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5篇

本文已影響1.36W人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

一天,幾個學生向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請教:心態對一個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5篇

他微微一笑,什麼也不說,就把他們帶到一間黑暗的房子裏。在他的引導下,學生們很快就穿過這間伸手不見五指的神祕房間。接着,弗洛姆打開房間裏的一盞燈,在這昏黃如燭的燈光下,學生們纔看清楚房間的佈置,不禁嚇出一身冷汗。原來,這間房子的地面就是一個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裏蠕動着各種毒蛇,包括一條大蟒蛇和三條眼鏡蛇,有好幾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頭,朝他們“滋滋”地吐着信子。就在這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橋,他們剛纔就是從這座木橋上走過來的。

弗洛姆看着他們,問:“現在,你們還願意再次走過這座橋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

過片刻,終於有3個學生猶猶豫豫地站出來。其中一個學生一上去,就異常小心地挪動着雙腳,速度比第一次慢好多倍;另一個學生戰戰兢兢地踩在小木橋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顫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第三個學生乾脆彎下身來,慢慢地趴在小橋上爬過去。

“啪”,弗洛姆又打開房內另外幾盞燈,強烈的燈光一下子把整個房間照耀得如同白晝。學生們揉揉眼睛再仔細看,才發現在小木橋的下方裝着一道安全網,只是因爲網線的顏色極暗淡,他們剛纔都沒有看出來。弗洛姆大聲地問:“你們當中還有誰願意現在就通過這座小橋?”

學生們沒有作聲,“你們爲什麼不願意呢?”弗洛姆問道。“這張安全網的質量可靠嗎?”學生心有餘悸地反問。

弗洛姆笑:“我可以解答你們的疑問,這座橋本來不難走,可是橋下的毒蛇對你們造成心理威懾,於是,你們就失去平靜的心態,亂方寸,慌手腳,表現出各種程度的膽怯——心態對行爲當然是有影響的啊。”

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面對各種挑戰時,也許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爲勢單力薄、不是因爲智能低下、也不是沒有把整個局勢分析透徹,反而是把困難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徹、考慮得太詳盡,纔會被困難嚇倒,舉步維艱。倒是那些沒把困難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夠勇往直前。如果我們在通過人生的獨木橋時,能夠忘記背景,忽略險惡,專心走好自己腳下的路,我們也許能更快地到達目的地,不是嗎?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2

1、20美金的價值

一位父親下班回家已經很晚了,發現他的5歲的兒子*在門旁等他。“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爸爸,你1小時可以賺多少錢?”“假如你一定想知道的話,我1小時賺20美金。”“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嗎?”父親非常生氣。約1小時後,他平靜了下來,開始想着自己可能對孩子太兇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於是,父親走進兒子的房間,給了孩子10美金。“爸爸,謝謝你。”小孩歡笑着從枕頭底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着。“爲什麼你已經有了錢還要?”“因爲這之前還不夠,但我現在夠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現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買1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也可以換取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些時間吧,因爲有些東西是拿金錢買不到的。

2、分蘋果的故事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爲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談的是同一件事:小時侯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犯人這樣寫到: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弟弟搶先說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着自己。”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爲了得到想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了監獄。

那位著名人士這樣寫到:我和弟弟都爭着要大的。媽媽說:“我把門前的餓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3、一個美麗的故事

有個塌鼻子的小男孩,因爲兩歲時得過腦炎,智力受損,學習起來很吃力。打個比方,別人寫作文能寫二三百字,他卻只能寫三五行。但即便這樣的作文,他同樣能寫得美麗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課,題目是《願望》。他極其認真地寫,那作文極短,只有三句話:我有兩個願望,第一個是,媽媽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說:“你真聰明。”第二個是,老師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說:“你一點也不笨。”

於是,就是這篇作文,深深地打動了他的老師,那位媽媽式的老師不僅給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帶感情朗讀了這篇作文,還一筆一畫地批道:你很聰明,你的作文寫得非常感人,請放心,媽媽肯定會喜歡你的,老師肯定會格外喜歡你的,大家肯定會喜歡你的。

是的,智力可以受損,但愛永遠不會,它朝氣勃勃,永遠垂着綠陰,開着明媚的花,結着芳香的果。

4、錯誤也有價值

一個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把“還有後來人”誤讀成”了“還有後人來”。大家聽了都鬨笑起來,教室裏的嚴肅氣氛頓時化爲烏有。怎麼辦呢?但見這位教師神態自若,她從容不迫地問:“同學們,你們在笑什麼?這位同學唸的意思並沒有錯呀!”經她這麼一說,教師裏靜了下來。她接着說:“還有後來人的意思是還有接班人;還有後人來的意思還有人接班。”這時,教室裏鴉雀無聲。教師又親切地說:“當然,意思不變,並不等於說這位同學讀對了。他所以唸錯,是由於沒有看清楚的緣故。如果仔細看,認真讀,就不會出這種不應該的錯誤了。我們請他在爲大家朗讀一遍,好嗎?”學生們聽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這時,那位站着的學生情緒更加激昂的讀了起來。

5、生命的價值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象我這樣的沒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麼意思呢?”

院長總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着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頭蹲在市場的角落,意外地發現有不少人好奇地對他的石頭感興趣,而且價錢愈出愈高。回到院內,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在黃金市場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價錢來買這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孩子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又漲了10倍,更由於男孩怎麼都不賣,竟被傳揚爲“稀世珍寶”。

男孩興沖沖的捧着石頭回到孤兒院,把這一切告訴給院長,並問爲什麼會這樣。

院長沒有笑,望着孩子慢饅說道:

“生命的價值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他的價值,竟被傳爲稀世珍寶。你不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生命的價值首先取決於自己的態度。

6、人生第一課

這是美國一家普通的幼兒園。

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一位幼兒園圖書館的老師微笑着走上來,她的背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們答道。

於是,老師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講了一個很淺顯的童話。

“孩子們,”老師講完故事後說,“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

老師停頓了一下,接着問:“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幼稚的聲音在廳中迴盪。

然而,老師卻用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地故事記錄下來。

“下面,”老師說,“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張插圖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子,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後面,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封面上,寫上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你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爲偉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課結束,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受到了某種灌輸。如何看待這種灌輸呢?

