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故事的主要內容

本文已影響2.26W人 

史記故事的主要內容1

一:力阻秦王

史記故事的主要內容

春申君黃歇是楚國人。他曾周遊各地從師學習,知識淵博,侍奉楚頃襄王。頃襄王認爲黃歇能言善辯,就讓他出使秦國。當時秦昭王剛剛打敗韓魏兩國,正要要挾兩國共同進攻楚國。黃歇就上書秦王說:大王,我聽說物極必反,現在秦國的土地,佔着天下西、北兩方邊地,這是自古以來任何天子的領地都不曾有過的。大王四處征戰,挫敗了六國五次聯合進攻,大王的威勢也可以說發揮到極點了。大王現在如果去掉攻伐之心,廣施仁義之道,您的霸業可與三王五霸媲美。大王如果僅僅憑靠軍備強大,就想使天下的諸侯屈服,我恐怕您以後會有禍患啊。從前,吳王夫差只看到進攻齊國的利益卻沒有想到會被越王勾踐打敗。吳王不是沒有建立過功績,但由於貪圖眼前利益,最終使自己處於不利之地,成了越國的階下囚。正如大王現在嫉恨楚國想滅掉楚國一樣。如果楚國和秦國發生戰爭,韓魏就會趁機強大起來,到時再聯合攻打秦國,而秦國正是疲憊之時,哪有力氣還擊呢!我替大王考慮,還是不要攻打楚國了吧。

再說,韓、魏兩國的父子兄弟接連死在秦國刀下的將近十代了。他們土地殘缺,國家破敗,全國上下對秦國仇恨入骨,所以韓、魏兩國不滅亡,這是秦國最大的憂患。如今大王卻藉助他們一起攻打楚國,豈不是自討苦吃嘛!大王一旦進攻楚國,韓、趙、魏、齊四國必定趁機擴張。秦、楚相爭到難分難解,卻讓他們得到好處。這是大王的失策啊。我替大王考慮,不如與楚國親善友好。秦、楚兩國聯合,東方五必然不敢輕舉妄動,然後再各個擊破,方可成就霸業。

二:臨危受命

趙國雙傑是指戰國時趙國的武將廉頗和文臣藺相如。廉頗發跡比較早,趙惠文王十六年,他率軍攻打齊國,大敗齊國的軍隊,攻取了陽晉城。因爲此次漂亮的戰績,廉頗被趙惠文王任命爲上卿,同時也以英勇善戰而聞名於天下。同爲趙國人的藺相如,起初在趙國的宦官長穆賢的家裏做他的私人官吏,可謂地位低下,但終於有一個難得的機會擺在了他的面前,他勇敢地抓住了,而他的人生從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一次偶然的機會,趙惠文王得到了楚國的國寶和氏璧。秦國的國君秦昭王也想得到和氏璧,聽到了這個消息後,連忙派使臣送信給趙王,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於是,趙王召集大廉頗以及其他大臣商議:秦王是反覆無常出爾反爾的超級無賴,把和氏璧給秦國吧,趙國恐怕會被秦國欺騙,城池與和氏璧都落了空;拒絕秦國吧,趙國又擔心秦國藉機派兵來攻打。衆說紛紜,給還是不給始終定不下來。趙王打算物色一位能夠出使秦國、答覆秦王的使者,可誰都知道去了凶多吉少,都不願幹這性命攸關的苦差事。

