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的隨筆

本文已影響1.56W人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教學的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教學的隨筆

關於教學的隨筆1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文章講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本課是閱讀課文,怎樣指導學生自學理解體會梅花的品格;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着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學重點,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爲了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三段錄像和一張圖文片的課件,在教學中分以下幾步實施。

1、利用“梅花傲放”的錄像突出教學重點:

瞭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學中當學生通過自學、討論體會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後,教師適時地放第一段錄像:畫面上,一朵朵梅花在嚴寒中相競開放,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學生在學習感悟、想象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看到這樣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優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師再出示圖文片(圖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寫品格的句子。),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送梅花圖”的錄像突破難點:

在送梅花圖中寄託着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當學生深入瞭解梅花的品格特點後,教師再播放第二段錄像,讓學生親眼目睹外祖父鄭重地送給“我”墨梅圖的動人情景,親耳聽到外祖父對小外孫女說的話,並配上適當的音樂,圖、聲、樂並茂,學生心中洋溢着對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師再指導學生反覆有感情地朗讀外祖父說的話,深入體會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利用“我的中國心”錄像鞏固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愛國之情,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深入瞭解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後,教師再播放第三段錄像:“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師生一起跟着音樂唱,在歌聲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關於教學的隨筆2

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體育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托爾斯泰以前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怎樣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淺談如下:

一、巧設懸念誘興趣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焦慮心理,它是學生對新知識企盼的興趣來源。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識規律,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如在教《緒言》一節時可向學生展示體育科學的發展歷史和21世紀化學發展的宏偉藍圖,介紹體育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禮貌的重大關係,使學生體驗“處處有體育”的真情實感,與此同時巧妙地配合體育訓練設置問題,使學生在“觀察-----驚歎------疑問”中感受體育世界的神祕和新奇,使他們從一開始就嚮往學習體育,增強對體育學科的興趣。另外,在每節課的導入時,也能夠聯繫實際設計一些與知識有關,並且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驗現象的問題或者實驗,作爲懸念,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爲什麼”,使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沉浸在樂學的氣氛中。

二、誘導探究激興趣誘導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潛力及創新精神,是體育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最終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務必思考到學生透過多種途徑(操作、觀察、設計、討論等)尋找問題的答案,進一步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整個環節就應在教師的啓發誘導下,以思維爲主線,視聽並舉,深思結合,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激發探究體育知識的興趣。不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態度和探究問題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研討釋疑增興趣學生透過學習一些疑問已經解決,但同時又會產生或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學生在探究新問題的過程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怎樣去做,受到了什麼啓發都會反饋出來,甚至爭論不休。此時,教師只要給以恰當的誘導、點撥,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開展熱烈的討論、認真思考、質疑辯難,使探究更深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學的學習態度就會得到培養和提高。這樣一環扣一環,步步設疑,步步深入,步步點撥,使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成功的喜樂。使學生情緒倍增,效果良好。

總之,在教學中要不斷地總結,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優化體育訓練,充分利用實驗電教手段,用心開展體育活動課,充分調動學生用心性,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愉快。變“強制性”教學活動爲“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運動潛力。

關於教學的隨筆3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教師積極地教,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積極地學,也就是能主動地參與和適應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學習方法,增強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是學生真正獲得學習的主動權。

當今,還有一些相當一部分老師,還是一如既往地把語文課堂變成講堂,把知識嚼爛了一口一口地餵給學生,佔據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學生變成被動的“活機器”,更有基者,過早地向學生呈現結論,用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考。這樣,學生沒有了思考的餘地,只好生吞活剝地記住結論,無法提高學習能力,哪還有當主人的地位呢?那麼該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周玉仁教授說得好:“給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情境,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與“要知道葡萄的滋味,必須親口嘗一嘗”的道理一樣,要學生學會學習,就要讓他們親自去探索。爲此,教師要爲學生探索知識創造條件,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探討的空間並創設必要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內在動機。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會學、樂、學、善學,成爲學習的主人。

