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介紹

本文已影響1.36W人 

海洋生物介紹 ,海洋裏有衆多神奇、人們所不知道的存在,每一種海洋生物都有其獨特的名字,它們獨特的造型是區分出它們的關鍵,你能認出幾種海洋生物呢?下面小編帶大家簡單瞭解一下幾種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介紹1

蝴蝶魚谷。

蝴蝶魚谷稱爲熱帶魚,是一種小型近海暖水珊瑚礁魚,最大的超過30釐米,例如細紋蝴蝶魚。

海洋生物介紹

刺蓋魚。

刺蓋魚俗稱神仙魚,是硼中最有光澤的魚。 因爲生活在比燕子更深,更暗的環境中,所以有必要表現出更鮮豔的顏色。

海洋生物介紹  第2張

腔腸動物。

腔腸動物在分類學上是下等後生動物。 刺細胞是腔腸動物特有的。 分佈在體表各處,有很多觸手。 因此,腔腸動物也被稱爲刺狀細胞。

海洋生物介紹  第3張

海葵。

海葵的頂端有一個圓形的板,周圍用幾個到幾千個菊花般的觸手圍起來,在水中被波浪搖曳,一枝一枝變成了錦緞。

海洋生物介紹  第4張

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的身體像雨傘一樣呈鐘聲形狀,浮在海面上,月亮就像掉進了海里。 非常漂亮。

海洋生物介紹  第5張

珊瑚蟲。

珊瑚蟲棲息在溫暖的大海中,擁擠在暗礁上。 新生珊瑚生長在已死珊瑚的骨頭上,其中一部分呈樹枝狀,有細而柔軟的樹枝。

海洋生物介紹  第6張

浮游藻類。

浮游藻類的機體僅由一個細胞構成,因此也被稱爲海洋單細胞藻類。 這種生物是具有葉綠素的自體營養生物的羣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

海洋生物介紹  第7張

海洋生物介紹2

長吻銀鮫(Lng-nosed Chim er )

銀鮫目(Chim eriformes)

軟骨魚綱全頭亞綱的 1 目 , 本目有 3 科 6 屬約 30 種。體長 60~200 釐米 , 雌魚較大於雄魚。體延長側扁。吻短而圓錐形,或延長尖突,或延長平扁似葉鉤狀,如黑線銀鮫。兩頜齒呈板型的喙狀物。背鰭棘活動,能豎垂 , 第二背鰭低而延長 , 或短而三角形。尾歪形,下葉比上葉大,尾椎軸稍上翹;或圓形,尾鰭上、下葉約相等,尾椎軸平行;或線形。

體光滑,有時幼體頭及背上具盾鱗。雄體除鰭腳外,還具腹前鰭腳及額鰭腳。卵大,圓筒形或橢圓形。腸具 3~3.5 螺旋瓣。心臟的動脈圓椎具 3 列瓣膜。鰓絲與鰓間隔幾等長。鰓裂 4 對,外被一膜狀鰓蓋,後具一總鰓孔。上頜與腦顱癒合。無椎體,脊索不分節地縊縮;腰帶的左、右兩半部分分離。無泄殖腔。體內受精。呼吸時水流主流主要經鼻孔的鼻口溝至口內,口一般閉合。游泳緩慢 , 依靠身體後部 , 第二背鰭和尾部波動前進。胸鰭起推進和平衡作用。分佈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棲息於深海 2600 米或更深處。夜間較活動,出水即死亡。食貝類、甲殼類和小魚。肉可食,肝可制魚肝油。

葉鉤吻銀鮫科有 1 屬約 4 種,分佈於南美、新西蘭、南澳大利亞、南非等地的沿海。

銀鮫科有 2 屬 20 餘種 , 分佈於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中國有 2 屬 4 種,分佈於東海和南海。長吻銀鮫科有 3 屬:新尖吻銀鮫屬約有 2 種,分佈於西非 , 加勒比海南部 ; 長吻銀鮫屬有 6 種 , 中國有太平洋長吻銀鮫;產南海;尖吻銀鮫屬分佈於大西洋、日本、新西蘭、美國沿海;中國有 1 種,產南海和東海。

海洋生物介紹  第8張

吸血鬼烏賊(V mpire squid)

