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節氣的介紹

本文已影響3.04W人 

立春節氣的介紹,立春,爲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喻意春季的開始,時間在2月4或5日之間,該時太陽位於黃經315°。很多人不是很瞭解立春,以下爲大家分享立春節氣的介紹。

立春節氣的介紹1

立春的由來和習俗

民俗專家介紹,立春(由來及習俗介紹)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據瞭解,爲了慶祝立春的到來,自古以來,除了要舉行一些“迎春”祭典外,在立春日這天,我國民間還要喝春酒、吃春餅、打春牛、咬蘿蔔等習俗,俗稱“咬春”和“打春”。

立春是個容易上火的節氣,此時肝氣升發乾燥不已,常常會誘發肝臟疾病。除此,立春細菌微生物滋長,要多多吃些預防的食物。辛辣過鹹食物要少吃,進補也該停止了。建議多吃些甘甜滋潤的食物,酸的食物千萬別吃以損肝氣。

立春節氣的介紹

立春吃什麼食物好

紅棗

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裏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爲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爲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蜂蜜

中醫認爲,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韭菜

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爲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爲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立春節氣的介紹 第2張

春芽

春日食春芽,春季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裏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春季很多水果蔬菜都大量上市,養生人羣,可以多吃些應季果蔬,來調理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蘿蔔

在許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蘿蔔,吃蘿蔔可分爲啃、切片、切絲、做餡等多種形式。吃蘿蔔不僅可以解春困,還可以增強婦女的生育機能,立春蘿蔔又稱爲“子孫蘿蔔”。北方人多愛吃生蘿蔔,尤以心裏美和小紅蘿蔔爲最佳。

玫瑰花

“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吃春”的重點不僅在於“吃”,“喝”也同樣重要。春季第一茶,亦花亦茶——它就是大家熟悉的玫瑰花。玫瑰花茶涼血、養顏,有改善皮膚乾枯的作用,因其有一股濃烈的花香,也用於治療口臭。玫瑰花茶還有助消化、消脂肪的功效,因而可減肥,飯後飲用效果最好。

立春後的飲食調養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立春節氣的介紹2

立春節氣由來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爲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爲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

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區仍會有霜凍出現,少數年份還會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在哪裏呢?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爲着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立春節氣的介紹 第3張

立春有什麼習俗

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從氣候學上來說,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我國東北、西北地區清明入春,華北地區春分入春,長江中下游驚蟄入春,西南地區雨水入春,只有華南地區立春節氣可作爲春的開始。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重大節日,叫立春節。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羣臣,佈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民間,使之成爲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動。

立春時民間有“咬春”的習俗,立春吃春餅,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蘿蔔,則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

立春日,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牛”。春牛在塑制時,要在肚子裏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拾起穀粒放回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裏,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

立春節氣的介紹3

立春節氣的習俗

1、立春節氣習俗:迎春

爲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於集中人羣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曆書表爲準,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擡上春官遊行顯威,前擁後擠,威風無比。並有報子、馬弁等身着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擡的獨木槓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鬥趣,引人發笑。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後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2、立春節氣習俗: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製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穀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立春節氣的介紹 第4張

3、立春節氣習俗: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4、立春節氣習俗: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爲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着由羣衆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立春節氣的介紹 第5張

5、立春節氣習俗: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爲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禮·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後舉行。社日以祭神爲主,併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爲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昨。”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爲風俗流傳後代,成爲一種祭祀活動,意爲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6、立春節氣習俗: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爲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爲“禳兒疹”,後者稱爲“散疹”。

7、立春節氣習俗:遊春、報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擡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

遊春的隊伍進入春場(檢閱場地)後,繞場遊兩圈,然後各自列隊站在安排的場地上。此時,恭請知縣老爺入春棚安坐,舉行報春儀式。按傳統的風俗,設有報春臺,身着奇裝異服的報子,手執紅黃各色彩旗,上場第一報——“風調雨順”,羣衆同聲呼應;第二報——“五穀豐登”,羣衆亦同聲呼應;第三報——“國泰民安”,羣衆再同聲呼應。每來報者均有賞。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