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隨筆(15篇)

本文已影響2.28W人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育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育隨筆(15篇)

---快樂的一天

一次美術活動中,我要求幼兒畫一幅主題畫《快樂的一天》表現自己在幼兒園的快樂生活。畫之前作了一些提示:如和小夥伴拍球、玩耍等,資助景也要求能襯托心情。

不一會兒,小朋友陸陸續續呈現了作品,無一例外地人物臉上洋溢着笑容,背影也很豐富,有笑眯眯的太陽、白雲、小花、蝴蝶等。看着他們日益豐富、漂亮的畫面,我心裏真像吃了蜜一樣,對孩子們大大誇獎了一番。

這時,又一幅新的作品伸到我眼前,只見畫中的陰雨綿綿,一看就讓人心中不快,而畫面中的人物呢則在“哇哇”大哭,這怎麼是快樂的呢?皺着眉扭頭一看,畫的主人佳佳正揚起期待的目光等待我的評價。我毫不客氣地說:“你在幼兒園天天哭嗎?重畫一幅。”佳佳聽了,眼神瞬間暗了一下,卻仍站在我身邊不走。

我指導了幾位幼兒後,轉送正想再說佳佳幾句,她卻不甘心般慢慢開口了:“有一天下雨了,心蕾滑了一跤,我跑過去把她扶起來了,我幫助了別人,心裏很高興!”聽完她的話,我愣住了,誰能說這不是快樂的一天呢?幫助別人得到的快樂遠比遊戲中得來的快樂有意義得多。

我平時總是鼓勵孩子們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使作品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可在評價作品時卻仍然免不了整齊劃一的俗。對孩子的畫過份要標準化就推動意義。

我們這樣學習跳繩

幼兒是如何學會跳繩的大家可能會說要練,練多了,自然就學會了。然而,幼兒喜歡單調重複的練習嗎怎樣讓幼兒帶着進取愉悅的情感學習跳繩怎樣有效支持幼兒獲得跳繩的經驗呢下頭是筆者帶領幼兒學習跳繩的經歷。

初次跳繩

幼兒升人大班,教師按慣例帶領幼兒開展跳繩活動。剛開始的幾分鐘,跳繩場面比較熱鬧。可不久,有幼兒就說:“教師,我不會跳。”“教師怎樣跳呀”會跳幾下的賢賢則說:“太累了。”運動本事強的軒軒艱難地、不連貫地跳了幾下,說:“唉,太難了!”孩子們“知難而退”,有的收好繩子去玩其他器械,有的拿着繩子追逐跑,有的拿着繩子揮舞……教師只好終止跳繩活動。

初次接觸繩子,孩子們從興趣盎然到知難而退,整個過程持續了不到1O分鐘。爲什麼會這樣經過查閱資料和分析,我意識到跳繩需要有必須的對繩子的操控技能和必須的身體素質,如平衡本事,手、眼、腳等協調本事,腿部肌肉的力量、耐力以及心肺耐力,等等。幼兒初次接觸繩子,對操控繩子缺乏經驗,理所當然會出現覺得跳繩很難、不知怎樣跳、太累了等情景。看來學會跳繩不是一時半刻的事。於是,教師決定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先不練習跳繩,而是經過各種玩繩遊戲幫忙幼兒儲備必須的跳繩技能,鍛鍊身體素質,並持續激發他們的玩繩興趣。

自由玩繩

教師對幼兒說:“今日我們不跳繩,我們來玩繩,愛怎樣玩就怎樣玩,能夠一個人玩,也能夠兩個人甚至更多的人一齊玩。自我去找夥伴吧!”教師的話音剛落,孩子們便情緒高漲地找玩伴玩了起來。奇奇、暉暉、遠遠、坤坤四人站成“十”字形,各人手拿兩個繩子棒,使勁地揮動繩子,邊揮邊說“大浪、小浪,大浪、小浪”。文文、涵涵、西西、軒軒四人共用一根繩子,其中兩人牽着繩邊甩邊念“漁網、漁網,撈、撈、撈”,唸完立刻把繩子放低,另外兩人立刻從繩子上跳過,有時舉繩人唸完立刻把繩子分別舉到頭頂、肩膀、腰部,另兩人則根據繩子的高度嘗試跳過或鑽過。瑤瑤、寧寧、萌萌三人共用一根繩子,其中兩人牽着繩上下晃動,另外一人嘗試從晃動的繩上跳過,或從晃動的繩下爬過、側身翻滾過……

