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 (15篇)

本文已影響2.4W人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隨筆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隨筆 (15篇)

教育隨筆 1

捷克教育家科米紐斯指出:“興趣是創造快樂、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俄羅斯文學大師託斯坦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迫,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多麼重要。很多數據證明,在目前初中體育教學中,如果課堂枯燥死板,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實存在大量的學生,具有消極懶散的傾向。其主要表現是此刻:上課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更怕困難,所以經常離校,不願意完成任務,對考覈結果毫不在意。初中生正處於特殊的成長階段。他們變得越來越成熟。他們會選擇他們在學習中感興趣的材料。因此,作爲一名初中體育教師,我必須從學生對教學的興趣入手。

凱斯:體育課就要開始了。幾個學生圍過來問我:“老師今天體育課在做什麼?”“讓我們由老師來做。”另一個學生說。“打籃球!我們要去打籃球!”我一聽他們說話,他們就來到火堆前喊道:“不管你想上什麼體育課也是一節課,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這節課將繼續練習跳繩和高質量的練習!”學生們聽了,看了看情況,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從學生們離開時的表情中我可以看出他們都很失望和不開心。看着同學們離開的背影,我想,“如果同學們把這件事的心情帶到教室裏,他們能認真上一堂好課嗎……”鈴聲一響,我就沉思着走向操場。

在課堂準備活動結束後,我佈置的任務是:按照之前的教學組,分組練習跳繩。

教育隨筆 2

每天孩子們的午睡總讓我感到頭疼,因爲總有幾個特別頑劣的孩子。不讓說話孩子覺得悶得慌,但是說話又耽誤休息。想過多種方法,但是有的方法只能用一次,用次數多了孩子也失去了新鮮感,效果也不明顯了。

今天的午睡,我告訴孩子們在睡覺的前十分鐘,可以說話,但是要小聲說話,只能你們兩個人聽見,別讓老師聽見你們的小祕密。過了這十分鐘就必須停止說話,開始睡覺。當我把這個規則告訴孩子的時候,孩子很高興樂了。時間過得很快,十分鐘一會兒過去了,在這十分鐘內認真遵守規則,十分鐘後安靜睡覺,他們的願望得到了滿足,變得一場聽話,而我也很高興,因爲我解決了頭疼的難題。仔細地回味着剛纔的那一幕,讓我感到孩子內心的純潔,同時也體會到了適宜的教育方法的好處。

教育隨筆 3

自從孩子們上了大班之後,由於年齡的關係,變得好動了很多。看,剛讓他們小便、喝水後,自由活動一會兒,有幾個小男孩就在一起跑鬧了起來。“啪、啪、啪”我連拍了三下手,孩子們的腳步慢下了許多,我只好大聲嚷道:“停下,別跑,小心摔倒!”在我的要求下,他們停住了腳步。可沒過多久,又有幾個孩子跑動了起來。每次的大聲要求都只是緩解暫,而講道理時,孩子們當時答應的好好的,可過後還照樣跑鬧,用什麼方法來約束他們呢?

自由活動時,又有孩子在嬉鬧。“請你跟我這樣做……”我邊拍手邊做出拍肩、手腕花等動作,有的孩子聽到少兒頻道中出現的語言,立刻說:“我就跟你這樣做……”並且也做出相同的動作。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了進來,等我看全班的孩子都加入進來後,我做出了一個小聲的動作,然後輕輕地做到小椅子上去,孩子們也立刻悄悄地來到了座位上,與旁邊的孩子悄悄交談起來。

以後,如果出現孩子們大聲喧譁、跑鬧的情景,我就採用“請你跟我這樣做……”這種方法,他們會立刻靜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各位老師,你們也不放試一試。