評價:這樣的灌輸使孩子們從小就“站着”,不會光“趴着”去看待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爲人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7、記住,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大衛有兩個小孩,一個5歲,一個7歲。有一天,他正在教他7歲的孩子凱利怎樣使用瓦斯驅動的割草機割草。他正教孩子如何在盡頭把割草機掉頭時,妻子叫他去問事情。當大衛轉身回答問題時,凱利把割草機推到草坪邊的花圃上……

大衛回頭發現發生的事之後,他開始失控了。大衛花了很多時間、費了很大力才侍弄出那些令鄰居們羨慕的花圃大約有2尺寬已被夷爲平地!當他開始對兒子提高音量之後,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邊,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說:“大衛,請記住——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大衛的妻子也提醒我們,爲人父母必須明瞭熟輕熟重。孩子以及他們的自尊比他所破壞的任何物質上的東西還要重要。被球砸碎的窗戶、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燈及掉在廚房裏的碟子都已經破了,花也已經死了,再責備孩子又有何用?我必須記得不要打破一個孩子的心靈,不要讓他們充滿活力的感受變得麻木,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損失。

……

有一對夫婦以及7歲的女兒外出到朋友家晚餐時,女兒打翻了水杯。他們在水漬擦乾淨後並沒有責備女兒。朋友擡頭看看他們說:“你們知道,我真的很感謝你們不像別的父母一樣。我大部分朋友的父母會對孩子的無意小錯咆哮,並且教訓他們要更小心一點。謝謝你們沒有那樣做!”

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共進晚餐,相似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的兒子弄翻了桌子上的牛奶杯。當他們責備他時,我也故事弄翻我的杯子。當我開始解釋說我在40多歲還會弄翻東西時,男孩開始微笑了,而她的雙親似乎也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再生氣。我們多麼容易忘記我們仍然在學習啊!

……

最近我聽到一個有關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是個曾經取得過重要的醫學成就的科學家。有個報社記者採訪他,問他爲什麼會比一班人更有創造力,是什麼因素讓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來,這都與他小時候他母親給他的經驗有關。有一次他嘗試着從冰箱裏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樣!

他的母親來到廚房,並沒有對他大呼小叫、教訓他或者懲罰他,她說:“哇,你製造的混亂還真棒!我幾乎沒有看見過這麼大的水坑。反正損害已經造成了,在我們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幾分鐘?”

它的確這麼做了。幾分鐘後,他的母親說:“你知道,每次當你製造這樣的混亂時,最好你還是得把它清理乾淨,讓物歸原處。所以,你想這麼做嗎?我們可以用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一隻拖把。你喜歡哪一種?”他選擇了海綿,於是他們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親又說:“你知道,我們在如何有效地用兩隻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經做了個失敗的試驗。讓我們到後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動它。”小男孩學到了,如果他用雙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會掉。這堂課真棒!

這個知名的科學家說,那一課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錯誤。除此以外,他還學到,錯誤只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科學實驗也是如此。即使實驗失敗,我們還是會從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每個人的父母都跟他母親的反應一樣,那不是很好嗎?

……

幾年前,保羅·羅威曾經在收音機上說過一個在成人關係上也使用的故事。

有個年輕女人下班後開車回家發生了碰撞,撞壞了擋泥板。她在說明那輛車是出廠才幾天的新車時便說邊掉淚。她回家怎麼向丈夫解釋呢?

另一輛車的駕駛員充滿同情心,但他也表示他們必須記下彼此的駕駛執照和車牌號碼。當這個年輕女人從大大的棕色信封中取出文件時,有張紙條掉了出來。上面,男人的筆記寫着:“如果出了事……記住,親愛的,我愛的是你,不是車!”

……

且讓我們記住,孩子的心靈比任何物質還要重要。當我們這麼記住,自尊和愛的花朵就會開得比花圃中的任何花更美麗!

(美)傑克。坎菲爾

評:什麼樣的物質損失可以同給你所愛的人造成的傷害相提並論呢?

8、利息

在一次段考中,一個男生的語文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師說:“老師,您就再給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師說:“作文絕對不給加分;但是,我可以給你把總分改成60分——我借給你1分。不過,你可要想好啊,這1分不能白借,要還利息的,借1還10,下次考試我要扣掉你10分,怎麼樣?要是覺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男生咬咬牙說:“我借。”結果,再後一次段考中,他語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淨剩81分。

這位老師:一是有一顆真切的愛生之心,他不想讓學生捱打;二是他充分相信學生;三是他善於利用契機激勵學生。那個借分的學生由於獲得了老師的“資助”,得到了老師的關愛,鼓起了奮鬥的信心,從考試不及格到考試滿分,實現了他自己的許諾。

——一般說,老師對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往往不會很重視,不會很信任,有的甚至會挖苦諷刺,巴不得借家長之手“好好整治”一下學生。老師心裏很想把學生教好,但對學生缺乏愛心,單是“恨鐵不成鋼”,“鐵”就難以“煉成鋼”。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

9、愛的神奇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黑人貧民窟的真實故事。

一位大學教授帶着他的學生來到這裏搞調查研究,其中有一個課題是對該區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預測。學生們都很認真,不久報告都出來了,結論令人沮喪:200名孩子無一例外地被認定爲“一無是處”、“無所作爲”、“終生碌碌”等等。

四十年後,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繼任者從檔案裏發現了這份報告,好奇心驅使他來到當年的黑人貧民窟。他驚奇地發現:當年被調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個已離開故地,無從考查外,其餘180個孩子大多數都獲得了相當的成就,他們之中不乏銀行家、商人、大律師和優秀運動員。這一切,他們都說最該感謝的是當年的一位小學教師。

