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顏色脫落的原因

本文已影響2W人 

主要原因是由於當時技術不成熟,導致兵馬俑出土時色彩大量氧化脫落

兵馬俑顏色脫落的原因1

中國考古工作者來說,兵馬俑的發掘和保護成爲千古難題。其中,顏色脫落和土遺址的損毀問題最難攻克。

環境變化是導致兵馬俑迅速褪色的主要原因,而隨後的保護還面臨微生物和可溶鹽帶來的破壞。在電子顯微鏡下,一簇簇白色的“花朵”在文物表面綻放。這是廣泛存在於空氣、土壤中的黴菌孢子,當溫度溼度等達到生長條件後,就會飛速生長。有些黴菌的生長會分泌色素和產生酸鹼等有害物質,沉積在文物表面上,影響文物的外觀並造成損害。

同時,陶質彩繪文物表面會凝結一層白霜般的可溶鹽,對文物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溫度溼度稍有變化,可溶鹽就會反覆結晶和溶解,導致文物胎體和彩繪空隙變大、強度降低。哪怕是輕輕地觸碰,也會讓文物表面如同酥脆餅乾一般剝落。

“環境變化、微生物、可溶鹽,是使兵馬俑褪色的三大‘敵人’。”夏寅說,“地底下的溼度和溫度不同,文物的顏色如同有了保護體,被挖掘出來之後表面很快失水,漆面迅速捲曲剝落,令人惋惜。在發現兵馬俑之初,當時的科學技術還沒有能力保護兵馬俑絢麗的色彩。”

兵馬俑顏色脫落的原因
  

兵馬俑身上的顏色由兩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生漆層,第二纔是顏料層,更爲特別的是,生漆是用漆樹的樹脂加工而成的`,是一種天然的塗料,這種生漆剛開始的白色的,和空氣充分接觸後就會變成黑色或是紅棕色。

這種會自己變色的生漆,在古代十分珍貴,價格也是非常昂貴,一般的富人也用不起,只有王公才用得起,不過要把幾千個兵馬俑全部塗上生漆,也只有秦始皇一人使用得起。

在生漆的外面再塗上顏色,從而繪製出了五顏六色的兵馬俑,看起來更爲栩栩如生,可惜的是,隨着年代越來越久遠,生漆在陶俑上的附着力會變差,以至於會和泥土黏上。

隨着彩色兵馬俑被挖掘出土,生漆充分和空氣接觸,會迅速的變幹脫落,速度非常快,根本來不及做保護措施,兵馬俑掉色,應該說這是秦始皇弄巧成拙的結果

兵馬俑顏色脫落的原因2

衆所周知,秦兵馬俑表面原本擁有絢麗的彩繪,然而在兩千多年的埋藏過程中,經歷大火焚燒、俑坑坍塌掩埋、地下水侵擾等破壞,大部分彩繪被破壞,出土後僅少量殘留。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根據兵馬俑出土情況做了多年研究,發現兵馬俑表面彩繪由生漆、礦物顏料、膠料(調和劑)三種物質組成,彩繪的製作工藝爲髹漆後再繪彩。

膠料是彩繪層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分散和固定顏料的作用,一般是具有粘性的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膠料類型可分爲蛋白類、多糖類、天然樹脂類等。常見膠料有皮膠、骨膠、明膠、魚鰾膠、雞蛋、清漆等。

多年來,專家們對兵馬俑膠料的研究一直在持續進行中。秦俑彩繪保護技術研究課題組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專家們使用了氣相色譜-質譜方法,對秦俑膠料進行了初步分析,驚喜的發現其中含有蛋類成分。但僅使用蛋類又無法形成像兵馬俑彩繪這樣厚度的彩繪層,因此專家推測在顏料底部還應存在其它種類的膠料。

此前已有多位專家利用多種方式分析了兵馬俑彩繪上的膠料,有人認爲是動物膠,有人認爲使用了蛋清。但是否還存在其它種類的膠料至今未知,且蛋白類膠料的種類也存在爭議。

兵馬俑顏色脫落的原因 第2張
  

本次《秦始皇兵馬俑彩繪膠料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研究,藉助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的有利時機,在文物出土的.第一時間採集到了剛剛脫落的彩繪樣品,最大限度減少了樣品污染的可能性。專家們分析了樣品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糖類物質,計算並推斷秦俑彩繪膠料的殘留量及種類。

研究發現,兵馬俑彩繪以蛋白類膠料爲主,酯類及糖類膠料未檢出,推測這兩類膠料或老化流失嚴重,或並未使用。兵馬俑彩繪膠料存在動物膠與蛋類混合、動物膠與奶類混合以及動物膠、蛋類、奶類三元混合的現象,其中以動物膠與蛋類混合爲主。

專家們認爲,這表明工匠在製作兵馬俑彩繪時,當時對膠料的選擇可能並沒有嚴格一致的規定。有可能就地取材,也可能根據各自的習慣使用不同膠料。由於年代久遠、埋藏時間長,彩繪層膠料流失、降解嚴重,殘留量極少 。這可能是秦俑彩繪易於脫落的重要原因。因此,兵馬俑出土後應立即進行彩繪加固處理。

而這一研究工作爲日後兵馬俑彩繪保護及修復材料的選擇提供了依據,同時爲秦代彩繪工藝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

兵馬俑顏色脫落的原因3

兵馬俑出土時,都是彩色的,而且顏色非常的繁雜,有數十種顏色,主要的色彩是硃紅色和粉紫天藍還有粉綠色,經過考古學家們的研究,這些顏色基本都是礦物質,這就表明了兵馬俑的身上有着豐富的礦物質顏料

即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已經可以熟練的運用礦物質作爲繪畫的工具了。兵馬俑爲純手工製作,都是由工匠手塑而成,步奏繁雜,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而且兵馬俑都是工匠們對着真實的將士們捏造的,所以兵馬俑有着“千人千面”,而不是千人一面,在兵馬俑墓裏很難找到長相一樣的兵馬俑。

兵馬俑顏色脫落的原因 第3張
  

兵馬俑身上的豐富礦物質顏料,是天然的顏料,爲什麼掉色會如此快呢?兵馬俑長期處於地下,陵墓中的環境空稀薄,溫度與溼度都與地面的不同,環境突然的變化,讓兵馬俑身上的微生物迅速生長,科學家發現,兵馬俑身上有着廣泛存在於空氣中的黴菌,就是這些黴菌,在環境突然變化後,迅速生長,從而分泌有害物質致使兵馬俑顏色脫落。

一開始兵馬俑出土時,專家們對顏色的消失都束手無策,現在漸漸的找到了方法,目前考古學者們正在研究針對這些黴菌的.辦法,然而方法比較有限,只能有效的控制兵馬俑身上的黴菌數量和延長兵馬俑顏色消失的速度,但是這也爲今後的彩色兵馬俑的出土奠定了基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