孩子們自由地、盡情地玩着,不斷推陳出新,他們還自我制定遊戲規則,根據現場情景不斷地調整遊戲過程。

幼兒玩繩時的動作有甩繩、晃繩等,他們還用走、跑、跳、爬、鑽、滾等動作嘗試經過晃動的繩子。這些動作鍛鍊了幼兒的手臂、手腕力量與靈活性,發展了幼兒對晃動的繩子的確定本事及躲閃本事,提高了幼兒的肌肉力量與耐力,爲幼兒的跳繩活動作了身體素質和技能方面的鋪墊。同時,在自由玩繩中。幼兒是帶着進取的情感參與遊戲的,他們越玩越開心,越玩越有智慧

自主跳繩

一次,教師的跳繩引來了孩子們的圍觀。有的問:“教師,你怎樣能跳那麼多下”有的說:“教師,你跳得可好了。”……見孩子們頗有熱情,教師趁機說:“我以前也不會跳,之後我每一天跳一跳,很快就學會了,不信你們試試。”果然,會跳幾下的孩子立刻加入跳繩的行列,不會跳的孩子也躍躍欲試,有些不想跳的孩子也不時停下腳步觀看。

半個月後,孩子們對跳繩的熱情又有所升溫。於是,教師開始細緻全面地觀察幼兒的跳繩情景,有了以下發現:(1)參與度。59%的幼兒經常參與跳繩,34%的幼兒偶爾參與,7%的幼兒不參與。(2)跳繩本事。24%的幼兒能連續甩繩跳,63%的幼兒是甩一下繩跳一下,13%的幼兒甩繩與跳同時進行。(3)跳繩姿勢。幼兒的姿勢五花八門,有的手提得高高的,有的一隻手搖繩一隻手不搖,有的手臂向旁邊伸得直直的,有的甩繩時手臂太靠後,無法連貫甩動,有的靠肩關節帶動手臂和手腕搖繩。參與跳繩的幼兒全都整個腳掌着地跳,有的幼兒跳時經常往後踢,有的幼兒跳時腳擡得很高。另外,還有幼兒蹲着跳,身體前傾着跳,身體後仰着跳,等等。

從觀察統計結果能夠看出,大部分幼兒雖然經常跳繩,對跳繩的熱情較高,但跳繩本事有限,跳繩姿勢也不規範。跳繩的規範動作應當是:以眼向前望,腰背伸直,手臂與手肘約呈90度角爲基本準備動作。用手腕力量擺繩,跳躍時雙腳併合,腳尖或前腳掌有節奏地踏地跳,着地時膝蓋微曲。因爲跳繩姿勢的規範與否直接影響幼兒能否熟練跳繩,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已有水平在後期的遊戲中慢慢滲透跳繩的動作要領一

在遊戲中學習

爲了規範跳繩動作,提高幼兒的跳繩水平和興趣,教師開展了一系列相關遊戲。

遊戲1:蹦牀。有時在真正的大型蹦牀上跳,有時模仿在蹦牀上跳(雙腳向上跳,落地時前腳掌着地)。玩的時候,有時聽教師的口令玩,有時聽哨聲的節奏玩,有時聽音樂的節奏玩。節奏快,幼兒蹦得快;節奏慢,幼兒蹦得慢。在幼兒對“蹦跳”有必須節奏感後,手搖與腳蹦同時進行,即手往後搖的同時腳立刻蹦跳。

