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人生毀在盲目較勁上經典美文

本文已影響2.07W人 

別讓你的人生毀在盲目較勁上經典美文。人生很多的痛苦,那就是自己在跟自己較勁。而事實上,凡事是不能太較真的,太較真的人自己活得難受,身邊的人也會難受的。一起來看看這些文章,希望可以給你啓發。

別讓你的人生毀在盲目較勁上經典美文

別讓你的人生毀在盲目較勁上經典美文1

知乎上,有網友說過一件事:

“我的筆掉在地上,撿了三回都沒撿起來。爲什麼撿筆這麼容易的事情,做三回都不成功?

我也知道這壓根兒都不算是事兒,但是我十分沮喪。總覺得人最莫名沮喪的時候,就是跟小事較勁的時候。”

生活中,總有人爲了雞毛蒜皮的事,無關痛癢的人較勁,最後費了精力,徒留煩惱。

周國平說過“人生許多痛苦都源於盲目較勁”。

人要有不較勁的智慧,不和自己、別人和老天較勁。在掌握的範圍內做命運的主人,在不能掌握的範圍內做命運的朋友。

“處處綠楊堪繫馬,家家有路到長安”,不較勁的人生,活得才舒服。

不和自己較勁是種通透

在《我家那閨女》中,吳昕談及跨年晚會上她的節目被拿掉時,痛哭不已。

她說,因爲時長超標,所有主持人的節目裏,唯獨刪除了她的節目,這件事給吳昕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主持被諷刺功底差,其他大牌主持的光芒,讓她找不到存在感;演戲又被質疑表演誇張,所有優越感都被打入谷底。

曾經的吳昕,一直在和自己較勁:陷入自我懷疑,拼命努力證明自己,卻越發不自信。

談到愛情時,吳昕也落淚了。36歲的她既渴望完美愛情,又擔心自己年紀大了只能將就。

就這樣左右拉扯,和自己較勁,隔着屏幕的吳昕,倔強又可憐。

經歷過最深的低谷,吳昕的心也更加沉靜下來。她慢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演戲也不再追求浮誇。

最近一次上熱搜,是她的新劇角色,一位30歲的女高管。劇中的她沉靜冷豔,哭戲更是點到爲止,恰到好處。

網友紛紛表示:吳昕終於迴歸自然了,比之前強行扮少女簡直好太多。

吳昕放平心態,不再強求,讓人們看到了最自然的自己。這一次,沒有人嘲笑她。

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懂得接納現狀,善待自己,不和自己較勁,不和別人攀比,唯有如此,才能活得自在通透。

不和他人較勁是種智慧

蘇軾有個朋友叫韓宗儒,喜歡吃羊肉。他經常給蘇軾寫信,然後用蘇軾回信的手跡換錢買羊肉。

蘇軾知道這件事後哈哈大笑,並未點破。

一天,韓宗儒接連寫了好幾封信,還派人等着蘇軾回信,蘇軾就告訴來者:“回去告訴韓宗儒先生,本官今日斷屠”。

一句話,幽默不失禮貌,既回絕了朋友,也護住了朋友的顏面。

在蘇軾看來,實在犯不着和一些人,一些事瞎較勁。

能容則容,能忍則忍,大不了笑着拒絕,何須因爲別人和自己過不去呢。

畢竟開心最難得,其他無關痛癢的,就隨他去吧!

《莊子知北遊》裏講: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我們沒必要在一些事情上盲目較勁,既浪費了時間,又蹉跎了一生。

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農村婦女李雪蓮,爲了給自己討一個公道,連續十多年告狀上訪,從小縣城鬧到了北京。

事情的起因是,李雪蓮的前夫與她假離婚後變了心,另娶新人。不僅如此,他還當着衆人的面,說她是潘金蓮那樣的女人

爲了告前夫,她一路上訪,從縣城到市裏直至北京;爲了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她十年守身如玉。