繼任者找到當年的小學教師,此時她已是遲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話任何人都聽得懂:“我愛這些孩子。”

評價:只有沒有愛心的老師,沒有改變不了的孩子。

10、你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

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鉤心鬥角;

羞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心懷內疚;

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

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存感恩;

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愛人愛己;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廣大;

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慷慨大方;

誠實公平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維護正義真理;

安定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對世界多一份關懷;

祥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評價:誠如貝多芬所言:“我們應該記住這一點,給孩子提供一個充滿美德和善行的成長環境。把美德、善行推薦給你的孩子們,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財富。”

11、總理的老母親

泰國總理川立派86歲的老母親川梅,是一個擺食品攤的小販,她閒不住,雖然高齡了,還在曼谷的一家市場內擺攤賣蝦仁豆腐、豆餅、麪餅。她說:“兒子當了總理,那是兒子有出息,與我擺攤並沒有什麼矛盾。我不覺得有什麼丟人的,我很喜歡擺攤,在這兒,能見到很多的老朋友。”

川梅最高興的事,就是看到兒子下班回家後狼吞虎嚥吃他親手做的豆腐。

泰國的媒體稱讚說:“一個來自平民階層的平凡母親,教育出一名以其誠實正直而受人尊敬的總理。”而川梅在面對記者時卻謙遜地表示:“我其實沒有作什麼,我只不過在他小時候教導他做人必須誠實、勤勞和謙虛。我從不打罵他,但我也不記得他有那件事讓我失望。”

評價:望子成龍是普天之下母親地共同心願,任何一條“龍”都是在父母地教育及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有幾個母親做到了川梅這一點?又有多少母親在兒子“成龍”之後不母以子貴,仍甘於平凡?中國母親們深思。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3

在一菜攤前看見兩堆菜。

客戶問:“這邊多少錢一斤?” 答:“1塊。”

再問:“那邊呢?”答:“1塊5。”問:“爲什麼那邊的賣1.5元?”

答:“那邊的好一些。”

於是買了1塊5的。

後來發現攤主快速把1塊的一分變成兩堆,很快1塊5一斤的又都賣光了!

啓示:

當你只有一種價格時,客戶的選擇只有買與不買,當你有兩種價格時,客戶的選擇變成了“買好的”還是“買差的”。而更多的客戶在日常用品上選擇了買好的,這無形間爲你增加了利潤。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4

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

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從1924年11月開始的工作條件和生產效益的關係,設爲實驗組和控制組。結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實驗組產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變的控制組產量也增加。另外,有試驗了工資報酬、工間休息時間、每日工作長度和每週工作天數等因素,也看不出這些工作條件對生產效益有何直接影響。第二階段的試驗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領導的,着重研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的關係,結果發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於被實驗者在精神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參加試驗的工人被置於專門的實驗室並由研究人員領導,其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參與試驗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工人從社會角度方面被激勵,促進產量上升。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當同學或自己受到公衆的關注或注視時,學習和交往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麼樣的行爲纔是同學和老師所接受和讚賞的,我們只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爲,纔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讚賞,也纔可能讓我們的學習不斷進步,充滿自信!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5

一家賣高檔男士商務裝的服裝店,推出的會員服務是:每個月免費爲你乾洗本店購買的衣服。

普通會員1次,銀卡2次,金卡3次。

那麼這家店賣出去的衣服,他們的會員再把衣服拿回來乾洗,每次來在等着取衣服時,都要看看這家店的新款服裝,看久了,買得也就多了。

這家高檔男士商務裝店通過免費的乾洗服務,鎖定了足夠多的客戶在那裏消費。

你瞧,贈品就是這麼厲害!

啓示:

用一個小小的增值服務,讓客戶心甘情願地重複地到店裏來,從而輕鬆鎖定客戶。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6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爲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經典心理學小故事有哪些,我們來看看。

1.和尚在,我去哪兒了——自我認知

有個叫張三的解差,押送一名生性狡猾的和尚服役,途中解差爲避免出現閃失,就每天早晨把所有重要的東西全部清點一迫。他先摸摸包袱,

自言自語地說:“包袱在。”又摸模押解和尚的官府文書,告訴白己說;“文書在。”然後他再摸模和尚的光頭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繩子,又說道:“和尚在。”最後他摸模自己的腦袋說;“我也在。”

張三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幾天了,每天早晨都這樣清點一遍,不缺什麼才放心上路,沒有一天漏掉過。和尚對張三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裏。一天,和尚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逃跑的好辦法。

一天晚上,他們倆照例在一家客棧裏住了下來。吃晚飯的時候,和尚一個勁地給張三勸酒:“長官,多喝幾杯,沒有關係的。頂多再有一兩天,

我們就該到了。您回去以後,因爲押送我有功,一定會被上級提拔,這不是值得慶賀的事嗎?不是值得多喝幾杯嗎?”張三聽得心花怒放,喝了一杯又一杯,慢慢地,手腳不聽使喚了,最後終於酩酊大醉,躺在牀上鼾聲如雷,和尚趕快去找了一把剃刀來,三兩下把張三的頭髮剃得千乾淨淨,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繩子系在張三身上,然後就連夜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張三酒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就開始例行公事地清點。他先摸摸包袱說:“包袱在”。又模模文書說:"文書在"。"和尚….咳,和尚呢?”張三大驚失色。忽然,他瞅見面前的一面鏡子,看見了自己的光頭,再摸模身上系的繩子,就高興了:“咽,和尚在。”不過,他馬上又迷惑不解了;。和尚在,那麼我跑哪兒去了?

