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

本文已影響1.85W人 

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對於老人臨終這種現象基本可以說明一個老年人將要離開這個世界,子女應該要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多陪伴自家的老人。為人子女在老人臨終之前,送他最後一程,所以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

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1

現在一些農村的年輕人常年在外面打工,把自己的生活看得最重,覺得家人的感情也就那樣,過好自己就行了,對於農村的舊習俗,他們都不懂也不理解。

就像有些農村人覺得家中老人過世,為什麼還要外出的子女一定要回家鄉呢,回家一趟不但耽誤工作學習,還浪費錢,難道不回去就不行嗎?

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

如果家中老人臨去世,兒女沒在身邊,這確實是不行的,原因如下:

首先從人倫常理來講,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沒有父母也就沒有我們的存在了,為人子女在老人臨終之前,送他最後一程,這種事情是義不容辭的事情。如果一個連自己父母在臨走前,都無法為他送終,那麼這個人的道德水平應該是有問題的,不懂感恩。

當然特殊的情況除外,這特殊的情況一般是指在戰爭年代,或者你正在從事某一項非常重大的事情,無法為父母送終。這時候你不能回去,家中的家人、親戚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雖然你能得到家人的體諒,但只要道德沒問題的人,在往後的日子裡,都會為自己當初沒有給父母送終,這件事當成是此生最大的憾事。所以不管是為孝順老人或者給自己不留遺憾,農村的老人過世,作為子女必須要在老人臨走時,在他身邊,為他送行。

農村有個說法叫,老人走的時候,如果他眼睛不能閉上,那他肯定是有放不下的事,或者是沒看到他想見的人。老人要是帶著這樣的心情走掉的話,他的眼睛是不會閉上的,也就是所謂的死不瞑目。

雖然這種說法在現代醫學中已經被證實,人死後不閉眼是因為老人本身的身體情況才造成的,並不是什麼不甘心走掉,才不能閉眼。 但問題是,農村的人是很相信這一點的,像是我們村那邊就有這一個習俗

每當老人意識不清醒,口無法言語,不能吃喝的時候,老人的兒女、孫輩們會一個人圍在老人的身邊。然後每個人輪著蹲在老人身邊,拉著老人的手往自己臉上摸,在老人耳邊低語:某某某,我是阿狗你的小兒子等類似的話。

這麼做的原因就是讓老人知道,家裡的人都到齊了,讓老人不用再掛念了,可以放心走吧。很多時候,老人們也會在確認自己子孫都到了,也就閉上眼,過一會可能就沒有呼吸了。

老人走後就可以舉辦葬事了,但如果老人兒女不在,由誰為老人舉辦呢?如果多子多女,還有另外的兄弟姐妹在操辦,如果是獨子啥辦?因此,作為子女在老人走時必須是要在現場的。

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 第2張

結論:

在傳統文化中,講究百善孝為先,父母養育自己的子女,並不是說一定要指望子女將來回報自己,一些農村經濟能力差,無法贍養老人的家庭,老人也是不埋不怨,拖著年邁的身體還下地幹活,為子女減輕負擔。作為一個道德沒有問題的人,為自己父母送終,這根本就不需要去討價還價,去問為什麼。

再者老人們不管是在何時,哪怕就是自己要走的時候,也想再看一眼自己的子女。傳統文化中又講究死者為大,何況還是自己的父母,老人這點心願都不能滿足他們嗎?最後,在多年以後你會不會為當初沒有給父母送終,而陷入深深的自責呢?

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2

父親過世的那天晚上,我們都在他身邊,遠在東北的大哥也趕回來了,長跪在父親的床前。

父親在世時,已經病了好長一段時間,昏迷了好幾次,都沒有嚥氣,大家都說,他是在等大哥回來。

果然,我大哥一進門,見過了父親,父親就嚥氣了。

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 第3張

大哥嚎啕大哭。他很內疚,作為父親的第一個兒子,父親那麼愛他,而他卻工作在天邊,父親生病的時候,由於工作的關係,他不能回來照顧爸爸,不能給爸爸倒杯水、端杯茶。換了誰,不能在父親病床前盡孝,都會十分傷心和痛苦的。

但是,旁邊的老人立刻把我大哥帶走,同時制止我們在場的人不要哭。如果誰想哭,就到外面去,離父親遠一點,到村外去,不要讓他聽到。

我不明就裡,以為村裡老人不通情理。等辦完喪事,我請教了村裡的老人,這是為何?

村裡的老人解釋說,人去世了,他的耳朵還很靈,有時眼睛都還沒閉,他還有意識,腦子裡的有些細胞至少還活動24小時,這時如果有親人在旁邊嚎啕大哭,會讓去世的人十分心痛,不忍離去,會增加去世的人的痛苦。因此,親人去世了,最好不要讓親人在旁邊哭泣。

父親走的時候,我們子女都在身邊,這是我們這裡的風俗,與題主所述正好相反,這也許是風俗不同吧!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但是,不管哪種風俗,其根源都是一樣的,就是希望老人走時無牽無掛,一路走好。

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 第4張

這裡,題主講的,老人臨終前,千萬不能讓子女在身旁,估計也是這個道理。如果老人準備嚥氣了,看見自己的子女,聽到他們的哭泣,多少有點心痛,也顯得更加悲涼,也讓準備離去的人更加留戀。

在我國有些地方,老人去世了,還請戲班子來唱戲,這不衝撞了別人的悲哀了嗎?