遊戲2:盲狼和小兔。幼兒扮演小兔,教師或幼兒扮演盲狼。遊戲開始時,小兔跳着遊玩或跳着去採食物,盲狼閉眼聽。誰的腳步聲被盲狼聽到,誰就可能被抓。

遊戲3:老鷹和小兔。幼兒扮演小兔,教師或幼兒扮演老鷹。老鷹飛來了,小兔快速躲閃;老鷹飛走了,小兔悠閒地跳。

遊戲4:青蛙和蛇。一個幼兒扮演青蛙,一個幼兒扮演蛇,扮演蛇的幼兒手拿繩棒,用手腕把繩子像蛇一樣擺動起來去碰青蛙,青蛙跳着躲閃。

遊戲5:跳晃動的繩。兩個幼兒拿繩棒左右晃動繩子,另一個幼兒從晃動的繩子上跳過,比一比誰跳過的次數多。

幼兒在以上游戲中能自然習得跳繩的技能。如:“蹦牀”遊戲,幼兒練習用前腳掌有節奏地踏跳,着地時膝蓋微曲;“盲狼和小兔”遊戲,能鍛鍊幼兒用腳尖或前腳掌輕輕着地的本事;“老鷹和小兔”遊戲,快跳與慢跳相結合,能鍛鍊幼兒跳的耐力;“青蛙和蛇”遊戲,既能鍛鍊幼兒手腕的靈活性,爲搖繩做準備,又能鍛鍊幼兒跳着躲閃的本事;“跳晃動的繩”遊戲,能鍛鍊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學習方式令幼兒感到簡便愉悅。

《論語》這本書的思想博大精深,在我國古代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我認爲學習《論語》的目的旨在讓學生了解並吸收前人思想中的精華和有益於自己的思想修養的部分。所以我們的教學重點不在於逐字逐句吃透課文,而在於把握課文大意,理解課文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做人道理。

而在教學實踐中,我感覺好像真的在學生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穿越了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去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瞭解並深刻地認識了我們的祖先,去學習、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願意去讀,這課就沒有白上。

說到我的教學過程,上課我注意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加大讀的力度,例如散讀、齊讀、領讀、個人讀、小組讀。通過讀的訓練,同學們對課文就容易把握。爲後面的講解奠定基礎。從讀入手,這樣也就更好地是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內涵。

因爲《論語》都是文言文,又是大思想家的理論,在學習上有難度,後來經過研討,學生積極的解決疑難,還很順利。《論語》滲透着教學方法、學習態度、做人修身,對於學生來說此時正是需要這一教育的時候。

我認爲本學期國學課我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由於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對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鑽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在班裏,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需要獲得教師的關愛。

張子睿小朋友是我們班的淘氣大王、搗亂鬼。在與幼兒的交往中也異常容易發生衝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一齊玩。但在我的視察中,張子睿小朋友其實異常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很是願意與他們一齊遊戲。每次運動,他都進取的加入,總期望獲得教師和小朋友的關注。但它與人交往的要領不太正確,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針對這種情景,我在平時有意識的與他進行接觸,有時摸一下他的頭,有時給他一個大大的微笑,有時與他攀談在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景怎樣辦,勉勵他與小同伴要搞好團結,相互謙讓,有玩具各人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歡樂……我也發現張子睿小朋友的動手本事很強,例如疊被子等,所以我準備在這一方面多多表彰他,讓他也感受自我有被教師喜歡的一面,然後再慢慢的和孩子接觸幫他改變欠好的習慣,我也刻意拿他好的一面,進行表彰,引導孩子們向他學習。慢慢的期望張子睿小朋友能夠多多和小朋友愉快的在一齊玩。

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讓我們給那些淘氣的孩子多一點體貼,多一些敬服,換種態度看他們的頑皮。

中午午睡的時候,我發現雲天小朋友翻來翻去久久不能入睡,我走過去輕輕的問:“雲天,你怎樣了,是不是不舒服”聽了我的話,孩子趴在我耳朵上悄悄說:“教師,今日是我媽媽的生日,早上來園時爸爸說了他要送給媽媽一件禮物,我是媽媽的孩子我想我也應當送一件禮物給媽媽,你看:我給媽媽畫了一幅畫,名字就叫“歡樂一家人”畫上高高個子的是爸爸,有點胖頭髮有點卷得是媽媽,這個是我······”聽了孩子的話我的眼角有點溼潤,我也由衷地感到高興,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我誇獎了孩子的做法,可是讓她此刻必須把禮物放好,離園時送給媽媽,此刻必須立刻入睡。

我們幼兒園地處農村,幼兒的戶外活動場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塊沙地,平日我們都不太留意,可是最近課下活動時,我發現總有三三兩兩的幼兒蹲在沙地裏玩沙子,有的還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畫什麼,直到上課鈴響,才戀戀不捨的離去。

