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誠信的小故事

本文已影響1.92W人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1

在胡慶餘堂,有一塊橫匾,上面有胡雪巖親手寫的“戒欺”兩個大字,橫匾掛在店堂大廳內引人注目的地方。談起這塊“戒欺”橫匾,還有一個生動的故事。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

有一次,胡慶餘堂的緊俏藥虎骨追風膏缺貨了,經理餘修初便找專管藥材的鄒文昌問原因。鄒文昌認爲,虎骨追風膏的主要原料是虎骨,而虎骨現在缺貨,所以他想用豹骨代替虎骨。餘修初心想:這怎麼能行呢?這不是砸胡慶餘堂的招牌嗎?餘修初始終不答應。

“做生意要懂得靈活變通嘛,我們暫時用豹骨代替,先滿足市場需求,等虎骨到貨,馬上就換用虎骨。不然,別人會小看咱們胡慶餘堂的。”鄒文昌用胡慶餘堂的信譽來威脅餘修初,餘修初只好默默不言。

鄒文昌見餘修初的思想略有些動搖了,於是便趁機說:“豹骨的藥效也不差,一般人看不出來,只有你、我知曉。”

聽他這麼一講,餘修初動搖了,於是鄒文昌便生產出假的虎骨追風膏。胡雪巖得知此事後,認爲鄒文昌的所作所爲嚴重影響了胡慶餘堂的聲譽,氣憤不已。馬上便將鄒文昌辭退了,並當場寫下“戒欺”堂訓,還在橫匾旁寫下一塊條幅:“藥業關係到性命,尤爲萬不可欺”、“採辦務真,炮製務精”等。

後來,胡雪巖還將自己在胡慶餘堂的辦公室取名爲“耕心草堂”,用意很明顯,田要耕,地要耕,心田更要耕,只有常耕心田,邪念、欺騙等雜草纔不會叢生,才能成爲一個堂堂正正的商人。

因爲有“戒欺”的堂訓,胡慶餘堂的夥計便絲毫不敢有一點欺騙行爲了。經過幾年的發展,胡慶餘堂成爲名揚天下的老字號藥店。民間一直有“北有同仁堂,南有胡慶餘堂”的說法,它與北京的百年老字號同仁堂相互映襯,得到廣大顧客的信賴,胡雪巖本人因此獲得了“江南藥王”的美譽。

人們在生意場上爬摸滾打,起早貪黑地終日苦幹,是爲了賺錢,賺錢越多越好。但是,賺錢也有賺錢的“道兒”。那些靠“宰”客賺錢的人,經商之路只能越走越窄,直至走到盡頭。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2

齊桓公信守盟約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他是一個非常守信用的人。他曾經多次與諸侯訂立盟約,即使是訂立了不利於自己的盟約,他也能遵守,因而在諸侯中的威信很高,被擁護爲霸主。

有一次,齊桓公出兵討伐魯國,把魯軍打得大敗,魯莊公不得不提出獻邑求和,齊桓公同意了,齊魯兩國就在柯地會盟。這時,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齊桓公,要他退回被侵佔的魯地。齊桓公迫不得已,只好同意。曹沫這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齊桓公真有點後悔,而管仲則從大處考慮,勸他說,如果背信,則失信於諸侯。最後,齊桓公終於將侵佔的魯地歸還魯國。諸侯們聽到這事,都認爲齊桓公言而有信,能遵守盟約,都願意歸附齊國。

齊桓公成爲霸主後,有一次,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告急。齊桓公立刻起兵把山戎驅逐到孤竹這個地方。燕莊公十分感激齊國的救援,熱情地把齊桓公直送到齊國的境界。齊桓公說:“我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國界,這是規矩,我不能對燕國無禮。你把我送到這裏,這裏就是你的境地。”於是,就把這塊本來屬於齊國的土地割讓給了燕國。諸侯們聽說這件事後,都讚揚齊桓公救人又遵禮,對齊桓公更加欽佩了。

《郁離子》中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

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爲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信用的保險金

1835年,摩根先生成爲一名叫“伊特納火災”的小保險公司的股東。因爲這家公司不用馬上拿現金出來,只需要在股東名冊上籤上名字就可以成爲股東。這符合摩根先生沒有現金但能獲益的設想。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發生了火災。如果按照規定完全付清賠償金,保險公司就會破產。股東們一個個驚惶失措,紛紛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認爲自己的信用比金錢更重要,他四處籌款並賣掉了自己的住房,低價收購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東的股票,然後將賠償金如數地付給了投保的客戶。

這件事後,伊特納保險公司成了信譽的保證。

已經身無分文的摩根先生成爲保險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險公司已經瀕臨破產。無奈之中,他打出廣告,凡是再到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保險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戶很快蜂擁而來。原來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納公司是最講信譽的保險公司,這一點使它比有名的大保險公司更受歡迎。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從此崛起。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3

李嘉誠在創業初期資金極爲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訂貨,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廠商作保。李嘉誠努力跑了好幾天,仍一無着落。在找不到擔保人的同時他並沒有放棄去開發新產品,他通宵趕出了9款樣品。去找外商,一切據實以告:“我有能力做好產品,但是我的`資金有限。”外商被他的真誠感動,不但在無擔保的情況下跟他簽約,還預付了貨款。

