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恩的故事(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2.16W人 

關於感恩的故事1

有些人說:我討厭我的生活,我必須做一點改變。這些人必須改變的是他們不知感恩

關於感恩的故事(精選15篇)

的心。如果我們不懂得感恩我已有的,那麼,我們很難獲得更多的,既是我們得到我們想要的,那時我們也不會享受真正的樂趣。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命中的大智慧。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的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是一種唱歌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關於感恩的故事2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裏,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

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感到十分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裏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裏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纔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乾淨,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爲何說它不乾淨呢”顏回答道:“剛纔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爲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髒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關於感恩的故事3

那天,朱師傅五點半交車,看看錶已經五點一刻,便把“暫停載客”的牌子豎了起來。正是週末,四十中門口涌出大批的寄宿生。朱師傅忍不住習慣性地把車停了下來,盯着來來往往的學生。他們一律穿着樸素的校服,臉上的笑容格外燦爛。

“師傅,我,我想坐您的車。”一個跛足女孩揹着書包走了過來,看看左右,急急地說。

朱師傅說得交車了,他只是停下來歇一會兒。女孩低下頭,過了幾秒鐘,她又懇切地說:“謝謝您了,師傅。我只坐一站地,就一站地。”

那一聲“謝謝”讓朱師傅動了心。他看看女孩身上洗得發白的校服,一箇舊得不能再舊的書包,忍不住嘆了口氣,說:“上車吧。”

女孩高興地上了車。走到轉彎處,她突然囁嚅着說:“師傅,我只有三塊錢。所以,半站地也可以。”

朱師傅從後視鏡裏看到女孩通紅的臉,沒說話。這個城市的出租車,起步價可是五元啊。

開到最近的公交站臺,朱師傅把車停了下來。女孩在關上車門時高興地說:“真是謝謝您了,師傅!”

朱師傅看着她一瘸一拐地往前走,突然有些心酸。

也就是從那個週末起,朱師傅每個週末都看到女孩等在學校門口。幾輛出租車過去,女孩看都不看,只是蹺着腳等。女孩在等自己?朱師傅猜測着,心裏突然暖暖地。他把車開了過去,女孩遠遠地朝他招手。朱師傅詫異,他的紅色桑納娜與別人的並無不同,女孩怎麼一眼就能認出來?

還是三塊錢,還是一站地。朱師傅沒有問她爲什麼專門等自己的車,也沒有問爲什麼只坐一站地。女孩心裏都有自己的小祕密,朱師傅很清楚這一點。

最後一次乘車

一次,兩次,三次,漸漸地,朱師傅養成了習慣。週末交車前拉的最後一個人,一定是四十中的跛腳女孩。他豎起“暫停載客”的牌子,專心等在校門口。女孩不過十四五歲吧,見到他,像只小鹿般跳過來,大聲地和同學道“再見”。不過五分鐘的路,女孩下車,最後一句總是:“謝謝您,師傅。”

似乎專爲等這句話,週末無論跑出多遠,朱師傅也要開車過來。有時候哪怕誤了交車被罰錢,他也一定要拉女孩一程。

時間過得很快,這情形持續了一年,轉眼到了第二年的夏天。看着女孩拎着沉重的書包上車,朱師傅突然感到失落。他知道,女孩要初中畢業了。她會去哪兒讀高中?

“師傅,謝謝您了。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坐您的車,給您添麻煩了。我考上了辛集一中,可能半年纔會回一次家。”女孩說。朱師傅從後視鏡中看了一眼女孩,心裏很不是滋味兒。女孩果然很優秀,辛集一中是省重點,考進去了就等於是半隻腳跨進了大學校門。

“那我就送你回家吧。”朱師傅說。

女孩搖搖頭,說自己只有三塊錢。

“這次不收錢。”朱師傅說着看看錶,送女孩回家一定會錯過交車時間,可罰點兒錢又有什麼關係?他想多和女孩待一會兒,再多待一會兒。女孩說出了地址,很遠,還有七站地。

半小時後,朱師傅停下了車。女孩拎着書包下來,朱師傅從車裏捧出一隻盒子,說:“這是送你的禮物。”