關於教學的隨筆4

人們常說:“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的需要,教師還要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人的心靈進行教育。作爲一名新時期的小學教師,我感覺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課外,我積極鑽研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通過讀書不僅拓寬了我的知識面,而且掌握了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方法,從而有效地幫助了身邊的孩子,讓他們都能健康的成長。接下來,我就說說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例子:

我帶過的XX同學,她是個膽小的女生,平時作業不能夠按時完成,學習成績不佳。通過了解,我知道這孩子父母常年在外經商,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在家裏除了奶奶和爺爺以外就沒有其他親人,她幾乎是一個人獨處,父母一年只是回來幾次,每次回來都是匆匆的走了。因而,使得父母和她缺乏溝通,父母對她的關愛也就非常少,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內向,獨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於是我決定幫一幫這個可憐的孩子。首先,我通過電話和她父母談心,讓他們瞭解女兒的表現及其女兒性格形成的原因,使他們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並讓他們平時多關心孩子,多給她點家庭溫暖,讓她體會到家庭的溫馨。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經過和她父母的溝通,我們逐步達成了一致意見,:每週再忙都要抽出時間多關心她,多與她交談,多鼓勵她,給孩子打電話或是通過QQ視屏面對面的傾聽孩子說一說學校裏的事,不管孩子說的話,她們是否感興趣,都要認真聆聽孩子的表達,不要敷衍孩子,使她漸漸的敢於表現自己。當然,孩子性格內向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有所改變的,光靠家庭教育是不夠的,學校教育也尤爲重要。在學校,我總是一有時間就和她聊兩句,有時誇誇她的小辮子梳的漂亮,有時在課堂上將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她來回答,回答對了,全班同學掌聲祝賀。我還告訴別的老師要多關注她,課堂上多給她鍛鍊的機會,經常不斷地用鼓勵、讚許的語言表揚她的點滴進步,只要有進步就給予肯定。漸漸地,她見到我,也不像以前總是低着頭,都敢擡起頭來看我了。看到她有了這樣微小的變化,我覺得我做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我特別欣慰,決定繼續關注她。課後,我發現她不喜歡和其他陌生的孩子交往,但在我強烈的要求下,她勉強的和別的孩子玩,在玩的過程中,讓活潑開朗的孩子帶動她,經過幾次的這種交往我發現她願意和陌生的孩子玩了,也許是同伴的熱情與快樂感染了她吧,讓她的情緒得到調節,心理達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態。還有就作業方面我和其他科任老師一齊給她一個寬鬆的做作業環境。在她的作業出錯或做錯什麼事,我們都給予愛心和耐心多從鼓勵的方面激勵她,使她比以前活潑多了,而且也變得自信了些,自卑感減少了許多。

經過兩個月的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XX上學的情緒已經基本穩定,比以前開朗多了,能自己按時來校上學,課間能與小夥伴玩耍,特別是通過與同齡夥伴交住,進步非常明顯,她在平等、自由地發表各自的見解的夥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評價能力和集體觀念,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和小夥伴遊戲中,她學會了和同伴相處,並願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伴。她的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家比以前活潑多了,膽也大了。這使得她的個性得到完善,性格也變得開朗了許多。

通過這個孩子的變化,我也深刻認識到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教師必須肩負起保護、教育這樣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這一工作的關鍵又在於我們對這些孩子要更有愛心、耐心和誠心,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才能夠幫助並引導他們克服不正常的心態,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關於教學的隨筆5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爲實現共同目標而自願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而實現共同目標,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但是,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缺乏與同伴間的交往與合作的能力。在與同伴相處過程中,經常表現出不合羣、獨佔、爭搶玩具、甚至打人等不良行爲。對於中班幼兒來說,幼兒間願意合作很難,需要老師的培養,我們老師要儘量在遊戲、學習、運動中創設一些情景,使幼兒逐步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促進幼兒間的合作,體驗合作後的快樂。我在一日活動中開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在教學活動中爲幼兒合作提供材料

