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範文(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2.52W人 

評課是指評者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範文(精選5篇)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1

聽了葉主任執教的《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一課。課堂上葉主任親切的教態、嚴謹的語言、紮實的基本功、緊湊的課堂結構,深受到了我們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我把自己聽課後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聽後整理如下:

1、明確學習任務,自主歸納整理:讓學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交流,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體現把課堂還給學生;同時還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創新的意識,以及提高學生自行設計的能力與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課上應用提高:課上採用“小老師”提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綜合應用圓柱圓錐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以及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課中實踐拓展: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需要解決有關圓柱圓錐的知識。讓學生感到生活中有數學,生活中處需要數學,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後小結反思: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評價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培養學生評價別人的發言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傾聽能力。

二、本節課亮點如下:

1、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感覺學生對知識的分類、整合,構建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這一環節,能完全放開。

2、整節課的設計讓人覺得做得細緻又全面,把相關聯的重點題型都複習的比較到位,足可以看出葉主任的經驗豐富,又善於積累,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3、教師的語言嚴謹、規範,知識點把握十分精準。如:將圓柱的側面展開要

強調沿高展開,而後又讓學生判斷“圓柱的側面展開一定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所用語言清楚到位。而且,我們從大多數學生的語言也可以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訓練很有效果。

4、在本節課上教師不但讓學生自己複習鞏固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了複習課的方法策略。

5、教師對教材把握的到位,課上對學生點播到位。課中對學生的評價更到位。尤其注重解題思路的講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今後自己課堂教學

1、課堂教學落實“有效學習的課堂”。自己課堂中對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的問題認識還不到位,處理不夠恰當,今後仍堅持以“以生爲本”的思想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預設生成,這樣在生成面前我們就不會出現措手不及的尷尬局面。

2、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要精要到位。每一個問題的設計在把握課堂重點的前提下,要充分從學生的思想入手,通過學生運用知識,獲得能力。

3、學生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時間、形式、內容。交流的方式要有度。對於難度小的問題,可以直接找後進生交流;對於有些難度的問題,可以先小組討論、展示,再由小組推薦進行交流。

4、教師引導要恰到好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求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好適時的引導,在引導的基礎上,要力求簡單,堅持“學生自己能解決的不講,小組交流討論能完成的不講,有些問題講也講不清的乾脆不講”,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合理地探究有所收穫。

5、既然課堂教學我們應以學生爲中心,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特徵來急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2

在這節課中,代老師緊緊抓住新課標中“從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這一理念,從備教材、用教材、備學生的角度去進行備課,以實際行動實踐新課標、落實新課標。

一、關注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認知的實際,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在設計這一課時,代老師考慮到學生對幾何知識比較難理解這一實際,因此在教學中,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

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課前我先讓學生收集一些圓柱和圓錐的物品,並用學具盒當中的圓柱學具材料製作一個圓柱,使學生在感性上對圓柱和圓錐有初步的認識,建立圓柱和圓錐的初步表象。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生活中的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應該成爲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在上課時提了一個問題:“你對圓柱體和圓錐體有哪些認識?”有個別學生彙報了他自己做的一個小實驗:分別用紙做了一個圓柱體和圓錐體、一個正方體,用同樣重的重物放在這兩個物體上,結果他發現圓柱體比較穩固,教師及時肯定了這一學生的勤學好思,同時也激發了學生要進一步驗證這一結果的準確性。

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在這一節課中,代老師提供了多次的探索與交流的活動,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如認識圓柱的特徵之一: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提了一問題:你用什麼方法驗證這兩個底面是相等的?“一問激起千層浪”,圍繞這一問題,學生立即投入到探究活動當中。通過小組的合作、操作、研究、討論等活動,很快學生就有了多種方法:

(1)把圓柱物體的蓋與另一個面重疊,看是否重合;

(2)測量圓柱兩個底面的半徑或直徑,計算底面的面積看是否相等;

(3) 測量圓柱兩個底面的半徑或直徑,計算底面的周長看是否相等;

(4)把圓柱的一個底面壓在橡皮泥中弄一個洞,再把圓柱的另一個底放進這一個洞裏看是否是重合……

又如在組織學生探討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什麼圖形時,學生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這時老師鼓勵學生再認真思考:“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和圓錐的有什麼不同呢?”這時學生又積極地投入到實踐當中比較觀察。這樣的教學活動爲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探索、交流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這樣的學習是有效的學習。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軟件的優勢,及時、適時地展示信息,有效改變學習方式

在幫助學生理解圓柱的平面透視圖時,適時地運用多媒體軟件展示圓柱的平面透視圖,並用實物操作,使學生明確爲什麼圓柱的兩個底面要畫成橢圓。再用教學軟件動態演示,讓學生理解圓柱和圓錐的高。生動、直觀的演示,使學生對這一抽象的數學知識有了正確的理解,有效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3