女孩詫異,接過禮物,然後朝着朱師傅鞠了一躬,說:“謝謝您,師傅。”

關於感恩的故事4

一個天生失語小女孩,從小和媽媽相依爲命。在她們貧窮家裏,媽媽每天辛苦工作回來後給她帶一塊小小年糕,是她最大快樂。

有一天,下着很大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着媽媽每天回來路自己去找媽媽。當她看見媽媽時候,媽媽手裏拿一塊小小年糕倒在路旁,已經永遠離開了她。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眼睛爲什麼不閉上呢?她是因爲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着,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着這首《感恩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卻寫滿堅強臉上滑過……”感恩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她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媽媽眼睛終於閉上……

當流着淚聽完這個故事,又反反覆覆聽着這首歌時候,我突然想到了天下有多少這樣父母,在默默爲兒女付出一切。而天下又有多少這樣兒女,能夠感恩於親人這樣一顆愛心!而做爲一個人,生活給予我們又不僅僅是來自於親人愛,那我們是否都懷有一顆感恩心來面對?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這一刻起,我們便擁有了太多!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和健康!兄弟姐妹給了我們歡樂和親情!老師給了我們知識和關愛!朋友給了我們友誼和信任!

當我們感受一縷晨風,聽見一聲鳥鳴,觸摸一滴露珠,那是來自於大自然賦予我們愉悅!當我們迎來新一輪朝陽,目送夕陽西下,那是時光豐富了我們生命!甚至,當我們承受了一次風雨,走過了一段泥濘,那是生活給了我們戰勝勇氣……

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用一顆感恩心去微笑面對!學會了感恩,我們便擁有了快樂,擁有了幸福,也擁有了力量!我們纔不會在生活中輕言放棄,勇往直前!

關於感恩的故事5

兒子終奪《夢想中國》總冠軍

風生水起的湖南衛視《超級女聲》大賽剛剛落幕,20xx年10月1日晚,中央電視臺《夢想中國》歌唱總決賽又展開了白熱化的最後角逐!最後,來自江蘇的21歲選手吳文景以1064446票的短信支持穩穩坐上了冠軍寶座,勇奪“金蝶獎”!

然而有誰知道,吳文景竟然出生在南京一個貧寒家庭。一個貧寒的家庭,怎麼能夠供得起兒子上一年學費高達2萬元的藝術院校呢?原來,可憐天下父母心!爲了支持兒子實現夢想,吳文景的父親竟然“贖賣”了自己,而母親也像父親一樣背井離鄉,四處打工!人們可能要問:在這對苦難的打工夫婦與“冠軍兒子”之間,到底演繹了怎樣令人感動的親情故事呢?

窮家裏,愛唱歌的兒子偷偷做着歌星夢

1985年8日,吳文景出生於南京市一個工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初中畢業後就到農村插隊的知青。回城後,父親吳貴寧幾經波折才被安排到南京東風專用汽車製造廠當駕駛員,母親孫金鳳則被安排到南京雅高巴士公司當工作。吳貴寧夫婦的收入一直不高,直到兒子吳文景上了小學,家裏還窮得連電視機都買不起。

家庭經濟的窘困,讓吳文景小小年紀就知道了節省。小學二年級學校組織春遊時,媽媽孫金鳳給了小文景兩元錢,讓他買零食吃,但當晚吳文景回家後,卻將兩元錢一分不少地交還給媽媽,他告訴媽媽:“今天學校發了蛋糕,我不需要再買零食吃了。”孫金鳳忍不住問:“那你怎麼不買點飲料喝呢?”小文景說:“我怕喝冷的飲料會拉肚子。”孫金鳳當然明白兒子是捨不得花錢,她心疼地對兒子說:“這兩元錢你留着,以後自己買零食吃。”小文景卻像個小大人似的說:“媽媽,我是個男孩,老師說只有女孩子才愛吃零食呢!”孫金鳳聽了,不禁淚溼衣襟:真是窮人家的孩子早懂事啊!

