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古代的寓意

本文已影響9.61K人 

春在古代的寓意,溫暖的春風將萬物從嚴冬的沉眠中喚醒,帶來了勃勃的生機,春天又稱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季節,通常春天又象徵着一個新的開始,也是代表着新的希望,下面分享春在古代的寓意。

春在古代的寓意1

古代將夏曆的正月、二月、三月稱爲春。一年四季在於春。在古代春天還有各種各樣的雅稱,這些雅稱從不同角度生動地傳達了人們對於春天的感受、憧憬和希望,記載了春天的文化意義。

三春:古時以農曆正月爲孟春、二月爲仲春、三月爲季春,簡稱“三春”。詩人孟郊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詩句。

九春:春季三個月共九十天,十天一春,故稱“九春”。阮籍《詠懷》雲:“悅懌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青春:春天,大地復甦,萬物生機盎然,一派蔥蔥郁郁,因之稱爲“青春”。杜甫讚道:“白時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

青陽:春天陽光溫和明媚,因此春又有“青陽”之美稱。陳子昂有“白日美不歸,青陽時暮矣”的詩句。

豔陽:春天風和日麗,陽光燦爛,故又稱“豔陽”。杜甫有詩云:“競將明媚色,偷眼豔陽天。”

春在古代的寓意

芳春:春天天氣漸暖,百草萌發,萬木滋長,奇花異草鬥芳菲,於是春有了“芳春”的'雅號。陳子昂有“孤鬆宜晚歲,衆木愛芳春”的佳句。

陽春:我國江南一帶,人們將春天冠以“陽春”和“陽春三月”的美稱。李白有“陽春召我以煙景”的妙句。

天端:因爲“春爲四時之始”,春天被前人稱作“天端”,意義是一年天時的初步。《公羊傳·隱公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徐彥疏:“天瑞,即春也。”

青帝:青帝爲東方之神,又稱春神,故借指春。《尚書緯》:“春爲東帝,又爲青帝。”

蒼天:蒼,青色。春天萬物轉青,故稱。《爾雅·釋天》:“春爲蒼天,夏爲昊天。”

發生:春天草木萌發、滋長,故有此稱。唐錢起《春郊》詩:“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等分別將正月稱爲孟春、早春、首春、初春、上春、首陽、元陽、春王、正陽;二月稱爲仲春、酣春、大壯、中和、仲陽、陽中;三月稱爲季春、暮春、三春、杪春、春杪、晚春、末春等。此外,春天還有“蒼靈”、“淑節”、“昭節”、“韻節”、“陽節”等諸多雅稱。

春在古代的寓意2

春天的象徵意義

春代表着一年的開始,所有好運的開始,象徵着活力與生命。春是一年中四季之一。在中國,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3月和4月被定爲春季,在南半球,一般9月、10月和11月被定爲春季。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多)步(走)於庭,被髮緩形(意喻不受束縛),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爲寒變,奉長者少。

春在古代的寓意 第2張

擴展資料:

春季,是所有生物推陳出新,生氣盎然的季節,春季開啓了一年生命活動週期的序幕。春季天氣逐漸變暖,此時陽氣升發,飲食要以清淡平和,營養豐富爲宜,同時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避免多吃油膩、辛辣、油炸食物,這些食物難消化,會加重胃和肝臟的負擔。此外多食新鮮時令水果。

春季肝功能旺盛,酸味食品使肝氣更加旺盛,導致脾胃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而甜味食品能夠增強脾胃之氣,有益健康。因此,春季飲食要增甘減酸,甜味食品中,大棗是不錯的選擇。

春在古代的寓意3

春天的象徵意義

1、象徵一切重新開始,並且有朝氣蓬勃的意味。

2、象徵着一切都有生機,有希望。

3、象徵着一個新的開始,代表着新的希望。

4、春天象徵對未來的希望與期盼。

春在古代的寓意 第3張

擴展資料

一、簡介

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在北半球的公曆爲2月初—5月初,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亞)則是9—11月。氣象學上以連續5天平均氣溫在10℃以上爲春季的開始。春天氣候溫暖適中,中國內陸大部分地區有降雨,萬物生機萌發,氣候多變,乍暖還寒。

二、主要節日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是按照太陽迴歸年制定的。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爲掃墓。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