: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的一個,到了大寒,人們就要開始忙着辭舊迎新了。由於臨近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所以很多重要的民俗節慶活動,如祭竈、除夕等等都處於大寒時節。

防風禦寒:寒冬歲暮,經過一年辛勤勞動的人們,也該適當進補爲來年儲備身體能量了。民間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蔘、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之古訓,這一時節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日常飲食中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置備年貨: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幹農活外,還要爲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佈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大寒飲食養生

此季節總的飲食原則是宜溫熱柔軟,不僅是口感溫熱,食物的性質也要溫熱,可以起到健脾、暖胃、補腎的作用。民諺雲:小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蔘黃芪湯,晚服杞菊地黃丸。黃芪、人蔘有益氣壯陽的作用,上午服用可以固護陽氣,利於陽氣升發;杞菊地黃丸可以補腎滋陰,有收藏之效。

大寒前後宜吃食物

蔬菜:蒜苗、韭黃、香菜、白菜、白蘿蔔、蘑菇。

畜類:牛肉、羊肉、狗肉。

蛋禽:烏雞、雞蛋。

水產:鯽魚、蝦。

水果:獼猴桃、柚子、梨(糖尿病患者慎食)。

飲品:紅茶、牛奶、白開水。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2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稱爲“大寒”,而大寒節氣經常出現在每年1月20日前後,古人對大寒這一節氣最直觀的感受是冷到極致,所以將其稱作爲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中記載到,“大寒爲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大寒節氣的傳統習俗

一、祭竈

在大寒期間,農曆臘月廿三爲祭竈日,所以祭竈是大寒重要習俗之一。在中國的傳說中,竈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家中的神,負責監察人們平時善惡,並在每年歲末向玉皇大帝彙報。祭竈時,人們通常會把關東糖用火化開,塗抹在竈王爺嘴上,這樣可以不讓竈王爺說壞話。然而這一習俗只在少部分地區保留着,因爲隨着時代發展,尤其是大城市裏,幾乎看不到竈這一工具了。

二、蒸煮糯米飯

在廣東佛山,大部分人會在大寒時節吃糯米飯。因爲大寒節氣的溫度較低,人們需要的熱量較多,而糯米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具有禦寒滋補功效。

三、捉田鼠

大寒時節,全國各地的農活都很少,而在廣東嶺南地區,在大寒的時候會有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因爲這時候的農作物已經收割完了,而平時見不到的田鼠窩都會顯露出來,因此大寒成了嶺南當地人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

四、尾牙祭

尾牙來源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而二月二爲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所以在大寒這一段時間裏,生意人會設宴,而白斬雞是宴席上重要的菜之一,據說雞頭朝向的那個人,第二年將會被老闆解僱。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第2張

大寒節氣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寒,寒冷的意思,大寒有天氣寒冷到極點,到了大寒節氣後,就表示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間正式到來。 大寒節氣位於數九寒天中的三九和四九之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以五天爲一候,十五天爲一個節氣,大寒節氣是二十四傳統節氣之一,時間也是十五天,大寒節氣溫度寒冷,時常會出現下雪天氣,低溫可以凍死害蟲,有“瑞雪兆豐年”的民諺。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花草樹木、鳥獸飛禽均按照季節活動,因此它們規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分時令節氣的重要標誌。“平氣法”劃分節氣,將大寒分爲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爲“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爲“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爲“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爲“節氣”。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3

大寒節氣簡介

大寒又稱大寒節氣、大寒日等,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爲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爲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採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大寒節氣的由來/來歷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爲“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爲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花草樹木、鳥獸飛禽均按照季節活動,因此它們規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分時令節氣的重要標誌。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爲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徵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日平均氣溫連續多日出現-5℃以下天氣方可進行,這種活動一般出現在黃河以北地區)。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爲“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於江南一帶)”。亦可作爲判斷大寒的重要標誌。

大寒的習俗

一、迎竈神

常用的竈神聯上也往往寫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竈”、“接神”的儀式。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竈王爺的圖像,以便在“接竈”儀式中張貼。圖像中的竈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說法.以示男女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竈王爺與竈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這一說法了。

二、食臘八粥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爲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着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爲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第3張

三、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幹農活外,還要爲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佈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爲“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四、喝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爲老母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裏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到了臘月,老南京還喜愛做羹食用,羹餚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樣,如北方的羹偏於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於清淡精緻,而南京的羹則取南北風味之長,既不過於粘稠或清淡,又不過於鹹鮮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歡食羹還有一個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簡,可貴可賤,肉糜、豆腐、山藥、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熱乎乎的羹,配點香菜,撒點白胡椒粉,吃得渾身熱乎乎的。

五、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二十四節氣大寒節氣,人們便開始忙着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竈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爲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爲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僱誰。因此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