智慧點撥

自我。是一個“陌生的朋友”,即十分熟悉,義常常令人因困惑。它是你“自己手中的東西“。朱而我們往往對其熟視無睹,'似乎它運在天邊,神祕鏢緲得很。例個張三的行爲就是對自我的不認知。

精彩看板

一般來說,認知是隨着我們的年齡增長而深入的,有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o一2歲的時候,這個階段叫做感覺運動階段。

這個時候的心理運動特點主要是、嬰兒通過自身的動作及與動作相聯繫的感知來認識外部世界,沒有表象和言語,所以只能認識眼前的物體。

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能認識父母,並用最簡單的符號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第二個階段是在2—6歲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心理運動叫做前運算階段。這個時候的心理運動特點是兒童開始擺脫對具體動作的依賴,可以憑藉頭腦中對事物表徵與語言來進行思維。兒童已經開始認識到事物的存在不依賴於自己對事物的動作和感知。兒童對事物的認識容易受事物的現象所左右。這一階段的思維是一種象徵性思維、它一方面使兒童的思維擺脫了對動作的依賴*另一方面也使兒童的思維侷限於現象的世界、從而缺乏邏輯性。

第三個階段是在6—12歲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兒童,認識事物的特點已經和上兩個階段顯著不同了,他們已經認識到一個事物的特徵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發生變化的,量也永遠不會發生變化。這個階段的兒童、不僅能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而見對事物的本質性和類屬

關係都有了一定的認識。

第四個階段就是形式運算的階段。這一階段,兒童已懂得將現實性視爲更顯示個長的可能性的一部分。

隨着年齡的增長,認知心理的發展也會不斷成長,個性心理與性別心理就會凸顯出來。個性心理是隨着自己心理的成熟逐漸體現出來的東西,也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漸體會出來的東西。

2.失去自由的日子裏——感覺剝奪

1954年,美國科學家做了一項“感覺剝奪”實驗。實驗者以每天20美元的報酬(在當時是很高的金額)僱用了一批學生作爲被試者。

實驗內容是這樣的:實驗者將學生關在有隔音裝置的小房間裏,讓他們戴上半透明的保護鏡以儘量減少視覺刺激。接着,又讓他們戴上木棉手套,並在其袖口處套了一個長長的圓筒。爲了限制各種觸覺刺激,又在其頭部墊上了一個氣泡膠枕。除了進餐和排泄的時間以外,實驗者要求學生24小時都躺在牀上。可以說,這樣就營造出了一個所有感覺都被剝奪了的狀態。

結果,儘管報酬很高,卻幾乎沒有人能在這項實驗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個小時好歹還能撐住,之後,學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白話,有點煩躁不安了。在這種狀態下,即使實驗結束後讓他們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他們也會頻頻出錯,精神也集中不起來了。

實驗持續數日後,人會產生一些幻覺。例如,看見大隊花栗鼠行進的情景,或者聽到有音樂傳來,等等。到第4天時,學生會出現雙手發抖,不能筆直走路,應答速度遲緩,以及對疼痛微感等症狀。實驗後學生得需要3天以上的時間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正常狀態。

感覺的存在給人們帶來了愉快的享受,也帶來了痛苦的煩惱。我們的生活就處在愉快的感覺和痛苦的經驗之間。人是一旦失去感覺,後果將不堪設想。如果一個人喪失了全部感覺能力,也就不可能產生認識,吏不可能產生情感與意志。由上述的實驗可以看出,豐富的感覺刺激對維持我們正常的心理狀態是必需的。

我們所處的世界豐富多彩,而人的正常生活和有效發展必然需要建立在儘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觸的基礎上,需要對外界的刺激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應該積權地去接觸社會,接觸人生、盡情體驗生活的各種滋味,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以及健全的心靈。

如果曾經體驗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如果有機會領略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如果擁右豐富的知識、廣饞的見聞和豐富的情感,那麼你對社會與人生體驗就越深廣,你就越能有效地把握自己,駕馭好自己的命運之舟。

3.視崖邊界前的嬰兒——深度知覺

1960年的春天,心理學家埃莉諾'吉布森帶着未滿週歲的孩子來到科羅拉多大峽谷,讓繁忙工作帶來的緊張心情得以放鬆。她欣賞了峽谷那奇妙無比、變幻莫測的景色後,在峽谷邊的平地上野餐。吉布森無意問回頭眺望,身後是猶如刀削的陡峭山崖和深不可測的峽谷,她頓時緊張得心跳加快,渾身的血液似乎凝住了。走到安全地帶後,她低下頭看着懷裏沉睡的孩子,突然想到一個奇怪的問題:嬰兒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深度和高度知覺,並對此有所反應?她決定進行研究找出答案。

爲此,吉布森設計了一個人工懸崖——“視崖裝置”來進行測試。這個裝置是一大塊玻璃平臺,中間放有一塊略高於玻璃的中央板,把嬰兒放在這個狹小的中央板上。板一側的玻璃上鋪有一塊黑白棋盤圖案的布,因爲它與中央板的高度相差不多,看起來就像一個“淺灘”。在中央板另一側的玻璃下面約一米處鋪上同樣棋盤圖案的布,給嬰兒造成一種錯覺,這一邊似乎是“懸崖”。如果嬰兒待在淺灘的棋盤圖案上,他可以探望“懸崖”但不會跌下來,因爲這實際上是一塊平整的玻璃板——“視崖”一詞由此而來。

吉布森剛開始選擇了30多個6個半月到14個月的嬰兒進行實驗,她將嬰兒放置在視崖的中央板上,讓母親交替站在視崖的深側和淺側召喚自己的孩子爬向她們。最初的研究結果是,有27個嬰兒願意從中間的平臺爬到“淺灘”上,僅有3個孩子能夠“冒險”爬過“懸崖”來到母親的身邊。吉布森還發現,當母親在“懸崖”這邊召喚孩子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非但沒有爬向母親,反而朝反方向爬,其中有一些孩子則是探頭看看“懸崖。,又擡頭望望母親,哭叫了起來。

嬰兒在視崖面前的表現說明了他們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深度知覺。深度知覺涉及三維空間的知覺。即不僅能夠知覺物體的高和寬。而且能夠知覺物體的距離、深度、凸凹等。