今日戶外活動時,本來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澤乾卻跑到我面前對我說:“教師咱們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這次機會去看看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呢!於是我領着孩子們來到沙地裏,這時他們象一羣放飛的小鳥,“飛”到沙地裏忙了起來,一會兒工夫,子哲對我說:“教師你看我畫的村莊。”有的在畫樹和小鳥,畫得不好沒有關係,用手一抹,重新開始,有的兩人一夥在堆小山,瞧孩子們那股認真勁兒,沒想到一塊小小的沙地,卻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經過這件事,我改變了以前的看法:總以爲玩沙髒幼兒不喜歡。可是此刻我覺得孩子們在這塊沙地裏能夠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力,玩兒得十分盡興。

開學到現在已經一個月過去了,孩子們的進步是很明顯的。在開學的第一週裏面,又要讓孩子們不哭,又要喜歡幼兒園,真的是很不簡單的事。

在九月的頭幾天,天氣真的很熱,老師和阿姨的衣服是溼了一次有一次。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裏,孩子們的哭聲也是傳染的,只要一個小朋友哭,很多小朋友都會跟着哭。這讓我真的有點措手不及。有些小朋友在陌生的環境裏適應能力很差,表現出很不喜歡的心情。那麼總要去幫助孩子們適應新環境。我會通過各種東西或遊戲來轉移他們不快樂的情緒,用玩具、動畫片或者各種好玩的遊戲來吸引他們,使他們能有一個穩定的情緒,投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中。

在第二週裏,孩子們的注意力開始有所集中。不管在遊戲還在看動畫和學習的活動中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大部分的孩子在排隊做操的時候能開着小火車走路,有個別的孩子還不能按照老師提出的小眼睛看前面,兩隻小手拉住前面小朋友的衣服的要求進行。孩子們在這兩週裏,有些孩子已經能講普通話了,在交流方面也較好。有些小孩子膽子很小,說話很輕,有些不願意和老師小朋友交流。所以我們老師就要鼓勵幼兒多和夥伴交流,多和老師說話。

隨着天氣的轉涼,孩子們開始感冒了。有些小孩子鼻涕出來了,不會用紙巾擦,於是我們兩位老師會幫忙他們擦的時候,也讓他們學會怎麼擦鼻涕。

在生活方面,多數的孩子都知道自己的杯子,自己的牀在哪裏,能夠很快的找到自己坐的紅色和藍色圓點。

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和培養,孩子們的進步真的都看得見的。我們班的孩子,在持久性方面是真的很強的,吃完飯後做的事情是看書,有些孩子拿着書會看很久,有些會不斷的更換書籍。在孩子的持久性方面家長要好好注意這方面的培養。持久性對於孩子以後的成敗也很是關鍵。一個持久性很強的人,那麼他做事情能堅持下去,而不是三分鐘熱度,那麼他的成功概率就很大。我所說的持久性而不是所謂的固執。

看着每個孩子都在不斷的成長,我很欣慰,對於我們老師來說孩子們的成長,就是老師的收穫。

說實話,做“孩子王”並不是我當初的心願。那時候,“幼兒教師”這個概念在我頭腦裏既不清晰也沒在意。直到有一天,實實在在做了幼兒教師,才體會到這個概念由抽象到具體竟有些難了。

第一次面對孩子們那一張張天真的笑臉,聽到他們一聲聲的喊“老師好”,真有些不知所措。上課時頗有感情的給這些小聽衆講故事,自覺講的娓娓動聽,可故事還沒講一半,就有人舉手報告:

“老師,我要上廁所!”

“老師,我也要去!”

