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想要什麼樣的求職者

本文已影響2.74W人 

麥肯錫想要什麼樣的求職者,每個公司和企業想要的人才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就會找適合他們的求職者,在職場的道路上是不缺乏求職者的,下面小編分享麥肯錫想要什麼樣的求職者,一起來看下吧。

麥肯錫想要什麼樣的求職者

麥肯錫想要什麼樣的求職者1

通過了麥肯錫的電話面試,不過,差點被麥肯錫的HR給帶坑裏去了。。。

HR做了什麼把我帶坑裏了?

面試之前,HR跟我說,電話面試就30分鐘,只做Case,不問別的。我差點就信了!

結果當天,面試官上來就說:來,我們先做個行爲面試,你先做個五分鐘的自我介紹…

我當時心裏一邊吐槽,說好的只做Case呢!一邊慶幸,還好老子都準備好了!

整體來說,面試表現怎麼樣?

行爲面試的部分,我覺得我回答的比較好,因爲他兩次說到,嗯,我很認可你的回答。

Case的部分,應該不算好。我最後問過他,覺得我的Case做得怎麼樣,他明確地指出了兩個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面完之後,我是很忐忑的,只想找個地方躺下來等結果…

還有最後的聊天,我們聊了25分鐘,問了7個問題,應該算聊得來吧。而且我還爭取到了機會,解釋了一下自己的框架。可能這部分彌補了我做Case的缺陷吧。

行爲面試部分,如何打動面試官的?

還是前期準備得好,包括自我介紹、職業規劃、核心故事,都跟導師仔細tailor過了,我都寫了很詳細的文字稿。

這次的行爲面試一共兩部分,一是自我介紹,一是他對我之前的一段創業經歷很感興趣。

1、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部分,我用的典型的三段式。我說我此前的職業經歷分爲兩段:第一段裏我的角色是Contributor,在偏學術的崗位上爲企業貢獻價值;第二段裏我的角色是Leaner,主動進入充滿挑戰的新環境,用3年的時間去積攢商業經驗;現在,我希望開啓第三段經歷,加入麥肯錫,在更大的平臺上,重新成爲Contributor。

面試官表示,他很認可這種自我驅動和主動、清晰的職業規劃!我當時就想,靠譜,有希望!

2、創業經歷

面試官自己也有一段創業經歷,所以就直奔主題聊創業了。

先聊了職業規劃,包括有幾個人、做什麼業務、怎麼分工、短期和長期的發展目標,然後聊Motivation,問我的動機和收穫是什麼。

我說有兩點:

第一,我們很明確,這個創業項目對我們來說更像一片試驗田,實驗科目是如何打造一個有持續、穩定收入的微小企業,目標是讓我們能站在企業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如何做出商業決策;

第二,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是對產品本身的驕傲,即使在用戶不多的時候,評論區裏的一個好評,都能讓我們收穫成就感。

面試官說,好了,這就是我想聽到的答案,我很認可這種驅動力。

我當時就想,還好上過課!行爲面試這關,算是過了吧!

Case部分,你覺得哪裏做的不夠好?

當時做的是一個利潤下降的Case,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找到利潤下降的原因。我的第一層框架就分了財務和運營兩個方面,財務方面一直拆到各個成本結構,運營方面又分爲內外,內部看了供應鏈和擴張趨勢,外部看了同城競爭。

說起來就傷心,最後給我的反饋,面試官很直接地說,我有兩個地方做得不夠好:一是我最開始的框架,跟常規的框架不太一樣,有明顯的Overlap;二是我對框架的陳述不夠清晰,包括後面的brainstorm,不太確定我到底在說哪一部分。

雖然面試官又補充說,主要的點我都答到了,計算也很準確,Ideas也比較豐富,但是一點都不覺得安慰好嘛!畢竟前面已經等於在說,我的結構化做得不MECE…

不過,我還是抓住機會解釋了我的框架,我說,沿着財務角度一路往下拆,分析容易陷入細節,忽視了其它的宏觀視角,比如客戶的擴張計劃、競爭對手價值主張的改變,這些從運營的角度可以更早地發現。

我不知道這個解釋有沒有用,不過我覺得,把自己的真實思考表達出來,應該沒壞處。

總之,這次雖然過了,Case肯定不算做得好。主要之前覺得Profitability的Case的太常規了,不需要額外輔導,就沒找導師上課。

後面又找導師做了覆盤,把這節課給補起來了。

你跟面試官聊了25分鐘,都聊了些啥?

我覺得這個聊天的部分很有意思,有點像是我在給面試官做行爲面試!

我一共問了7個問題,分爲3個部分。

前三個問題是關於面試官在麥肯錫的項目經歷的。我提前查了面試官的領英資料,有介紹他做過的一些項目。

有一個做了一年多的,我就問他什麼項目需要這麼久;還有一個做“Product Development”的,我就問這跟互聯網的產品經理有什麼區別;然後我問面試官有沒有什麼比較新奇的項目,他介紹說,有時候麥肯錫會幫客戶把一個業務先運營一段時間,等數據okay了再交還給客戶,我說這個很有意思,我很喜歡,這不就是“拿人錢財、替人創業”嘛!(當然,面試用的是英文,說得沒這麼溜…)

後三個問題是關於面試官那段創業經歷的,跟行爲面試一模一樣,真有種翻身做面試官的感覺!我也問面試官爲什麼要去創業、爲什麼又離開、對之後在麥肯錫的工作有什麼幫助。講真,談論相似的經歷的確很容易達成共鳴。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我問我的Case做得怎麼樣,就不多說了。

面試通過了,你有哪些體會可以分享給其他人?