孩子與成人的情感交流對兒童知覺品質、情緒行爲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嬰兒具有深度知覺後,在視崖面前會猶豫不決,此時,如果母親對他微笑、點頭表示肯定、鼓勵,他就可能勇敢地越過懸崖,爬向母親那邊,如果母親表現出害怕的表情*嬰兒跨越過去的可能性就小得鄉,甚至可能哭起來。利用視崖裝置進行的實驗顯示,嬰兒會將他們所依戀的對象(母親)提供的安全或危險的信息作爲他們情緒行爲的社會性參照物。嬰兒與成人主動的情緒交流,參照成人的情緒信息,能使嬰兒避免、擺脫許多險境*並有利於嬰兒對環境的判斷和行爲的調整。

4.醫生、房地產商與藝術家 ——注意力的選擇性

醫生、房地產商和藝術家三個人一同去看望他們共同的朋友。路上他們經過了一條繁華的街道。到了朋友家以後,朋友的小女兒請藝術家給她講個故事。

“今天,我沿着街道走,’藝術家說,“看見在天空的映襯下,城市像一個巨大的穹隆,暗暗的金紅色在落日的餘暉中泛着微光,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接下來小姑娘又讓房地產商給她講個故事。房地產商講道:“我在街上看見兩個男孩子在討論怎樣掙錢,一個男孩說他想擺一個冰棋淋小攤,並把地址選在兩條街道的交會處,緊挨地鐵的人口處,因爲在這裏,兩條街上的人和乘坐地鐵的人們都可以看見他。我發現這個男孩懂得經營位置的價值,沒準他將來能成爲一個很好的商人。”

接下來,小女孩又讓醫生給她講,醫生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櫥窗從上到下都擺滿了各種藥品的瓶子,這些藥品用於治療各種消化不良,有一些人正在挑選。可是我明白他們所要的也許不是什麼藥品,而是新鮮的空氣與睡眠,但我卻不能告訴他們。”

醫生、房地產商與藝術家走的是同一條街道,但看到的卻盡不相同。原因在於也們對事物的注意具有不同的選擇性。三人的選護之所以不同,是因爲他們所受過的不同教育與訓練。教育本身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人們選並不同的刺激,即注意不同爲事物。這種注意

長時間就形成了一種習慣,使人們對某個領域的事物更加關注,並形成比較高的認識和技能。

注意力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下面不妨測試一下你的注意力。

以下數字每一項中部有一些曠兩相鄰,其和等於lo的成對的數,集中注意力找出這些數.並在每對的下面畫線。

時間.7分鐘

A.24682468369U 8194455566667777738

B.19873826455910884234568345679496

C.987987B7682676570198684743289610

D.32U2112312354378239237236324376

E.76554744466688831345178913141561

F.64328976375209382457864018258640

G 20563770895745505533554465505744

H.8365917237594376776655443322l199

I .91827364558l83729108207456789234

J.27348556472378026775675675645766

K.63860918764382928765465435432321

M.40439347368247463647586972837283

N.90161984632876428487659071151682

0.83654289661036826754698457342891

P 48654876983473896474676476473468

Q.89573869010285378232818171615648

R.64286497628018365283667788991122

S.48295163837846752266337744885599

T 62482746389619848328455918264379

U.29148756394678831234567898765437

Y 98765432198765431421521621728192

W 12345678912345671521631746135124

x.33467382914567349129123198765190

本測試題共有143對和爲10的鄰數。每答漏(答錯)一隊數字記一分。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

o一26分: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非常強,在學習中一定效率很高。

27—37分:你善於集中注意力。如果能有意識地經常進行一些這方面的訓練,你會達到優秀水平的。

38—48分:你剛剛踏在及格線上,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向前走,努力改善自己的注意力,一是向後退、毫不以目前的狀況爲忱,這樣下去,你的注意力將會變得越來越差,成爲制約你學習和工作的嚴重障礙。

49—143分:你是個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對生活缺乏激情,對周圍事物視而不見。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7

心理小故事之一:買菸

甲去買菸,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

乙去買菸,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後,他用這一毛買一盒火柴。

解讀: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第一種:店主認爲自己在一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一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爲1。第二種:店主認爲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 指數爲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在買一送一的花招上,顧客認爲有一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

解讀:變換一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換一種做法結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心理小故事之二:聰明的男孩

有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着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闆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 幾次的邀請之後,老闆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爲什麼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闆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爲我 的手比較小呀!而老闆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解讀: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心理小故事之三:聽的藝術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做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 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 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着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接着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 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爲什麼你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解讀:這就是"聽的藝術"。一是聽話不要聽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

心理小故事之四:兩個和尚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裏。兩山之間有一條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 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爲然。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直 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當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羅漢拳時。他十分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喝 水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指着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如今,終於讓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 練我喜歡的羅漢拳了。"

解讀:我們常常會忘記把握下班後的時間,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培養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這樣在未來當我們年紀大了,我們還依然會有水喝,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閒。

心理小故事之五:學會捨棄

有兩個人相約到山上去尋找精美的石頭,甲背了滿滿的一筐,乙的筐裏只有一個他認爲是最精美的石頭。甲就笑乙:"你爲什麼只挑一個啊?"乙說:"漂亮 的石頭雖然多,但我只選一個最精美的就夠了。"甲笑而不語,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負擔越來越重,最後不得已不斷地從一筐的石頭中挑一個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 時候他的筐裏結果只剩下一個石頭!

