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內寶寶讓人煩的行爲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3.04W人 

兩歲內寶寶讓人煩的行爲有哪些,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年齡段都會有每個年齡段讓父母們抓狂煩惱的行爲,要做好準備,那麼兩歲內寶寶讓人煩的行爲有哪些?小編爲大家詳細講解,一起來看看。

兩歲內寶寶讓人煩的行爲有哪些

兩歲內寶寶讓人煩的行爲有哪些1

經常有媽媽在後臺吐槽,說自己家孩子越大越難帶,簡直就是個小惡魔,煩人,太煩人了,每次吃飯的時候亂抓亂拿,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整天在家裏搞破壞,一眼沒看到沙發上就是一片狼藉,地板上亂七八糟,每天都要無數次默默告訴自己孩子是親生的,不能扔。但是,有時候還是控制不住想揍人的洪荒之力。其實,這些都是孩子變聰明的舉動,只要挺過去,勝利的曙光就在前面。孩子2歲內有這幾個煩人舉動,是在偷偷變聰明,媽媽再煩也要挺住。

吃飯的時候各種不老實

很多媽媽都說,孩子剛上桌吃飯的時候,每次簡直就要崩潰的節奏。明明他自己還不會用勺子,筷子,但看到大人用,自己非要拿着餐具亂戳,亂攪,有時甚至直接上手抓,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整個餐桌上一片狼藉,家長主動喂他吃,孩子還不樂意。

相信每位家長看到孩子餐桌上這些煩人舉動,都會覺得難以忍受吧。但是在家長眼裏難以忍受的舉動,對孩子來說卻是智力發育,變聰明的一個過程。孩子1歲半左右開始吃大人飯,和大人們一起用餐,他渴望着去模仿,去學習,所以他用自己的手去感受餐具,去感受食物的樣子,這都無形中促進孩子手部精細動作,大腦的發育。

在家裏搞破壞

孩子可怕的2歲就在於,孩子就是在家裏各種搞破壞,剛整理好的玩具,被他弄得七零八落,地板上牆壁上被他各種塗鴉,所有的東西都想撕,只有孩子能夠得着的東西,總逃不過他的魔爪,媽媽整天幫孩子“打掃戰場”。

其實,搞破壞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必經階段,家長不要不耐煩。2歲左右的孩子,對這個世界越來越好奇,同時他的大腦也在快速發育,孩子想快速認識這個世界,所以他就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不同的事物,搞破壞也是孩子認識事物的一種途徑,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學習,自我進步,這樣孩子當然在偷偷的變聰明瞭。

兩歲內寶寶讓人煩的行爲有哪些2

行爲一 咬人

解析當寶寶1歲後,出現咬人行爲要制止!

寶寶4月齡左右,即將出牙時,會因牙齦腫脹等不適而啃咬玩具或最親近的人,此時他還不明白咬人是對還是錯,即便父母瞪着他說“不許咬”,也是沒 有用的。正確的做法是給寶寶一些蔬果片、餅乾,或者是磨牙棒和牙膠,提供他更多的咀嚼機會。這樣寶寶緩解了出牙的不適,也就不會咬人了。

而等寶寶1歲左右時,有時也會出現一興奮就咬人的行爲,不但咬身邊的大人和一起玩耍的.寶寶,也會咬自己。這其實是他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只是用錯了地方。父母這時應該及時制止,明確而嚴肅地告訴他這是“不允許”的行爲。這個年齡的寶寶已經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需要搞清楚寶寶咬人的原因,是發脾氣,還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才能引導寶寶正確對待“咬人”這件事。

行爲二 撕紙

解析不用制止,讓寶寶在撕紙中獲得快樂!

當寶寶六七個月大,發現通過手的動作能改變紙的形狀併發出聲響時,會感到快樂,好奇心得到滿足,所以會對撕紙“情有獨鍾”。這是一種基於好奇心理的探索行爲,也是寶寶主動自發學習的表現。父母不應阻止,相反,還應鼓勵這種行爲。

因爲撕紙對寶寶來說,不僅能鍛鍊手眼協調能力,還能鍛鍊小肌肉,發展手部精細動作,開發智力。父母可以引導寶寶把紙撕成小塊乃至紙屑,還可以慢慢地教寶寶撕出形狀和輪廓。這樣,撕紙就變成了充滿樂趣的活動!

值得提醒的是,父母不要把有價值的資料文本或者是賬單鈔票等給寶寶撕,同時也要注意寶寶使用的撕紙是否衛生,以防病菌傳染。

行爲三 扔東西

解析可進行適當的認知教育,不建議嚴厲制止!

當寶寶9月齡左右時,會對“扔東西”的遊戲十分熱衷。凡是能抓到的物品,都會被寶寶有意識地丟出去,還樂得“咯咯”笑。媽媽們有沒有發現,不管是積木、皮球還是鞋子,每樣東西掉在地上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寶寶也在觀察和探索呢!所以父母不要擔心這是不是寶寶攻擊行爲的開始,也不用着急阻止寶寶扔東西的行爲。

在扔東西的過程中,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得到鍛鍊,對各種不同的物體也有了全新的認知。父母可以和寶寶一起玩“扔扔撿撿”的遊戲,同時順勢引導培養寶寶東西扔出去還要收回來的好習慣,讓他知道自己扔的東西要自己撿回來。

當然,父母還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認知教育,比如告訴寶寶什麼東西可以扔,什麼東西不可以扔,同時也要選擇耐摔的物品給寶寶玩哦!

行爲四 不好好吃飯,玩食物

解析不要嚴厲斥責,恰當引導,讓他自己動手吃飯。

很多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吃飯都很乖,但到了1歲後卻常把碗裏的飯菜抓起來捏捏揉揉,搞得一塌糊塗,常讓媽媽感到頭痛。

其實,寶寶到了1歲左右時,會對自己動手吃飯產生興趣,進餐時,會忍不住去抓盤裏的食物,這是寶寶探索認知的一種方式,也是愉悅的體驗。被允許用手熟悉這些食物,對養成寶寶不挑食的好習慣是大有裨益的。當寶寶成功地捏起一小團米飯放進嘴裏時,他會充滿成就感哦!這和被喂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父母應該同意寶寶用手抓食物吃。

如果怕寶寶弄髒衣服,可以給寶寶戴上圍兜,即便他吃得“一塌糊塗”,父母也不要指責,以加強寶寶對吃的興趣。

行爲五 小氣

解析需及時干預,引導寶寶學會分享。

寶寶1歲半後,會變得很“小氣”,常緊拽着自己的玩具不肯與別的小朋友分享。這是因爲3歲以前的寶寶,處於“自我中心期”,還分不清“你、我、他”的不同,父母不必急於強迫寶寶“大方”,應該以引導爲主,讓寶寶建立起所有權的概念,再慢慢學習分享。

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識地鼓勵寶寶多結交朋友,多和同伴玩耍,當寶寶融入“羣體”之後,獨佔的“小氣”現象就會得到大大改善,體驗到與人共享的樂趣之後,寶寶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樂於與他人分享了。

現在的父母大多也是獨生子女,所以要注意做出表率。父母耳濡目染的薰陶,有助於培養寶寶“樂於分享”的好習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