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容易使人出現哪些症狀

本文已影響8.93K人 

高溫天氣容易使人出現哪些症狀,高溫天氣的時候是容易出現很多問題,入伏以來,我國有些地區出現持續的高溫天氣,儘管有的地方出現過降雨,但少量的降雨並不能有效地緩解暑熱,以下分享高溫天氣容易使人出現哪些症狀及相關資料。

高溫天氣容易使人出現哪些症狀1

高溫引發疾病一:中暑

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即我們所說的“中暑”。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爲常見的誘因。

專家建議,如果有人發生中暑,要將中暑者脫離高溫環境,迅速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將中暑者平臥,頭部擡高,鬆解衣釦。如果中暑者已神志清醒,並無噁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預防中暑。

應儘量不在烈日下暴曬,出門時最好戴寬檐帽或撐把傘,宜穿透氣易散熱的衣服;別等到口渴才喝水,流汗多最好多喝淡鹽水;高溫天工作時間不宜過長,強度不宜過大,保證睡眠充足;在家中和隨身準備一些中暑藥物,如藿香正氣水等。

高溫引發疾病二:頸椎病

夏季天氣悶熱,有時陰雨連綿,氣壓的反覆變化,使身體的正常運轉收到外接干擾,如果再遇冷風一刺激,就會使頸部肌肉長時間收縮,造成後關節紊亂。此外,上班族大多有這樣的共同點:工作時間緊,壓力大,活動時間少,室內環境差,長時間伏案工作,頻繁使用電腦等,這些行爲、習慣都易引發頸椎病。

專家建議,頸椎病可以預防,比如首先要加強跑步、游泳等全身運動,增進頸椎和全身骨骼、關節的健康。其次,每天做頸部旋轉,讓頸椎朝不同的方向活動,並在每個方向停留五六秒鐘,增進肌肉對頸椎的保護能力。如果頸部出現長時間疼痛、手發麻、走路步態異常等早期頸椎病變症狀,應及時找頸椎外科或脊柱外科診治。

高溫引發疾病三:腦血管病

桑拿天氣壓低,天熱人體出汗多,這種天氣會導致突發性眩暈、腦出血、腦梗死等腦血管病患者增多。在空氣流通不好、氣壓低時,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從而出現胸悶、頭暈等症狀。當氣溫達到35攝氏度時,加上出汗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血液黏稠會誘發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甚至猝死。

專家建議,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基礎病的老年人在這種天氣裏最好少去人多、空氣流通不好的場所,並注意按醫囑服藥。老年人不論感覺口渴不渴,都要多飲水。要多喝涼白開,不要喝飲料,當出汗特別多時,可以喝些淡鹽水。

最好減少使用空調的時間,以手搖扇取涼爲好。應特別重視中風先兆,一般來說,頭昏、頭痛、半身麻木、痠軟無力、頻頻打哈欠等都是中風前的預兆,這些症狀明顯時,切不可視爲一般的感冒或疲勞,一定要速去醫院求診。

高溫引發疾病四:皮膚病

進入7月份以來,皮膚科門診患者絡繹不絕。根據某醫院公佈的近期門診情況看,夏季高發的皮膚病主要有過敏性疾病(溼疹、蕁麻疹)、真菌性感染(手足癬、股癬)、日光性皮炎等幾種。過敏性皮炎最爲常見,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因紫外線、芒果、菠蘿等水果可能引發此病。

皮膚專家表示,伏天的特點是溫度高、溼度大、紫外線強烈,要想預防過敏性皮炎,就要注意儘量避免上午10時到下午3時的'日曬。若需較長時間暴露於日光下時,儘量穿長袖衣褲,戴遮陽帽或打遮陽傘;外出塗防曬霜,即使有遮陽傘或帽。

也要塗上防曬霜。對芒果、菠蘿等可能引起過敏的水果不食或少食。另外,在這種天氣條件下,真菌繁殖能力增強,以致腳癬、手癬、股癬、汗斑患者增多,病情加重。

因此,要增加皮膚清潔次數,儘量保持乾燥和清爽,穿寬鬆、吸汗的衣物,以防汗液增多,黴菌滋生導致或加重感染。還可以給脖頸、腋窩、肘窩等部位撲痱子粉、爽身粉,症狀嚴重者可以使用乾燥收斂和抗真菌的藥物。