開學初在語言活動十二生肖中提供了一個幼兒合作的環節,利用十二生肖圖片進行排排隊,三個幼兒一份材料。給幼兒充分的自由,孩子主動選擇兩位孩子進行一起操作,在這操作的過程中能看到孩子間的分工、協調,能力強的幼兒一下子就完成。可是也有發生爭吵的,爲了自己能拿上固體膠,搶着拿圖片粘貼,使操作活動無法進行。看到這種現象,說明幼兒之間缺少合作的意識,在以後的操作活動中都以兩個或三個孩子一起完成同一個目標。幾次活動後,幼兒嚐到了與同伴間合作的快樂,漸漸地萌發了合作的意識,材料能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

二、在一日活動中爲幼兒合作提供環境

幼兒自由活動時喜歡看圖書、聽故事、擺弄玩具。根據這一特點,創設良好的環境,鼓勵幼兒把家裏好看的圖書、好玩的玩具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共同分享,相互講述故事的內容,交談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另外引導幼兒做一些安靜的遊戲,如:搶椅子、捉小魚等,通過這種自主的環境來促進幼兒間的合作化,幼兒在這樣的自發自主的活動中,得到了鍛鍊協商與合作的機會。

三、在運動活動中爲幼兒合作提供機會

幼兒運動中幫助他們設計了各種倆人和三人一起玩的遊戲,給幼兒的合作提供了機會,並教會幼兒一些合作技巧。如:拋接球、跳紙棒、翻繩、炒豆豆、運貨等。通過這些遊戲活動增進了幼兒間的合作,自行選擇玩伴,共同商討遊戲規則,漸漸地使幼兒間的合作與交往成爲一種需要,一種必然。

同時,老師們平時注意收集信息,及時拍攝幼兒間合作的情景,並把照片或錄像展示給孩子們,讓他們共同欣賞、相互講述,充分體驗合作的快樂。合作是幼兒未來的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是將來的人們必須具有的而且是不可缺乏的素質,因此,從小培養幼兒間的良好合作意識以及合作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關於教學的隨筆6

教完本節課,我覺得自己過分注重了對課文的朗讀,因此不少環節都沒能很好地完成,比如讓學生思考:“如果你來到西湖邊最想幹什麼?”那也許學生的回答會絢麗繽紛,表現出無限的欣喜和激動。如果我設計一個說話練習:“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如果你想畫畫,那麼在你的畫中會有什麼?如果你想作首小詩,那麼在你的詩中會有什麼?如果你想當小導遊,那麼你會介紹西湖的什麼?”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可能更好地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能引導學生作廣角度探索,多方位思考。看來這些遺憾,我得再用上一節課進行訓練了。以後的課文教學也要多吸取這一課的教訓,千萬不能錯失對學生的說話訓練。

總之,通過教學《西湖》這一課,讓我感受頗多,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的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只有觸動了學生的心絃,他們纔會有智慧的火花迸發,纔會有真摯的感情流露。

關於教學的隨筆7

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中,後三句詩句“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意思比較容易懂,學生經過反覆閱讀並藉助圖片就能理解。

但對於第一句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就怎麼也難以明白。於是我讓他們看圖片,說:“看圖想一想‘籬落’在哪裏?”學生才恍然大悟,“籬落”指的是“籬笆”。

理解了“籬落”,於是我畫了兩幅簡筆畫,問哪一幅是籬笆“疏疏”?

學生就很快的說出是第一幅圖,同樣也理解了“疏疏”就是“籬笆稀稀落落”。“一徑深”的理解,我是藉助上學期學過的古詩《山行》中的“遠上寒山石徑斜”和上圖來理解的。

在古詩教學中,我覺得應採取圖文結合的教學方法。所謂“圖文結合”,即讓學生通過自己讀古詩,自己品賞圖畫,來理解詩的豐富內涵。在我們低段的教材中,一般都有一幅適情適意的畫附在文本前、或後、或中。教師就要用好教材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同樣圖畫更能幫助兒童記憶。