“老師,……”

我還沒決定怎樣回答他們,舉手的卻越來越多。哎!怎麼辦?廁所總得上,儘管從他們的表情上已看出上廁所是假,不願上課是真。

“集體上廁所事件”發生之後,心裏總也不是滋味。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學習瞭解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懂得了教師應和幼兒共同擔任活動中的角色,並且要以幼兒爲主體,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儘管,做“孩子王”不是我當初的心願,但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確是我現在唯一的心願。

吃過下午點後,有個孩子們來對我說:“垃圾桶裏有一塊餅乾,不明白是誰偷偷扔掉的。”“多可惜。”“這是誰扔的?”我大聲問孩子們,孩子們瞪着眼睛看着我,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孩子們害怕的眼神使我一下子感覺到自我的行爲太粗暴了,我立刻語氣緩和的說:“誰扔的這塊餅乾?”孩子們還是沒有作聲的,誰也不敢承認。放學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陸續被家長接走了,但扔餅乾的事卻使我放心不下。我想,既然是偷偷扔的,說明孩子有顧慮,這件事應當從正面用心引導,並且要在全體孩子面前解決,因爲許多孩子都看見了。

第二天,我準備了一些有關餅乾製作的資料,讓孩子們看怎樣製作餅乾。透過錄相觀察及圖片瞭解餅乾的製作過程,感知工人們的辛苦。然後我用橡皮泥和孩子們一齊製作成餅乾樣,孩子們在活動中興奮不已。我表揚了張家蕊和杜青妍,過去連一塊餅乾都吃不下,此刻吃得多了,身體壯了,個子高了。孩子們笑着看着他們倆,我又問:“爲什麼他們此刻比過去吃得多了?”孩子們紛紛說:“他們從前不愛活動,不愛玩球,不愛跳繩,不愛玩呼啦圈,所以不想吃東西。”我說:“對了,人的飯量會隨着活動不活動,高興或不高興增多或減少,還有就是中午吃得過多或過飽,下午吃點量也會減少,不想吃了。”這時李爭順着我的話自豪的說:“我就是這樣,昨日中午我吃得太多了,覺得有點飽,下午吃點時我就不想吃餅乾了。”我說:“對呀,李爭和老師說的一樣,我們要是不想吃或者吃不下時就應怎樣辦?”孩子們都說:“告訴老師少給點,就要一個或半個餅乾。”“告訴老師吃不了啦。”我稱讚他們真聰明,說得對,這時李爭反而不出聲了,瞪着一雙大大的眼睛,看看這個,聽聽那個,臉上的表情讓我明白了,垃圾桶裏的那塊餅乾多半是李爭扔的。我及時說,像昨日下午垃圾桶裏就有一塊餅乾,不明白是誰不留意掉進去的?李爭說:“老師,是

我扔的,我以後再也不扔餅乾了。”我在全體小朋友面前表揚了李爭,知錯就改是個好孩子。

透過這件事,我覺得教師遇到任何問題都就應心平氣和地說服教育,而不就應怒氣沖天大聲訓斥,應當多從正面用心引導,讓孩子明白道理,比點名批評會更有效果。

在幼兒園競賽性遊戲活動中,陳宸總是以“這個遊戲沒勁”爲理由推諉,寧願在旁邊獨坐也不願意參與其中。

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在教室內玩“丟手絹”遊戲。當小朋友們相互丟了手絹又一圈一圈追逐時,坐在圓圈上的陳宸興奮不已,一會兒拍手一會兒跺腳,爲奔跑的孩子加油吶喊。正當我悄悄關注他投入遊戲的狀態時,他被丟到了手絹。他二話不說,撿起手絹就跑——無比正常。可惜才離開椅子兩步,他就捏着手絹站立在圈外不動了:“我不想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不好玩!”

看着他,我的思緒飛速尋找着引導他再次迴歸遊戲的方法。於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繼續遊戲後,來到陳宸身邊,悄悄地問:“你是不是怕做遊戲時被別人追上?”“是的,我跑不過別人的。”陳宸邊解釋邊用可憐的眼神望着我。聽罷,我拉着他說:“走!老師幫你贏!”他使勁掙脫着:“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不過他們。”“怎麼會呢?你可以丟給我們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覺得誰是我們班跑得最慢的?”“高智芸沒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試試!”

陳宸鼓起勇氣開始了他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丟手絹遊戲,他果然丟給了高智芸,也果然沒有被抓住。此時此刻他的臉上寫滿了贏了以後的歡樂。遊戲就這樣繼續進行着。在短短几分鐘裏,小朋友們好幾次丟給了他,嚐到了甜頭的他,還是一次次地將手絹丟給了高智芸,結果也同樣讓人興奮——他贏了!

