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食的危害

本文已影響3.09W人 

吃生食的危害,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如果忽視我們的健康,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以下分享吃生食的危害?

吃生食的危害1

生吃動物性食物的危害

1、致病菌

生肉類和海鮮水產等動物製品,在加工、儲存及運輸過程中都有被致病菌污染的風險。

美國一項最新報告對2008~2012年發生的食源性疾病進行分析發現,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四種致病菌分別是: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彎曲桿菌、李斯特菌。

涉及的食物包括雞肉、牛肉、蔬菜、水果、乳製品等我們常見的食物。

常見細菌污染有生雞蛋上的沙門氏菌,生牛肉中的O157:H7型大腸桿菌,生蠔中的創傷弧菌等。

2、寄生蟲

生吃動物性食品的另一個常見安全問題就是寄生蟲。薑片蟲,寄生在肝中,可引起肝硬化、膽管堵塞等問題。

很多人以為海水魚安全。由於海水是鹹的,就不會有寄生蟲。其實,即使是海魚做的生魚片,也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安全。實際上,海水魚也可能攜帶寄生蟲,同樣也有能力感染人類。其中,以異尖線蟲(Anisakis)最為臭名昭著,三文魚、大馬哈魚、金槍魚、海鱸魚、鱈魚、帶魚、海鰻、石斑魚、鯡魚、真鯛等等,都可能被它感染,如果不小心食用,將會發生感染。

至於肉類,現在有好多人會吃用牛肉、豬肉刺身,被絛蟲感染的.豬肉(俗稱米豬肉)或牛肉,如果不小心被食用,就會危害人體健康。這裏值得提醒的是,要避免吃一些農家樂自己屠宰的豬肉,這些未經檢疫的豬肉,其風險是未知的。

3、病毒

食物中能夠令人患病的病毒主要有三大類:腸胃炎型病毒、肝炎型病毒及其他疾病型病毒。最最典型的是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HAV)感染,上世紀,上海暴發過一次甲肝流行,是因為食用未煮熟的“毛蚶”造成的,那次之後,“毛蚶”在流行病學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最近,又有媒體報道因吃用“海鮮姿造”造成甲型肝炎感染並至肝功能衰竭的事例。“海鮮姿造”是一種南方地區的典型吃法,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吃法保留海鮮最鮮嫩的部分,有一句關於它的描述是這樣的:炸不如炒,炒不如蒸,蒸不如涮,涮不如生。

然而,正是因為這種無知的吃法,造成了新一輪甲型肝炎的流行。甲型肝炎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經由進食了被糞便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傳播,介貝類水產動物是傳播甲型肝炎的罪魁禍首。

介貝類水產動物泛指所有有殼的水棲動物,一般可分為四類,即甲殼類(如蟹、小龍蝦、龍蝦和蝦)、腹足類(如鮑魚)、雙殼類(如蠔、蜆和扇貝)及頭足類(如魷魚)。這是因為它們經常生活在容易被污染的海水中,可能攜帶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對熱的抵抗力較強,在室温條件下能在幹糞便中保持感染性長達30天,在60℃的水中,可以存活一個小時。所以,在吃海鮮的時候,如果加熱不徹底或者生吃被污染了的海鮮,就有感染甲型肝炎的風險。不過,當水、食物被加熱到100℃時,大約5分鐘就可以將其中的甲型肝炎病毒全部殺死。

需要強調的是冷凍、辣醬、芥末、煙燻、飲酒等都無法完全殺死有害細菌,只有充分加熱才可以。所以,吃的時候儘量加熱至熟透,最好不要生吃。

吃生食的危害

生吃植物性食物的危害

1、小心潛伏的致病菌

生吃蔬菜最容易感染的是大腸桿菌。

歐洲人很喜歡吃各種生菜做的沙拉,但是,一旦不注意處理,就會造成大腸桿菌感染。歐盟每年有幾千人因它而發生感染,患者主要通過受污染的食物、水,以及與動物接觸感染病菌,產生急性腸胃炎,常常伴有嘔吐,有時有輕度發熱。

大腸桿菌這個家族十分龐大,它們並不都是“壞”的,其中絕大多數在維持人體正常菌羣的協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絕對是臭名昭著。

2011年,德國發生重大大腸桿菌感染事件,總共有2000多名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腸出血、腹水和腎功能衰竭症狀,幾十人死亡。經過醫生和微生物學家的鑑定,這些患者被確診為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也稱為EHEC感染,而幕後的“真兇”則是腸出血性大腸桿菌。

2、病毒

説到植物裏帶有的病毒,就不能不提到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也常常被叫做諾瓦克病毒,它是一種常見病毒。它可以導致急性胃腸炎,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都是諾如病毒暴發的高峯期。它是導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大約有一半的食源性疾病是由它引起的,這一比例在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也獲得了驗證。德國曾經發生2萬學生疑因草莓污染導致諾如病毒中毒的事件。

所以,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乾淨,儘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