解讀:人生中會有許多的東西,值得留戀,有的時候你應該學會去放棄。

心理小故事之六:把心徑擴大1毫米

有一家牙膏廠,產品優良,包裝精美,受到顧客的喜愛,營業額連續10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業績停滯下來,以後兩 年也如此。公司經理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會議中,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公司的業績增長,重獎10萬元。

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看完後,馬上籤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了這位經理。那張紙條上寫着:將現在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消費者 每天早晨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開口擴大了l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每天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裝。第14年,公司的營業額 增加了32%。

解讀:面對生活中的變化,我們常常習慣過去的思維方法。其實只要你把心徑擴大1毫米,你就會看到生活中的變化都有它積極的一面,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心理小故事之七: 人生如茶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麼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着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傾,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着。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麼用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嚐,然後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稍傾,小和尚便提着一壺冒着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慾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升騰,在禪房瀰漫開來。釋圓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着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爲什麼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着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衝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覆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芸芸衆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

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衝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裏幾度沉浮,纔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解讀: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爲沉浮才釋放了本身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發出人生那一脈脈幽香。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8

玫瑰花枯萎了,小仍拼命吮吸,因爲它以前從這朵花上吮吸過甜蜜。但是,現在在這朵花上,小吮吸的是毒汁。

小知道這一點,因爲毒汁苦澀,與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別。於是,小憤不過,它吸一口就擡起頭來向整個世界抱怨,爲什麼味道變了?!

終於有一天,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小振動翅膀,飛高了一點。這時,它發現,枯萎的玫瑰花周圍,處處是鮮花。

心理點評:

這是關於愛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輕的語文老師的真實感悟。

有一段時間,她失戀了,很痛苦,一直想約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學知識能給她一些幫助。我們一直約時間,但快兩個月過去了,兩人的時間總不能碰巧湊在一起。最後一次約她,她說:"謝謝!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原來,她剛從九寨溝回來。失戀的痛苦仍在糾纏她,讓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溝的美麗。不經意的時候,她留意到一隻小小正在一朵鮮花上採蜜。那一剎那間,她腦子裏電閃雷鳴般地出現了一句話:"枯萎的鮮花上,小隻能吮吸到毒汁。"

當然,大自然中的小小不會這麼做,只有人類才這麼傻,她這句話裏的小當然指她自己。這一剎那,她頓悟出了放棄的道理。以前,她想讓我幫她走出來,但翅膀其實就長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飛就能飛。

放棄並不容易,愛情中的放棄尤其令人痛苦。因爲,愛情是對我們幼小時候的親子關係的複製。幼小的孩子,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離不開父母。如果父母完全否定他,那對他來說就意味着死亡,這是終極的傷害和恐懼。我們多多少少都曾體驗過被父母否定的痛苦和恐懼,所以,當愛情這個親子關係的複製品再一次讓我們體驗這種痛苦和恐懼時,我們的情緒很容易變得非常糟糕。

不過,愛情和親子關係相比,有一個巨大的差別:小時候,我們無能爲力,一切都是父母說了算;但現在,我們長大了,我們有力量自己去選擇自己的命運。可以說,童年時,我們是沒有翅膀的小小,但現在,我們有了一雙強有力的翅膀了。

但是,當深深地陷入愛情時,我們會迴歸童年,我們會忘記自己有一雙可以飛翔的翅膀。等我們自己悟出這一點後,愛情就不再會是對親子關係的自動複製,我們的愛情就獲得了自由,就有了放棄的力量。

切記: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兩個完全平等的、有獨立人格的人的事情。你可以努力,但不是說,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效果,因爲另一個人,你並不能左右。

所以,無論你多麼在乎一次愛情,如果另一個人堅決要離開你,請尊重他的選擇。

並且,還要記得,你不再是童年,只能聽憑痛苦的折磨。你已成人,你有一雙強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飛出一個已經變成毒藥的關係。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9

何謂"自然"

做爲一箇中國人,大部分都聽說一句古話:“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個說的是一種叫蜈蚣的昆蟲。

蜈蚣是用他那成百條細足蠕動前行的。可是有一天哲學家青蛙見了蜈蚣,他久久地注視着蜈蚣,心裏很納悶:四條腿走路都那麼困難,可蜈蚣居然有成百條腿,它如何行走?這簡直是奇蹟!蜈蚣是怎麼決定先邁哪條腿,然後動哪條腿,接着再動哪條腿呢?有成百條腿呢!

於是青蛙攔住了蜈蚣,問道:“我是個哲學家,我被你弄糊塗了,有個問題我解答不了。你是怎麼走路的?用這麼多條腿走路,這簡直不可能!”蜈蚣說:“是啊,我生下來就一直這麼走路的,從來沒有想過呢?現在既然你問了,那我得想一想才能回答你。”

這一念頭第一次進入了蜈蚣的意識。事實上,青蛙的問題是對的?該先動哪條腿呢?蜈蚣站立了幾分鐘,動彈不得,蹣跚了幾步,終於趴下了。它對青蛙說:“請你再也別問其他蜈蚣這個問題了,我一直都在走路,這根本不成問題,現在你把我害苦了!我動不了了,成百條腿都需要考慮好了才能移動,我該怎麼辦呢?”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0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曾經用小白鼠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走迷宮實驗。

實驗之初,他把一羣小白鼠分成3組,分別配給A、B、C三組實驗人員,然後告訴A組:“你們真是太幸運了,配給你們的小白鼠是經過幾位教授特意挑選並精心訓練的。它們血統高貴而且非常聰明,智力幾乎接近人腦,所以你們一定要好好對待它們,努力使它們發揮出最棒的水平來。”

告訴B組:“你們的運氣很一般,這些小白鼠只是很普通的一組。它們血統一般,智力也一般。你們用最常用的方法訓練它們即可。”

告訴C組:“你們非常地不幸,這組小白鼠簡直糟糕透了。它們血統低劣,智力也很差,簡直就是白癡。你們隨便用什麼方式訓練它們都行,反正它們的本質已經註定了。”

3組實驗人員按照“指示”各自訓練了小白鼠一個月之後,教授分別對3組白鼠進行了測試,最終的結果表明:A組小白鼠果然最爲聰明,不但都走出了迷宮,還縮短了專家們預計的時間;B組白鼠則表現一般,只有一半走出了迷宮,所用時間也比專家預計的稍長一些;而C組最爲糟糕,只有兩隻成功走出迷宮,而且所用時間之長簡直令人無法忍受。

