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斷虹橋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2.82W人 

故宮的斷虹橋的故事,故宮是中國一座很著名的建築,在故宮裏存在着很多的故事,很多人對於故宮的故事並不瞭解。下面就讓小編爲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故宮的斷虹橋的故事的相關信息吧,一起來看看。

故宮的斷虹橋的故事1

武英殿之東有個橫跨於內金水河之上的漢白玉單孔拱券石橋。橋南北向,長18.7米,最寬處達9.2米,橋面滿徹鋪砌漢白玉巨石,兩側石欄板雕穿花龍紋圖案,各欄板間共有望柱20根,每側10根,兩兩相對,每根望柱上雕刻一圈連珠蓮花須彌座,座頂雕刻形態各異的石獅,石獅身上和刻有小獅,或一或二,造型生動,宛然如生,活潑可愛,大小共34只,而34只石獅沒有一個重樣兒的,且雕刻十分精美。該橋之建造年代爲明初或元代尚未定論。但此橋用料之考究、裝飾之華麗、雕刻之精美乃可謂紫禁城內諸橋之冠。該橋名曰“斷虹橋”,坊間卻稱其爲“斷魂橋”。

究其名之出處,史料尚未詳細記載,故關於“斷虹橋”的傳說非常之多。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斷虹橋”始建於元代,爲元大都宮城內周橋遺物。所謂 “周橋”,相當於現而今紫禁城大內的內金水橋,於大都城之中軸線上。明清兩朝的紫禁城是由原元大都宮城改建而成的。元大都宮城的正門內有三座橋跨於河上,這就是周橋。據專家考證:明清故宮之“斷虹橋”始建於元代,乃元代皇宮崇天門外之周橋。當時周橋爲三虹,明代在元代皇宮的舊址上重築皇宮,仍利用元代“周橋”故物,即改名爲“斷虹橋”。

有關 “斷虹橋”的傳說還與明十三陵有些牽扯。明十三陵設有東井、西井,是皇帝殉葬宮女們的墳冢陰宅。這些殉葬宮女的學名爲“朝天女戶”。傳說“朝天女戶”們在紫禁城內殉死後,要裝進棺材擡出宮。而死人是斷不能走陽道的,所以只能找個偏道把她們擡出宮。於是紫禁城西路上的這座“斷虹橋”就成了“朝天女戶”們死後被擡出宮的必經之路。也有的說“朝天女戶”們殉死前必須從斷虹橋上經過。

民間還有種說法,原來居住在慈寧宮的賓妃們如果犯了錯誤,就會受到處罰。後果嚴重的就會被帶出大內,走西路過“斷虹橋”出宮,而過了“斷虹橋”其斷性命可就難保了。可見“斷虹橋”多麼令人望爾生畏,實在是名副其實的鬼門關與“斷魂橋”。

另外,諸位可能在電視劇或是小說中經常看到,金鑾殿龍牀寶座之上的皇帝龍顏大怒會說一句經典的臺詞:“推出午門斬首!”話音未落,罪臣當即被護衛差役們拖出午門砍掉腦袋。而實際情況罪臣斷然是不可走正門正道,更不可能在皇家聖吉之地的午門前就地問斬沾染血腥的。但是,無論罪臣被押解出紫禁城午門的右腋門,還是出紫禁城的西華門,此時隆宗門,或右翼門外之大內西路上的“斷虹橋”便成了罪臣們的必經之路。皇帝殿上下令處罰,罪臣被押解下殿,其內心極爲恐慌,心情沉痛地由護衛差役們押解着步履蹣跚,慢吞吞地磨蹭着走。在未到達“斷虹橋”前,即使其再磨磨蹭蹭走得再慢,負責押解的護衛差役們也不得對其進行催促與呵斥。但是一旦過了“斷虹橋”,可就由不得他了,護衛差役們便可隨心所欲地大聲催促、斥責,甚至任意地用力地推、搡、拖、帶、架,任憑差役們百般地言語斥責侮辱,與暴力蹂躪孽待。對朝中以往的這一慣例罪臣們早已心知肚明,但是以往是別人,而今天卻輪到自己了,所以隨着一步步地逼近“斷虹橋”,罪臣們心中更加恐慌,一到“斷虹橋”便心理徹底崩潰,即被嚇斷了魂。故此“斷虹橋”便有了一個別稱——“斷魂橋”。