李嘉誠說:一個有信用的人比起一個沒有信用、懶散、亂花錢、不求上進的人,自必有更多機會。當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後,成功、利潤便會隨後而至。另一方面,“吃虧是福”是李嘉誠待人處世的原則之一。他說過:“有時你看似是一件很吃虧的事,往往會變成非常有利的事。”爲了信守承諾而吃虧,這種吃虧會轉變成福氣。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4

守信不分階層

超人李嘉誠——誠信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實力和信心的象徵

香港超人李嘉誠,在創業初期資金極爲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訂貨,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廠商作保。

李嘉誠努力跑了好幾天,仍一無着落,但他並沒有捏造事實,或是含糊其辭,一切據實報告。那位外商深爲他的誠信所感動,對他十分信賴,說:“從你的言談之中看出,你是一位誠實君子,不必其他廠商作保了,現在我們就簽約吧。”

雖然這是個好機會,但是李嘉誠感動之餘還是說:“先生,蒙你如此信任,我不勝榮幸。但我還是不能和您簽約,因爲我的資金真的有限。”

外商聽了,極佩服他的爲人,不但與之簽約,還預付了貨款。這筆生意李嘉誠賺了一筆可觀的錢財,爲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由此,李嘉誠也悟出了“坦誠第一,以誠待人”的處事原則,並獲得巨大成功。

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所以,待人誠爲先,是我們與人溝通的第一步與必要前提。李嘉誠之所以成功,與他的優良品質是分不開的。立身誠爲本,處世信爲基。李嘉誠一生都以誠信爲本、爲基,就算後來成功了依然堅守誠信。可見,誠信是不分階層等級的。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5

張良從小就尊敬老者、信守約定。

有一天,張良悠閒地在橋上散步。有位穿着粗布短衣的老人走到張良前,故意把穿在腳上的草鞋丟到橋下,並且看着張良說:“小子,去把鞋給我撿回來!”

張良愣了一下,但看他年老,就到橋下取回鞋子遞給他。

老人坐在橋頭,眼皮也不擡一下,就說:“給我穿上。”於是,張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腳讓張良把鞋穿上,然後老人就笑着離開了。張良十分吃驚地望着老人的背影。誰知,那個老人走了幾步又轉過身來,對着張良招手,示意張良到他跟前兒去。

張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頭和藹地對他說:“我看你這娃不錯,值得教導。五天後天亮,和我在那裏見面。”張良行了個禮說:“是”。

五天後,天剛剛亮,張良來到橋上,那個老人已經坐在橋,並沒有等着張良了,老人很生氣地說:“此刻天已經天亮了,年輕人這麼不守信用,和長輩約會還遲到,長大後還能有什麼作爲。五天以後,雞叫時來見我。”說完老人就走了。

過了五天,雞剛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經先到那裏了。老人十分生氣地說:“我已經聽見三聲雞叫了,你怎樣纔來,五天以後再早一點兒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到橋上等着那個老人。一會兒,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年輕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諾言,說什麼時候到就什麼時候到。”

之後老人又從懷裏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書,說:“讀了這本書,就能夠成爲皇帝的老師。這話會在十年後應驗。

十三年後,你會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那塊黃石就是我。”說完之後,老頭兒就離開了,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天亮時,張良看老人送的那本書,原先是《太公兵法》,又叫《黃石兵書》。張良十分珍惜這本書,認真學習,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並且他還時刻遵守老者的教誨,嚴格要求自我,立志永遠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這樣才能讓別人信任自我,從而成就一番大事業。

果真,張良之後幫忙漢高劉邦完成了統一大業,成爲歷史上有名的將領。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6

魏文侯處處誠信待人,不論當官還是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國迅速強大起來。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好第二天下午必須去山林打獵練兵。到了次日,下朝後舉行了宴會,魏文侯準備宴會一結束就去打獵練兵,可誰知宴會結束後,天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雨不見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對衆大臣說:“對不起,我要告辭了,趕快準備車馬,我要到效外去打獵練兵,那裏已經有人在等到我了!”衆臣一見國君要冒雨出門,都有上前去勸阻。

這個說:“天下這麼大的雨,怎能出門呢?”

那個說:“去了也無法打獵練兵。”

魏文侯看看天色說:“打獵練兵是不成了,但是也得告訴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

衆臣中有一個自告奮勇的人說:“那好,我立刻去。”

魏文侯把手一擺,說:“慢,要告訴也得我自我去。”

那個人眨着眼睛彷彿沒有聽懂似的,魏文侯說:“昨日是我親自跟人家約定的,如今失約,我要親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說完大步跨出門外,頂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處去了。衆大臣在背後都說魏文侯太傻,隨便叫一個隨從去就能夠了,何必自我親自去呢?