高溫天氣容易使人出現哪些症狀

高溫引發疾病五:熱傷風

炎熱的夏天,有些人會出現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黃、口乾舌燥等一系列症狀。這就是我們平時所稱的“熱傷風”。風熱之邪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夏季往往夾有暑、溼,故在患熱傷風的同時,兼有身熱有汗出而熱不解,頭脹如蒙,胸悶、泛惡、胃口差、口淡而粘等症狀。

專家提醒,熱傷風要以預防爲主,首先應加強身體鍛鍊,增強抵抗力。要養成經常性戶外活動習慣。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和人衛生。室內應經常開窗,使空氣新鮮。同時個人要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時間。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注意勞逸結合,工作上要避免長期處於過度疲勞狀態,也要有所節制。飲食以清淡爲主,忌油膩辛辣燥熱之物。多吃些水果,苦瓜、蘿蔔等理氣、去溼、清熱的新鮮蔬菜。

發熱在37.5度以下的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飲溫開水,吃點藿香正氣和清熱解毒的中藥,一般2-3天即可痊癒。發熱在37.5度以上,並伴有咽痛、咳嗽、濃痰者需及時到醫院就醫。

高溫引發疾病六:腸胃病

夏季各種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而人們喜進食生冷食物,因此最易引發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急性胃炎等胃腸道疾病。同時,不少市民喜歡在夏季飲用冰冷飲品,但冰冷飲品可使人體的腸胃道溫度突然下降,毛細血管驟然收縮,從而誘發胃腸炎。

專家建議,高溫下市民特別要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貝殼類海產品,隔夜食物要重新加熱或煮透才吃,此外要保管好食物,消滅老鼠、蒼蠅、蟑螂,防止蟲媒污染食物。夏季飲食尤其需注意以下幾點:

1、生冷食品要少食,食前應反覆清洗,必要時用冷開水清洗,加工食品要生、熟案分開;

2、剩飯剩菜應冷藏保存,食前要加熱、熱透;無保存條件的,最好棄之不食;

3、不買和不食用衛生條件差的無證商販的食品,尤其是熟肉食品,因其很難保證食品衛生;

4、不要大量進食冰凍食品,否則容易導致胃腸痙攣和引起胃粘膜損傷。

高溫天氣容易使人出現哪些症狀2

一、心腦血管疾病

高溫容易使人體的代謝加快,心腦血管血容量增加,導致血壓迅速升高,心跳加快,出現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是鬱悶的心情加上高溫本身對血管的危害。

二、日射病

日射病也是中暑的一種,就是由於烈日高溫的長時間照射,導致人體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出現抑制狀態,可造成神經衰弱,出現噁心、頭昏等輕度中暑症狀。

三、腎臟損害

高溫對人體腎臟有着直接的損害,可導致人體脫水、尿量少,造成腎負荷增重,導致體內水鹽代謝失去平衡,影響正常的生理機能,造成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夏季保護腎臟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次少量飲用涼開水,促進人體正常代謝、保障腎臟健康。

四、“心理中暑”

近日在武警總醫院就診的患者中,因打架鬥毆“掛彩”並不少見。王主任介紹,氣溫較高的天氣容易影響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表現爲心煩氣躁、思維紊亂、愛發脾氣等,這就是“心理中暑”,醫學上稱爲夏季情感障礙。

高溫天氣容易使人出現哪些症狀 第2張

五、腸胃炎

潮熱的天氣有助於空氣中細菌和微生物的滋生,食品無法存放過長時間,食用熟食之前一定要高溫加熱。飲食應以清淡爲主,多食蔬菜、水果等,少吃油膩、辛辣食物及冷飲。另外,由於食物易腐爛變質,從冰箱裏拿出來的東西一定要熱透。六、熱傷風

夏季高溫環境下,人體代謝旺盛,能量消耗較大,免疫力下降,如果不加節制地使用空調或電扇來解暑,人體長時間處於過低溫度環境,機體適應能力減退,抵抗力下降,病菌、病毒很容易乘虛而入,最易引起的疾病就是熱傷風。