3、植物中也存在天然的毒素

苦杏仁、竹筍及其製品、木薯及木薯製品等食用植物中含有氰甙,不宜生吃。

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對常見食用植物檢測發現,每千克苦杏仁(北杏)、竹筍、木薯及亞麻籽樣本的氰化物含量範圍為9、3-330毫克。氰甙本身是無毒的,但當植物細胞結構被破壞時,含氰甙植物內的β-葡萄糖苷酶可水解氰甙生成有毒的氫氰酸(氰化物)。

氫氰酸可引起人類的急性中毒,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所以,剛剛提到的這些食物,最好的選擇還是不要生吃了。很多豆類蔬菜含有凝集素,不宜生吃。

每年我國都會發生多起來因食用未燒熟菜豆導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生的或未煮熟的菜豆含有較豐富的紅細胞凝集素和皂苷,這兩種生物毒素分別具有紅細胞凝集和溶血的作用,進入人體後發揮生物作用而致病,生吃會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重則可致命。

吃生食的危害2

吃生肉的危害

一般吃生肉會增加感染寄生蟲病的概率,引發胃腸道不適症狀,必要時需及時前往醫院治療,以免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1、寄生蟲病:生肉中可能會存在寄生蟲,比如弓形蟲、絛蟲、蛔蟲等,食用後可能會增加患上寄生蟲病的概率,比如弓形蟲病、絛蟲病、蛔蟲病等。如果食用生肉後出現食慾不振、消瘦、貧血、全身乏力、劇烈腹痛、腹瀉、貧血、肛門瘙癢等症狀時,需警惕體內存在寄生蟲的情況,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檢查;

吃生食的危害 第2張

2、胃腸道不適:一般生肉或沒有徹底煮熟的肉食,相對比較難以消化、吸收,進食後可能會增加胃腸道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從而會出現腹脹、腹痛等胃腸道不適的症狀,也有可能會出現腹瀉的現象。

食用肉食前需要徹底將其煮熟或炒熟,避免肉食中有寄生蟲殘留。平時要以健康飲食為主,可以適當吃些優質蛋白及高維生素的食物,通常能夠為身體補充營養。另外,在業餘時間可以適當進行運動鍛鍊,有利於身體健康。

吃生食的危害3

吃生食要注意哪些問題

1、生吃蔬菜,生吃之前應進行必要的消毒殺菌處理,可以使用淡鹽水多次清洗以免細菌和農藥殘留,做涼拌菜時可以適量加點醋,葱、蒜和姜也必不可少,它們既可以調味,又能起到殺菌的作用

2、生吃海鮮,要生吃海鮮,一定要注意衞生,最好食用前先將海鮮放在4℃環境下冷藏1—2小時,然後在淡鹽水中浸泡,以達到殺菌目的。吃海鮮時不宜暢飲啤酒,這樣容易導致血尿酸水平急劇升高,誘發痛風

3、儘量避免生食。民間有云“生虧熟補”,意思是煮熟的食物才是有益身體健康,而生食會損害身體,從傳統中醫的角度分析,不無道理。

4、可適當加調料調味,如大葱蘸醬,為預防胃腸病,一般多用炸醬,一則消毒滅菌,二則增加香味;

5、注意選食那些易消化而又能生食的蔬菜;

6、生食蔬菜和生魚要謹防寄生蟲病,如蔬菜根部要當心囊蟲,生魚片要當心異尖線蝴蟲;

7、生食海產品要謹防致病性嗜鹽菌幅(副溶血性孤菌),往往因生食海鮮(魚、蝦、貝或涼拌菜)而引起中毒。為防中毒,對生食的海鮮應低温保存(在10℃以下即停止生長,2℃~5℃逐漸死亡)。由於嗜鹽菌怕酸性,生食涼拌海產品一定要放醋,如醋浸泡海蜇10分鐘,即可殺死細菌。

吃生食的危害 第3張

吃生食有什麼危害

在冰箱裏,食物可以攜帶多種細菌。除了肉類、蛋類、奶類及家禽等高蛋白食物含有沙門氏菌外,蔬菜及水果的志賀菌,奶類的李斯特菌等,都可能引致腹瀉。冰箱貯存温度通常為0-4℃,這個温度只能抑制細菌的生長,而不能殺死它們。

舉例來説,沙門氏菌可在冰櫃中存活三至四個月,而李斯特菌可在攝氏零度至十度的温度下繁殖當食物從雪櫃中取出時,這種細菌可大量繁殖,在室温下可於兩小時內致病。最好的消毒方法就是在高温下消毒。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在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少吃剩菜、泡菜、冷盤、色拉等不便加熱的食物,生冷食品飲料要少吃,遠離沙門氏菌。

除了沙門氏菌感染,經常生吃食物,還有許多安全隱患。如果經常食用生牛肉、羊肉、豬肉等,還要特別注意絛蟲寄生蟲、布魯氏菌感染等風險。如果喜歡吃生的海鮮,例如三文魚、生蠔、扇貝、甜蝦、壽司蝦和海膽,很可能會受到副溶血弧菌感染,輕則噁心嘔吐、腹瀉胃痙攣,重則脱水休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