關於教學的隨筆8

怎樣使學生更有效的改正錯誤呢,我想用糾錯本最好,我把所有的錯題都工整地抄到了本子上,漸漸的,錯題就集了滿滿一大本。

別嫌這樣的每天積累很煩,但真做了,好處可不少啊。把自己做錯過的題一題題抄在本子上,平時多看看,以後再遇到相似的類型,思考起來的速度就會快很多,效率也會很高的。而因爲積累的題目多了,各種題型都被包括在其中,複習時或者要找題目做練習,就不必再翻其他練習捲了,直接翻翻糾錯本就行了。如果碰到像社政那樣的開卷考,那就更好了,考試時難免會犯糊塗,有了這糾錯本,翻看起來就更方便快捷,還可以剩下時間來多檢查幾遍呢。

雖然這糾錯本好處不少,可你也別覺得做這糾錯本很容易,其實,這糾錯本也講究方法技巧呢。首先,要把糾錯本上的題目分門別類地整理好。當然,糾錯本也並非都記自己的錯題,也可以把那些容易錯,自己僥倖做對了或者沒有弄懂的題目記下來,當然如果你對這道題很有信心了,那也大可不必浪費時間抄上去了,只要多去鞏固就可以了。而反之,那些你錯了的題目,你是懂的,只是因爲粗心或者一時疏忽而做錯,也不用抄上去了,只要在做題時更加認真仔細就行了。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能抄錯題目,不然可就功虧一簣了。知道糾錯本的不易了吧?

不過,也別把糾錯本當成累贅,想的太複雜,每天利用空餘時間把錯題記下來,效果可真的不錯呢。真正做了,也花不了你多少時間,而且又順帶複習了一遍,一舉兩得的好方法爲什麼不試試呢?今天你花功夫做了,說不定明天就有收穫了哦!

關於教學的隨筆9

在初中,學生第一次接觸化學,新奇的實驗用品、神奇魔術般的化學現象、奇思妙想的化學實驗,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求知的慾望,這是初中化學教學的良好開端。初中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學生學習的方法主要是記憶、重現、簡單模仿等這種較爲機械、死板的方法。但上了高中,就不適應高中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高一年級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使他們能適應高中化學學習,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決定學好化學的重要一環。那高一的化學學習如何進行呢?回首幾年的新教材教學之旅,我不斷反思、總結,化學新教材到底新在哪?我認爲得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第一、加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化學的學習成績不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化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濃。“親其師而信其道”。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採用多種教學形式,以吸引學生。在教學上做個有心人,多思多想多留心。做好課前的準備,精心備課,即要備知識備教材,更要備學生的學情,以飽滿的熱情走上講臺,以精彩的表演感動學生,讓學生入迷。這樣的老師,這樣的情形,學生興趣能不高嗎?

第二、養成學生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會課前預習。預習時要看、想、寫,重點難點、不懂得要在書上勾畫。看完書後,閉上眼睛能獨立回憶一遍,把厚書變成薄書,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強化記憶。其次是要會聽課。掌握正確的聽課方法,聽課與記筆記兩不誤。重視課堂和同學老師的討論,以提高課堂學習效果。要敢於設疑,問爲什麼?再次是會課後複習。課後複習時要抓住知識的基本內容和要點。能把薄書變成厚書,使知識的掌握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第四會正確對待作業。獨立思考,獨立玩成。還要會課外學習。在課餘多閱讀課外的知識,多參加課外實踐活動等。理論聯繫實際,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內知識的理解,開闊眼界,激發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

第三、注重化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化學知識遷移很少,抽象思維能力要求不高,所以初中學習更多地體現了思維的直觀性經驗,記憶的知識較多,屬於經驗型邏輯思維。而高中學習更多地要求抽象思維,也就是要具有創新思維的意識,而不是根據經驗解決問題。現在的高中教材“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觀察與思考”等欄目,都是爲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創新能力而設計的。另外,化學課外作業中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歸一、巧解習題,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正視初高中學習思維品質的差異,是爲了更好地指導和矯正我們的高中學習,選擇科學有效地方法,順利完成高中的學習任務。 第四、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的工作是一個良心活, 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要有敬業精

