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的主要内容

本文已影响2.26W人 

史记故事的主要内容1

一:力阻秦王

史记故事的主要内容

春申君黄歇是楚国人。他曾周游各地从师学习,知识渊博,侍奉楚顷襄王。顷襄王认为黄歇能言善辩,就让他出使秦国。当时秦昭王刚刚打败韩魏两国,正要要挟两国共同进攻楚国。黄歇就上书秦王说:大王,我听说物极必反,现在秦国的土地,占着天下西、北两方边地,这是自古以来任何天子的领地都不曾有过的。大王四处征战,挫败了六国五次联合进攻,大王的威势也可以说发挥到极点了。大王现在如果去掉攻伐之心,广施仁义之道,您的霸业可与三王五霸媲美。大王如果仅仅凭靠军备强大,就想使天下的诸侯屈服,我恐怕您以后会有祸患啊。从前,吴王夫差只看到进攻齐国的利益却没有想到会被越王勾践打败。吴王不是没有建立过功绩,但由于贪图眼前利益,最终使自己处于不利之地,成了越国的阶下囚。正如大王现在嫉恨楚国想灭掉楚国一样。如果楚国和秦国发生战争,韩魏就会趁机强大起来,到时再联合攻打秦国,而秦国正是疲惫之时,哪有力气还击呢!我替大王考虑,还是不要攻打楚国了吧。

再说,韩、魏两国的父子兄弟接连死在秦国刀下的将近十代了。他们土地残缺,国家破败,全国上下对秦国仇恨入骨,所以韩、魏两国不灭亡,这是秦国最大的忧患。如今大王却借助他们一起攻打楚国,岂不是自讨苦吃嘛!大王一旦进攻楚国,韩、赵、魏、齐四国必定趁机扩张。秦、楚相争到难分难解,却让他们得到好处。这是大王的失策啊。我替大王考虑,不如与楚国亲善友好。秦、楚两国联合,东方五必然不敢轻举妄动,然后再各个击破,方可成就霸业。

二:临危受命

赵国双杰是指战国时赵国的武将廉颇和文臣蔺相如。廉颇发迹比较早,赵惠文王十六年,他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国的军队,攻取了阳晋城。因为此次漂亮的战绩,廉颇被赵惠文王任命为上卿,同时也以英勇善战而闻名于天下。同为赵国人的蔺相如,起初在赵国的宦官长穆贤的家里做他的私人官吏,可谓地位低下,但终于有一个难得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他勇敢地抓住了,而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国宝和氏璧。秦国的国君秦昭王也想得到和氏璧,听到了这个消息后,连忙派使臣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于是,赵王召集大廉颇以及其他大臣商议:秦王是反复无常出尔反尔的超级无赖,把和氏璧给秦国吧,赵国恐怕会被秦国欺骗,城池与和氏璧都落了空;拒绝秦国吧,赵国又担心秦国借机派兵来攻打。众说纷纭,给还是不给始终定不下来。赵王打算物色一位能够出使秦国、答复秦王的使者,可谁都知道去了凶多吉少,都不愿干这性命攸关的苦差事。

宦官长穆贤找到一次机会,向赵王进言说:臣的家臣蔺相如可以担当出使秦国的使臣。赵王问:你凭什么推荐他呢这样的人身份低微,也没听说有什么特别的才能。穆贤回答说:臣曾经犯罪晕了头,打算私下里偷渡到燕国去。蔺相如劝止臣说:您了解燕王的为人吗臣回答说:我曾经跟随赵王和燕王在边境上会面。燕王私下里十分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与我结交、做朋友。因此,我觉得他可以信赖,所以打算投奔他求他庇佑。蔺相如说:当时,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您被赵王宠爱,因此,燕王想要与您拉关系好托您给他办事。如今,您是作为逃亡的臣子到燕国去,燕国害怕赵国,以此判断,燕王必定不敢收留庇护您,害怕惹怒赵王而威胁到燕国的安全。燕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您捆绑起来押送回赵国。所以,趁现在您还没有铸成大错,不如向大王自首,或许大王开恩,您可以侥幸免死。于是,臣听从了他的劝告,而大王您仁慈,赦免了臣。通过这件事,臣认为蔺相如智勇双全,应该是出使秦国的理想人选。