1、麥肯錫對Candidate很重視

雖然等待面試很漫長,還被HR“忽悠”了,但是面試官的學術背景和職業經歷,都跟我比較契合,所以也很容易找到聊天的點。這一點就讓我覺得,麥肯錫對Candidate是很重視的,有很認真在安排面試。

2、千萬準備好了再申請,切忌裸面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拿到面試再開始準備的。但是以我這次電話面試的經歷來看,這麼做的風險太大了!我是在PST之前就做好了終面的準備的,所以突然碰到行爲面試纔不會慌張!

我的行爲面試已經打磨過好幾遍,跟(職道獨家高級導師,前麥肯錫)HR和高級經理上了三次課,但是你看,面試官不但沒有說“你這一聽就是準備好的”,反而說“這就是我想聽到的回答”!所以我覺得,面試官就是期待每個人都應該做好精心的面試準備!

3、麥肯錫很重視Motivation

從我這次的'行爲面試來看,我覺得麥肯錫很重要Motivation,很喜歡問每個問題背後的Why,尤其是職業轉換背後的Why。我覺得他們是在找有相同的行爲動機和成就感來源的人!

4、麥肯錫並不反對“套框架”

之前聽到很多這種說法,框架沒用,麥肯錫最反對“套框架”。從我這次的面試經歷來看,這是危言聳聽!凡事都有方法可以總結,Case也肯定有框架可以套用!

面試官跟我說的原話是:你的框架跟我們常用的框架不太一樣,有明顯的Overlap,但是好在主要的內容都Cover了。所以我覺得,麥肯錫並不反對“套框架”,而是反饋套“死框架”(HR說,現在很多人被拒是因爲過度練習,導致框架過於模板化)、套“不MECE的的框架”、套“不能解決問題的框架”!真正應該套的是“實際工作中常用的框架”!

麥肯錫想要什麼樣的求職者2

面試嚇跑求職者

看着一地的水,馬冬雨顧不上穿雨鞋,轉身就走,同行的13位求職者見此情形,也跟着他離開了。25日上午,《山西青年報》記者跟畢業於山西旅遊職業學院的馬東雨到山西華泰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面試,面試的其中一項內容是讓求職者穿上雨鞋洗車,以考驗求職者的吃苦能力。然而,很多求職者看到企業如此面試,轉身就開溜。

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經連續招聘了兩週,雖然應聘者很多,但大家一聽說要洗車,有的還會說句自己幹不了,有的壓根連招呼都不打,直接開溜。

面試讓洗車 沒人願意幹

上午9點,馬冬雨和兩名同學一起到該公司參加複試。複試的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崗位的不同,求職者到各個經理辦公室面試,這個環節主要考察的是求職者的溝通能力。

馬冬雨面試的職位是汽車銷售員,複試也很成功。10時30分,14名求職者複試陸續結束,大家坐在大廳裏等待下一輪的面試。

“下一輪主要考實踐,剛纔我問那個經理的。”求職者薛曉燕面試的職位是人事助理,她低聲說道。大家都開始猜測實踐的內容是什麼?

“該不會是筆試吧,我上次參加一家企業的面試,筆試內容是公務員題,我都沒有準備。”馬冬雨的話讓在座的求職者們開始擔心。

“好了,請大家到公司的後院吧。”說着,工作人員將14名求職者帶進後院。院子裏停着六輛落滿灰塵的汽車,牆角擺放着雨鞋。“大家各自分組,把車洗乾淨。”工作人員說完,就示意求職者們穿上雨鞋。

“這也是面試嗎?這是誰的車啊?客戶的?還是公司內部的?”有些大膽的求職者問道。“這是考大家的吃苦和合作能力。以後不管大家做什麼崗位,都必須能吃苦。”工作人員話音剛落,幾位女生已經開始竊竊私語。

十分鐘過去,求職者們三三兩兩地站在院牆的屋檐下,就是沒有一個人上前洗車,甚至有的求職者借上廁所爲名溜之大吉。

“這叫什麼面試,很抱歉,把我的簡歷還給我。”半小時後,有的求職者向工作人員要回簡歷後,直接走人。隨後,剩餘的八九名求職者尾隨其後,走出後院。

洗車也是崗前培訓

看着面試者都快走光了,工作人員很無奈。“又白忙活一場,其實也沒必要洗得多幹淨,只要穿上雨鞋,有那個意思就行。”工作人員說,公司還在建南汽車站那開了一家洗車店。錄用的求職者在試用期,都會有一週的洗車經歷,才能正式轉到各自的崗位上。

“可能這也是我們一直招聘不到人的原因。”這名招聘人員介紹,公司已經參加了五六場招聘會,同時還在網上公佈招聘信息,可就是招不下人。

“企業太離譜,是不是真缺人啊?還是缺洗車工啊?萬一試用期一直讓洗車,那不是白乾了。我是來面試銷售的,不是洗車工的。”馬冬雨等求職者很生氣,覺得大早上打車來參加面試,而且連早飯也沒吃,卻又白跑一趟。

對此,記者詢問了該公司的人事經理。他解釋道,企業這樣做是想培養員工的吃苦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公司不會將內部的車專門派個人來洗,這樣對員工不公平。多數時候,都是員工們自己輪流洗車。“別小看這個洗車過程,大家不光沒有怨言,還能培養感情和互相協作能力。”

只是他們沒想到,如此招聘卻遭來求職者反感。下一步,他們將改變面試方式,儘快招到合適的員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