孃的手文章推薦

本文已影響6.33K人 

孃的手文章推薦,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這已經是耳熟能詳的歌詞了,母親是偉大的,都是托起孩子飛翔的雙手,下面分享孃的手文章推薦,一起來看看吧。

孃的手文章1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兒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正如歌詞中所寫的:這個人就是娘,這個人就是媽!

今天週末帶着小女駕車回到離縣城十里地的家。

沒有孟郊筆下游子的傷感與期許,也沒有大師文中魂牽夢繞的期盼與惆悵。有的只是提前的一聲告知或進家門口時娘嘴裏的那一聲“哎吆~嗨~的驚喜”,以及掛在佈滿了娘滿臉皺紋上的那一絲絲欣慰的笑容。

還和往常一樣,娘總是挨個詢問一遍:就你爺倆來的?怎麼沒打個電話?你們吃飯了麼?俺孫子呢?她娘倆怎麼沒回來?鍋子裏還有啥啥啥,熱熱吃吧?……逐一給娘解答完後,這時娘已經沏好了一壺茶,拿了幾個茶碗,說叫你爺(父親)來先喝點水。要給我倒水,我接過茶壺說我來吧。接茶壺時看到孃的手面有點腫,問了一句:“你的手咋了”?娘立馬把手抽到身後說:“沒事”,隨後又抱着小女喝水。

這次回家來,我沒提前打電話。因爲每次打電話回家,他們倆總是忙忙火火的準備一桌子飯菜,別的啥事也不幹了,就等着我們回去,而且每次總會有餃子。之後他老兩口會吃一週的剩菜剩飯。

水沒喝幾口,娘看看牆上的表說快晌午了(其實才剛過9點一刻),我去和麪包包子。我說還早,那麼費勁一會我炒個菜就行,也買的現成的…娘似乎沒聽見,依舊起身後拿來面盆弓着身子拾掇着。

我們兄弟姐妹無論誰回家,娘總是會包水餃。家裏去了客人她也要用水餃招待。娘還是用她老一輩人的想法、老一套方式接物待人。她總覺得包個餃子是對親人最隆重的方式,也是最真誠的心意。不管你愛不愛吃,哪怕不是什麼特別稀罕的餡兒。當然最重要的是娘認爲包子還有着更深的意思:吃包子有福,吃包子能把一家人聚在一起。

孃的手文章推薦

娘出生在40年代,兄弟姐妹9個,娘是家裏的老大。我哥、我姐和我的小時候,娘都給我們講過,她那時從7歲就領着我大舅出去要飯,撿破爛一直要到15-6歲,再後來大舅就去當了兵,要飯的事就光我娘一個人了……要回來的食物也不敢先吃,得帶回來先給姥爺(外公),先給她的那些小弟弟、小妹妹吃才行。

娘經常讓狗追的跑,被壞人罵。有一回好像就要了倆煎餅(都是不完整的),下了大雨,娘往家跑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煎餅也掉在了泥坑裏,娘哭着捧起摻着泥湯的煎餅回到家裏。回去後,不但被姥爺(外公)罵了一頓,而且還不讓她吃做的飯,姥爺狠狠地說要吃就吃娘自己要來的那煎餅。娘真的躲到屋外哭着吃了那些摻着泥沙被泥水泡儾的煎餅。

那時姥娘(外婆)只一個勁的抹淚,也不敢吱聲。後來上班後才弄明白,娘和大舅是在他們的親生父親去世後,姥娘帶着她倆又和現在的姥爺組合的家庭。

那時候聽娘說,我親姥爺家是地主,記不清什麼原因去世的(其實姥娘改嫁的時候還有很多銀飾品等,母親本可以用不着外出乞討的)。小時候不懂,娘總是自己對我們幾個嘮叨,我們都嫌煩,現在想知道了,問她她卻不願說了,最多就說一句:人都沒了還說那些幹啥?可能是娘不願再觸碰那些已結痂傷痛,也或許母親很珍惜現在的日子吧!

後來,21歲的娘嫁給了大自己六歲,從部隊退伍回來的父親。父親留給我的印象就是雷厲風行,說一不二,全家人都得聽他的,誰也不能反駁。用他在部隊那套教育我們幾個。大男子主義,敬畏中有些害怕。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有次放學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和小夥伴們玩捉迷藏,玩得滿頭大汗,直到很晚纔回家。到家後父親二話沒說,拿起一根棉槐條子就抽我,這時娘就會撲向我,用她的.手緊緊的護着我,條子正好抽在孃的手背上。孃的手立刻就有一道凸起的血印,只聽着娘咬着牙倒抽着氣。孃的手,那時就是我們幾個的保護傘。

孃的手文章推薦 第2張

娘這次聽了父親的話。父親說:“別包水餃了,都不願意吃,再說三兒願意吃塌包子(就是烙包)”我說和娘包,娘說:“不用,和你爺說話吧”。

看着娘擀的不太圓的麪皮,以前很嫺熟的動作,今天看着有些生硬。這讓我想起兒時娘在棚裏攤煎餅的情形。

那個時候,一放學回家,把書包往屋裏的牀上一扔。跑到棚裏,對着攤煎餅的娘說我餓了,娘就會攤一張圓圓的,冒着白氣的熱乎乎的煎餅給我。而我會有時用他卷白糖,有時卷香椿芽鹹菜,再或者卷肉汁渣子(把肥肉榨乾後的部分),邊讓味蕾充分的享受着這份美食,邊蹦跳着出去玩了。娘攤的煎餅供着我們上學,工作,結婚生子。直到前幾年,娘纔不再在鏊子窩裏攤煎餅了,現在的煎餅也吃不出柴禾和濃煙摻和在一起的香味了。

