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饒了你自己

本文已影響5.56K人 

請饒了你自己,這樣的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現如今的社會,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常常壓得人們喘不過氣,於是喝酒、抱怨甚者對自己的家人惡語相向,導致家庭關係很不和諧,這一切皆是因爲思慮太多、要的太多。所以,請饒了你自己,多愛自己一些,或許你的人生就會更加海闊天空。

請饒了你自己1

最近,我跟一位才30出頭就當上主管的女性朋友聚談,一年多不見,她改變很多,不再像以前般悲憤抱怨老闆把沉重負擔交給她、三十多歲沒有男朋友、沒有時間給自己……,反而開心地談工作計劃、帶團隊的心得、以及買了新車帶老媽出去玩的欣慰,覺得人生很美好。

我探問原因。她說:“我想通了,我決定饒了我自己。”

好一個“饒了我自己”,我爲眼前這位新女性喝采。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原因不明的半夜醒來,思緒漫遊憂慮國一陣才又昏沉睡去。這個憂慮國大約不出以下範圍:

1、不夠多、不夠好

包括:錢還賺不夠存不夠、時間不夠用、工作上還有個細節做得不夠完美、家裏最近不夠乾淨、小孩的功課最近盯得不夠緊、老公(或男朋友)最近不夠愛我、減重行動最近不夠堅持、沒有男伴(或沒有兒女)人生不夠完整……。

請饒了你自己

2、好景不常、好運總會用完的

快樂時光總是過太快,目前過這麼幸福的日子大概不會長久……。有時無意識地想破壞自己的好運,只爲了證實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比方明明很愛另一半,偏要三不五時找題材跟他吵吵架。

我真有這麼傑出嗎?會不會哪天被拆穿了自己只是三腳貓?

我們常很擔心自己還不夠優秀,那些稱讚我們的人只是暫時被我們蒙昏頭而已,搞不好哪天我被拆穿根本不是理財高手、不是寫文章的料?

3、好倒黴,每天都有不如意的事

車子又要送修了、老闆總在下班前扔事情叫我做、每次都是差幾秒鐘沒趕上公車(或地鐵)、拖了很久的報稅資料堆得亂七八糟且表格還沒填、一大堆e—mail還沒處理……

常想人生裏的不足,使人習慣性地生活在不安陰影下,不肯饒了自己,可能你我多少都有點癮頭。

原因可能如下:從小凡事必用搶的(從搶肉鬆配飯,到搶好學校的名額),否則就會拿不到;常被父母老師長官提醒“你還可以更好些”,覺得自己真是不好傑出、不夠努力;多想多擔憂總比不擔心來得正當些,因爲縱使結果仍不太好,但心理上覺得我有盡責,不必自責過深……。

我同時也注意到,很多針對女性的商品廣告強調,“你值得用這產品”、“你值得疼惜自己”、“你值得花錢縱容自己”……,鮮少看到針對男性的廣告要用這樣的措詞。

似乎這樣的傾向常見:男人較常高估自己,女人卻常低估自己,難得有個能實際衡量自己的女性,大家就叫她是“女強人”。

美國心理學家布洛克曾對301個高三學生做心理測驗,發現雖然女生的學科成績一般多比男生好,很多人甚至已拿到西屋獎學金,但自信心不如男生。有些明明是班上前幾名,卻老要強調自己還有不擅長的部份,動輒說,“哦,我還有xxx部份不太懂。”

男生就不一樣了,他們大多數時間一有機會,就儘量強調自己會的部份,而對不太擅長的部份幾乎絕口不提。

請饒了你自己 第2張

另位社會學家馬林卓克也有研究發現,女性通常不如男性樂觀;忍受焦慮的程度也不同,女性顯得不如男性。

比如常見家中女性存錢,反而男性花錢較隨興,可能女性生長在視女人爲弱者的文化裏,習慣悲觀思考,傾向不敢得意忘形;也可能天生女性比男性實際,擔心的事比較多。

另外也有社會學與心理學界推論,可能跟社會最近幾十年纔給女人控制權有關。

女性得學習感覺自主掌握自己生活,是最近才發生的嶄新經驗。如何饒了自己,需要養成習慣:

如果過去經驗一再提醒你,你不值得每天都快樂,那得自己建設一下自己的心理,天天提醒自己,“我當然值得過得幸福快樂,事情會愈變愈好的”。

有人建議在鏡面或桌上貼紙條提醒自己每日復頌幾遍(我的試用經驗,覺得還滿有效的)。

被別人稱許時,別否決或懷疑,而應寫下來,當做證據或收據般存起來,誇張點則是寄給你在意的人,目的在“更擴大增強自我信心”,提醒別人繼續給你稱許,大家來互相一下。

愛用計算機的人,不妨存進“增強自信”的檔案裏,供自己隨時進去看看,給自己打打氣。愛人 爲何總是別人的好

4、人生是很多點滴的小快樂與小成就

我們每天都陷在很多瑣事裏,注意力被移轉,以致看不見或記不住自己每天其實都有達成這個那個的小成就、以及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快樂時刻,這些一點一滴的小成就與快樂小片刻,就是快樂人生。