她不再經營旅館,她拒絕接受新的感情,她的生活唯一剩下的只有告狀。

但有一天,縣長告訴李雪蓮,前夫車禍身亡了。

她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好像除了上訪,除了和前夫死磕,再無其他了。

人生,突然失去了意義。

她這十多年的堅持和執念,在這一瞬間全部崩塌了。

其實,她的人生,本來可以有另一種活法。

她有姿色,也有手藝,即使離婚再嫁,也會過得很幸福。

可她偏偏不肯走出自己的執念,選擇和前夫較勁,在十多年的上訪中耽誤了大好時光。

周國平說:人生智慧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分清什麼是自己能夠支配的,什麼是自己不能支配的。對於自己不能支配的,你只能順其自然。

對於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不如用通達的態度來面對,把它接過來,然後放下。

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放過他人,也是放過自己。

因爲,只有走出心中執念的人,纔會發現一片新的天地。

不和時間較勁,過從容的人生

前段時間的微博之夜,“假笑男孩”GavinThomas刷屏了。

他刷屏不是因爲他的標誌性假笑,而是網友的集體心疼。

一個8歲的小男孩,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像個成人一樣參加商業活動。

面對無數次鏡頭強顏歡笑,配合衆多娛樂明星和攝影師,全程假笑了兩天兩夜。

甚至被網友評論道“業務能力極強,笑率極高,笑完就跑”。

可是在這一系列假笑的背後,掩飾不住的卻是疲憊和麻木。

印象最深的一個細節是晚會現場,主持人找他互動,他先是嘆了一口氣,然後轉過臉再次露出標誌性的微笑。

本該擁有天真爛漫童年的'他,卻過早地進入了成人的名利世界。

他有了經紀人,有了專門的包裝團隊,他的社交賬號不再是單純地分享快樂,而是和大多數明星一樣,成了攫利的工具。

很多人爲Gavin表示擔憂,過早追逐名利是否會影響他的價值觀?長期習慣假笑後還能真笑嗎?太多的工作是否會影響他的學習?

我們無法預知別人的未來,也不能否認金錢、名利的重要性,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想要的真的是這些嗎?

也許,在他們的心中,一本童話書,勝過一場商演帶來的喜悅;一顆玻璃球,一個沙包,遠比參加活動要更快樂。

記得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叫《傷仲永》。

方仲永5歲便能寫詩,被譽爲當地的神童。只可惜他父親只是把他當做賺錢機器,並沒有讓他上學,最後他的結局是“泯然衆人矣”。

人生之路,要慢慢走,不和時間較勁,按照自己覺得舒服的節奏走,享受每一個當下,欣賞沿途的風景。

周國平說:一個人在世上生活,必須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

我們都渴望幸福,但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事事較勁,人生必然苦累,不妨順其自然,凡事盡力即可。

不較勁說到底,不過八個字:放下執念,活在當下。

不較勁的人,才能擁有舒服的人生。

別讓你的人生毀在盲目較勁上經典美文2

那一天,北京的一個妹妹問我:“木木姐,你知道北京哪有好的心理診所嗎?”問我話的這個妹妹一向活潑開朗,所以我以爲她是幫別人問的,就隨口說了兩家知道的地兒。

話一說完,隱隱約約覺得不對勁,補充問了一句:“別是你要找吧?”

該妹妹回答:“就是我自己要找啊。”

最近可能是因爲工作不順的壓力,她感覺自己不太對勁。剛巧,又聽她一個同學說其表現已經由抑鬱症轉爲精神分裂症了,把她給嚇着了,所以想找個心理診所諮詢一下。

她告訴我:“花他幾K大洋去看看心理醫生,就當是拉動內需爲GDP做貢獻了。”

要我說,有這個心態,那就是沒問題。爲什麼呢?

