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修改未保條例未整治未成年人醫美情況

本文已影響1.02W人 

上海修改未保條例未整治未成年人醫美情況,寒假期間學生整容風颳得正盛,割雙眼皮、隆鼻等整容手術火爆。不少未成年人瞞着父母偷偷跑到美容院做手術。上海修改未保條例未整治未成年人醫美情況。

上海修改未保條例未整治未成年人醫美情況1

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39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修訂案,自3月1日起正式施行。相比一審稿,最終通過的條例新增一條規定,“未經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醫療美容服務。”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違法與未成年人進行與未成年人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交易行爲,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

一位母親寒假裏帶着14歲女兒到一傢俬營醫美診所做“埋線雙眼皮”項目,結果女兒左眼手術失敗,幾近毀容,這位母親後悔不已。

“醫美消費日趨低齡化,醫美糾紛越來越多,該從源頭上管管了!”市人大代表康銳認爲,醫美低齡化趨勢對青少年身心發展不利,也給其價值觀形成帶來挑戰,建議通過立法規範未成年人整容行爲,並對違反規定的機構進行嚴懲。

上海修改未保條例未整治未成年人醫美情況

“95後”“00後”醫美佔比過半

“醫美要趁早!”一位“70後”母親在媽媽交流羣裏傳授經驗:寒假裏她帶17歲女兒做了個填充下巴手術,“拆線後,女兒的側顏無敵了”。

據悉,寒假期間割雙眼皮、隆鼻、削下巴等整容手術火爆,不少家長帶着孩子來做手術。在這些家長看來,變美也是一種投資,“等孩子上了大學再整容,晚了”。

正上高二的16歲女生小春,一直覺得自己的臉太大、不上鏡。假期裏她偷偷在一家日式美容院預約了瘦臉針項目。禁不住銷售人員的營銷,她又買了一個“熱瑪吉”項目,把存了好幾年的壓歲錢全花光了。

統計顯示,2012年到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每年以超20%的增速發展,到2020年市場規模已達1975億元,醫美消費者超1300萬人。其中,醫美消費低齡化現象越發突出。根據醫美平臺更美App發佈的《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在互聯網醫美消費平臺上,“95後”“00後”佔比過半。

上海修改未保條例未整治未成年人醫美情況 第2張

康銳發現,打開小紅書等社交平臺,輸入“學生、醫美”關鍵詞,有超過7000篇各類整形醫美營銷筆記、宣傳廣告。比如“我是怎麼說服爸媽去做整容的”“學生黨也適合的微整形”“寒假醫美”等,其中不乏低齡求美者,各類引導營銷也在評論區時常可見。

未成年人醫美更容易上當受騙

看到同班同學做了隆鼻手術後顏值大增,17歲的小吉想說服媽媽也帶她做一個隆鼻手術,但被拒絕了。沒過半年,小吉的這位同學出現“假體移位”症狀,鼻子變形了,忙於維權的她已無心學習。

“醫美中如出現醫療事故,將對未成年人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康銳說,醫美行業本身就是一個迅速發展的新興領域,缺乏成熟細分的監管。根據中消協數據,近五年醫美投訴量增長了14倍,主要集中在虛假宣傳和醫美機構資質方面。2021年,上海市消保委受理的醫美行業相關投訴量同比上漲123%。

上海修改未保條例未整治未成年人醫美情況 第3張

“很多醫美服務質量難以分辨。”市人大代表陶愛蓮分析說,一般醫美消費者對醫美的瞭解,很難做到完全理解項目具體內容、明白實際操作方法以及精準預判術後效果,消費者對醫美服務質量的判斷通常來自熟人宣傳的“成功案例”,而這些虛假案例、虛假療效等方式對醫美效果誇大,對風險和後遺症淡化,會變相誤導消費者選擇,引發消費爭議,而未成年人因閱歷不足更容易上當受騙。

醫美服務效果也難以界定。據相關統計,醫美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原因是“醫美效果未達到預期”,但目前醫美服務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以及醫美服務是否對消費者造成外貌損害尚無標準進行認定,並且很多消費者在接受醫美服務時未簽訂相應的服務合同,或使用化名簽訂,合同中也未明確規定具體服務效果,造成維權時舉證難、鑑定難等問題。一些不良機構或銷售人員打着“平價醫美”的幌子引誘未成年人蔘與,甚至誘導他們貸款醫美。

上海修改未保條例未整治未成年人醫美情況2

爲了變美,不少學生冒險去整容;孩子半夜偷用家長賬號酣戰在遊戲世界,這些行爲如何從源頭上預防?

