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成本謬論是如何讓你變得愚蠢的

本文已影響1.78W人 

沉沒成本謬論是如何讓你變得愚蠢的,對於自己的無知來說愚蠢就是造就的主要。那麼對於沉沒成本的謬論來說你瞭解的有多少,對於自身的影響時什麼,那麼下面介紹沉沒成本謬論是如何讓你變得愚蠢的。

沉沒成本謬論是如何讓你變得愚蠢的

沉沒成本謬論是如何讓你變得愚蠢的1

這是一種什麼謬論?

在經濟學中,沉沒成本是指任何已經支付且無法收回的過去成本。例如,一個企業可能在新硬件上投資了100萬美元。這筆錢現在已經沒有了,無法收回,所以它不應該再出現在企業的決策過程之中。

或者,假設你買了一張音樂會的票。活動當天,你感冒了。即使你病了,你還是決定去聽音樂會,否則“你就會浪費你的錢”。

在這裏,你只是相信了沉沒成本謬論。

當然,你已經把錢花了。但是你不能把它拿回來。如果你不打算去音樂會,並玩得開心點,那麼只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糟。

你多久會落入沉沒成本謬誤的陷阱?

不幸的是,非常多。

如果你花點時間,你可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情況,你會因爲沉沒成本謬論而做出非理性的決定。

爲了幫助你瞭解這是多麼普遍,這裏有一些示例。

1、“我還是繼續吃吧,畢竟我已經買了這麼多好吃的。”

我自己就經常這樣做。可以說我們大部分人都經常這麼做。如果我們去一家餐館,比如說燒烤,雖然我們吃了大部分食物後就覺得飽了,但我們還是會強迫自己吃剩下的,因爲這樣就不會“浪費”了。

但事實上,沒人會在我們之後吃那些食物。它也不會被回收或施捨給其他人。它只是簡單的`被扔掉了。

所以如果我們覺得已經不舒服了,我們就不應該吃那些食物的。這就是一筆沉沒成本,而我只有在吃得更多的情況下才會輸。

2、“我還是繼續看這部糟糕的電影吧,畢竟我已經看了一個小時了。”

或者讀一本你已經讀了100頁的爛書,或者在騰訊視頻上繼續看一部已經沒什麼意思的電視劇,等等。

不管你已經在什麼媒體上投入了多少時間,這都不重要。如果你不喜歡這部電影,你就可以選擇立刻退出。

有一次,我犯了個錯誤,在該吃晚飯的時候還呆在劇院裏看着糟糕的表演,因爲我已經看了一個小時,也花了錢了,儘管我很快就意識到這是不對。但情況並沒有好轉,我仍舊在那裏浪費了更多的時間。

3、“我還不如繼續去學我花錢買來的糟糕/無用的課程。”

如果你參加一個俱樂部或參加一個學習班來學習一項新技能,即使你不喜歡它,你也會覺得有必要繼續學習。

畢竟,你付了2000元的報名費,而且你已經參加了8節課中的3節,所以你最好完成,對吧?

當然不是。如果你覺得你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東西,那就離開吧。把你花的錢和時間一筆勾銷,省下其他五節課的時間。不要再浪費你的時間了。

4、“我應該繼續和這個人約會,因爲我已經在他身上投入了太多太多。”

不幸的是,這在生活中太普遍了。

如果你在一段感情中投入了很多感情,那麼分手就會很有挑戰性。這適用於任何一種關係,不僅僅是愛情。也許你的一個好朋友不再對你有積極的影響。但多年的情感投資讓斷絕關係變得非常不舒服,而你可能不得不這樣做。

那麼,我怎樣才能解脫自己呢?