實驗完畢之後,羅森塔爾很平靜地告訴各組實驗人員:其實這些小白鼠根本沒有什麼血統以及智力的區別,它們都是普通的白鼠,是我把它們分成了3組而已。

實驗人員瞠目結舌的同時,不由得想起自己一個月以來對待白鼠的態度:A組人員非常珍愛自己的白鼠,他們不但很悉心地照顧它們,還用最積極、難度最大的方法訓練這些“智力超常”的小傢伙們,甚至會定期和它們進行“語言交流”;B組人員則像對待普通動物那樣對待自己的實驗對象,按照普通的方式去訓練它們;而C組人員呢?他們每個人都在嘆息自己的運氣不好,竟然攤上這麼幾隻蠢笨的東西,恰巧訓練過程中又有很多跡象表明這夥白鼠的確“愚蠢無比”,比如不聽指揮、沒有紀律性等等,所以,他們常常打罵這些可憐的小傢伙,有時還會以“忘記”餵食的方式來懲罰它們。

羅森塔爾教授從這個實驗得到了啓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裏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爲了班上的佼佼者。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通過上述實驗,我們體會到即便智力相差無幾,被對待的方式不同,結果也會分出個優劣高低來。我們自身,乃至整個世界,往往會因爲我們的努力而改變。所以,如果你想成爲聰明人,就要以聰明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1

搜索落點

雪地行軍是樁危險的事,它極易使人患上雪盲症以至迷失行進的方向。但人們感到奇怪,若僅僅是因爲雪的反光太刺眼,爲什麼戴上墨鏡之後,雪盲症仍不可避免呢?

最近美國陸軍的研究部門得出結論:導致雪盲症的並非雪地的刺眼反光,而是它的空無一物。科學家說:人的眼睛其實總在不知疲倦地探索世界,從一個落點到另一個落點。要是連續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個落點,它就會因緊張而失明。美國陸軍對付雪盲症的辦法是,派先遣部隊搖落常青灌木上的雪。這樣,一望無垠的白雪中便出現了一叢叢、一簇簇的綠色景物,搜索的目光便有了落點。

感悟:

所有的眼睛都在搜索世界,搜索世界的眼睛不怕光怪陸離,卻怕空空一片。一個人如果搜索不到友誼的落點,他很可能對所有人充滿敵意;如果搜索不到真誠的落點,他很可能會懷疑整個世界。

目標,是個人行爲的意圖。如果沒有目標,那麼行動的結果只能是無聊、空虛,找不到生命的落點,就會患上人生前進的雪盲症。現實中,人生沒有志向,往往 無所事事,無所事事自然找不到人之爲人的社會意義和個人價值,最終結果是,極端的人選擇自殺,一般的人怯懦的活下來,但卻成爲了會呼吸的殭屍。人在職場, 要提早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目標,不應稀裏糊塗,隨波逐流。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2

說一個我真實遇見的事情。

那年我還小記得9歲左右,我跟隨我爸在一個工廠住,我爸下班比較晚,那是一個夏天的傍晚晚上7點天還是很亮很亮。小時的我比較調皮,吃飯也不安分,喜歡端着一碗飯夾好菜到處跑。我們工廠在比較偏僻的地方,晚上很少有人,工人下班了基本都回去了,那裏就我爸在看守工廠。工廠有四個門都在一堵牆上,第一個門是我住的地方的門。第二個是工廠大門,第三個則是工廠小門,第四個工廠電機房的門,電機房是我們那裏的變壓器房,一般不是停電或者跳電一般是不進去的。門平時都掛着一把把大大的銅鎖,門旁邊是一個破舊的窗子有幾塊玻璃都被路過的小孩子砸壞了,當然小孩子裏面也包括我。

我和往常一樣端着一碗飯,到處跑,剛出工廠門,看到一個60多歲的一個老爺爺,穿着一身黑色的中山裝,直溜溜的走進了電機房,我回頭看了一下家裏,家裏的燈還亮着,沒跳電呀!怎麼會有人進去了,我端着飯慢慢走到第四個門,眼前的一切讓驚呆了,門上一把大大的銅鎖死死的鎖在那裏,根本就沒有打開,我下意識的張望了一下窗子,不張望還好一張望,我碗砸地上了。

我看到機房裏面不知道什麼時候多了一個很久很久很老式的衣櫃,問題不在衣櫃是哪裏來的,而是衣櫃上面掛着一個穿着黑色中山裝的老爺爺,我的眼睛直溜溜的看着他,我想挪動我的腳想趕緊跑,可是怎麼也挪不動,像是被什麼東西抱住了我的腿。突然老爺爺的嘴角露出了一絲詭異的笑,duang,我就暈過去了。

再醒來的時候,是我爸叫我起牀吃晚飯,原來是在家下午睡午覺,做了一個噩夢。和往常一樣我夾好菜,端着飯邊走邊吃,剛走到門口,一個黑色的影子閃過第四間門。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3

買 煙

甲去買菸,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

乙去買菸,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後,他用這一毛買一盒火柴。

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第一種:店主認爲自己在一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一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爲1。第二種:店主認爲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指數爲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在買一送一的花招上,顧客認爲有一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

變換一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換一種做法結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聰 明 的 男 孩

有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着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闆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幾次的邀請之後,老闆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爲什麼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闆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爲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闆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聽 的 藝 術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做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着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接着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爲什麼你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這就是"聽的藝術"。一是聽話不要聽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