誤入歧途的孩子期待無障礙迴歸社會;處於監護缺失的困境孩子渴望得到特殊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如何從立法上加以保障?

18號上午,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39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修訂案。

新修訂的條例自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閻銳表示:

一方面確保《條例》與上位法的銜接;

另一方面也總結固化有效經驗,迴應本市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新情況、新變化,營造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法治環境。

上海修改未保條例未整治未成年人醫美情況 第4張

未經未成年人父母同意,

不得爲其整容

寒假期間學生整容風颳得正盛,割雙眼皮、隆鼻、削下巴等整容手術火爆。爲了追求顏值,不少未成年人瞞着父母偷偷跑到美容院做手術。

據醫美平臺更美app發佈的《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在互聯網醫美消費平臺上,“95後”“00後”佔比過半。

“醫美日趨低齡化,醫美糾紛也越來越多,該從源頭上管管了!”市人大代表康銳建議,通過立法規範未成年人整容行爲。

記者注意到,相比一審稿,最終通過的條例新增一條規定,“未經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醫療美容服務。”

條例還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違法與未成年人進行與未成年人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交易行爲,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

上海修改未保條例未整治未成年人醫美情況3

未滿16歲竟有三年整容史,花費數百萬;13歲少女打賞主播,兩個月花光25萬元……這些以未成年人爲主角的新聞令人驚詫,卻又真真實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暴露了潛藏在未成年人身邊的'種種雷區。

爲了給未成年人撐起法律的保護傘,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安全,2月18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修訂後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對網絡打賞、未成年人醫美等問題作出了明確限制。

在之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記者瞭解到,新修訂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修訂實施,既總結固化了本市未成年人保護30多年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經驗,又積極迴應本市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

上海修改未保條例未整治未成年人醫美情況 第5張

未成年人的醫美賽道,如何規範?

00後網紅小娜13歲開始接觸醫美,眼睛、鼻子、嘴巴、下巴都有過調整,還做過抽脂、填充等手術,在接近三年的時間裏,一共整容一百多次,花費400萬。

當醫美整容從“不光彩”變成“稀鬆平常”,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走上了這條路,不少人甚至完全瞞着家長。打開社交平臺,“我是怎麼說服爸媽去做整容的”“學生黨也適合的微整形”“寒假醫美”等話題受到了廣泛關注。

市人大代表康銳調查發現,未成年人醫美消費者的佔比正在逐年上升,帶來的負面效應也常見諸媒體,比如遭遇虛假宣傳、上當受騙,被不良商家誘導貸款整容、引發“套路貸”等犯罪,等等。

能否將醫美監管納入未成年人保護?康銳注意到,2013年修改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尚未觸及醫美監管領域。因此,今年上海兩會期間,她提出,上海有責任在未成年人保護的法治環境建設上走在前列,建議通過修訂《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增加禁止性規定,嚴格規定醫美機構無論公立私立,原則上不得爲未成年人提供醫美服務。

上海修改未保條例未整治未成年人醫美情況 第6張

2月18日,記者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39次會議)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修訂後表決通過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在第四章“社會保護”章節第四十六條明確,“未經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醫療美容服務。”

當日,記者以“16歲女生想要微整形”爲由,聯繫了上海數家醫美機構,接待人員均表示,機構擁有相關資質,可以爲未成年人提供水光針注射、熱瑪吉等服務,前提是要成年家屬陪同簽字。

康銳代表認爲,爲了保護未成年人,必須要對“監護人同意”這一要素嚴格執行。此外,她還建議相關部門限制經監護人同意的醫美項目,如必須實施,要履行嚴格限制性程序和條件,並開展監督檢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