的確,窮人的孩子懂事早。小文景每天一放學,就早早回家幫父母料理家務。人唯一的樂趣就是:一邊寫作業,一邊打開爸爸媽媽結婚時買的那臺老式“熊貓”牌收音機,跟着學唱歌。漸漸地,他對音樂有了特別的領悟力,不管什麼歌曲,聽兩遍馬上就能唱出來。鄰居們因爲經常聽到小文景在家裏唱歌,便對吳貴寧說:“這孩子歌唱得這麼好,你們怎麼不給他找個聲樂老師輔導一下?沒準,他將來能成歌唱家呢!”吳貴寧苦笑着說:“我何嘗不想這樣呢?可我們家太窮,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吳文景得知後,深恐父母內疚,連忙安慰父母說:“唱歌哪能成正事啊?我還是喜歡上學讀書!”

然而話雖這樣說,吳文景卻還是熱愛歌唱。由於家裏請不起聲樂老師,吳貴寧夫婦便給兒子買了一臺錄間機唱一遍錄下來,然後自己邊聽邊查找原因,反覆琢磨,直到最後把問題解決。看到兒子這樣愛唱歌,吳貴寧夫婦心裏高興,卻又暗暗發愁:兒子將來一旦真的考上學費昂貴的音樂學院,我們哪有能力供他去讀呢?因此,夫婦倆既不阻攔,也不敢公開鼓勵……就這樣,吳文景的歌越唱越好。江蘇電視臺綜藝頻道《震撼一條龍》和《超級震撼》等節目組格外喜歡他,只要有演出就邀請他去參加。懂事的他無論到哪裏去演出,總是主動幫劇組人員搬道具,搞佈置或者收拾服裝,且從來不提報酬。劇組人員感動之餘,便經常抽空教他一些舞臺經驗:一些同臺演出的著名歌唱家有時還會在演唱技巧上點撥他,這些都讓吳文景受益匪淺。

1996年8月初的一天,吳文景隨江蘇電視臺《震撼一條龍》節目組到徐州進行一場公益演出。整臺晚會中他既搞道具、服裝,又是獨唱、伴舞,演出結束後劇組給了他200元報酬。回到南京後,吳文景就給他爸爸買了一件25元錢的襯衫和一條10元錢的領帶,給媽媽買了一條10元錢的碎花布裙,還花了30元錢給奶奶買了一盒牡犛牛壯骨粉,自己卻什麼也沒買。那天,南京熱得像烤箱一樣,他卻抱着這些禮物在烈日下一路小跑着趕回家。到家後,媽媽看到他熱得滿臉是汗,心疼地說:“天這麼熱,你爲什麼不坐出租車回來啊?”吳文景脫口而出:“打出租車得花多少錢呀?花那個錢還不如再給媽媽買件衣服呢!”爸爸看着他給全家人都買了禮物,唯獨自己什麼也沒買,埋怨他說:“你經常參加演出,怎麼不給自己添幾件漂亮衣服?”懂事的吳文景雙手摟着爸爸的肩膀說:“老爸你就放心吧!每次演出前,電視臺的工作人員都會從大商場借來好多漂亮的衣服給我們當演出服,我根本不用自己掏錢去買的。我們這些演員,不用花錢就能穿那麼多漂亮的衣服,多划算啊!”一席話,說得爸爸媽媽都笑了,但笑容裏卻含着淚……

關於感恩的故事6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着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辦法,因此,時常要餓着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老婆婆)在河邊作工,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遭遇,便不斷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餬口漂母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爲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這句成語就是出於這個故事。它意思是說:受人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到我們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人才是合理。

我們運用這成語時,必須透澈瞭解它含義,第一,真心誠意樂於助人人,是永遠不會想人報答他;第二,有錢人對窮人救濟,那是一種捐助,即使窮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報答他,也不能稱之謂”一飯千金“;第三,最難能可貴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難情形下,出於友愛、同情去幫助別人,這樣幫助,在別人看來,確是”一飯“值得”千金“。

關於感恩的故事7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沙漠中的一對朋友

曾經有兩個人在沙漠中行走,他們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吵了一架,其中一個人打了另個人一巴掌。那個人很傷心很傷心,於是他就在沙裏寫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寫完後,他們繼續行走。他們來到一塊沼澤地裏,那個人不小心睬到沼澤裏面,另一個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後那個人得救了,他很高興很高興。於是拿了一塊石頭,在上面寫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頭霧水,奇怪得問:“爲什麼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寫在沙裏,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卻把它刻在石頭上呢?”那個人笑了笑回答道:“當別人對我有誤會,或者有什麼對我不好的事,就應該把它記在最容易遺忘、最容易消失不見的地方,由風負責把它抹掉。而當朋友有恩與我,或者對我很好的話,就應該把它記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儘管風吹雨打也忘不了。”

