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籟俱寂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2.03W人 

萬籟俱寂是什麼意思,又來自什麼典故呢?下面一起來看看萬籟俱寂的故事吧!

萬籟俱寂的故事
萬籟俱寂的故事1

常建,是唐朝北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開元年間的進士。公年727年(唐高宗開元十五年)中進士,官運中很不得意,經常放浪山林、琴酒之間。直至四十年之後的大曆年裏,才做個縣尉(縣太爺的小助手,管社會治安)。一生數據漫遊了很多山河名勝古蹟,寫出了一些描繪自然美景的山水田園詩。他的詩用字精煉、風格清新,常以山林、寺觀爲題材。有一年,常建遊玩江蘇常熟的破山寺,在寺廟清幽的自然環境裏寫了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五言律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常建在清晨太陽纔剛照到樹林的時候來到興福寺。沿着竹林中蜿蜒的小徑往幽靜的後院走去,禪房就掩蔽在花木的深處。和煦的陽光透進樹林裏,耳裏充斥着鳥兒悅耳的鳴叫聲,清澈的潭水倒映出山的景色,讓人心神漸漸地空明透澈,不被塵事困惱。此時只覺得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都靜了下來,只剩下佛寺裏傳來幽幽的鐘磬聲。後來“萬籟俱寂”這句成語也許就從這裏演變而出,用來指萬物無聲,一片寂靜。

萬籟俱寂的故事2

詩的大概是:早晨我趕到了歷史悠久的`破山寺,大展鴻圖,映照着寺廟裏叄天的花草樹木。竹林中有一條通往清幽的院子的小道,禪房就在哪繁茂的花草植物的最深處。這清雅的風景促使海鳥悠然自得,水潭裏映襯出清亮的水影,更促人忘記了心裏的諸多私心雜念。這兒沒有音箱,只留有古剎中高僧們誦經時敲打鐘和磬的響聲。

之後,大家便把“萬籟此俱寂”這句詩,簡單化爲“萬籟倶寂”這一四字成語,用於形容自然環境清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