教育隨筆 4

體育遊戲時間,我正和孩子做“網小魚”的遊戲。孩子們扮成小魚圍着我歡樂的游來游去。可是我發現僅有嬌嬌一個人坐在自我的位置上看着我和小朋友遊戲。

嬌嬌是我們班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她膽子比較小,做事比較慢,對人不信任,總是拿着某種物品作爲自我的依戀物。看得出來她也想參加我們的遊戲,可是又不敢參與進去。儘管我不停的鼓勵她遊戲,她還是不願意。怎樣辦呢?我想再多等她一會,看看她的表現。我邊和小朋友遊戲邊關注着她。當我唱到“一會上一會下,好像歡樂的小朋友”故意走到她身邊和她親近親近、和她抱一抱、對她笑一笑。孩子們也模仿我的動作,相互擁抱。嬌嬌被我們的氣氛感染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遊戲,在我的邀請下,她最終邁出了第一步和我們一齊遊戲。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抱一抱、笑一笑是讓他們接納別人最好的方式。何況和教師的交往才短短的幾個星期。活動時她不願意參加,我沒有強求她。因爲孩子的適應有快有慢。讓她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過程。最終用自然親密的動作打動她,讓她參與遊戲,讓她邁出勇敢的第一步。看着她的提高,我也感到無比的欣慰。

教育隨筆 5

外研社第五冊Module 4 Unit1對話展示的內容很適合孩子進行表演,於是在課堂上,我以讓孩子掌握臺詞的形式組織教學,強調小組合作,設計Sam,Amy爲搶奪Red

T-shirt爭吵時的語氣,拉扯時的動作,告狀時的表情,體會Ms Smart 勸解時的語句,更強調錶演時準備好道具,包括搶奪的衣服,晾衣繩等,要求課後好好排練,下節進行彙報表演。

今天下午第一節是六班的英語課,我提前到班裏候課,並想着選哪幾個小組進行展示。此時小遠走過來說:“Ms Wang,我都找不到我們小組表演的同學,都下去玩了。可是我們還沒排練好。”我一邊催促他去找組員進行排練,一邊瞭解別的小組排練情況,很不理想,大多數表示待會上課不敢上臺展示。離上課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了,若等到上課後舊事重提,批評教育,又耽誤時間,又沒有實質效果。

轉念一想,自己教了七個平行班,同時進行相同的課時,有很強的可比性,有的班級小組合作表演的很出色,有的班級表演水平很一般,有的班級甚至沒有小組進行展示,怎樣即能共享好的資源,又能讓他們見識一下同齡中的高水平,

此時我想起三班有一個小組合作特別棒,而且是脫稿表演,對!應該讓他們見識一下成功的範例。於是當機立斷,

跑去到三班,和該節老師商量,爲這一小組同學情五分鐘假,特邀該合作默契,表演成功的小組到六班進行巡演。作爲特邀嘉賓,既顯三班的實力,又壯三班的威風,很快就溝通成功。這邊上課鈴正好響起,六班的.孩子正納悶爲何有別的班的孩子一起來?

我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同學們,今天我們特邀三班的一個小組來咱班進行課本劇展演,一定要認真觀看,思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真的是臨時突擊,三班這一小組臨危不懼,機智處理道具難題,脫下自己的衣服當道具,在黑板上畫出晾衣繩和懸掛的兩件紅色體恤衫創造情景,但背下來的課文真是順手拈來,脫口而出,表演時怒目圓瞪,激烈爭吵,指手畫腳,用力拉扯,和善的勸解,真誠的道歉,迎來了熱烈的掌聲。巡演達到了應有的效果。

送走三班的孩子,面對六班的全體,“大家有觸動嗎?Ms Wang爲什麼請他們來咱班表演?他們的表演有哪些值得咱們學習?”孩子們在分析着,發言着,都表示要向他們一樣,甚至要超過他們,成爲明星一般,能到其他班展演,好,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我的話鋒一轉,“想不想欣賞咱班的表演?有哪些小組踊躍展示?”果不出所料,大多數都低下了頭,不敢和我目光對視,“孩子們,我們都知道不打無準備之仗,別人表演成功是因爲提前進行排練,用心準備,咱們只想要結果,都不去付出,那怎能有實力和別人比拼?老師希望大家吸取教訓,好好想想,我決定,多給咱班一次機會,本節暫停演出,課後好好準備,下節再開始展示,OK?”

在一片OK聲中一致通過,孩子們,期待下節課的精彩展示哦!

