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是否健康判斷標準

本文已影響1.42W人 

有一次,老師讓小朋友回家後,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用彩紙疊三個紙青蛙。回到家,張倩不敢和看報紙的爸爸説,也不敢和正在做飯的媽媽説,有幾次,她鼓起勇氣想説卻又咽了回去。吃過晚飯,要睡覺了,她卻一直不肯回自己的房間。

兒童心理是否健康判斷標準

“還不睡覺去你這孩子,想翻天呀?”爸爸訓斥她。張倩被爸爸突然的訓斥嚇哭了,這才説出原委:“老師説,要你們幫我做紙青蛙。”聽了張倩的回答,爸爸愣了一下,看看牆上的鐘:“現在到哪兒去買彩紙?明天再説!”張倩想爭辯一下,説鄰居張爺爺家有彩紙,卻沒敢説。就這樣,張倩的紙工作業沒有完成,最後,還是媽媽答應,第二天和她一起到幼兒園向老師解釋,她才安心地睡了。

沒想到,第二天媽媽單位臨時安排她出差,她把張倩送到幼兒園門口,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上午10時左右,媽媽在出差的車上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説張倩沒到幼兒園。媽媽忙給爸爸打電話。中午,焦急萬分的媽媽終於接到爸爸的電話,説張倩找到了,原來,她怕老師批評她沒完成作業,所以沒敢進幼兒園,就在不遠處的一個街心花園裏哭呢。媽媽這才長長地歎了口氣:孩子很乖,可就是太乖了……

其實,張倩媽媽除了歎息,並沒有深入地尋找孩子這種行為的心理根由。

張倩原本並不是這樣的,兩三歲的時候,她非常好奇,也喜歡冒險。但每當她要淘氣或和大人辯駁時,媽媽就會罵她、説她:“你想翻天?”爸爸甚至還打過她兩巴掌。慢慢地,在父母的管束下,孩子變了,變得越來越乖巧。這也簡單,完全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就行了。大人們是喜歡了,可是,由此孩子也添了毛病:遇事沒有主見,獨立性差,而且膽小怕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