七、靜脈血栓

隨着天氣越來越熱,不少靜脈血栓的患者都發現自己腿上的血管似乎突鼓地更加明顯,雙腿痠脹也更厲害。高溫的環境加劇了這種病情。專家稱,靜脈血栓的患者很多從事的職業需要始終站着,再不注意補水,就很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度升高,引起靜脈血栓和使靜脈血栓加劇。

八、樓層病態綜合症

有研究表明,高溫的環境可使甲醛釋放量增加20%-30%,這就增加了人體吸入的甲醛含量,健康給造成危害。在醫學上,把這一病態稱爲樓層病態綜合症。專家提示,對於新裝修入住的朋友,要儘量多的保持通風,儘量避免老人和孩子過早入住。

九、日光性皮炎

悶熱天氣,人體排汗不暢,還容易導致皮膚炎症,尤其是對於兒童、老人,由於他們的體溫調節功能不健全,或功能減退、功能障礙等,易患丘疹樣蕁麻疹、溼疹、接觸性皮炎等。

十、空調病

長時間開啓空調的環境很容易滋生細菌和微生物,對於抵抗力較弱的人羣,很容易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例如出現咽喉疼痛、扁桃體炎、頭暈、食慾不振等,都是空調病的典型症狀。

專家提醒:不要貪一時舒服而忽視了自身的健康,越是熱天,越應該注意減少在空調房間裏待的時間。並且要加強耐熱鍛鍊,常在空調環境下工作的人,回家後儘量少使用空調。

另外,提示幾類在高溫環境下最不耐熱的人羣更應做好高溫下的保健:

一是老年人、孕婦、幼兒;

二是肥胖病人、糖尿病人、慢性酒精中毒的病人;

三是在特殊場所的工作人員,如:從事戶外作業的民工等;

四是正在服用抗組胺、抗精神病藥物的人。

高溫天氣容易使人出現哪些症狀3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主要症狀有發熱、乾咳、乏力,重型病例多在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目前,國外新冠肺炎病例報告數仍在增加,我國個別地區發生疫情反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存在複雜性及不確定性。

防控措施:如市民有出遊計劃,請時刻保持個人防護意識,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離,不扎堆、少聚集,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進食,避免多人聚餐,儘量縮短就餐時間。

就餐時儘量同向就座,面對面就座時建議錯位就座,注意保持適當距離。市民要選擇安全放心食材,生熟食材分開存放,食物要燒熟煮透,不吃生冷食物,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避免發生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事件的風險。針對夏季氣溫高、溼度大,要科學佩戴口罩和使用空調,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及時到醫院就診,如非必要,請勿前往出現疫情的地市,特別是中、高風險地區。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4月至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發病人羣以5歲及以下兒童爲主,重症死亡主要集中在3歲及以下兒童。手足口病起病急。

主要症狀表現爲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斑丘疹、皰疹等。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併發症。部分病例僅表現爲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無併發症患兒預後良好,一般5至7日自愈。

防控措施: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羣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兒童出現發熱、

出疹等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患兒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我國自主研發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預防EV71相關手足口病發病、

重症和死亡;接種EV71疫苗的適齡兒童爲6月齡至5歲,建議儘早接種,低齡兒童儘量在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程序。

高溫天氣容易使人出現哪些症狀 第3張

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是指各種病原體經口侵入腸道,並由糞便排出病原體的一類疾病的總稱。大多數腸道傳染病發病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胃腸道症狀,有些伴有發熱、頭痛、肢體疼痛、全身中毒症狀。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夏季是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

防控措施:市民應注意飲水飲食衛生,把住“病從口入”至關重要。不喝生水,不吃變質食物,不要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飯菜煮熟後應兩小時內進食。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常剪指甲,勤換衣服。當發生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時,及時就醫。

高溫中暑

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引起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組臨牀症候羣,以高熱、皮膚乾燥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爲特徵。主要表現爲:頭痛、頭昏、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肌肉疼痛,有的病人可出現高熱等症狀。

建議:一定要重視防暑降溫,尤其高溫下作業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戶外作業時間不要太長,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水分和休息。如果出現中暑症狀,例如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應立即將昏迷人員轉移至通風陰涼處,用冷水反覆擦拭皮膚,並立即送醫院進行治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