教育隨筆 6

作爲一名教師,我認爲我們有必要改善這些孩子的狀況,讓他們有更多的信心。幼兒園是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它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對兒童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於膽小的孩子,應該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來處理羣衆的關切。直接與廣大羣衆打交道會給孩子們造成很大的壓力,這可能會促使孩子們從最初的膽怯轉變爲恐懼。它需要一個過程來徹底改變它們。

當我教育膽小的孩子時,我會在他們最初參與羣衆活動的過程中給他們一個緩衝。我不會直接強迫和要求他們,我會先讓他們有一個適應活動的過程,這樣他們就不會有一顆膽怯的心。例如,在玩“找朋友”的時候,我會多去幾次,用信任的眼神看着他們,親吻他們。切斷語言,與他們交流,用溫暖的手握住他們,讓他們有更多的勇氣,少一些對他的恐懼;孩子和孩子是最真誠的接觸,可以改變一切,我會充分利用這種關係來幫助他們。在玩“娃娃屋”的時候,我會叫一些比較活躍的孩子和他們一起形成一個強與弱的隊形,讓能說會道的孩子帶動其他的門,多和他們交流,玩遊戲,讓他們發揮主導作用,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

雖然只是一些小策略,但這一次,他們的性格確實改變了很多,他們的聲音也很大。父母都是感激。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我們應該更有耐心並鼓勵他們。當然,我們不能沒有父母的合作。

教育隨筆 7

一、結果爲什麼不一樣

今天,在上活動課《動物園的新成員》的時候,有兩個孩子因爲意見不一致而吵起來了。李靖宇說“獅子是從左開始數的第三個”,而國道遠則認爲是“從右開始數的第四個”。本來他們是隔開了一個桌子,爲此兩人開始“爭吵”起來,而且站起來湊到一起。其它的小朋友就開始議論紛紛了,都忙活着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們提議直接來問我。以前,孩子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馬上找老師,而我一般也會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今天,我想讓他們自己來解決。於是我一步一步的引導孩子,首先讓孩子先想想老師問的問題是什麼?再讓孩子按照問題逐步去找答案。在這過程中,孩子們都爲了幫助小朋友解決問題而動腦筋了,同時我也能瞭解孩子們對這節課內容的掌握,一舉兩得啊。最後孩子們發現當起點不同的時候,結果是不同的。他們對自己得出的結論覺得非常滿意,又來找我校對答案,我高興的告訴他們的答案是對的,這時候孩子們所取得的成就感使他們開心極了。

如果當時我第一時間告訴他們答案,可能就看不到這麼精彩的一場辯論與幫助了。通過這件事,我覺得教師不同的引導方法對於孩子來說效果完全是不同的。我想我會在教研的路上不斷地學習,讓自己成爲幫助孩子形成各種能力的高手。

二、疊被子

耿奧林是班裏令人頭疼的小朋友,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喜歡“碰碰”其他小朋友,惹得他們哭聲、告狀聲一片。但是今天午睡起牀時的那一幕,卻讓我發現了他的閃光點。

現在,雖然漸漸進入冬季,孩子們穿的比較多,午睡時他們自己穿脫衣服、疊被子也很迅速。一些孩子在起牀音樂放了四個八拍就已經全部整理好,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了,還有一些孩子爲了和其他人比賽誰快,粗粗的疊了一下被子,有的甚至將被子任意的往牀上一扔,走了!

在班級制定的規則中,使三遍音樂起牀整理,而現在纔剛放到第二遍音樂,午睡室裏就只剩下連耿奧林在內的六個小朋友了,只見耿奧林完全不受其他小朋友的影響,他輕輕地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起毛巾毯的一角,由於被子堆成一團,而右手又拎着一隻角,左手在尋找另一角的時候有些困難,他只能放棄已經拿着的那隻角,兩隻手一起找到其他的角,再一隻一隻的將角輕輕地拎起來,在輕輕往外一甩,將被子放平對摺。他又走到另外一邊,輕輕地拎起兩個角再對摺。被子終於摺好了,他很快得穿好鞋子,回到位置上開始和其他孩子說鬧起來,這是三遍音樂也結束了。

在整個疊被子的過程中,他疊的專心致志、小心翼翼,可以感覺到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外界任何影響,都沒有發現我就在他身邊看着他。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喜歡“碰”別人、自制力不強的是他,而現在小心翼翼疊被子,專心細緻做事情的也是他,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只要我們關注細節,從細處看孩子,就會發現更多不一樣的孩子。