也有人說,護衛差役們將罪臣押下殿後,在行至斷虹橋前,如有官人員等爲其求情開脫,並“標下願保” ,奏請皇帝開恩饒恕,從輕發落,且皇帝尚有隱恕之心,此時的罪臣尚有一線生機。但是過了“斷虹橋”,即使再有人作保也來及了,也就是說誰保也沒戲了。這也是罪臣心存僥倖,企盼生機,慢吞吞地磨蹭着走,故意拖延時間的原因。而負責押解罪臣的護衛差役們深知官場上的這一規則,唯恐罪臣有人保下,皇帝開恩,其有東山再起官復原職的機會,也爲了給自己當差的留條後路,所以對罪臣還算客氣。但是到了罪臣沒救徹底完蛋的時候,便無憂後果,肆無忌憚的任意施暴戲弄。由此可見,舊時官府差役走卒們狗眼看人低勢利眼小人的.靈魂本色暴露得淋漓盡致。

故宮的斷虹橋的故事2

提起斷虹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杭州西湖的斷橋,提起斷橋又很容易聯想到許仙與白娘子悽美的愛情故事。與斷橋名字相近的斷虹橋也有故事,不過不怎麼美,反而有些嚇人。斷虹橋位於故宮太和門外、武英殿以東、南北向、長18.7米、最寬處達9.2米,爲單拱石券,橫跨於內金水河上。此橋建於何時,至今仍有爭議,一說是明初建北京皇城時修的;另一說是元代北京城中軸線上的建築物。不管是元還是明,這座橋的歷史有好幾百年是肯定的。

據說斷虹橋之名爲俗稱,因爲明清史料中均未見記錄。關於名字的由來也有兩種說法:第一,說此地原有三座橋,是元代皇宮崇天門外的周橋之一,名爲彩虹橋,後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建皇宮時將中軸線向東移了幾十米,橋西便是武英殿、西華門,三座橋顯得有些多餘,於是拆了兩座只剩下一座,故名斷虹橋。第二種說法就有些“恐怖”了,說此橋原來俗稱爲斷魂橋,後來嫌這個名字實在嚇人,於是借諧音改成斷虹橋。那麼爲什麼要叫它斷魂橋呢?一說明朝時皇帝駕崩、給皇帝陪葬的宮女們要過此橋出西華門,這是那些宮女最後走的橋,過完橋就要“斷魂”了,去給“地下”的皇帝做伴兒;

另一說是明清兩代犯了錯的嬪妃要經過此橋去皇宮西部某地接受酷刑,大半也是有去無回;三說當年犯了重罪的大臣、經皇帝“御審”之後要過這座橋出西華門外接受死刑。不過這些“恐怖”的傳說也僅僅是傳說而已,不大可能是真的,第一,斷虹橋不可能是斷魂橋“改編”而來,皇宮裏怎麼可能出現這麼不吉利的名字?第二,我國從秦朝以後就不“流行”活人陪葬了,明初雖然恢復過這一殘忍制度,但明英宗時又明令禁止了;第三,過去的嬪妃犯了錯一般都是“降級處分”,嚴重了打入冷宮,最多賜毒酒、賜白綾讓其“自行了斷”,幾乎不會直接活活打死;第三,大臣們犯了罪,即便是皇帝御審,一般也不會馬上就殺,總要等到“秋後問斬”,所以死刑犯奔刑場是不會從皇宮出發的!

故宮的斷虹橋的故事

儘管這些傳說都不真實,但另一個與斷虹橋相關的、並不美好的故事卻真實發生過:那就是斷虹橋的石獅子遭受過“矇頭之刑”!事情還得從斷虹橋的“裝修風格”說起:斷虹橋由於是建在皇城裏的御用指橋,所以建築級別很高,橋面鋪設的是漢白玉巨石,兩側石欄板雕刻着穿花龍紋圖案,可以說是精緻而奢華,尤其是望柱上的石獅子,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北京很多古橋上都有石獅子,“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這當然是最有名的,不過斷虹橋的石獅子與別處不同,尤其是橋東側從南數第四個“搔首護襠”獅最爲奇異、敢說獨一無二,剛纔咱說的被矇頭的就是它。

此事發生於清朝道光年間,道光皇帝是旻字輩兒,叫旻寧,下一代呢是奕字輩兒,道光長子就叫奕緯,也就是咸豐皇帝奕詝的長兄。原本作爲長子,奕緯是很有希望繼承大統當皇帝的,可是他卻在二十多歲死於意外,製造這場意外的,正是他的父親:道光皇帝——奕緯是被他爹踢死的!奕緯雖然是道光長子,但他的母親出身低微,僅是道光身邊的一個侍女。由於子以母貴的原因,奕緯出生後也不怎麼受待見,在別人的冷落與冷眼中長大的奕緯,形成了一種敏感而暴躁的性格,也不怎麼愛學習。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