大家好!龐老師爲我們上的這節課是《圓柱與圓錐》的複習課。

複習課既不同於新授課,也不同於練習課。它是在學生已學知識基礎上的再提高、再昇華的過程。要使學生在複習中把舊知識轉化,併產生新鮮感,從而形成“網絡”,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離不開執教老師的精湛的講解、巧妙的設計、滴水不漏的過渡和妙語連珠的提問。

回顧整節課,我們看到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這樣幾個特點:

一、鏈接生活,引領探究。

龐老師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已有認識,用學生喜愛的劉謙玩魔術遊戲引入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這樣的設計導入顯得輕鬆自然,巧妙新穎,注重了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鏈接和溝通,還巧妙的將學生引入圓柱圓錐的自主探索之中。

二、着力引導學生探尋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內在聯繫。

複習不僅是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回顧和整理,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啓發學生產生新的思考,獲得新的認識,進而加深理解,提高能力。爲此,龐老師着力引導學生探尋數學知識與方法的聯繫,啓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展開探索和交流。

比如說在教學的第一個環節的總結與整理之中,龐老師沒有把結論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適時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完成了知識的`系統分類與整理。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分解教學的難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了一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集思廣益,增強了合作意識。

學生們在思維碰撞中體驗數學、互相啓迪、訓練思維、提高數學素養,既長知識又長智慧,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在通過探討圓柱與圓錐的關係這類問題的形式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圓錐關係的理解,溝通了兩個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繫。

三、把基礎知識的複習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

龐老師在引導學生回顧與整理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徵之後出示了第一階段的填空題,這道競賽式的填空題有效吸引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時教師再通過組織交流的形式檢查了學生對計算公式的掌握情況後出示了第二階段的針對性練習,有判斷題、填空題、還有搶答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和方法,到了練習的第三階段,教師出示了一個滾筒刷求它的側面積,以及求工地沙堆的體積這樣一些生活實際問題。

要解決這些實際問題,不僅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有關圓柱和圓錐的計算公式,而且需要學生具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和空間觀念,

一要在腦海中重現有關圓柱與圓錐的形狀,

二要注意有序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數學就是來源於生活。

教師在這節課上的最後一筆就是本節課的點睛之筆了,教師帶領學生完成了課堂作業之餘進入思維拓展訓練環節,讓學生計算旋轉後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

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學生正確的把握圓柱與圓錐的特徵,而且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空間觀念和富有條理的思考能力,這個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鍛鍊學生的數學思維。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理解,更是對複習課的一種思考與探索。

本節課龐老師對課堂教學過程把握得很出色,我欣賞這樣的課堂!謝謝!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4

1、鑽研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範老師在充分了解學生、把握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生活實際和學*實際,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改編和加工。如學生削鉛筆這一活動的設計,學生從削的過程中體驗到圓柱與圓錐的聯繫;再如動手實驗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新知。創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在教學中教師注重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

3、在難點的突破上,通過猜測,引處疑問,帶着疑問去實驗驗證,通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用空圓錐盛滿水後倒入等底等高空圓柱中,總結得出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不僅爲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發揮橋樑和啓智的作用,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爲進一步學*,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逐步從具體的操作過渡到內部語言。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教師在引入新知時,創設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情境,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爲活生生的生活現實,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創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樂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從而引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強烈慾望。

圓柱和圓錐複習課評課稿5

我今天執教的內容是《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重點在於進行推導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始至終貫穿着生本理念,以教學內容問題化爲抓手,體現在教學中以學生小組活動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思維爲主線這樣的原則,讓學生在交流中學,在玩中學中課後,聽取了老師們的評課,又聯繫課堂教學,我進行了深刻地反思。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不到位

這節課,我以“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和“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爲核心問題進行教學。整節課,組織學生圍繞這兩個核心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彙報和交流。但合作學習小組,並非每位同學都參與進行學習活動,特別是個別差生,做在那裏沒事情做。只是個別優秀生在交流他的想法,其它同學傾聽。效果不好。還有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如何加入學習小組,指導和幫助學習小組進行學習,也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二、學生操作的缺失

整節課的基礎應該是建立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之上,再進行觀察發現討論交流問題,但由於課前佈置的小練習已經做過。缺失了在課堂上操作展示這一塊,直接進行討論,造成個別中等和偏下的學生,沒有和實例結合,造成理解思維困難。另外,在教學例3時,可以做一個模型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三、教師指導不到位

由於這節課,整合學校課題,教學內容問題化,我選擇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但教師,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學生,面對學生交流的答案的不確定性,如何引導組織學生進行解決,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一些事先沒有預計到的情況出現時,沒有很好的去解決,造成了學生學習當中的疑惑。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作爲教師,又應該如何去指導學生展開學習,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