這其一,人多好的姑娘啊,壓力之下還想着爲社會做貢獻;

這其二,在我的印象裏,她是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人,這一次這個事例,更加印證了這一點:察覺自己心裏不舒服時,她不是自怨自艾或者怪別人怪環境怪社會,而是主動想着面對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我一直相信,能夠坦然面對問題,其實就已經是在開始解決問題了,而且這個問題就一定可以解決。怕就怕那種,明明知道有問題,還自欺欺人甚至想欺騙別人一起來當作問題不存在的人,這種人,用我們老家的一句俗話來說,就是典型的捂着鼻子哄眼睛說:你看,鼻子沒有了。

我喜歡這樣的妹妹,喜歡她這樣一種積極的樂觀的主動的生活態度。

要說我的姐妹們,都是很好的女子,她們都或多或少在某個或者某些方面比我好,經常能帶給我一些開心、溫暖和關於生命、關於感情、關於生活的啓示。

在很小的時候,我曾經是個倔強的傻孩子,個性鮮明,

加上稀裏糊塗書看多了,看得更傻了,頗有一幅清高孤傲地不肯從於世俗的啥模樣。

所以,小小年紀就活在“痛苦”之中,那種痛苦更多的表現爲一種成長的孤獨,不被人所理解的委屈。

在慢慢長大的漫長歲月裏,我終於明白了:這個世界有一種強大的、慣性的、集體的勢力,它強迫我們每一個人對它絕對地服從,它的力量是那麼地強,它的方式是那麼地霸道,所以不肯輕易屈從於它的孩子,都會有這種“痛苦”。

直到現在,當我偶爾回過頭去看當年的自己,也會駭笑:那個小丫頭怎麼那麼倔?

好在,倔強終於變成了堅強,支撐着我獨自過了這麼多年,雖然現在還是很傻,但是當年的傻孩子變得越來越隨和,經常被朝夕相處的姐妹們恨其不爭地說:“你怎麼連這種人都可以忍,你怎麼都不生氣發火?”“發火,呵呵,我的火在小時候都發完了,可見人的一生,的確是能量守恆的。”

比較慶幸的是,認清那種勢力的本質之後,主動和被動地改變了一些思維和行爲模式,但是我依然保持着自己珍貴的自信,做人的某些原則,做事的某些底限,以及對於自己的充分尊重。

正是這種自信,讓我依然是我,而沒有變成世俗勢力的奴隸或者奴才,並且永遠也不會人云亦云,不盲從,遇事以善惡而不是以得失作爲權衡的標準。

正是這種尊重,讓我在尊重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同時,也能夠尊重別人的觀點和觀念,懂得不能要求別人用自己的價值觀來判斷和評價自己,而自己,也沒有必要去向別人的價值觀做無謂的妥協,以求得表面的一團和氣。

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我也一度以爲自己不會發火了,結果有一次無意中,當我需要發火的時候,氣勢很足地一邊拍桌子一邊把要說的話都說清楚。那時我才明白曾經的一個朋友教我的:生氣的時候不發火,發火的時候不生氣。

無論是生氣還是發火,那都是很耗能量的,咱們這麼寶貴的能量,留着做點什麼事不好,幹嘛用來生氣發火。

但是,人在職場,又不可能一直不發火,有些時候,必須得發火才能解決得了問題。

不過,我現在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可以不用再發火了。

這麼說,可能會被人誤解爲是在自鳴得意,其實,真地沒什麼可得意的,因爲成長的過程,很艱辛也很得不償失,很痛苦也很糾結,但是,沒有辦法,還是得摸索着一步步長大不是。

有的時候,我很羨慕生活在封建時代的人們,那時候,人們普遍迷信菩薩。

按照佛家的說法,一切自有定數,前世因緣已定,有無空自奔波,無人相無我相,連我都沒有了,還痛苦糾結啥呢。

人生很多的痛苦,那就是自己在跟自己較勁。而事實上,凡事是不能太較真的,太較真的人自己活得難受,身邊的人也會難受的。

所以遇事就勸自己,努力去做,不問結果,凡事盡人事,然後聽天命,也就無所謂放不放得下了。

曾大帥國藩爺爺就說過,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往不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