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包裹的幾種方法

本文已影響1.67W人 

新生兒包裹的幾種方法,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新生兒出生後需要被包裹起來。但對於即將做爸爸媽媽人來說,可能對包裹不太熟悉,就要去學習新生兒包裹的方法,那麼,新生兒怎麼包裹?下面是新生兒包裹的幾種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新生兒包裹的幾種方法

新生兒包裹的幾種方法1

新生兒包裹的幾種方法

包裹孩子是比較麻煩的,特別是新生孩子,新生孩子身體非常柔嫩,小脖子也是軟軟的,四肢又呈強硬的屈曲狀,由着自己的性子來。所以,作爲新爸爸,最好如何行動呢?大致方法如下:將柔軟、通氣性強的四方形薄棉被或布單平鋪在牀上,將孩子的身體順着被包的對角線放置,兩個腿成人心自行,可以是髖外展外旋的自然姿勢,如此一來股骨頭正就在髖臼的中心,髖臼和股骨頭的骨骼都能夠發育好,把尿布放在孩子的臀下,再將身體一側的被角折過來蓋住孩子的肚子,兩邊都往中間折,在背後彙總,裹緊是可以的,但是千萬不要用帶子捆綁。

新生兒如果正確使用包被

用稍寬一點的尿布墊於嬰兒的臀下,使嬰兒平臥時兩腿分開,雙髖處於外展位。這樣股骨頭正好對着髖臼的中心,使髖臼和股骨頭的骨骼都得到良好的發育,爲日後下地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礎。

另外,還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嬰兒專用的睡袋,較寬鬆柔軟,睡袋的下方是開的,便於換尿布,而且保暖。白天可以給寶寶穿上內衣、薄棉襖或毛線衣,再蓋上棉被就可以了。特別容易驚醒的'新生兒,可以用包被將新生兒包裹起來,但不可太緊,這樣可使他們的睡眠更好一些。

包裹住新生兒的方法有很多,正確合理的方法可以給孩子很大的安全感,同時也不會影響到孩子的發育,不當的包裹方法會讓孩子感覺緊張不安同時對於新生兒的成長也非常不利。

剛出生的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常常會發生“驚跳”等現象,影響到他們的睡眠,剛出生的時候身體非常柔軟,不會主動擡頭,也不容易抱起來,所以正確使用新生兒包裹變的尤爲重要,能讓他們感到溫暖,也方便爸媽抱起來餵奶,正確的包裹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新生兒包裹的幾種方法2

新生兒包裹方法技巧

要給寶寶裹包被,但不要打“蠟燭包”

寶寶出生前是蜷縮在媽媽子宮裏的,那裏的環境恆溫恆溼,十分安全也十分溫暖。但出生後的寶寶少了天然的保護屏障,變得很沒有安全感。這時候用包被將新生兒裹一裹,再放進被窩裏,會讓寶寶找到重回子宮的感覺,也會睡得更香。

但裹包被的時候,也有注意事項,首要的一條就是不能打蠟燭包。老一輩人打蠟燭包是怎麼打的呢?首先將寶寶的雙腿拉伸捋直,然後把兩條腿緊緊併攏在一起,包上包被,再用布條在外圍緊緊纏幾圈,這纔算包好。

老人們以爲,這種“蠟燭包”的裹法會讓寶寶的腿型變得更直,防止寶寶的腿成X型或者O型。但其實,這樣的打包裹法危害很大,很容易造成寶寶髖關節脫位。

打蠟燭包容易造成“髖關節脫位”

寶寶出生後雙腿並不是伸直的,而是像青蛙一樣微微往兩側外擴。如果在打“蠟燭包”時,強行將寶寶雙腿捋直,很容易造成寶寶的髖關節脫位。

嬰兒髖關節脫位有先天的也有後天形成的,後天的一般是成人用力太大,導致寶寶髖部外旋或者外展受到限制,從而引起脫位。新生兒很嬌嫩,成人以爲只是“稍微用點力”,對新生兒來說就已經是“用力過度”了。這種情況在包“蠟燭包”的時候最容易出現,因爲要強行將寶寶的雙腿歸位嘛。

寶寶髖關節脫位的危害

寶寶髖關節脫位後並不會表現出多大的不適,也沒有多麼激烈的哭鬧,而且腿部活動自如,不容易被家長髮現。寶寶如果出現髖關節脫位,若月齡在2個月以內,簡單治療即可恢復正常,1歲內通過特殊吊帶定型也可慢慢恢復。但通常在寶寶學走路時,因爲姿勢像鴨子一樣搖擺纔會被家長髮現異常,但這時髖關節若脫位已久,會給治療帶來難度,甚至影響預後。

因此做好預防最重要。給寶寶裹包被時,要注意上緊下鬆的原則。在包被的底部給寶寶的雙腿留下充裕的活動空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