宦官長穆賢找到一次機會,向趙王進言說:臣的家臣藺相如可以擔當出使秦國的使臣。趙王問:你憑什麼推薦他呢這樣的人身份低微,也沒聽說有什麼特別的才能。穆賢回答說:臣曾經犯罪暈了頭,打算私下裏偷渡到燕國去。藺相如勸止臣說:您瞭解燕王的爲人嗎臣回答說:我曾經跟隨趙王和燕王在邊境上會面。燕王私下裏十分熱情地握着我的手,說願意與我結交、做朋友。因此,我覺得他可以信賴,所以打算投奔他求他庇佑。藺相如說:當時,趙國強大而燕國弱小,而您被趙王寵愛,因此,燕王想要與您拉關係好託您給他辦事。如今,您是作爲逃亡的臣子到燕國去,燕國害怕趙國,以此判斷,燕王必定不敢收留庇護您,害怕惹怒趙王而威脅到燕國的安全。燕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您捆綁起來押送回趙國。所以,趁現在您還沒有鑄成大錯,不如向大王自首,或許大王開恩,您可以僥倖免死。於是,臣聽從了他的勸告,而大王您仁慈,赦免了臣。通過這件事,臣認爲藺相如智勇雙全,應該是出使秦國的理想人選。

於是,趙王召見了藺相如,問他說:秦王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寡人的和氏璧,你認爲,寡人應該答應他嗎藺相如回答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所以,不能不答應。趙王接着問:如果秦王拿去了和氏璧,而不給寡人城池,那又該怎麼辦藺相如回答說:秦國用城池要求換取我國的和氏璧,如果我國拒絕,就會理虧,喪失國家的信譽。趙國給了秦國和氏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池,那麼秦國會因爲理虧而名譽掃地。權衡兩者,臣認爲寧可答應秦國,讓它擔負言而無信、出爾反爾的責任。趙王又問:先生認爲,我國有誰可以出使秦國呢藺相如說:如果大王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那麼,臣願意爲大王出使秦國。如果秦國真的把城池劃給了趙國,和氏璧就留在秦國;如果趙國得不到秦國的城池,臣向大王保證,一定會完璧歸趙。這種局面下,趙王沒有更多的選擇,便派遣藺相如帶着和氏璧出使秦國。

三:驍勇戰將

李牧,是趙國優秀的軍事將領,他常年率軍駐紮在趙國北部邊境上的代(在今河北蔚縣)、雁門(在今山西右玉縣南)一帶,防禦匈奴人。由於他在邊陲領兵作戰,趙王賦予的權力十分驚人,不僅有官吏的任免權,甚至還掌控了邊境城邑的稅收權,所收稅款不經朝廷批准就可以直接作爲軍費。每天,李牧都要下令殺掉幾頭牛,用來犒勞士兵,他還親自教士兵們騎馬、射箭。李牧不僅優待士兵,還謹慎地派兵把守着烽火臺等戰略設施,同時派出去很多的偵查人員。他還制定了一個軍隊規章,內容是:匈奴人如果前來侵掠,我軍將士必須立即進入營壘堅守,膽敢擅自出戰、捕捉俘虜之人,一經查出,即刻處死。因此,匈奴每次入侵,趙國的烽火臺就及時地發出預警信號,將士們隨即進入營壘堅守,沒有人敢擅自出戰。就這樣,幾年以後,趙軍沒有任何大的傷亡、損失。可以說匈奴人的襲擾戰術在他的面前完全沒有了作用,只是疲於奔命,什麼都撈不到。

史記故事的主要內容2

斬蛇起義

劉邦做亭長時曾押送一批刑徒去驪山服役,很多刑徒在半路就逃走了。劉邦估計等到了驪山,刑徒也就全部逃光了。在走到豐西大澤中時,他就停下來飲酒,索性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刑徒都放了。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避他鄉了!刑徒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兒走。於是劉邦乘着酒意,夜裏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讓一個人在前邊爲先導。不久,先導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吧。劉邦醉醺醺地說:大丈夫走路,有什麼可怕的!大步趕到前面,拔劍將大蛇斬成兩截。他們繼續往前走了幾裏,劉邦實在醉得厲害了,就躺倒在地上睡了。後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有人問她爲什麼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的孩子。有人問:你的孩子爲什麼被殺呢老婦說:我的孩子是白帝的兒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的兒子殺了,我就是爲這個哭啊。衆人以爲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後面的人趕上了劉邦,把剛纔的事告訴了劉邦,劉邦心中暗暗高興,更加自負。經過這件事後,那些追隨他的人也漸漸地畏懼他了。

