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之前給小孩子立規矩有方法

本文已影響2.1W人 

5歲之前給小孩子立規矩有方法,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孩子在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在面對這個問題家長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應該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一同成爲更好的人。爲大家分享5歲之前給小孩子立規矩有方法。

5歲之前給小孩子立規矩有方法1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孩子一天一天長大了,孩子需要理解周圍世界的規則,他們需要別人對他們的期待;他們和別人怎麼相處;他們能夠把一件事做到什麼程度,如果他們做得過頭了,會發生什麼;他們需要用一些方法來衡量自己不斷增長的技巧和能力。規矩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一個建立了規矩的孩子,並不僅僅是“乖”、“聽話”和“好調教”,更重要的是,遵守規則的生活保證孩子在秩序中成長,讓孩子們判斷是非善惡,自發地建立良好秩序與和諧的氛圍。

5歲之前給小孩子立規矩有方法

根據孩子的具體年齡來立規矩

1歲的孩子

特點:好奇、好動,而且精力充沛。此時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探索周圍的世界。

典型行爲:開始認知語言,懂得一句話裏字詞的前後關係了;他們還不瞭解外界的環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比如說,他們並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會碎的;一旦他們想要,他們就要馬上得到,讓的孩子等待簡直是太困難的事情了。他們沒有行爲和情緒控制的能力。

怎麼辦:

合理地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可以給孩子做示範,告訴他哪些行爲是正確的,但是不要堅決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成人說話的語氣和麪部表情是讓孩子明白教誨的最好方式。說話的態度是堅定的,但是反應不要過於強烈。

管理的重點要放在預防工作上。保證家裏的一切設施對孩子來說都是安全擺放的,把容易摔碎的東西都收起來。

可以用安慰和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使他停止哭鬧。

2歲的孩子

特點:他們的被自己情緒的巨大波動和起伏所佔據。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瞭解自己的各種感覺和情緒。

典型行爲:不斷地對外界作出一些嘗試,想知道其他人的反應是什麼;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傳達自己強烈的,有時候,他們的情緒甚至會高度膨脹,無法控制;他們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東西都能夠得到,所以就頻繁地大發脾氣和哭鬧。

怎麼辦:

將與孩子抗爭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點。清楚地向孩子闡述你的期望是什麼,而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不要過高估計孩子的能力,只給他一些簡單的選擇就行了。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給予一些物質刺激讓他與父母合作而不是對抗。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年齡的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試探你。

幫助孩子控制他的情緒。如果他打人,那麼就教導他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氣憤,而且要向孩子解釋:“我們不打人,打人會使別人受傷的。”

謹慎對待孩子的大發脾氣。有時可以冷處理,不理睬他的哭鬧和發脾氣,更不能妥協,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鬧爲止,然後再給他講道理。不主張處罰孩子,也不能讓孩子獨自呆在房間裏悔過,但是可以把哭鬧的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靜下來。

3歲的孩子

特點: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過任性來表現的。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學會更好地控制他們的情緒。

典型行爲:在父母的要求中,孩子們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們也願意去按父母說的做,比如睡覺前要洗漱。但是,別指望孩子能夠始終合作;他們能夠理解原因和結果這個概念了;孩子發脾氣和哭鬧仍會經常發生。他還會噘嘴生氣了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不過,他能夠慢慢地更好地應付挫折了。

怎麼辦:

交給孩子一些“工作”去做。不要因爲他沒有堅持到底完成而懲罰他,而是對他的每個努力都表現出非常讚賞。

讓孩子用做的方式來表演一下好的行爲舉止。比如,放一段音樂,讓孩子在結束以前要作好飯前的工作:洗手、擺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雙手交叉不摸東西等着開飯。

懲罰孩子的時間要短。雖然的孩子已經發育到能夠承受面壁3分鐘的懲罰了,但是爲了避免事態的嚴重發展,還是讓孩子少受點挫敗的折磨爲好,儘早結束懲罰,想辦法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5歲之前給小孩子立規矩有方法2

什麼時候給孩子立規矩

“孩子還小,不懂事正常,長大就好了。

“你跟一個小孩子計較什麼。”

這是在日常中很常見的對話,也是很多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家長給孩子找的託詞,這種情況下,往往就很容易導致本來可以是好孩子的寶寶變成了眼中的“熊孩子”。

孩子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逐漸會有意識,雖然不懂得什麼是非對錯,然而這恰是需要父母去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

那什麼時候開給孩子立規矩呢?