我覺得魏文侯一點也不傻,正因爲他處處誠信待人,他才博得了臣民的信賴,國家才得以強盛,一個古代君王做事都如此誠實守信,而在我們當今社會卻有一些人做事不負職責,違背職業道德。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7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之後,許多日本人到那裏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爲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

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爲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裏,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回到時摔壞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之後,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8

1、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着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着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着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2、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裏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爲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3、華盛頓與櫻桃樹

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華盛頓小時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親很喜愛的櫻桃樹,華盛頓勇敢地承認了這件事並得到了父親的諒解。

4.汽車維修店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麼幹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我今後常來!”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爲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5.有關描寫誠信的小故事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着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着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着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裏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6、有關描寫誠信的小故事

十七世紀的德國軍隊裏面有一個王子對他的下屬親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級軍官的深深愛戴。一次攻打某國家失敗而歸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嚴寒、飢餓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極度寒冷和飢腸轆轆的狀態下,王子慢慢的進入夢鄉。睡夢中王子夢見陽光格外的燦爛與溫暖,他醒來了,發現自己身上被許多件大衣覆蓋,生命得以延續。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蓋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經全部凍死了。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9

曾子的老婆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着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老婆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老婆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着玩的。”

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着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於是曾子把豬給殺了。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10

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於聽從了下屬的一面之辭,致使一個人冤死。真相大白後,李離準備以死贖罪,晉文公說:官有貴賤,罰有輕重,況且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面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罪過。李離說:“我平常沒有跟下面的人說我們一起來當這個官,拿的俸祿也沒有與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現在犯了錯誤,如果將責任推到下面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麼做得出來”。他拒絕聽從晉文公的勸說,伏劍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屬必須以身作則。示範的力量是驚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離那樣勇於替下屬承擔責任,而且要事事爲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旦通過表率樹立起在員工中的威望,將會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11

宋太祖趙匡胤在澶州跟隨周世宗,當時曹彬爲世宗的侍從官,負責茶酒事宜。趙匡胤曾向曹彬索要美酒喝,曹彬很堅持原則,說:“這是皇帝的酒,不能給。”而他自己掏錢買酒和太祖對飲。

趙匡胤當上了皇帝以後,曾對羣臣說:“世宗的侍從官員不欺騙主子的,只有曹彬一人。”因此將其用爲心腹。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12

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貫注重恩德,在當時聲譽很好。

郭汲在幷州任職時,一次下去考察,途經美稷縣,當地的孩子們聞訊後,自發地聚集到一齊夾道歡迎他。郭汲不知情,就問:“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幹什麼呀?”孩子們回答說:“聽說您要來,我們特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一一答謝。在美稷縣辦完事後,孩子們又聞訊趕來送郭汲,並問他什麼時候回到。郭汲立即讓隨從計算返程的日期,告訴了他們。

由於事情辦得十分順利,回到美稷縣的日子比預期早了一天,但爲了不失信於孩子們,郭汲下令在縣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13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

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爲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14

誠信無價

誠信兄弟—— 新年不欠舊年賬,今生不欠來生債

講到誠信,就不得不提感動無數國人的誠信兄弟,孫東林、孫水林。20xx年2月9日在給農民工兄弟們送工資的途中,哥哥孫水林一家發生車禍全部遇難。而災難發生後,弟弟孫東林爲了完成哥哥的遺願,在大年三十前一天,來不及安慰年邁的父母,首先將工錢送到了農民工的手中。錢不夠,孫東林甚至貼上了自己的6.6萬元和母親的1萬元。就這樣,60多名民工都如願領到工錢,孫東林纔回到家中。

千里奔波,爲的是良心,爲的是誠信。他們用純真的信念,給農民工兄弟們送去了溫暖。哥哥雖不在了,但是我們會永遠記住他的,記住他留給這個世界的美好精神品質。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15

1933年,一位22歲的年輕人在國立交通大學機械系讀三年級。一次水力學考試,他發揮出色,所有的試題都回答圓滿。班主任金教授對這位學生的表現相當滿意,在試卷上全都打上鉤,給出了滿分100分。但是,當試卷發下來以後,年輕人自己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錯:在公式推導的最後一步,將“Ns”寫成了 “N”。於是立即舉手發言,指出自己的錯誤,主動要求扣分。金教授一看,果然這個小錯被忽略了,於是扣掉4分,給了他96分。

當時,因爲考試成績要記入每名學生的檔案,直接左右着每一位學生未來的發展。而主動要求扣分學生,在金教授的印象中,這是第一人。正因爲如此,金教授留下了這份特殊的試卷,打算將它當作教材,教育那些刻意要求加分的學生。4年後,抗日戰爭爆發,金教授一家被迫逃難,那份試卷卻被當作一份重要的行李保存了下來,而且在身邊一存就是40多年。

時間一晃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的1980年,那位主動要求扣分的學生重返母校,第一件事就是拜會當年的班主任老師金教授,這時候學生的身份,已經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年過耄耋的金教授取出那份試卷,深情地拉住得意門生的手:“我知道會有這麼一天的,這份試卷早就給了我答案!”這位學生,就是被譽爲“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

金教授保存了40多年的不僅僅是一份試卷,而是一個教師的責任和眼光。從這份試卷上,人們讀到了錢學森爲何在成功之路上走得這麼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