一飯千金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着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着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餬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爲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一飯千金的成語就是出於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包拯辭官

包公即包拯,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爲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是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爲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也許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吧。

包公辭官孝敬父母,亦堪爲當今表率美德。以前故事講的都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這一段忽視了。

關於感恩的故事8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着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着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爲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爲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爲這意味着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爲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關於感恩的故事9

救人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纔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心得: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關於感恩的故事10

據傳說,一個年輕的男子在漫遊沙漠途中看到一泉如水晶般清澈而可口的水。水的味道非常甜美,於是他灌滿了他的皮水壺,這樣就可以帶一些回去,送給曾經是他老師的部落長老。

經過四天的旅程,他把水呈獻給老人。老人深飲一口,和藹地笑了笑,並深切感激學生贈予他甜美的水。年輕人懷着愉快的心情回到了村莊。

後來,老師讓他的另一個學生品嚐水。學生吐了出來,說水太難喝了。它顯然已經因爲陳舊的皮革容器而變得不再新鮮。

學生質疑他的老師:“師父,水是臭的,你爲什麼要假裝喜歡它?”

老師回答說,“你只品嚐了水的味道,我卻是在品嚐禮物的味道。水僅僅是裝載善與愛之行爲的容器,而沒有什麼東西比善與愛更甜美了。”

當我們從天真的孩子們那裏收到愛的禮物時,能夠最透徹地明白這個道理。無論它是一個陶瓷托盤或通心粉手鐲,我們自然而恰當的反應是欣賞,並表示感激,因爲我們喜歡禮物所包含的心意。

感恩並不總是自然而來的。不幸的'是,大多數兒童和成人只看重被贈予的東西本身,而不是它體現的情誼。我們應該提醒自己,並教導我們的孩子,感情和對感激之情的表達是美麗而純潔的。畢竟,發自內心給與的禮物纔是真正的禮物。

關於感恩的故事11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從“木桃”到“瓊瑤”,只是一枚感謝的種子而已——緣於愛與被愛。這之間連接的不過是一份心意罷了。或許,木桃對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報之以瓊瑤,也未必就是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聲由衷的“感謝”吧。

《詩經》

關於感恩的故事12

一個窮苦學生,爲了付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貨品。到了晚上,發現自己的肚子很餓,而口袋裏只剩下一個小錢。然而當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孩子打開門時,他卻失去了勇氣。他沒敢討飯,卻只要求一杯水喝。女孩看出來他飢餓的樣子,於是給他端出一大杯鮮奶來。

他不慌不忙地將它喝下。而且問說,『應付多少錢?』

而她的答覆卻是:「你不欠我一分錢。母親告訴我們,不要爲善事要求回報。」

於是他說:「那麼我只有由衷地謝謝了」

當郝武德.凱禮離開時,不但覺得自己的身體強壯了不少,而且對天主與對人的信心也增強了起來,他原來已經陷入絕境,準備放棄一切的。

數年後,那個年輕女孩病情危急。當地醫生都已束手無策。家人終於將她送進大都市,以便請專家來檢查她罕見的病情。

他們請到了郝武德.凱禮醫生來診斷。當他聽說,病人是某某城的人時,他的眼中充滿了奇特的光輝。他立刻穿上醫生服裝,走向醫院大廳,進了她的病房。

醫生一眼就認出了她。他立刻回到診斷室,並且下定決心要盡最大的努力來挽救她的性命。從那天起,他特別觀察她的病情。經過一次漫長的奮鬥之後,終於讓她起死回生,戰勝了病魔。