哈利:買我的馬戲票免費贈包花生

美國宣傳奇才哈利十五六歲的時候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馬戲場內叫賣小食品。但是每次看戲的人不多,買東西吃的人則更少,尤其是飲料,很少有人問津。有一天,哈利突發奇想:向每一位買票的觀衆贈送一包花生,藉以吸引觀衆。但是老闆堅決不同意他這個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做擔保,請求老闆讓他一試,並承諾說,如果賠錢就從他的工資裏面扣;如果贏利了,自己只拿一半。老闆這才勉強同意。於是,以後每次馬戲團的演出場地外就多了一個義務宣傳員:“來看馬戲嘍!買一張票免費贈送好吃的花生一包!”在哈利不停的叫喊聲中,觀衆比往常多了幾倍。

觀衆進場後,哈利就開始叫賣起飲料來,而絕大多數觀衆在吃完花生之後覺得口渴都會買上一瓶飲料。這樣一場馬戲下來,營業額比平常增加了十幾倍。其實,哈利在炒花生的時候加了少量的鹽,這樣花生更好吃了,而觀衆越吃越口渴,飲料的生意自然就越來越好了。

總統與書

美國一出版商有一批滯銷的書久久不能脫手,便給總統送去一本,並三番五次地徵求總統的意見,忙於政務的總統沒有時間與其糾纏,便隨口應了一句:“這本書不錯!”出版商如獲至寶般地大肆宣傳:“現在有總統先生喜歡的書出售。”於是,這些滯銷的書不久就被一搶而空了。

不久,這個出版商又有書賣不出去了,他又送給總統一本。總統上了一回當,想奚落他一下,便說:“這本書糟透了。”出版商聽後大喜,他打出廣告:“現在有總統討厭的書出售。”結果,不少人出於好奇爭相購買,書隨之脫銷。出版商第三次將書送給總統的時候,總統接受了前兩次的教訓,不置可否。出版商卻大作廣告:“現在有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出售!”居然又一次大賺其利。

雞蛋握在女人的手裏

摩根是美國的大富豪,他年輕時攜妻子闖蕩美國之際還是個窮光蛋。爲了生計,他和妻子開了一個雜貨店賣雞蛋。摩根賣雞蛋時常常有顧客抱怨說他的雞蛋小。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總結,他便讓妻子來賣雞蛋,結果顧客不僅不嫌雞蛋小,反而對摩根的印象和態度也大大改觀了。原因就在於,摩根的手又大又粗,使得雞蛋相比之下就顯得有些小了。同樣一個雞蛋,放在一個女人纖細的手裏和一個男人粗壯的手裏,在購買者的視覺上,雞蛋就不是同一個雞蛋了。

兩 個 和 尚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裏。兩山之間有一條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爲然。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當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羅漢拳時。他十分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喝 水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指着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如今,終於讓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羅漢拳了。"

我們常常會忘記把握下班後的時間,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培養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這樣在未來當我們年紀大了,我們還依然會有水喝,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閒。

學 會 舍 棄

有兩個人相約到山上去尋找精美的石頭,甲背了滿滿的一筐,乙的筐裏只有一個他認爲是最精美的石頭。甲就笑乙:"你爲什麼只挑一個啊?"乙說:"漂亮 的石頭雖然多,但我只選一個最精美的就夠了。"甲笑而不語,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負擔越來越重,最後不得已不斷地從一筐的石頭中挑一個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 時候他的筐裏結果只剩下一個石頭!

人生中會有許多的東西,值得留戀,有的時候你應該學會去放棄。

把心徑擴大1毫米

有一家牙膏廠,產品優良,包裝精美,受到顧客的喜愛,營業額連續10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業績停滯下來,以後兩 年也如此。公司經理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會議中,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公司的業績增長,重獎10萬元。

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看完後,馬上籤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了這位經理。那張紙條上寫着:將現在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消費者 每天早晨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開口擴大了l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每天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裝。第14年,公司的營業額 增加了32%。

面對生活中的變化,我們常常習慣過去的思維方法。其實只要你把心徑擴大1毫米,你就會看到生活中的變化都有它積極的一面,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人 生 如 茶

有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麼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着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等一會兒,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請年輕人喝茶。看着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着。這個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麼用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當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嚐,然後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等了片刻,小和尚便提着一壺冒着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這時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慾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升騰,在禪房瀰漫開來。釋圓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着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爲什麼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着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衝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用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覆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這世間芸芸衆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

而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衝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裏幾度沉浮,纔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爲沉浮才釋放了本身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發出人生那一脈脈幽香。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4

一個人去買鳥,看到一隻鳥前標:此鳥會兩門語言,售價200元一隻。另一隻鳥前標道:此鳥會四門語言,售價400元。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鳥,毛色暗淡散亂,標價800元。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隻鳥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那爲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爲另外兩隻鳥都叫這隻鳥老闆。

(說明: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得放權,懂得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爲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業務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5

小豬太胖了,圓滔滔的身體讓它不能跟同伴們一起玩,連走路都吵着說累,小豬決定減肥,朋友們也資助小豬一起減肥,各人決定用跳繩的要領來資助小豬減肥。

小狗和小貓展示着給小豬看,它們一上一下的跳的特別漂亮,小貓還跳了個花樣呢!小豬看着也覺得特此外好玩,急遽湊上前去說:“我也要玩、我也要玩。”

可小豬從來沒跳過跳繩,剛一蹦起來就被繩子纏住,“撲通”一聲摔在了地上,“哎呦——哎呦——疼死我了。”小豬哀嚎着。

坐在地上的小豬說什麼也不願起來,小豬說:“我可不想在被繩子絆倒,疼死我了。”

小豬不願意在去學跳繩,朋友們對小豬說:“如果你做事情因爲受一點苦就中途而廢,那你永遠都只是一隻肥胖的小豬,我們可不願意和一隻胖豬做朋友。”

小豬可不想失去朋友,更不想成爲一隻被人譏笑的胖豬,在朋友們的勉勵和資助下,小豬學會了跳繩,現在小豬不僅是一個跳繩妙手,照舊一隻漂亮的小豬,小豬在朋友們的資助下,減肥樂成,而且這次加入的運動跳繩角逐上還獲得了第一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