三、幫助孩子成長

我班有個名叫王仁成的男孩,他的表現與衆不同:從不與人交往,從不參加集體活動,也不說話。當別的小朋友在興高采烈地遊戲時,他總是站在一個無人的角落裏,用冷漠的目光掃視着大家……王仁成的表現引起了我的關注。

有一天區域活動時,瘦小的王仁成躲在美工區的角落裏,拿着小畫本在認真地畫着什麼。這引起了我的興趣。王仁成在畫什麼呢?這也許是我可以親近他走進他內心的一個機會。於是我坐到王仁成的身邊,只見偌大的一張畫紙上只有一個看起來畫得有些凌亂的毛線球。我開始主動和他聊天:“王仁成,你畫的是什麼啊?能和我說說嗎?”他轉過身去,拒絕和我說話。“王仁成,是在給小貓繞毛線嗎?你繞得真好!”本以爲可以用鼓勵的話讓王仁成說說自己的心裏話,沒想到適得其反,他更不願意理我了。坐在旁邊的我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安靜地畫畫。而接下來,王仁成一直在畫好的線團上用黑色的彩筆一層一層地覆蓋,大概在活動區快要結束的時候,王仁成纔拿起畫本告訴我他在畫垃圾。這個答案讓我有點糊塗,整整40分鐘他都在畫垃圾。王仁成畫垃圾的事情也隨着活動區的結束告一段落。

孩子心理是不是有問題?我帶着這些疑問,與經常接送王仁成的媽媽進行了溝通。王仁成的爸爸因爲工作原因經常出差不在家,媽媽性格很內向,加上工作繁忙,很少與王仁成交往。這讓王仁成缺失了安全感,使得王仁成性格孤僻。

我們建議家長平時在家中多與王仁成交談,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說說話,不要讓孩子的記憶裏只有幫阿姨掃垃圾的情景,並希望家長與老師加強溝通,一起幫助王仁成改善性格。

在幼兒園,我經常找各種話題引發王仁成開口說話。有一天,我針對他依戀感強的特點和他談起家裏的事。王仁成終於開口了,告訴我家裏有什麼玩具,還告訴我他最喜歡掃地車。話雖不多,我卻如獲至寶。下午當他媽媽來接他時,我有意當着王仁成的面讚賞他認識的汽車很多,都成了小老師了。王仁成的媽媽也默契配合,立即表揚了王仁成。王仁成露出美滋滋的表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可見,兒童色彩心理很微妙,通過孩子運用的色彩及表達方式,我們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調整他們的情緒、狀態,讓他們更好地宣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當然,孩子對顏色的喜歡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表現去理解去分析,以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四、遊戲樂趣多

又到了遊戲時間,我組織孩子們玩“盲人和柺杖”的遊戲,要求孩子兩兩組合,一個孩子用布蒙着眼睛做“盲人”,另一個孩子做“柺杖”帶領“盲人”走過“高山”“天橋”“小河”等,到達終點後再互換角色,但“柺杖”不能用語言提示“盲人”。

遊戲就要開始了,這時,耿俊傑輕輕地走到我的身邊:“老師,我想跟你一起做裁判,小朋友沒有人願意跟我玩的。”這時我才意識到班上有35個孩子,這意味着有一個人將沒有搭檔,而耿俊傑平時非常淘氣,經常在同伴活動時進行搗亂,所以很少有人願意跟他一起玩。於是,我對他說:“我跟你一組吧,我也沒有搭檔呢。”他開心地笑了。

孩子們快樂地遊戲着,很多小組的配合都很默契。最後輪到我們了,經過商量,我先做“柺杖”,在帶領耿俊傑經過障礙物時,只見耿俊傑擡着一條腿,似乎在等待我的幫助,因爲事先沒有約定好,我不知道該怎樣用動作來帶領他,看他一次次地遭遇“危險”,情急之下,我小聲地提示着他“向左”“向右”“跨”“前進”,好不容易完成了一輪遊戲。接下來輪到我做“盲人”了,耿俊傑對我說:“老師,要向前跨時我就拍一下你的手,要向左轉時我就拉拉你的左手,要向右轉時我就拉拉你的右手。”遊戲開始了,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感覺很無助,完全依賴“柺杖”的照顧。耿俊傑耐心地攙扶着我,輕輕地拍着我的手,有時我沒能領會他的意思,他就蹲下身子來搬我的腳。走上“天橋”時.他轉過身子倒退着走,慢慢地帶我向前移動……終於我們順利地到達了終點。孩子們給了我們熱烈的掌聲,而此時的耿俊傑也笑成了一朵花。

