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真的嗎

本文已影響7.31K人 

【導讀】:美國電影《敦刻爾克》上映,敦刻爾克電影是什麼歷史事件改編的?敦刻爾克電影講了什麼故事?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真的嗎?下面一起來看看!

敦刻爾克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真的嗎

敦刻爾克電影講了什麼

7月21日,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新片《敦刻爾克》上映。這部有關二戰初期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電影,上映第一週就獲得超過5050萬美元票房,IMDb評分高達8.7,爛番茄新鮮度更是達到了92%。而這部新片廣受關注的原因,除了它出自諾蘭之手外,更因爲它刻畫的是二十世紀一次偉大戰役,是人類戰爭史上少有的一次“失敗者的勝利”,至今在英國乃至歐洲人心中保有特殊的地位。而最近一期的《時代》週刊也把封面給了諾蘭的這部電影以及成爲歷史的敦刻爾克。

1940年5月,英法盟軍防線在納粹德國的強勁攻勢下迅速崩潰。盟軍撤至法國東北部小城敦刻爾克後,英國決定將軍隊全部撤出法國,進行了二戰期間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撤退行動。這次撤退看似是一場失敗的行動,卻成功挽救了大量人力物力,爲英國保留了歐洲最精銳的部隊,併爲日後的戰略反攻埋下了伏筆,是一次以退爲進的戰略行動。在超過八天的時間裏,成千上萬名士兵乘船退回了英國。軍艦帶走了一部分人,另一些則站在水中肩並肩,等待匆忙分配的漁船、救生艇和民用帆船把他們接回英國本土。這一艱難而冒險的撤退行動已然成爲了英國傳奇的一部分。至今,英國人仍然對他們的“敦刻爾克精神”津津樂道。

然而“敦刻爾克精神”究竟是什麼意思?不同字典之間有細微的差別:麥克米倫字典定義“敦刻爾克精神”爲“逆境中堅強不服輸的態度”;而劍橋字典的定義則是“一羣人互相幫助、共渡難關”。

“敦刻爾克精神”一詞確切的源頭依然不明。很少人關心“敦刻爾克精神”這個詞是怎麼來的。有記載的使用記錄之一出現於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僅僅一年,政治家約翰·沃德洛-米爾恩爵士在英國議會的一次講話中使用了這一詞彙,據《曼徹斯特衛報》1941年7月11日報道,他說:“我們不能指望工人抱着敦刻爾克精神工作。”

如今,英國的社交媒體用戶經常使用這一詞彙來形容逆境中的勇者,例如一個被公車撞了還堅持泡吧的人,或者一個街道被大水淹了還堅持出門買牛奶的人,抑或一列癱瘓的火車。

敦刻爾克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真的嗎 第2張

敦刻爾克電影改編自敦刻爾克大撤退

故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初期,40萬英法盟軍被敵軍圍困於敦刻爾克的海灘之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

英國士兵湯米(菲昂·懷特海德 Fionn Whitehead 飾)在逃離海灘的過程中相繼結識吉布森與亞歷克斯,同時民用船主道森先生(馬克·裏朗斯 Mark Rylance 飾)與兒子彼得、17歲少年喬治也離開英國,去往敦刻爾克拯救士兵。三人陸續搭救了海軍(基裏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飾)、飛行員柯林斯及湯米一行人,而戰鬥機飛行員法瑞爾(湯姆·哈迪 Tom Hardy 飾)則在被敵人雙面夾擊的艱難情形下頑強戰鬥。

影片的故事從陸、海、空三個角度講述,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每個人不得不爲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纔有可能活着回家。

敦刻爾克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真的嗎 第3張

敦刻爾克電影評價如何

說到今年最受大銀幕矚目的影片,非大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新片《敦刻爾克》(Dunkirk)莫屬。早前在北美首映時,《敦刻爾克》就以史無前例的超高口碑引起一陣轟動,以98%的爛番茄媒體新鮮度,電影網站IMDb 9.8分,MTC 97分的超高成績刷新諾蘭以往戰績,也讓觀衆早已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

《敦刻爾克》是諾蘭執導的首部動作戰爭劇情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難能可貴的是,全片中沒有絲毫血腥和暴力,通過還原真實的戰場,展現人性的光輝。諾蘭新穎的以海、陸、空三個視角來講述這場“最成功的失敗”,從第一個鏡頭起就將觀衆拖入戰場,用三條互有交集的故事線反覆絞殺心靈,女性觀衆會從細膩的情感從中得到釋放。而奉獻這些感人戲碼的,則是清一色的男神陣容。如果你以爲這陣容只有顏值那就錯了,他們個個都是來頭不小的超強實力派,絕對夠格是“最強男神軍團”。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