此時,我再次停下游戲,引導他思考:除了高智芸以外,還有誰跑得挺慢的?“吳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芸每次拿到手絹後總是丟給吳音霏,並且贏得比賽。我再次鼓勵陳宸試一試,果然他贏了第二個小朋友!

今天是收穫的一天,因爲一個不合羣的孩子終於真正融入到了我們的集體生活中。在此過程中,他也體會到了贏與輸在遊戲過程中是可以用智慧解決的。同時也瞭解到敢於與強者較量也是一種很過癮的體驗,期待在今後的活動中陳宸能夠更加積極勇敢地參與每一項活動。

最近,我發現班裏一向主動自信的景文,突然變的退縮起來,即使自己很熟悉的問題,回答起來也結結巴巴的,活動區遊戲時,看着其他小朋友玩的熱火朝天,他卻躲的遠遠的。原來,景文最近胃不舒服,不斷的倒氣。景文是“打嗝”大王,小朋友的取笑,傷了景文自尊心,使他遠離夥伴,封閉自己,產生了膽怯、自卑的不良心態。

爲幫助這個孩子找回自信,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首先親近他,消除他的心理壓力。我比以前更多地撫摸他,親近他對他微笑,使他覺得老師欣賞他,喜歡他。其次,調整同伴關係,樹立景文的威信,爲了使同伴之間相互關心、相互愛護,我組織了“小朋友生病了,我們該怎麼辦”主題談話。教育幼兒換位體諒他人的痛苦,並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對景文的點滴進步,及時的在集體面前肯定表揚,並利用他善講故事的優點,經常讓景文在大家面前講,使景文在同伴的讚揚和教師肯定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這樣,景文的朋友逐漸多了,他的性格變的活潑、開朗自信起來了。

看來,要幫孩子找回自信,關鍵要找到根源,這纔是人們常說的因材施教。

以往晨間活動玩皮球活動,我們都準備大大小小的球,帶領孩子到操場組織拍球運球等競技遊戲。

一次玩球活動前,我正要組織孩子們玩球時,儲子傲大聲說:“老師,我在家玩皮球能玩出很多花樣,我玩給你看看好嗎?”“好啊!”我請儲子傲走到最前面表演給其他孩子看。只見他雙手交替來回拍,球在他手裏很自如的來回彈跳,一會兒他又將球放在兩手肘間墊球,球聽話的好似被他馴服了一樣。大家看了他的表揚給予了熱烈的掌聲。

看到這我突發想讓孩子們自創玩球方法,二來可以相互學習和指導,我對孩子說:“今天我們自由玩球,老師想看一看,你們是怎樣玩球的,有什麼新發現。要跟別人玩得不一樣,看誰的玩法多。”等他們盡情地玩了一會兒後,我驚奇的發現孩子們玩球的方法,有的滾着玩,有的踢着玩,有的空中拋球,原地站立拍球,有的蹲着拍球,有的拍一下,接一下,有的向前走一步。

通過這個活動,我深深感受到:教師應多給幼兒提供嘗試的機會,通過嘗試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開啓幼兒的心智。這樣不僅能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而且也使幼兒的創造性得到了開發。

我們班的吳則仕小朋友是我班非常好動的小朋友,活潑可愛,小嘴巴特別甜,笑起來有點像"小猴子"大家都很喜歡他,可是由於他較調皮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爲,不是碰碰這個、就是推推那個,常常精心準備的一個活動不是被這個小朋友的告狀聲破壞掉,就是被那個小朋友的哭聲搞得無法進行。於是,受批評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轉變他的方案就出臺了。那就是,我把他的表現記錄下來,編成小故事,在孩子進行表演遊戲中讓其他小朋友們表演,再由"觀衆"評出對錯。表演後讓孩子一起討論哪些行爲不正確,我們應該怎樣做。

他也慢慢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漸漸的變了,不再像原來那麼調皮了,上課也能認真聽講了,不像原來的時候一分鐘都坐不了,老師和小朋友越來越喜歡他了。

其實,孩子的調皮也是另一種美,相信孩子,我們應該用愛的目光和行動去幫助他、改變他,相信他們會健康、快樂的成長爲參天大樹。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認爲,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最重要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爲託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於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採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周媽媽周媽媽……聽,孩子們叫得多麼親切呀,早上看到孩子們很有禮貌地和我打招呼,臉上還帶着甜蜜的微笑,讓我感覺很充實。由於是託班的孩子,年齡較小,吃飯挑食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他們對一些蔬菜的氣味、顏色、形狀就比較的挑剔。