這次遊戲過程讓我感慨萬千:沒想到平時不受同伴歡迎的耿俊傑在遊戲中的表現遠比我出色,也許他平時的“淘氣”“搗亂”只是源於沒有表現的機會,周圍的人對他也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尊重。我想,爲了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教師應該爲孩子創設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潛能,鍛鍊自己的能力。

教育隨筆 8

剛開始工作時,我很怕帶孩子們去戶外活動,因爲每次戶外活動時孩子們都非常活躍,讓我很難掌握局面。以前在見習的時候,看過老教師組織戶外活動,井然有序,孩子們也都積極地圍繞在老師的周圍,可是,自己組織起來怎麼就這麼費力呢?想讓孩子們認真聽我講遊戲規則,不是不過來的就是跑很遠的。而且,每次活動結束的集合排隊要用很長時間。

通過自己教學經驗的積累及長期教學的摸索,我發現,有些事情是不用去等孩子的,組織活動時,你自然的開始後,孩子們會慢慢被你吸引而自己走過來,如果你只是一味的等,孩子們也不知道你是要幹什麼,自然會注意力分散,你在集合的時候可以放慢一點速度,等等個別幼兒,但是不要停下腳步,讓孩子們從動作中看出你的目的,這樣自然會吸引到孩子們,而且不用花費很大力氣,等慢慢適應後,孩子們對你的聲音自然會很敏感。這樣,在組織戶外活動時,你就會非常輕鬆,遊刃有餘。

教育隨筆 9

幼兒園分園要修花壇了,以此作爲各班的種植區。在牆的拐角處堆了一堆沙子,這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了。

一天上午,我帶領孩子們到院子做課間操。孩子們一走到拐彎處,就喜歡用雙手去摸那些沙子,感覺很好玩的樣子,隊子的秩序一下子就亂了。弄得院子裏到處都是沙子,還會把沙子帶到活動室裏來,我告訴孩子們不要動沙子了,然後帶着孩子們開始做操。

課間操做結束了,又路過那堆沙子,有一個男孩呂嘉誠,只見他走到拐彎處時,蹲下身子伸出了手,好像又要弄那些沙子。我在不遠處看到了這個情景後,心裏想:我剛剛和孩子們說了,他怎麼又去動那些沙子呢?我很生氣,剛想大聲喊,讓他住手,又轉念一想,等我看看他究竟想幹什麼。只見呂嘉誠輕輕地伸出手,把那些沙堆周圍散落的沙子全用手捧起來拍在沙堆上,又站起來拍拍手,很滿意地繼續向前走去。我暗自慶幸:"幸好沒批評他,不然可就錯怪了孩子的一片好心。"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雖然他們有時會做錯了事情,但也不是故意的。很多時候,孩子們是想做好事的,而我們沒有耐心地去觀察、發現,哪怕只是多等一分鐘,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從而誤解了他們。

這件小事提醒我,面對孩子,耐心地等待一分鐘,說不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呢。等待可以使一件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很多事情如果換一種方式去處理,也許會收到不一樣的結果,其實在適當的時候學會等待,會給人更多思考的空間,讓人有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待可以讓一顆浮躁的心變得平靜,讓自己在平靜中學會等待。等待又是一個過程,我們可以在等待中學會觀察孩子、瞭解孩子。

學會等待,讓自己心態更平和;學會等待,讓自己心情更舒暢;學會等待,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學會等待,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發現。學會等待,讓孩子有更多的空間去創造。讓我們都學會等待吧!等待花兒靜靜地開放,仔細聆聽花開的聲音。

教育隨筆 10

幫助沉默的孩子

我班的玲玲是個內向沉默的孩子,不善言辭的她總是一個人做遊戲,一個人看書,每每看到她一個人我就想到,是不是要和她說說話,但當我找他聊天時,她總是流露出害怕恐懼的神情,彷彿做錯了什麼事情,害怕老師去職責她。

這天,我看到玲玲主動向我走過來,一副很着急的樣子,於是我問她:“怎麼啦,玲玲?”她說:“老師我剛剛不小心撞到了佩佩。”果然,我看到佩佩在一旁大哭了起來,我問玲玲:“怎麼會撞到的?”

