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心情

本文已影響2.74W人 

清明節的心情,清明節時節雨紛紛,清明節是我們國家掃墓祭祖的一箇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人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心情都難免會發生變化,下面一起來看看清明節的心情。

清明節的心情1

清明節的心情會比較沉重,會想起自己的先祖生前的一些事情。以“我”爲例:”我的眼裏卻只有滿山遍野的白色。白色的菊花、白色的幡(當地祭祖用的)。我的心情也像白茫茫的雪地一樣,又死寂、又寒冷、又看不到邊際。那個用水泥板築起來的土包裏,躺着從小到大將我捧在手心裏疼愛的人。“

清明節的心情

清明節的習俗

1、盪鞦韆

盪鞦韆是在清明節的時候一個傳統的風俗,盪鞦韆的歷史古老,最早期的時候盪鞦韆的'名字是叫做千秋的,後來是爲了避忌諱才變成了鞦韆。

2、踏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

3、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的心情2

我們應該懷着什麼樣的心情來過清明節

現代社會過的清明節更多的應該是爲了緬懷逝去的親人,但如果這個先人你連見都沒見過說你很傷心未免有些虛僞。在清明節將感情給那些值得的人,剩下的不如展望未來,畢竟過去的終將過去,未來纔是自己的人生。

清明節的心情 第2張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這個習俗相傳已久並延續至今。清明掃墓是從秦朝開始,但從唐朝開始盛行,一直到如今。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鞦韆,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爲“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培養勇敢的精神,也可以提高健康,至今也是孩子們所喜愛的一項遊戲。

蹴鞠和馬球都是清明節時人們很喜愛的遊戲。蹴鞠相傳是黃帝發明,是爲了訓練武士。馬球即騎馬然後用棍打球,這一運動從古至今一直很流行。

插柳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還有一種說法是爲了辟邪,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裏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於是人們紛紛插柳戴柳以此來辟邪。

放風箏也是清明節人們喜愛的活動,在這一天,人們將風箏放的很高很高,然後剪斷牽線,任由它飛往各處,據說這樣可以帶走病痛災禍帶來好運,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清明節的心情3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1、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爲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2、踏青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爲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3、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 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

清明節的心情 第3張

4、遊樂

清明節除了上述掃墓祭祖、踏青插柳的習俗之外,還有大量遊樂的風習,千百年來,倍受人們的喜愛,如延續至今的牽鉤、放風箏和盪鞦韆等,也還有曾盛行一時,惟今已不復見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5、牽鉤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爲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爲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爲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凡。

6、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繫着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着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爲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7、盪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樹椏枝爲架,拴上彩帶,後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8、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射柳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9、蹴鞠

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戶外活動,像踏青、郊遊、盪鞦韆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傷之餘,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在這些活動中,“蹴鞠”就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

10、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爲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帝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五代女詞人花蕊夫人有詩云:“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鬥雞場。內人對御分明看,先睹紅羅被十牀”。皇宮裏舉行鬥雞比賽,還用10牀被子當作賭注,可見玩興極濃。

11、蠶花會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尤爲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

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留下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促進家庭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春日景象,郊外遠足,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