約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劉邦的軍隊最先到達霸上。秦王子嬰駕着白車白馬,用絲繩繫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璽和符節投降劉邦。將領們有的說應該殺掉秦王。劉邦說:當初懷王派我攻關中,就是認爲我能寬厚容人;再說人家已經投降了,又殺掉人家,這麼做不吉利。他把秦王交給主管官吏,就向西進入咸陽。劉邦想留在秦宮中休息,但被樊噲、張良勸阻。他下令把秦宮中的貴重寶器財物和庫府都封好,然後退回來駐紮在霸上。劉邦又召來各縣的`父老和德高望重的人,對他們說:父老們苦於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經很久了,批評朝政得失的要滅族,相聚談話的都要處以死刑。我和諸侯們約定,誰首先進入關中就在這裏做王,所以我應當爲關中王。現在我和父老們約定三條法律:殺人者處死刑,傷人者和盜竊者也要依法治罪。其餘秦朝的法律全部廢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樣,安居樂業。我到這裏來,就是要爲父老們除害,不會對你們有任何侵害,請不要害怕。我所以把軍隊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諸侯到來,共同制定一個規約。他隨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縣鎮鄉村去巡視,向民衆講明情況。秦地的百姓聽後都非常喜悅,爭着送來牛羊酒食,慰勞士兵。劉邦推讓不肯接受,對他們說:倉庫裏的糧食並不缺乏,不必讓大家破費了。人們更加高興,唯恐劉邦不在關中做秦王。

大權在握

惠帝在登基以後的第七個年頭死去。發喪的時候,呂后只是乾哭,卻沒有掉下眼淚。留侯張良的兒子張闢強擔任侍中,年紀只有十五歲,他對丞相陳平說:惠帝是太后所生唯一的兒子。如今天子駕崩,太后雖然哭泣但是卻並不悲痛,您可否知道其中的原因陳平爲此不解,就向他問道:是什麼緣故啊。張闢強回答說:惠帝沒有成年的兒子來繼承帝位,皇室勢單力薄,太后害怕你們這些大臣、。如果您現在上書請求朝廷拜任呂臺、呂產、呂祿爲以統領南北軍隊,並且讓呂家的人都進入宮廷任職掌權,那麼太后就會心安,而你們這些大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丞相聽後就按照張闢強的計策行事。對此,呂后顯得十分高興,這樣她在爲惠帝發喪時才能夠放心地悲痛。從此之後,呂家的人開始在朝廷裏掌權。漢家天子則是呂后所扶立的一個據稱是惠帝兒子的幼童。

此後,朝廷的號令無論大小,一概出自呂后。她行使天子的大權一段時間以後,就打算封自家的子弟爲王。在朝會上,她專門詢問了右丞相王陵。王陵回答說:高帝曾經斬殺白馬而訂立盟誓說:非劉氏子弟而稱王的,天下人可以共同征討他。現在您打算封呂家的人爲王,這違背了當初高帝的盟約。聽了這話,呂后很不高興。緊接着,她又詢問左丞相陳平和絳侯周勃的意見。陳平等人則回答說:高帝平定了天下,封自家子弟爲王。如今,太后您行使天子的職權而治理天下,封呂姓子弟爲王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聽了這樣的回答,呂后自然是十分高興。罷朝以後,王陵責怪陳平、周勃等人說:當初高帝與羣臣歃血爲盟,難道你們各位不在場嗎如今高帝去世,太后掌政,打算封自家子弟爲王,你們各位縱容她的私慾、迎合她的意願而違背了當初盟約,將來還有什麼臉面到地下去見先帝陳平等人回答說:像今天這樣的極力諫爭,我們不如您;至於說保全漢家社稷,安定劉氏的基業,您就不如我們了。聽過此話以後,王陵恍然大悟,便無話可說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