佩佩支支吾吾,我瞭解了情況,原來,是佩佩搶了玲玲的玩具,在爭搶之中,佩佩摔倒了。我沒有批評佩佩,也沒有責怪玲玲。我對玲玲說:“老師告訴你一個好辦法,你去和佩佩說聲“對不起”,再給她一個擁抱,她一定會原諒你的。”玲玲照做了,我欣慰的點點頭,說道:“那你們現在可以做好朋友了嗎?”佩佩說:“好啊,那我們一起玩小推車吧。”玲玲也笑着點點頭。

經過這次事件,我也主動找玲玲的家長溝通交流,告訴他們:“要經常鼓勵孩子主動與別的孩子打招呼,一起玩遊戲,一起分享玩耍的快樂。孩子如果怯生,可以先緩解他的緊張感,讓他身心放鬆,慢慢地由不熟悉到熟悉。同時要經常暗示孩子,只要你主動、友好地與別人相處,別人就會喜歡和你做朋友,以此來增強他的自信心。”

我發現玲玲的性格在慢慢得開朗起來,和朋友的交流也變得多了起來,看到她的改變我也漸漸欣慰起來了。性格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正如一句名言: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性格是在生活實踐中一點一滴形成的,良好性格的塑造也要從具體的行爲和基本的習慣開始。

教育隨筆 11

今日,在小五班的活動課上,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世上僅有媽媽好》,沒想到這首歌引起了小朋友的共鳴,許多小朋友跟着唱了起來。啊,有那麼多小朋友也會唱這首歌,並且,許多小朋友還一齊表演起來,他們唱啊跳啊,臉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突然,歌聲中傳來了不和諧的聲音,並且越來越高,一聲嚎啕大哭打斷了大家的歌聲。我和小朋友們都禁不住地向哭聲望去……一個小姑娘正趴在課桌上,大聲哭着呢!“是誰?怎樣了?”我急忙問方玲玲你怎樣了?她說她沒有媽媽她爸爸媽媽離婚了!她媽媽不要她了!,許多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說着。“噓!”我急忙制止了孩子們的聲音。

原先,玲玲的媽媽離婚後去外面打工一年多了,她跟爸爸生活。“我要媽媽!玲玲繼續哭着說,看着可憐的孩子,我一邊哄着她不哭,自我心裏也是酸酸的,我說“讓教師臨時做你的媽媽,好不好?”

活動課結束了,小朋友都跑出了教室,僅有玲玲還坐在那兒呆呆的望着我,“玲玲該出去玩了!”我走過去,彎下腰,輕聲的說。“教師!”她站起來怯怯地,小臉紅紅的說:“你能夠抱抱我嗎?”“想媽媽了!對吧?好孩子,來抱抱!”方玲玲緊緊地抱着我的脖子,就像回到了媽媽的懷裏。“多謝教師媽媽!”就在我彎腰把她放下的時候,孩子響響得親了我一下說着,臉上帶着幸福的微笑跑了出去。

事後,我在想,作爲教師愛孩子是應當的,同時,能獲得孩子的愛也是幸福的。可是,我想問,媽媽的愛是別人能代替的麼?孩子心理上缺少的愛誰來給她呢?

教育隨筆 12

一份調查顯示,現在在小學裏,約有1/4的學生說不出校長的名字;初中和高中學生能說出校長名字的要略多些,但也只有一半左右。

再從事情的另一面說。據我所知,現在的校長,特別是規模較大學校的校長,工作都很忙。但他們並不完全忙於學生工作,很少主動與學生接觸,有些校長甚至不屑與學生接觸。因此有學生抱怨說,只是在開校會時才得以“仰望”校長;也有學生說,他們被校長抓過“違紀”,感覺校長總是一張嚴肅冷峻的面孔。很多學校設立了校長信箱,但那些“擺設”往往早已經鏽蝕斑斑了。一些學校的校長室設在辦公樓深處,很少有學生光顧,好像也不想讓人找到。校長與學生之間拉開了很大的距離。