神,就必須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鑽研教材、鑽研教法鑽研學生的學情況,精心選題,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網絡化,使學生能通過化學課的學習,不僅能系統全面地掌握知識點,更能運用知識解決學習、生活和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歸納及綜合運用能力。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要做到有效教學,既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達到高效、實用,才能使化學課堂生動活波,真正發揮教書育人的作用。高一新生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爲整個高中的化學學習開好頭。

關於教學的隨筆10

新學期第一課,孩子們很不在狀態。嶄新的課本剛剛拿到手,過年的表情依然掛在臉上。全都漫不經心的翻看着課本,全無學習的狀態。看着這場面,做老師的心涼一半。不管怎樣,課還得上。第一課當然先上政治課,思想教育很重要。亂七八糟的說了一通,似乎大家有點發熱了,畢竟大部分孩子還是有心思學習的。趁熱打鐵,趕緊引入第一課的內容《藤野先生》。

很可惜,這又是所有的人最怕的一位作家:學生“三怕”之一的周樹人。新學期第一課安排魯迅的課文絕對不是明智的選擇。趕緊的,開始梳理魯迅的相關材料,幫助學生回憶相關的知識,主要是學過去的課文。緊接着把魯迅的主要成就介紹下,魯迅的思想,魯迅的作品。雖然魯迅沒有大作品問世,但是卻對中國文壇,中國思想界影響深遠。魯迅一直是作爲一個警世者的形象出現的,他在提醒世人我們的民族所處的危險境地,喚醒民族的自尊心。

阿Q的“精神勝利法”,鐵屋子的“吶喊”,匕首和投槍都是我們在看到“魯迅”這兩個字的時候能直接聯想到的。他無時無刻不在搖旗吶喊,爲國家和民族而奔波。假如把其他小作家的作品比作食物的話,那麼魯迅的作品就是直接營養素。需要我們去品味,去深入的挖掘。當我們看完魯迅的作品再去看其他人的作品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他作品的深邃與偉大。

費半天勁,好容易把學生引導的差不多了。找了幾個小題目給學生練筆,不敢多佈置,過年的狀態還在延續。明天的課還是“藤野先生”。

關於教學的隨筆1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而“強烈而活躍的相象是偉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小學生思維活躍,富於相象,但是他們的想象力的形成於社會生活實踐,依賴於教師的啓發誘導。在體會搖桂花的歡樂的時:首先教師先放搖桂花的情景,然後學生一邊讀一邊結合中的畫面想象表演搖桂花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歡樂;其次,讓學生在搖桂花時擡起頭來問:“同學們看見了什麼?美嗎?美在哪裏?”創設的這個情景喚起了學生充滿詩情的想象,引起了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教師挖掘了教材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放飛學生那想象的翅膀,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在創新的天地裏翱翔,文本語言活起來了。

關於教學的隨筆12

學生的思維訓練角度來考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對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從知識結構入手,考慮教學概念與已學過相關概論的關係以及教學概念本身的特點,然後從學生的認知角度考慮,能夠訓練或培養學生的`什麼思維方法,創設切實可行的情境。下面介紹我在教學實踐中讓概念在相應的教學情境中生成的一些做法,供同行者參與。

1、通過歸納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代數,對新內容的學習較多地使用了歸納的方法,相當部分的運算法則和運算律都是通過歸納出來的,即是從個別、特殊的事物探究總結出一般的規律,它不是嚴格的數學證明,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適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它不僅適用於公式、定理、法則的歸納與發現,也適用於對某些概念本質屬性的探究,可以作爲情境創設方法,以單項式概念教學爲例加以說明。

問題1:請同學們回憶,代數式是什麼樣的式子?(找幾個同學分別寫出幾個代數式)

分析:提問三五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五個左右的代數式,其中可能有單項式,也可能有多項式,然 後 老師把其中的單項式選出,若個數不夠,老師可以把備課時事先準備好的單項式再補充進來,得到一組三到五個單項式的集合,爲下面的探究作好準備。這樣做的好處是,所研究的單項式大部分是由學生提供的。

問題2:認真觀察黑板上的一組代數式( 4a 2c , -2y, x3, 0.1m2 n3),說出這幾個代數式的特點,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分析:學生可能對“相同的地方”不太明白,老師可以給予提示,即它們之間在運算種類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以便學生有方向地進行思考、討論,朝着“它們都是數與字母的積”的方向努力。在此基礎上觀察出它們不含有什麼運算,也爲以後學習多項式作好準備。

問題:同學們好好想想,-2、x,是不是單項式呢?