于是,赵王召见了蔺相如,问他说:秦王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寡人的和氏璧,你认为,寡人应该答应他吗蔺相如回答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所以,不能不答应。赵王接着问:如果秦王拿去了和氏璧,而不给寡人城池,那又该怎么办蔺相如回答说:秦国用城池要求换取我国的和氏璧,如果我国拒绝,就会理亏,丧失国家的信誉。赵国给了秦国和氏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那么秦国会因为理亏而名誉扫地。权衡两者,臣认为宁可答应秦国,让它担负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责任。赵王又问:先生认为,我国有谁可以出使秦国呢蔺相如说:如果大王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那么,臣愿意为大王出使秦国。如果秦国真的把城池划给了赵国,和氏璧就留在秦国;如果赵国得不到秦国的城池,臣向大王保证,一定会完璧归赵。这种局面下,赵王没有更多的选择,便派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三:骁勇战将

李牧,是赵国优秀的军事将领,他常年率军驻扎在赵国北部边境上的代(在今河北蔚县)、雁门(在今山西右玉县南)一带,防御匈奴人。由于他在边陲领兵作战,赵王赋予的权力十分惊人,不仅有官吏的任免权,甚至还掌控了边境城邑的税收权,所收税款不经朝廷批准就可以直接作为军费。每天,李牧都要下令杀掉几头牛,用来犒劳士兵,他还亲自教士兵们骑马、射箭。李牧不仅优待士兵,还谨慎地派兵把守着烽火台等战略设施,同时派出去很多的侦查人员。他还制定了一个军队规章,内容是:匈奴人如果前来侵掠,我军将士必须立即进入营垒坚守,胆敢擅自出战、捕捉俘虏之人,一经查出,即刻处死。因此,匈奴每次入侵,赵国的烽火台就及时地发出预警信号,将士们随即进入营垒坚守,没有人敢擅自出战。就这样,几年以后,赵军没有任何大的伤亡、损失。可以说匈奴人的袭扰战术在他的面前完全没有了作用,只是疲于奔命,什么都捞不到。

史记故事的主要内容2

斩蛇起义

刘邦做亭长时曾押送一批刑徒去骊山服役,很多刑徒在半路就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刑徒也就全部逃光了。在走到丰西大泽中时,他就停下来饮酒,索性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刑徒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避他乡了!刑徒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儿走。于是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人在前边为先导。不久,先导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吧。刘邦醉醺醺地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大步赶到前面,拔剑将大蛇斩成两截。他们继续往前走了几里,刘邦实在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睡了。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的儿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经过这件事后,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军队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投降刘邦。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刘邦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他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刘邦想留在秦宫中休息,但被樊哙、张良劝阻。他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刘邦又召来各县的`父老和德高望重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都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为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三条法律: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盗窃者也要依法治罪。其余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他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听后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刘邦推让不肯接受,对他们说:仓库里的粮食并不缺乏,不必让大家破费了。人们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在关中做秦王。

大权在握

惠帝在登基以后的第七个年头死去。发丧的时候,吕后只是干哭,却没有掉下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强担任侍中,年纪只有十五岁,他对丞相陈平说:惠帝是太后所生唯一的儿子。如今天子驾崩,太后虽然哭泣但是却并不悲痛,您可否知道其中的原因陈平为此不解,就向他问道:是什么缘故啊。张辟强回答说:惠帝没有成年的儿子来继承帝位,皇室势单力薄,太后害怕你们这些大臣、。如果您现在上书请求朝廷拜任吕台、吕产、吕禄为以统领南北军队,并且让吕家的人都进入宫廷任职掌权,那么太后就会心安,而你们这些大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丞相听后就按照张辟强的计策行事。对此,吕后显得十分高兴,这样她在为惠帝发丧时才能够放心地悲痛。从此之后,吕家的人开始在朝廷里掌权。汉家天子则是吕后所扶立的一个据称是惠帝儿子的幼童。

此后,朝廷的号令无论大小,一概出自吕后。她行使天子的大权一段时间以后,就打算封自家的子弟为王。在朝会上,她专门询问了右丞相王陵。王陵回答说:高帝曾经斩杀白马而订立盟誓说:非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人可以共同征讨他。现在您打算封吕家的人为王,这违背了当初高帝的盟约。听了这话,吕后很不高兴。紧接着,她又询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的意见。陈平等人则回答说:高帝平定了天下,封自家子弟为王。如今,太后您行使天子的职权而治理天下,封吕姓子弟为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听了这样的回答,吕后自然是十分高兴。罢朝以后,王陵责怪陈平、周勃等人说:当初高帝与群臣歃血为盟,难道你们各位不在场吗如今高帝去世,太后掌政,打算封自家子弟为王,你们各位纵容她的私欲、迎合她的意愿而违背了当初盟约,将来还有什么脸面到地下去见先帝陈平等人回答说:像今天这样的极力谏争,我们不如您;至于说保全汉家社稷,安定刘氏的基业,您就不如我们了。听过此话以后,王陵恍然大悟,便无话可说了。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