現在的校長們多數時間在研究如何管理學校,跟副校長們、中層幹部們討論學生問題,卻很難走進學生中間直接去了解情況;有的校長被外出開會參觀等事務佔用了大量時間,而這些似乎反倒成了他們的主要工作;有的校長把應付各種達標檢查當作優先考慮的工作;也有的提出“教師第一”的理念,一切工作圍繞“教師發展”而展開。我認爲,這些都是認識上與工作上的誤區。

校長是教師的校長,還是學生的校長,抑或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呢?我認爲,校長首先是學生眼裏的智慧長者,其次纔是教師的“頭兒”,然後纔是其他角色。因爲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學生爲中心。校長首先應該與學生多接觸交流,走到學生中間去,與他們促膝談心,爲他們的成長出謀劃策,同時也要撲下身子爲學生服務,這是校長的本職工作。校長應該瞭解學生校內校外的各種情況,如學習情況、教師教學情況、師生關係、生活情況、羣體與個體的思想動態等,這些纔是真正的第一手資料。校長在進行學校工作決策時,應該把調研到的情況當作最重要的依據。

校長作爲一個學校的最高管理者,要與學生打成一片,避免“高處不勝寒”。無論事務多忙,都應該拿出一定時間與學生接觸,努力創設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校長在學生面前,不光要有嚴肅,更不能少了慈愛。校長作爲學校的權威與優秀教師的代表,自身有豐富的閱歷與人格魅力,與學生進行談話,會讓學生在精神層面上受益,有的話甚至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據調查,多數學生把跟校長的談話看得很重,如果他們在校期間能和校長推心置腹地談上一次話,常常會成爲一生的記憶。曾經有一位中學老校長說,一位學生從海外回國後,首先看望的人是他。這位學生表示,自己如今能在國外的一所著名大學任教,學術上能有所成就,與上中學時和校長的一次促膝長談有關:老校長“如何成就人生”的一席話讓他終身難忘,成爲他不斷進取的動力。

爲了真正與學生“親密接觸”,校長應該兼任課程。校長都是教師中的佼佼者,他們有能力教好課,也有能力做教師的標杆。上課是與學生接觸的最好機會,等於開啓了了解學生的一扇窗口。

校長應該成爲青少年傾訴的對象,爲他們的成長解除困擾疑慮。與充滿青春活力的青少年在一起,應該是校長的工作樂趣,也是校長展示個人魅力的機會。

其實,校長與學生接觸的方式很多,見面打個招呼問個好;到班級中聽課,就近觀察學生學習與思想狀況;在課外時間走到學生中去,教室、宿舍、操場等學生活動的場所都是交流的地方,親切才容易讓學生敞開心扉,校長還可以開座談會,與學生展開對話,指導學生的生涯規劃;也可以設立“校長接待日”、校長信箱,開展問卷調查,等等。網絡時代,電子媒介如QQ羣、微信、Email等多種工具和方式,互動性強,學生會比較容易接受;有的校長在線上開設“假如我是校長”的主題討論會,引導學生以書信形式向校長和老師傾訴心聲,進行感情溝通和交流,受到學生歡迎。

話說回來,教育主管部門也應該給校長鬆綁,讓他們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纔能有時間有精力專注於學生,專注於學校管理。在考覈校長時,應該把他們與學生的交流接觸情況當作一個重要的依據。

同時,校長們要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真心做學生的貼心人。

教育隨筆 13

《綱要》提出“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支持、鼓勵孩子參與交流活動”,在心理環境中,支持是幫助幼兒實現交流的保障,而鼓勵則可以調動孩子參與交流活動的積極性。

在科學探索活動中,幼兒是主體,教師是他們的引路人。因此,教師必須爲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心理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有趣的內容,豐富的材料,在和諧、寬鬆、愉快的環境氛圍裏,心理上有了安全感,能使他們無拘無束的集中精力探索和發現。即使在探索中遇到失敗,教師也不要輕易責怪他們,而要在某些科學意義上給予支持,以免挫傷他們主動探索的積極性,讓他們明白科學探索本身就難免失敗,而正確面對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成功纔會更加珍貴和讓人興奮。如在自然角種植“蠶豆”的活動中,有的幼兒把蠶豆放在泥土表面上、有的把蠶豆倒插在泥土裏、也有的把蠶豆浸泡在一大杯水中,對於他們不同的種植方法,我們教師可不必急於訓斥,而是要在以後引導幼兒觀察蠶豆的生長變化中讓幼兒瞭解正確的種植方法,讓幼兒在自己觀察中發現自己種植蠶豆中存在的問題。

