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叛逆以死威脅

本文已影響9.84K人 

17歲叛逆以死威脅,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夠周全,很多家長對這個問題都非常頭疼,在青春期是一個關鍵時刻,家長們應當抓住每一個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機會。看看17歲叛逆以死威脅。

17歲叛逆以死威脅1

17歲叛逆以死威脅

首先,監護人必須明確你們是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保障者。

我經常指導青春期的問題少年的情況。我首先讓監護人在保障這個問題上明確原則和立場。孩子總是自以爲是,認爲自己的能力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抓住有限保障這個關鍵,他在有基本生活需要的時候,一定要尋求你們的解決。這個時候,你們有機會和孩子交流。孩子想什麼都不行。你們總是無原則地滿足。

第二,父母必須明確孩子自己在家庭生活和學業上所做的事情,表明你們的原則和立場。

17歲少年的思考能力已經接近大人了。只要家庭教育的不足不嚴重,孩子的智力發展就很慢,所以孩子個子很高,但是表現出相當幼稚的一面。因此,父母必須配合孩子的一天生活認真觀察。一切都要他自己做。關於學業也是一樣。現在他的年齡是高中二年級或者高中三年級吧。他到大人有多長時間?他面臨高考後的選擇嗎?只有讓孩子有意識,纔想和你們說話。

17歲叛逆以死威脅 第2張

第三,當孩子不想和父母溝通時,你們會反思考檢查自己身上的問題。

孩子爲什麼不想和你們交流?你們經常嘮叨、責罵孩子嗎?或者你們說話的語氣總是生硬而煩躁嗎?從我所知道的現狀來看,一般是到17歲爲止的年齡,如果父母長年對孩子的態度不滿的話,很難對孩子有好心情。所以,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情,重新塑造接受孩子的新形勢。否則,孩子對你們的態度是不會改變的。只要父母總是笑着對孩子說話,孩子就想和父母說話。

第四,孩子什麼都知道,但是做不到的'現象會讓孩子謙虛地教。

對於17歲的孩子,什麼都知道現象。父母理性地看待,孩子什麼都知道。因爲多年的生活和學習積累。第二,孩子沒有好習慣。品質的培養很好,不懂得尊重長輩。我被嬌慣了。孩子不知道,卻裝懂,沒有謙虛。在這樣的一些情況下,監護人必須結合具體的內容要求孩子進行驗證。如果孩子有作業的話就不要做,問他“會”的話,請當場回答,證明他真的會。類似的驗證機會很多,父母會抓住機會,必要的時候會謙虛地向孩子求教,提供解決辦法。

17歲叛逆以死威脅2

1、不做道德判斷。

對於孩子的逆反行爲,家長不要上來就給孩子打上不聽話、不懂事、情緒化、意志力薄弱的標籤,而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現象。這時,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減少對孩子的道德判斷,不要孩子犯了錯或有了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就“上綱上線”。如果你的孩子在12~18歲有青春期逆反,你應該高興,因爲他們正在步入大人的行列,正在成長和自我意識的整理中,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但總會過去的。

17歲叛逆以死威脅 第3張

2、理解和包容。

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定的情緒。這個時候,不能用正確與錯誤去評論孩子的行爲,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自然而然地認爲是孩子不夠用心導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績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責,而是要說,“我知道你的壓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家長的包容,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澱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爲和處事方式。

3、陪伴原則。

在這個原則之下,最重要的是建立愛的親子關係。有個案例是,一個孩子一直和自己的父親逆反,即使長大後,與父親的關係仍然不好。他後來回想說,是因爲他父親一直在外地工作,每兩個月纔回家一次,而一回來,就總是教育他,讓他覺得父親是特意回來管自己的。但他的父親卻說,這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因爲自己在家裏的時間少,所以每次回去,就想抓緊時間管管孩子的學習,反而忽視了和孩子的交流、玩耍。只關注學習,讓本來心理壓力就不小的孩子,又增添了一些心理負擔,孩子自然對這個總想管自己的父親產生了排斥。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花時間陪伴是緩解叛逆期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家長的付出要以有效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對孩子的關心不一定只是在學習上,也可以是對孩子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瞭解和認識,多花點心思和時間陪伴孩子、瞭解孩子,也許比一味的“管”要好得多。

17歲叛逆以死威脅 第4張

4、父母要學會傾聽。

有些家長對孩子講的話,是敷衍地聽和有選擇地聽。漸漸地,孩子就不願意再與之交流了。最好的傾聽方式是全神貫注地聽,而心理諮詢師甚至會做到動情地聽和以同理心地聽。傾聽還應該有一個平等的態度,要向對待朋友一樣,不要居高臨下。一般在做心理輔導時,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累人的,這需要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與孩子交流時,更應該這樣,學會傾聽、多傾聽,除了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想法,也能讓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17歲叛逆以死威脅 第5張

5、給孩子提供平臺。

青春期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是,認知和生活經驗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給孩子實踐的機會,他們就會更加沒有自信。關於青少年的事,一定要讓孩子做主。好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在表達,爲什麼你要爲我做主,你爲什麼不尊重我的想法?作爲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碰南牆,自己去發現自身的不成熟,當吃過幾次虧後,孩子自然會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辦法,做一個可以適當放手的父母反而會加速孩子的成長。

6、關於規則。

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做種種限制,比如規定他們幾點必須睡覺,幾點必須吃飯。而這種規定,往往會讓父母們充滿挫敗感,因爲孩子們基本不會去執行。法國人常說,家長只有給孩子說“不”的權利,他們才能真正地自己做主。也就是說,孩子首先要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才能逐漸建立他自己的規則標準。如果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冒犯了孩子說“不”的權益,那麼一定要道歉。要尊重孩子的自尊,積極關注孩子好的表現。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