英文名:V mpire Squid ( 吸血鬼魷魚,吸血鬼烏賊是普遍叫法 )

拉丁文學名:V mpyroteuthis infern lis

大小:大約 6 英寸 ( 15.2 釐米 )

棲息範圍:熱帶和溫帶海洋

棲息深度:1,800-3,500 英尺 ( 548.6-1066.8 米 )

這種頭足綱、幽靈蛸目的生物就象是從午夜科幻電影中游出來的一樣,在它身體上長着兩隻大鰭,看起來和兩隻耳朵一樣;它的形態象膠凍樣,更象一個水母而不象魷魚或者烏賊 ( 本來也不是 ) ;而幽靈蛸的眼睛非常大,它是個小動物,只有 6 英寸長 ( 15.2 釐米 ) ,球型的眼睛卻有一條大狗的眼睛那麼大。

幽靈蛸是一種發光的`生物,身體上覆蓋着發光器官,這使得它們能隨心所欲地把自己點亮和熄滅,當它熄滅發光器時,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環境中就完全不可見。

和多數的烏賊、魷魚、章魚不同,幽靈蛸沒有墨囊。它們的 " 手臂 " 上長着尖牙一樣的釘子,由此使它們在英文中得名 " 吸血鬼魷魚 "。有一對 " 手臂 " 變化成可以延展的細狀體,可以拉長到這種動物身體兩倍的長度,它們就是利用這對伸縮自如的觸手同其它短些的觸手合作,一起來捕捉獵物。遇到危險的時候,幽靈蛸就把觸手全部翻起蓋在身上,形成一個帶釘子的保護網。

海洋生物介紹  第9張

就膠凍狀的生物而言,幽靈蛸游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達到兩個身長,而且可以在啓動後 5 秒內達到這個速度。如果危險就在眼前,它能連續來幾個急轉彎來擺脫敵人。它們的鰭可以幫助游泳,就象企鵝和海龜所做的那樣來划水。

1000 米左右的深度是它們適宜生活的地方,但到 13,000 英尺 ( 4000 米 ) 深還能找到它。

科芬魚(Coffinfish )

科芬魚有一個柔軟的身體和一個長尾巴,周身都被小刺所覆蓋,科芬魚能夠長到 10 釐米長。這種生物能夠在中到東印度洋 1320-1760 米伸的海面下捕獲到。

海洋生物介紹  第10張

巨型深海大蝨(Gi nt Isopod)

英文名:Gi nt Isopod ( 巨型等足蟲 )

拉丁名:B thynomus

大小:大約 12-16 英寸 ( 30.5-40.6 釐米 )

棲息範圍:全世界

棲息深度:超過 2,000 英尺 ( 610 米 )

巨型深海大蝨屬於甲殼綱等足目,是已知等足蟲類動物中最大的成員,而人們最熟悉的應該是它的小個子等足類同胞——潮蟲。

這種大個頭甲殼動物雖然不是吃素的,但並不是什麼兇猛動物,它們終生只是在洋底打掃動物屍體。

由於海洋深處食物缺乏,所以深海大蝨必須適應上邊掉下來什麼就吃什麼的生活。除了依靠天上掉餡餅外,它們還吃和它們居住在同一深度的小型無脊椎動物。

已知最大的巨型深海大蝨個頭在 40 釐米以上,是甲殼動物家族中最大的物種之一。這種動物的外貌看起來象是史前生物,而受到威脅時,行爲則和潮蟲一樣,把身體蜷起來變成一個緊緊的球,讓背部堅硬的裝甲來保護自己。

海洋生物介紹  第11張

相對於人類這樣簡單的嘴來說,它們的嘴部結構非常複雜,包括許多部件,能夠協同一致進行刺入、撕開、掏出內臟等動作。對於它們來說,最適宜的生存溫度是 9 攝氏度。而它們產的卵是已知所有海洋無脊椎動物中最大的。

圖中是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蝨 ( gi nt Ant rctic isopod,拉丁文學名:Glyptonotus nt rcticus ) 剛孵化的幼體,這種深海大蝨生活在北冰洋周邊島嶼和大陸附近,最深棲息深度在 790 米左右。幼體孵化後會把沒孵化的卵吃掉,而雌性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蝨產卵後一般會死亡,個別能繼續生存下去再次生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