關於孩子如何不挑食的問題,我開始查閱書刊,也向有經驗的老師討教,用什麼樣的方法讓孩子們去完成他們不喜歡的事情。每次吃飯前,我告訴他們今天吃什麼,今天吃的菜對自己身體有什麼好處。孩子們都會很開心地把所有的飯菜都吃完。每次見孩子們大口大口地吃飯,我心裏也特別高興。對於有個別幼兒偏食的現象,我會很有耐心地讓他嘗一嘗,再問他:“好吃嗎?”他也會很努力地慢慢把飯吃完。對於有個別幼兒偏食的現象,我都給予鼓勵今天誰不挑食,並把飯菜全部吃完,老師就獎勵他漂亮的“小星星”。爲了調動一些挑食孩子們的積極性,我特別製作了漂亮的“小星星”,希望能夠吸引他們,幫他們改掉挑食的習慣。

一天,午餐接近尾聲時,有幾個平時挑食的幼兒真的有所進步,但大牛牛卻磨磨蹭蹭地一直沒有吃完,碗裏的胡蘿蔔一點也沒動,我走過去:“大牛,胡蘿蔔可有營養了,吃了身體才能長得結實,長得高噢 !”他不爲所動,“你看,小星星最喜歡不挑食的寶寶哦!”大牛牛看了看我手裏的小星星,想了想,便埋頭大口吃起來,不一會兒就把飯菜都吃完了,我馬上把“小星星”獎勵給他,大牛牛開心極了。如此一來,挑食的小朋友開始改變他們的壞習慣了。

現在寶寶班的孩子都會吃飯了,也很少挑食了,而且飯碗也非常的乾淨!做保育工作這麼久以來,孩子的生活上,這是讓我最開心的事情!現在,很多家長都跟我說,他們在家吃飯也有很大的進步了,這時候我會很欣慰地笑着。

寶寶班的孩子們,也是我們的孩子。我想告訴所有人,我們的孩子不再挑食啦!

韓鈺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小姑娘,每次上課時都能端端正正地坐得很好,認認真真地聽老師講課,因此,不管做什麼事情她都能完成得很出色,集體活動中能經常聽到老師對她的讚揚聲。但同時她還是個自信心、自尊心特別強的孩子。一次數學活動中,老師要求小朋友把操作材料上的梯形找出來,並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最先完成任務的前十位小朋友將會得到一個五角星,這個任務對於像韓鈺這樣能力強的孩子來說是最簡單不過的了,小朋友們一會功夫就做好了,十個五角星很快就被領走了,當我走到韓鈺身邊時,發現韓鈺還有兩個梯形的顏色沒塗上顏色,於是我驚訝地對她說:“韓鈺,你還有兩個梯形的顏色沒圖好呢,五角星都被小朋友領走了哦!……”我的話還沒說完,自尊心極強的她“哇”得就哭了起來,之後不管老師怎麼安慰,她就是不聽,看着她難過的樣子,我想必須調整她的心態,不管成功和失敗都應讓她接受和承受。

於是,我圍繞“如果我失敗了該怎麼辦”這個話題在班級裏進行了討論,孩子們各抒己見,禎樹小朋友說:“失敗了不可以哭。”俊熙小朋友說:“失敗了會很難過。”建睿小朋友說:“失敗了請大人幫忙。”……於是圍繞這個話題我和他們講起了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告訴他們失敗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失敗了只有好好找到原因,重新再來……

在討論聲中,韓鈺漸漸地擦乾眼淚,慢慢地擡起了頭,我又重新走到她的身旁,蹲下身子,把她摟在懷裏,輕輕地拍了拍她的後背:“韓鈺,勇敢些,失敗了沒關係的,讓老師來幫你,幫你把失敗趕走好嗎?”韓鈺使勁地點了點頭。

在孩子們的成長曆程中會經歷許多的風風雨雨,作爲老師和家長,都必須讓孩子懂得失敗是難免的,只有不怕失敗,正視失敗的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幼兒養成教育的內容包括的面很廣:愛祖國、講衛生、懂禮貌、文明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等。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成。