在科學活動中有時還常會遇到一些愛提問的孩子,對於他們五花八門的提問,不能胡亂的解釋搪塞,不能一口回絕,教師要有耐心,要認真、正確地解答,並引導他們探索和參與活動,通過自己的操作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教師要多用“你能行”“讓我們一起試一試” “你想用什麼辦法?”“你說呢?”等鼓勵啓發的語言,從心理上支持和鼓勵幼兒,樹立自信,成爲幼兒進行科學活動的堅實後盾。

教育隨筆 14

“起立,轉身,我們要出發了。”我正喊着口令讓孩子們排隊。孩子們聽到我的口令有幾個孩子就涌到我的面前,擠着搶當排頭,有時椅子倒了也顧不得扶好。你擠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老師,他擠我!”這樣的告狀聲。所以每天做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成了我最頭疼的一個環節。

柔柔是個聰明的孩子他發現我每次讓孩子排隊都是從座位上讓孩子起身然後依次排隊的,所以她每次都很快先將自己的小椅子排在最前面,有時被別的孩子搶先了她還在那哭着鼻子喊“這個位子是我的,老師他搶我的位置。”我問:“是他先放好椅子的啊,爲什麼你一定要坐在第一個那?”“我要排第一。”

那你不能總坐在最前面一直排第一個吧,別的小朋友也要輪流坐的啊!也要輪流排第一的嘛”她哭着總不答應。嘴裏一直嚷着:“我要排第一,我要排第一,我是排第一的嘛。”

見此,我拉過柔柔說:“柔柔很棒的,老師今天讓你當組長讓你來管理小朋友排隊好吧,哪個小朋友不好好排隊你幫老師讓他們排好隊好嗎?”柔柔這才高興地點了點頭。

現在的孩子對於“第一”會這樣的敏感可能是每個家長或者老師經常給孩子灌輸的詞語,使得孩子們總認爲第一纔是最優秀的,於是爭着站這個位置。

想不到,在這小小的“排隊”裏還有這麼多的內涵,看來孩子的小腦袋中還真藏着不少祕密在等着我們來發現呢。針對這個問題,老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第一”。那麼用什麼方法讓他們主動放棄這樣誘人的位置而互相謙讓的排隊呢?我們怎麼讓大家不爭不搶呢?在活動中我試想幾點:

1.可以看誰的表現好,就讓誰站第一;

2.可以輪流站第一;

3.遇到不講理的孩子,教師可以用轉移的方法,鼓勵他幫老師一起管理小朋友。

通過一段時間對孩子們的培養,孩子們再也不你擠我我擠你了,知道只要表現好誰都有機會站在第一,也很快就站好隊了。

教育隨筆 15

每一天在組織孩子午睡時,總有那麼幾個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長時間也不躺到牀上,安靜下來。而已經躺在牀上的小朋友,有的在撥弄着自己的小手,還有和自己的好朋友竊竊私語。真是讓老師頭疼。這天,我正好拿着小朋友新帶來的一本故事書,吳宇闋看到了說:湯老師,你是不是要講故事了?我一愣,立刻反應過來說:是的,我就是在等所有小朋友都躺下來,安靜下來,纔會講故事呢。吳宇闋立刻對還沒有躺下來的小朋友說:你們還不快點,湯老師要講故事啦!那些還沒躺下來的小朋友一聽,立刻躺下,安靜下來。於是,我就講了兩個故事。小朋友央求說:湯老師再講一個吧!我說:這天時間來不及了,明天小朋友早一點躺到牀上,安靜下來,湯老師就能夠多獎勵你們一個故事了。從第二天起,小朋友果真又快又安靜地躺到了牀上,等着老師去講故事呢!而且要老師多獎勵幾個故事呢!

透過這件事,讓我明白: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除了講道理之外,還能夠透過一些適當的活動性獎勵。這樣也會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