最後,批價室將出院的帳單送到醫生手中,請他簽字。醫生看了帳單一眼,然後在帳單邊緣上寫了幾個字,就將帳單轉送到她的病房裏。

她不敢打開帳單,因爲她確定,需要她一輩子才能還清這筆醫藥費。

但最後她還是打開看了,而且帳單邊緣上的一些東西,特別引起她的注目。

她看到了這麼一句話:「一杯鮮奶已足以付清全部的醫藥費!」簽署人:郝武德.凱禮醫生。

眼中氾濫着淚水,她心中高興地祈禱着:「天主啊!感謝您,感謝您的慈愛,藉由衆人的心和手,不斷地在傳播着。」

關於感恩的故事13

郭德綱這兩年官司纏身,他被訴捏造楊志剛一案在北京市一中院終審宣判,法院駁回了楊志剛的上訴,裁定維持郭德綱無罪的判決。郭德綱與楊志剛的官司始於前年,起因還是口舌,且是師徒之爭,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這都不是一件體面的事。

記者問他,“有些官司直接關係到老百姓,比如您代言的保健品出現問題,這是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保健品廣告的事發確實對郭德綱個人的公信力有所打擊,據稱,當時決定提出訴訟的老先生也是位“相聲迷”,面對法庭外聚集的各色記者,他說出一句頗具意味的話:打官司不是爲了別的,而是爲了給郭德綱提個醒。

自德雲社出世以來,是非不斷,有陷於訴訟或者舊案,更多乃囿於內鬥。德綱感嘆道:相聲門內之複雜,實爲外界難以想象。日前,郭冬臨拜師一事,令各位可見覆雜之一斑。20xx年xx月中旬,一條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謠言出爐:相聲圈和曲藝界衆多演員都收到一條羣發的邀請短信。短信宣佈xx月xx日在五洲大酒店,小品演員郭冬臨將正式拜郭德綱爲師,歡迎大家光臨,落款“徐德亮(郭德綱愛徒)”。當事三方接受採訪時均予以否認,郭德綱和郭冬臨稱此消息純屬捏造,徐德亮怒斥冒名者在挑撥德雲社的內部關係。面對謠傳,郭德綱不見激憤:“曾經有一個短信點名大罵中國相聲界,一個不落地挨個兒罵,最後說:相聲界只有郭德綱最了不起——這就是赤裸裸的挑撥離間!”若干次造謠最後都不了了之,只有一次,通過有關部門追查到短信始作俑者,寒心的是,竟是一位外地相聲演員。

衆所周知,侯耀文是郭德綱的師父,兩人的關係可謂情同父子,恩師的離去對郭德綱觸動很大,他再次向記者追憶起侯耀文去世前兩人的一次秉燭長談:師父在那天向郭德綱講述了自己的一生,包括歡樂和悲哀,交織着辛苦,這些辛苦外人根本無法想象。那晚,他們談了很多,包括侯大師對很多圈內人的真實評價——有些內容郭德綱表示要“爛在肚子裏”,讓這次談話成爲別人心目中永遠的謎。

“無法理解的是,恩師去世成爲了某些人作秀的機會,就像要上春晚似的,跳到了傳媒面前,高聲呼喊着:相聲的出路在何方……以此維持出鏡頻率。我不會做這些事,我感到悲傷,更多是因爲私交,而非什麼任重道遠的相聲前途。”郭德綱看着記者緩緩說到。他確實是一個口無遮攔的人,就像他說的這些“遭人恨”的話。

兩年,妒嫉郭德綱的同輩中人肯定不在少數,也有咬牙回到劇場,試圖拷貝郭德綱的成功模式,自己紅火一把的——奇怪的是,這些努力往往半途而廢,以至於兩年多過去了,觀衆回頭一看:怎麼別人還不追上來呢?

關於感恩的故事14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常懷感恩之心,以德報德,知恩圖報,無愧於心,瀟灑坦然在人世間走一回!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天,有人問一位老先生,太陽和月亮哪個比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是月亮,月亮比較重要。”“爲什麼?”“因爲月亮是在夜晚發光,那是我們最需要光亮的時候,而白天已經夠亮了,太陽卻在那時候照耀。”你或許會笑這位老先生的糊塗,但你不覺得很多人也是這樣嗎?