我們成爲沉沒成本謬誤的受害者,是因爲我們在情感上投入了金錢、時間或其他資源。要想從基於沉沒成本的糟糕決策中解脫出來,最重要的一步是認識到邏輯謬誤。簡單地意識到這一點就可以極大地幫助你在未來做出更理性的決定。

通過閱讀本文,你就已經邁出了巨大的第一步。

但如果這還不夠,我建議你寫一份利弊清單。如果繼續做某件事的唯一好處是讓你對自己所做的情感投資感覺更好,那麼顯然你應該朝另一個方向走。

不管這種謬論有多普遍,大多數時候你都能很容易地看穿它。不要讓它讓你做出愚蠢的舉動

沉沒成本謬論是如何讓你變得愚蠢的2

沉沒成本在感情上,多表現爲對分手結果的態度,挽回到最後,很多人已經分不清楚想讓感情延續,到底是因爲愛,還是因爲不甘心。

這種連自己都沒想好要不要挽回的人,最好先停下來思考,分清自己的心意。該考慮的不是過往投入的感情的多少,而是未來,你是否還堅定選擇找個人。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複合的路上,或許可以反過來利用沉沒成本,給挽回助力。

談沉沒成本,繞不開的四個字是我們身邊經常都能聽到的:來都來了。

買了票電影看到一半,實在無聊得要睡着,但來都來了,票也沒法退,強打精神看完吧。

去旅行,景點裏有收費項目你不太感興趣,但來都來了,還是去玩吧。

餐廳點了幾個菜,送上來時發現每一道都星星點點灑滿了你最討厭的香菜,來都來了,不吃也浪費,趕緊吃完走人吧。

來都來了這四個字是有魔力的,就算你再怎麼不滿,想想投入的沉沒成本,無奈之下選擇妥協接受。

現在你有沒有靈光一閃,想到該怎麼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

想不到也沒關係,我再給你舉個例子。

香港迪士尼很多人去過吧,除了單次票以外,其實還有年卡的,憑年卡可以在一年以內無限次入園。

想想是不是很心動?我很多朋友就付諸行動了,紛紛都辦起了年卡。在沒辦卡之前,他們可能幾年不會想到去一次,現在有事沒事就往那跑。其中有朋友也慫恿我一起,說玩那麼多遍太值了。

我笑說是啊,老闆都得虧掉褲子了。

迪士尼真的那麼傻嗎,賣單次票好好的,非要搞個年卡出來,賺的更少了?

當然不是。入園總會消費吧,還會給園內帶來人氣,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而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每多一個人來遊玩,迪士尼爲此付出的邊際成本,可以說是無限趨近於零的——反正你來不來,他總得開門營業不是。

再來。現在很多電商購物網站,都有推出自家的會員體系,是要你花錢買的。比如大陸的京東網就有plus會員,一年100多,購物有打折優惠。

那麼在你成爲付費會員後,以後買東西,是不是也會優先去他們家看看?甚至有的人會覺得不買就虧了,多買點,才能把會員費“賺”回來。

這就是人們普遍對沉沒成本表現出的態度。本質上,既然是沉沒成本,說明已經過去並且收不回來,那我們就不應該去考慮它,只考慮當下是否需要,不管是去遊樂場,還是上網買東西。

但這只是美好的幻想,因爲在我們實際生活面對各種決策時,人很難做到絕對的理性,我們的決策總是受到過去的影響,尤其是沉沒成本的左右。

商家深諳其中道理,所以利用小恩小惠去勾引你爲之投入,之後就坐等收成,而你不停地陷入卻樂在其中而不自知。

回到挽回上,我們是不是也能像商家一樣,利用沉沒成本,去引導前任對我們投入?

首先要準備的是一點誘餌,試着讓他多在你身上投入。這裏還可以插入個小技巧是,讓對方體會到“失去”的感覺。

比如剛纔所說的京東會員,不是就有試用嗎?先讓你得到,等你習慣後,再迅速抽離,你就會感覺到失去,然後付費。

所以對我們來說,一定要警惕那些標榜“免費”的事物,背後很可能就是個坑。

再舉個例子。追女生的時候,試試每天給她送一束花,帶上卡片,告訴她這是第幾天。然後這個數字只到99,第100天的時候,突然不再送了。

她會因此而懷念過去的感覺從而倒追你嗎?未必,但你起碼通過這件事讓她感覺到了失去,而這種感覺,就有可能會轉化爲她對你的好奇和關注,換句話說就是,投入。

等你做到能讓對方投入後,再讓他習慣投入,形成正循環。之後你會發現,挽回這件事在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攻守交換,你根本不用做什麼,對方就會主動來挽回你。

當然整個過程未必會那麼順利,但利用沉沒成本的不理智心理是有效的,並且任何人都無法去徹底克服,哪怕他明知道這是甜蜜的陷阱,也會心甘情願地跳進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