分析:又回到特殊情況,使學生懂得單個數、單獨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

2、通過類比創設教學情境

一般來說,一個概念都不是孤立的,一些概念之間往往有着十分緊密的聯繫,對那些相近或相似關係的概念,因爲它們有着諸多的相似,所以用類比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效果會更好。類比的方法不是嚴格的數學證明方法,它是根據事物間的共同特性,由一事物研究另一事物的思維方法,可以作爲概念教學的情境創設方法。下面以同類二次根式爲例加以說明。

問題1:回憶同類項的概念,寫出一組同類項,並指出這一組同類項“同”在什麼地方?

分析:由於同類二次根式與已學過的同類項的共同特點是“同類”,的所以在類比之前要強調“同類”的含義,只有弄清楚了同類項中“同類”的意義,再進行類比到同類二次根式才能產生思維的飛躍。

3、直接說出概念創設教學情境

概念教學的目的不僅在於概念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的情境創設,使學生學習到某種思維方法,然而有的概念,它的定義象名詞解釋一般,這種概念的教學情境創設可直接給出其定義,然後讓學生分析理解定義的文字表述,從而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以多項式的項與次數爲例加以說明。

關於教學的隨筆13

浙江省富陽市富春第五小學 李國萍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新課程標準》),新課標要求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貫徹“以讀爲本”的理念,返樸歸真,讓朗朗的書聲回到教室。在低段的語文教學中我很重視朗讀,但是怎樣讓學生讀進去,怎樣讀好,讀得精彩,心中沒底。有時往往你讀我讀大家讀,讀到最後還是在一個層面上繞圈,不知道怎樣引導學生深入讀課文,從字裏行間去體會課文所含的意韻,讓我較爲困惑。上了《難忘的潑水節》給了我新的啓發。學生走進了文字,讀得有滋有味,讀得深情並茂,課堂洋溢着一種濃厚的情感氣息。以下是其中的一個片段:

師:周總理真的來了,同學們看見了嗎?老師把周總理請到了我們的課堂。

(課件:周總理圖)

你能說說他的穿着嗎?

師: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學生反覆讀,讀通順)

師:當你看到周總理這一身打扮,有什麼感覺?如果你是傣族人民中的一員,你看到周總理這身打扮有什麼感覺?

生:周總理穿的是傣族的服裝。

生:周總理這樣子打扮真親切啊!

生:如果不看這篇課文,我就不知道哪個是周總理了。

師:是啊,周總理穿着打扮和傣族人民一模一樣,和傣族人民融爲一體了。他不僅跟大家打招呼,而且和傣族人民歡快的舞蹈。

誰再來讀讀這段話。

這一片段我讓學生讀通周總理外貌描寫的句子後,讓學生說說“當你看到周總理這一身打扮,有什麼感覺?”把學生置身到潑水的人羣中,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真正體驗語言文字,從文中去感受,去品味。學生首先發現總理穿的衣服和傣族人民是一樣的,緊接着產生“如果不看這篇課文,我就不知道哪個是周總理了”這一感受,很可貴。學生真正感受到周總理就是傣族人民的一員。我想在閱讀教學中的“讀”,應該是讀與理解並重,以讀促進理解的深入,同時,深入地理解又使學生的讀具有自我的個性特色。

關於教學的隨筆14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思考更多的就是如何讓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所學知識,但是我們深知學生間存在着個體差異。我在五年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把打好英語基礎知識,培養初步交際能力作爲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開展大量形式多樣的合作學習,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滿足學生個體內部的需要。我在英語教學中着重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開展合作學習。