每天照顧你的人,你從不覺得有什麼,若是陌生人偶爾幫助你,你就認爲他人好;你的父母家人一直爲你付出,你總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還嫌煩;一旦外人爲你做出了類似行爲,你就會分外感激。這不是跟“感激月亮,否定太陽”一樣糊塗嗎?有個女孩跟媽媽大吵了一架,氣得奪門而出,決定再也不要回到這個討厭的家了!一整天她都在外面閒逛,肚子餓的咕嚕咕嚕叫,但偏偏又沒帶錢出來,可又拉不下臉回家吃飯。一直到了晚上,她來到一家麪攤旁,聞到了陣陣香味。她真是好想吃一碗,但身上又沒錢,只能不住的吞口水。忽然,麪攤老闆親切的問:“小姑娘,你要不要吃麪啊?”她不好意思地回答:“嗯!可是,我沒有帶錢。”老闆聽了大笑:“哈哈,沒關係,今天就算我請客吧!女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坐下來。不一會兒,面來了,她吃得津津有味,並說:“老闆,你人真好!”老闆說:“哦?怎麼說?”女孩回答:“我們素不相識,你卻對我那麼好,不像我媽,根本不瞭解我的需要和想法,真氣人!”老闆又笑了:“哈哈,小姑娘,我不過纔給你一碗麪而已,你就這麼感激我,那麼你媽媽幫你煮了二十幾年的飯,你不是更應該感激她嗎?”聽老闆這麼一講,女孩頓時如大夢初醒,眼淚瞬間奪眶而出!她顧不得吃剩下的半碗麪,立刻飛奔回家。纔到家門前的巷口,女孩遠遠地看到媽媽,正焦急地在門口四處張望,她的心立刻揪在一起!女孩感覺有一千遍一萬遍的對不起想對媽媽說。但她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見媽媽已迎上前來:“哎呀!你一整天跑去哪裏了啊?急死我了!快進家把手洗一洗,吃晚飯了。”

這天晚上,這個女孩才深刻體會到媽媽對她的愛。當太陽一直都在,人就忘了它給的光亮;當親人一直都在,人就會忘了他們給的溫暖。一個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的人反而不會去感恩,因爲他認爲,白天已經夠亮了,太陽是多餘。希望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太陽和月亮哪個更重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了自己已有的,認爲他們是理所當然,對於自己沒有的,又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彷彿這個世界欠我們很多。其實,感恩也可以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正如有些人聽說,要感激那些傷害你的人,因爲他磨練了你的意志;感激那些欺騙你的人,因爲他豐富了你的經驗;感激那些輕視你的人,因爲他覺醒了你的自尊…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命運,感激一切是你成熟的人,感恩周圍的一切。

擁有感恩的心,需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感悟,更需要我們去愛。草木旺盛地生長,爲的是報答春暉之恩;鳥兒拼命覓食,爲的是報答哺育之恩;禾苗茁壯地成長,爲的是報答溪水的滋潤之恩;孩子努力學習,爲的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學會感恩吧!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不是嗎?雲捲雲舒,花開花落都值得我們去珍惜,感激月亮,更要感激太陽!

關於感恩的故事15

投桃報李:

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從“木桃”到“瓊瑤”,只是一枚感謝的種子而已——緣於愛與被愛。這之間連接的不過是一份心意罷了。或許,木桃對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報之以瓊瑤,也未必就是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聲由衷的“感謝”吧。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原文是“涓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書面記載最早爲清代的《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原爲民間俗語,後清代朱用純編輯收錄,爲教子醒世用。

慈母之恩:

唐代詩人孟郊曾寫下《遊子吟》一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出自明朝《增廣賢文》一書,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餵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一飯千金:

韓信少年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卻仍然無以爲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爲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爲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人稱“漂母”,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深受感動。韓信被封爲淮陰侯後始終沒忘漂母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

 知遇之恩: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絃,鍾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遊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巖下,寂寞之餘,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後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爲知音,並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士爲知己者死:

這是春秋末期晉國著名刺客豫讓說的,強調感恩報恩。因爲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認爲“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決心刺殺趙襄子爲智伯報仇。第一次攻擊失敗以後,他用漆瘡爛身體,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後尋找接近趙襄子的時機。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但是被捕的豫讓說:“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他請求趙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脫下了貴族的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然後伏劍自殺。

子路負米: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黃香溫席: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牀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爲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