娘拍拍手上的麪粉,艱難的站起來,兩蓋墊兒烙包包好了。在以前,娘幹這些也就一個小時,這回幹了兩個多小時。看着娘佈滿老繭的雙手,我不禁潸然淚下。

孃的手已經伸不平整,每個關節都不均勻的凸起、變形;孃的手也已經握不緊拳頭,只能握成空心狀,手面上的一條條青筋清晰可見。就是孃的這雙手,把我們兄妹五人養大成人;就是孃的這雙手,在我們熟睡的無數個夜晚,浸泡在冷水裏把我們的衣衫洗淨;就是孃的這雙手,拂去我們心裏的委屈,擦乾我們的臉頰;就是孃的這雙手,強忍着風溼性帶來的疼痛,依然竭盡所能的做出一道道飯菜餵養着我們;就是孃的這雙手,在我們離開家的那一刻,舉起來卻遲遲不願放下,傳給子女的是放心,留在娘心裏的永遠是----牽掛!

孃的手文章2

母親的愛

我生長在一個小鎮。那裏的小學離我家走着去只要10分鐘。

我僅僅知道中午的鈴聲響時,我總是上氣不接下氣地衝回家。母親總是站在樓梯的頂層,向下對我微笑。她的神態告知我:在她心中,我是唯一重要的。對此,我畢生感激。

我永久忘不了三年級時的一個午餐時間。在校節目演出中,我被選爲劇中的公主。母親煞費苦心腸陪我練臺詞。但不論我在家念臺詞多麼自若,一上臺,每一個詞都從頭腦中消失了。

老師終究把我擱在一邊。她解釋說她已爲該劇設計了一個敘述者的角色,要我擔負。她的話是親切婉轉地表達的,但依然刺痛了我,特別是當我看到我的角色由另外一個姑娘扮演時。

那天中午我回家時,沒有告知母親產生了甚麼。但她覺察到我心神不安。她沒有建議我們一起練臺詞,而是問我是否是想到院子裏散漫步。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季。格架上的薔薇藤正在變綠。高大的榆樹下,我們可以看到一叢叢黃色的蒲公英鑽出草地盛開,宛如一個畫家用金色的染料在我們的風景畫上塗抹過。

我看到母親漫不經心腸在一叢蒲公英旁彎下腰:“我打算挖掉所有這些草。”她邊說邊連根拔起一株蒲公英。“從現在起,我們只在這個園子裏留薔薇花。”

孃的手文章推薦 第3張

“可是我喜歡蒲公英!”我表示異議。“一切花都是美麗的—蒲公英也是如此。”母親嚴肅地看着我:“是的,每朵花都以自己的方式給人以愉快,對嗎?”她想了想問。我點點頭,感到高興,我贏了。“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公主,這並沒有甚麼羞恥。這一點,對人們來講,也是事實。”她補充說。相信她已猜到了我的痛處,我開始大哭,告知她產生的事。她聽着,放心腸笑了。

“你將是一個可愛的敘述者。”她提示我:“敘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完全一樣重要。”(感恩)

在後來的幾個星期裏,她不斷鼓勵我,我逐步對擔負這個角色感到自豪。中飯時間用於念我的臺詞和談論我將穿甚麼。

演出的那天夜裏,我很緊張。開演前幾分鐘,老師走到我眼前:“你母親要我給你這個。”她說着遞給我一朵蒲公英。它在莖上耷拉着,邊已開始捲了。只看它一眼,知道母親在外邊,想起我們那天中午的談話,就使我振奮。

演出結束後,我帶回家塞在戲裝裙裏的那朵花。母親在一本詞典中把它夾在兩張擦臉紙之間。母親一邊做一邊笑着說,我們或許是唯一夾留這樣花草的人。

我常常回想起與母親一起沐浴在柔和的太陽光中的日子,那些時刻是我童年的逗號。

孃的手文章推薦 第4張

幾個月前,母親來看我。我請了一天假,陪她吃中午餐。餐館裏一片喧鬧,商人們焦急地看着表,談着生意,母親現在退休了,她和我坐在這些人中間。從她臉上我可以看出她喜歡工作。 “媽媽,我小時,你呆在家裏肯定非常厭煩。”我說。

“厭煩?家務勞動使人厭煩,但你決不使人厭煩。”我不相信,所以又說:“可以肯定孩子不像職業那樣吸引人。”她說:“職業是吸引人,我很高興我曾有職業。但職業就像沒扎口的氣球,只有不停地打氣,它才能保持膨脹。孩子是種子。澆灌它,精心照料它,它就會長成美麗的花兒。”

當時,我看着她,想象着我們又一次坐在家中廚房的桌旁,突然明白了母親爲何一直把那片褐色的蒲公英夾在那本舊詞典中的兩張折皺的擦臉紙之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