兩歲前的孩子,缺乏理解能力行業行爲控制力,還沒有自主意識,基本上家長讓幹嘛他就幹嘛,你講的規矩他不一定能理解。並且兩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要做的是多花時間陪伴和關心孩子。

到了兩歲了,孩子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開始形成了自主意識,具備了初步的判斷能力,此時已經可以理解家長告訴他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所以從兩歲時就可以開始給孩子立規矩了。、

怎樣才能給孩子立規矩

1~2歲,利用秩序感建立初步的規矩。

通過前期有規律的養育,孩子一般1歲以後,會漸漸表現出對秩序的敏感。

這個階段的孩子,秩序敏感性常表現在對順序、生活習慣以及物品的要求上,因此,家裏的日常用品最好不要隨意更改它們的位置,同時,可以引導寶寶自己收納整理玩具,建立用完東西歸還原位的規矩,讓寶寶養成整潔有序的習慣。

這個階段,我們需要滿足孩子的秩序感,並利用秩序感建立初步的規矩。如果孩子的秩序要求是合理的,那不妨接納他的情緒,並儘量滿足他對秩序的要求,順應其秩序感發展的需要。

2~3歲,別和叛逆期孩子硬碰硬

2歲以後,孩子進入了規矩的敏感期,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幫孩子建立規矩。不過,孩子同時也進入到第一個獨立期,或者稱爲叛逆期。他們不喜歡被安排,而是更多地想感受和表現自己的能力——嘗試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即使做不好,也不要父母幫忙。父母越阻止的事情,他會做得越得勁兒。

所以,在規矩的.執行中,別跟孩子硬碰硬,換個思路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規矩。

這個時期,不建議過多地設立違反規矩的懲罰,因爲這樣的負強化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在孩子違反規矩的時候,讓他承擔自然的行爲結果就好。

3~6歲,溫柔而堅定的制定規矩的界限

3歲以後,孩子開始從家庭走向幼兒園,接觸到了更多的規矩,開始了最初的社會化過程。同時,孩子的安全感也基本上已經建立好,並慢慢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和不良行爲。

隨着孩子認知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他們開始理解爲什麼有這樣或那樣的規矩,應該怎樣才能處理矛盾才能不被懲罰。接觸到陌生的人或者環境的時候,他們會觀察和嘗試各種行爲,並通過了解行爲的後果,來判定規矩的邊界。

在堅持規矩的過程中,有一點非常重要,父母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失控,不要對孩子的行爲反應過大,甚至是採取體罰等方式。這都屬於負強化,最後只會讓孩子發現,扔東西是可以引起媽媽的一系列反應。

對孩子立規矩 父母這三點原則不能忽視

1、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說:“家裏有規矩,但孩子耍賴也沒轍啊!”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

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玩半個小時iPad,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了,於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

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第一次出現問題,大人就妥協,只會爲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2、有的事,必須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長還認爲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幫孩子萬事包辦了,以後再培養也來得及。其實在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這纔是真正的愛。

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久了,他纔會在成長中學會自立自強。

3、有些責任,必須孩子自己擔着

經典繪本《我永遠愛你》中就有這樣的對話:

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這個故事中的媽媽做得特別好,她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忘強調:孩子,你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你要儘可能想辦法恢復或彌補,你的所作所爲帶來的後果。

父母不能幫孩子逃避,而應該要求孩子爲自己的錯誤言行承擔後果,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