但大部份人卻強調追求特別成就與特殊時刻,結果就老在覺得自己一無所成毫無快樂,就是不肯饒了自己。

太近看,看到一棵樹,往後退一步,才能看到整片林子。太近看地鐵,看到一節車箱,裏面又擠又亂,往後退一步,才能看到整列地鐵,整潔明亮快速駛來,接你奔赴下個成功地方。

下次又有害怕時,問自己,最糟糕的情況會怎樣。你會發現,其實沒那麼大不了,在斷言自己不會一直好運或幸福之前,先問自己是根據過去的經驗還是現在的事實,而做出這樣的論點?不看自己沒有的,多看自己有的.。

請饒了你自己2

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人和我們自己都會出現偶爾較勁的狀態,有位前輩把這種情況叫做“少智慧”。這種“少智慧”的狀態,有點像走進死衚衕,我們執着於自己的認知,不肯妥協。而人生在世,無非“讀書、歷事、見人、行路”當你把經歷過於執着一件事,佔用大量精力,其他事必然受到影響,而當你集中精力的又是跟你沒關係的事,那就更沒什麼用了。

請饒了你自己 第3張

我從不參與網絡上所謂的爆黑幕、紅人間的辯論、罵戰。首先我不知道真相。其次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而我把時間花在這種,說跟我一分錢關係沒有,又不太準確,真的找,又實在找不到那一分錢的事情上,真的是種浪費。最後這世界真的就只有黑白兩種嗎?真的只有對錯嗎?無非是大家的飯後談資。狗仔隊關注是因爲人家指着這個掙工資,營銷公司關注是因爲指着這個炒作拉業務。我跟着瞎摻和,覺得自己好像是正義使者,其實讓人家當槍使。尤其有這功夫關心別人的事,豆瓣不說每天有上千編輯約書評,也得有成百的編輯約稿吧!都不如想點自己的事,寫稿攢點錢做點兒自己喜歡的事。

楊絳有句話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很多時候,眼界的狹小造成人的偏執,看書多了,人的眼界廣了,自然就會知道,天高,地廣,就不會那麼執着了。“讀書、歷事、見人、行路”,從身邊的各方面立體的吸收知識,立體的成長比單純的依靠某一方面的要成長的快。歷事少,見人少、行路少就多讀書,這是開闊眼界最廉價的方法。很多人都有爲什麼同樣的年紀,爲什麼別人比自己混得好的疑問。其實不光是因爲對方先天的優勢,更多的原因是很多人沒有學會如何成長。

有時候我們回憶過去,把事情理解透了,會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感慨。之前有位友鄰跟我說“土豆姐,我要去廣告公司工作了,你能不能給我推薦幾本書。”說實話這個實在不是我擅長的,我唯一的廣告公司的工作經驗,是給他們兼職做了半年的文案。於是我約他到一位廣告總監開的咖啡館去聊,想讓那位廣告總監給他講一下。而我們到了,大家互換名片之後,這位友鄰執着於讓我給他推薦書,我幾次把話題引到那位廣告總監做過的案例上,友鄰都不以爲然。直到老闆接了一個電話對我說“土豆,我有點事出去一趟,你們聊着。”他走了以後,我指着牆上那張海報說“你覺得那廣告怎麼樣?聽說過嗎?”他說“知道呀,去年的經典案例。”然後我指着老闆給他那張名片的公司給他看。他才發現,原來那廣告是老闆做的。

請饒了你自己 第4張

最近很多人倡導把精力放在別人的身上,認爲過度的把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會變的自大,失去了方向,其實我倒是覺得,在成長到一定階段,還是關注自己吧!每天淨關注別人,分析別人的事,不如想想自己的事。關鍵你分析的還不一定對,之前看一廣播說他分析了豆瓣紅人出書的,覺得很多人是自己花錢出的書,買的某某出版社的書號。老大你沒事吧!在這個大家都百度,懶得寫東西的時代,我給專欄寫的二百五自我發泄式文章,攢夠了都有編輯問我願意不願意出合集,人家好幾萬粉絲的豆瓣紅人還用花錢出書嗎?而且人家那兒都註明了是出版公司做的運營,用了某出版社的書號而已,根本跟某出版社沒關係呀。在哀悼某出版社躺中的同時我也自己反思,關注自己的成長,執着的關注別人的生活,別人的人生,不如放在自己的成長,自己的生活上。別瞎分析了,放過別人,饒了你自己,努力讓自己過的更好。

其實關於對待網絡的態度,有個人的觀點:“感性的人們可以遇事多點理性和思考,少點衝動和口號。在避免永遠做圍觀的看客,讓這個社會越來越冷漠的同時,也要避免我們自己懷善人心做惡人事。與此同時,對於那些內心有着強烈願望和使命感,希望通過網絡發聲從而影響社會變革的朋友而言,學會說話,說的有效有理有利有節是重要的功課。任何變革難免要有犧牲,但盲目的犧牲絕對不是變革。如果我們暫時無法改變社會,至少我們每個人可從改變自己開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