大部分家長認爲幼兒上幼兒園就是爲了學會書寫數字,背誦唐詩,認識漢字,學習書面上的知識。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的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幼兒進入中班後,我們發現班級中幼兒行爲習慣養成方面大體有三種情況:有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則,各項常規都很好,一般不需要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動亂講話、區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現在某些方面的情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行爲拖沓,還有的規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爲幼兒樹立好榜樣。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們也要按照這些要求做。如:見面有禮貌的問好,飯前便後洗手,有需要協作的事情主動幫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讓幼兒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班級中沒有養成良好常規習慣的幼兒不僅讓人骨外費心,而且還會對其他幼兒產生不好的影響。有段時間,班級有些小朋友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課發現一個小朋友很自覺的就坐好了聽課。我馬上表揚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學習。那天大部分上課都非常的認真,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及時的對幼兒表揚鼓勵,哪怕一個讚賞的眼神,都會使幼兒產生更加要好好表現的慾望,也就是產生了“良性循環的效應。善於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多用正面強化。從某一個”閃光點“的行爲出現,帶動整體行爲改善。

第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在某一具體行爲方面出現問題。有的是不講禮貌,有的是午睡習慣不好等等,這就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在與孩子溝通交流中,家長要指出幼兒出現的問題。比如:動作慢。你衣服疊的真整齊,如果疊的在快一點就更好了。

以上三點是我在幼兒養成教育中的一些體會。家庭教育在幼兒養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長應正確教育孩子,只有讓幼兒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纔有真正的意義。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爲一種自覺的行爲,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行爲習慣,受益終生。

《老師能信任你嗎?》是一篇優秀的幼兒園小班老師教育隨筆文章,對其他教師的工作開展很有用,改了一下錯別字,看完如果覺得有用請記得收藏,更多值得大家學習的例文分享給你,小班十月份教育隨筆,小班春季學期教師教育隨筆,小班教師教育隨筆觀察記錄,小班第二學期隨筆範文。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這句話告訴我們,作爲教師,無論幼兒是愚笨,還是調皮,我們都不應該冷眼相待、惡語相迎,而應該給他們公平的愛,用廣博的愛去教育引領他們,去呵護他們脆弱的心靈。

小班的幼兒好動、坐不住,思想集中的時間比較短。所以除了上課以外的時間總是那麼的活躍。爲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學會安靜的休息。我們特地選出了表現好、能力強的許逸晨來當小班長,管理大家休息。一天,點心過後,我在衛生間裏,突然有幾個孩子跑過來向我告狀,說:“老師,你快點去看呀,許逸晨她在偷吃東西。”我一看是張俊、黃玉謠便說了一句:“不要瞎說,你們以前老是偷吃,許逸晨她是不會偷吃的。”因爲逸晨在我眼中一直就是那麼地乖巧、懂事,從來沒做過讓人生氣的事。所以,我選擇相信他。但走進教室,孩子們一個個爭先恐後的跑過來向我告狀:“老師,許逸晨、徐雙影、姜文婷都拿了。”爲了查清楚這件事的真相,我先問了逸晨,只見她嘴裏還在吃着點心。嘴裏卻說着“老師,我真的沒拿。”於是,我問了其他兩個,可他們都一口承認了,而且認定是何逸晨一起拿的。回頭想想,逸晨平時吃飯、吃點心都是最快的,不可能全班小朋友都在喝水了,還沒吃玩哪?在我的再三遣問下,她終於說出了實話。並且流着眼淚對我說:“老師,我下次再也不會自己跑上去拿東西吃了,真的。”爲了滅滅她的銳氣,我撤銷了她的班長職務。讓她知道,不是老師喜歡她、信任她就可以什麼事情都爲所欲爲。

從這事中,我也進行了反思:對於能幹、聰明的幼兒喜歡,對於調皮搗蛋的孩子冷若或者不信任。教師的偏愛態度直接決定着他們在處理同一問題時不能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的幼兒。當然,教師的偏愛也會使受寵的孩子在心裏發展上出現偏差,而常常做出一些異常的行爲。所以,把愛平分給我們的每一個幼兒,才能讓大家都感受到老師的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