其實,請戲班子也是這個道理,就是讓離去的人帶著歡愉的心情離去,而活著的人也將繼續生活,不要讓他們在親人離去的痛苦中呆得太久,影響了健康。

這就是我國一些地方,老人臨終前不讓子女在身邊旁的原因。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在離去的時候依然掛念著我們。

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3

在某些地方,老人臨終前,是不會讓子女在身邊的,這也許是老人最終的執念吧。

在我們村子裡面,曾經也有這樣的風俗,老人,只能在自家屋子裡面去世,在最後的幾分鐘裡面,家人是不能在身邊的。

還記得前些年,村子裡面老陳家,92歲的老太太因為摔倒的原因,送到醫院裡面去了,經過檢查,腦淤血,但老太太年紀實在是太大了,醫生建議讓老人靜靜的躺著就行了,看有沒有奇蹟恢復,也打著針水作為心理安慰。

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 第5張

我當時還跟著母親過去看過老太太,到醫院的時候,老太太其他都很正常,意識也很清醒,一直叫著說肚子疼,醫生也檢查了,沒檢查出什麼來,只是打消炎針,給老太太講打完針就不疼了。

老太太一直閉著眼睛,說是不敢睜開,一睜開眼睛天地都在轉,轉得暈乎乎的,所以就躺在床上有氣無力地叫著肚子疼,老太太的兒媳婦在旁邊照顧著,時不時的和老太太說兩句話,老太太也只是艱難的迴應著。

後來,醫生看著家屬來得差不多了,就讓家屬代表到辦公室去,交代一些事情,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就是去簽字什麼的。

因為老太太看上去精神狀態還算好,意識也沒什麼問題, 我就跟母親回家了。

後來到了第三天,母親說今天的日子和老太太的.生辰相沖,如果老太太撐過今天一天,也就可以慢慢好起來了,如果撐不到,也就是在今天走了。

到了晚上10點多一點,老太太的母親打電話給我母親,說可能撐不住了,要將老太太帶回家裡面,母親也馬上騎上自家的農用三輪車,帶著被子,急急忙忙的就過去了。

將老太太帶到三輪車上的時候,老太太還緊緊地抓著母親的手,不放開。最後母親和老太太的兒媳婦將老太太帶回家了,燒了熱水給老太太洗洗身子,換上新衣服,也收拾了下老太太的房間,這個時候差不多10點40了。

最後將老太太抱到自己的床上,躺著,和平時一樣,母親和老太太說了句:好好休息。然後就關上門。

本來在醫院時候還是有氣無力的老太太,回到家之後,就沉默了,任由子女們照顧自己,到了床上的時候,還費力的給母親說:差不多了,你們好好休息。

房間外面,老太太的子女們都圍在一起,氣氛很壓抑,有人忍不住想進去看看,但都被其他人阻止了,大家都在說,老太太還要撐一會兒,一會兒就好。

等到了晚上11點50吧,在這種氣氛下,老太太的大兒子忍不住了,因為自己本來就是大的,也主動開啟門進去了,才發現老太太已經安詳的閉著眼睛走了。

我在後來問過我媽媽,為什麼要將老太太一個人關在房間裡面呢?

母親說,老太太一輩子強勢慣了,就算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允許自己在子女面前變得脆弱,就算是面對死亡,也要自己去承擔,也給自己一個好的結局吧。

另外也害怕自己的離去,會讓子女感到恐懼,為了減少大家的這些恐懼心理,老人們一般都選擇自己面對,這也是老太太在生前給自己安排的。

至於在外面等多久,這個只能是看大家能撐得到什麼時候了,畢竟比起壓抑的氣氛,胡思亂想得來,還不如直接進去來得痛快,當然一般也只是侷限自己的大兒子進去。

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 第6張

其實,我覺得,作為子女的,理應陪伴著老人走最後一段路的。

因為對於父母來講,自己一輩子對子女做出了很多無價的貢獻,生兒育女,自己省吃儉用,就為了能讓子女過得稍微好一些,這就是自己的父母正在做的事情。

人,總會一步一步地老去,當看著自己的子女,逐漸成家立業之後,回想起自己這一輩子,也算值了,剩下的時光,就是享受生活了。

但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子女成家立業之後,還不能享受生活,對於一輩子勤勞的農民來講,要幹到自己幹不動為止,不然閒下來做什麼呢,還不如乘著自己還有些力氣賺點錢,減輕子女的壓力來的好。

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 第7張

當父母逐漸老去的時候,我們作為子女的,要積極面對生活,主動地贍養父母,這是子女唯一能夠為父母做的事情了,讓父母老有所養,這是我們的責任。

回想一下,是誰教誨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是誰讓我們懂得了自己的責任,這些都是父母的教誨,而當父母老去的時候,我們也同樣需要以身作則的教育我們的後代,要好好照顧老人。

當自己為父母養老的時候,自己的子女也都在旁邊看著,將來也會有學有樣地照顧自己,其實,最終受惠的還是自己,不是嗎?

老人臨終前兒女要在旁邊 第8張

不管對於誰來講,父母在子女的心目中,永遠都是值得敬佩的人,這樣的人,子女是不允許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倒塌的,所以作為父母的,當然想讓子女陪著自己走最後一段路,但父母總歸是疼愛子女的,寧願自己艱難地走最後一程,也不願意看著子女在旁邊哭哭啼啼的,讓自己更心煩。

子女,當然想和父母在一起,這樣的時光過一天少一天,但,我們村子裡面,在老人最後的時光裡,大家都會尊重老人的意願,讓父母在為自己做最後一點事情,就是安慰自己悲痛的內心。

這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