一、課堂中合作學習,各盡其材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基礎差的學生往往在課堂上就顯得消沉,於是爲了打破這種局面,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採用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分角色朗讀、相互討論,這樣學生的思維和心理活動能力較長時間地處於高漲、積極的狀態之中。同時,在四人小組活動中,學生間互相幫助,學習主動靈活,基礎好的帶基礎差的一同進步,基礎差的學生也有更多大膽練習的機會。在學習對話和故事時,個別小組竟派出了基礎薄弱的同學進行表演,而他們的表演也博得同學們的讚許。而且很多小組能充分體現集體智慧的力量,能聯繫自己已有的語言知識,把原來的對話進行創造性地加工,使對話內容豐富多彩。這讓我深深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優越性。

二、課後合作複習,共同進步

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得知,學語言的目的就是爲了使用,僅僅一節課四十分鐘的練習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讓學生能及時消化當天所學的新內容,就要讓學生在課後及時複習操練。從一年級開始,我成立了一對一的學習互助小組,讓學習好的同學幫助學習差的同學,經過四年的合作學習,學生學習英語積極主動,易於合作,學生的聽說能力大大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合作意識也大大增強了。

因此,我認爲合作學習不僅能滿足全體學生學習的個體內部的需要,而且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

關於教學的隨筆15

“知道了”≠“做到了”

昨天剛重溫過課堂常規,還讀過“鈴聲響,快速進課堂,安靜坐端正……”今天進教室的情況應該好些吧。

“叮鈴鈴……”鈴聲響了,我站在講臺的一角,靜靜觀察孩子們進教室的情況。他們邊說邊笑着來了,邊追邊打着來了,邊蹦邊跳着來了……好一陣嘰嘰喳喳、鬧鬧鬧嚷嚷纔到座位上。這還不能閒着,還得前後左右說笑一陣。

我不動聲色地走到講臺正中,按於永正老師給初上講臺的女兒的建議,微笑地望着孩子們,教室裏安靜了些。我又表揚了幾個坐姿端正的,教室裏總算安靜下來。孩子們進校快一年了,像這樣的“微笑戲”、“表揚戲”天天都在上演,他們安靜地進教室沒成爲習慣,依賴於我的微笑、表揚,甚至批評才安靜下來倒成了習慣。

每次強調“鈴聲響,快速進課堂,安靜坐端正……”然後問孩子們:“知道了嗎?”

“知道了!”聲音洪亮。

“記住了嗎?”

“記住了!”語氣堅定。

第二天,依然依賴於我的微笑、表揚,甚至點名批評。

看來,“知道了”≠“做到了”。

也不知怎麼的,我就想到了著名作家畢淑敏的親情散文《孩子,我爲什麼要打你》。這位慈愛的母親這樣深情而理智地寫道: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經記不清了。人們對於痛苦的記憶,總是趨向於忘記。總而言之那時你已漸漸懂事,初步具備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異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頑皮的小獸,放任無羈地奔向你嚮往中的草原,而我則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爲了讓你記住並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誇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建樹之後,我被迫拿出最後一件武器——這就是毆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這種體驗將使你一生不會再去撫摸這種橙紅色抖動如綢的精靈。孩子,我希望虛僞、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髒的品質,當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

面對我的學生,打是萬萬不能的,但訓練總可以吧。於是,我平靜地說:“同學們,我發現你們還不會進教室,我們需要訓練一下,爭取訓練一遍就學會。明天不會,明天繼續練;後天還不會,再練……直到你們會進教室爲止。”

按照我的手勢,孩子們靜靜地有序地站到教室外的走道上,然後靜靜地回到到座位上,整個過程只用了近兩分鐘。

這回,一個個目光炯炯背挺直。我再次送給孩子們一個微笑,開始了本次課的教學 。這節課效果出奇地好,孩子們精力集中,氣氛活躍。

有序地進教室,安靜地坐端正,本身就爲上好課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氛圍,是精彩課堂的前奏。看來,僅僅停留在讓孩子們“知道”是不夠的,必須訓練“做到”。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