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有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4.9K人 

《未來簡史》有感範文1

一日偶然在網絡上讀到了一些有關“中國小趨勢”的看法觀點,對其深以爲然,查閱出處,書名爲《未來簡史》,名字便有些神祕意味,便更加興致盎然地在工作之餘抽時間前去閱讀。

《未來簡史》有感範文

翻開《未來簡史》一書,前言的第一句便令我感觸頗多:我們都是沒有明天的人。在此書中講述了無數個實現或者未曾實現的預言,而所有的預言都是對未來的猜想,沿着各種軌道,文學的、藝術的、科學的、宗教的,最大膽的推測,都向着明天與未來奔去。

未來簡史就像是一本預言之書,它關注着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關注點在多樣豐富的傳播上,在日新月異的科技中,在日趨多元的生活方式裏,也在飛速奔向未來的社會中,在快速發展的經濟時代中,更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裏。無數預言的實現,在時間裏沉澱,一筆筆地勾畫着時代的藍圖。預言有好有壞,重要的是我們看待它的方式與視角。我們懷抱着兩種不相同的態度來面對預言,一是希望,二是恐慌,而這些都來自於一種內心的不確定感。但是當我們選擇全部傾聽時也許能夠走的更遠,無論在哪個位置上,我們都應當有足夠的理由去相信未來。

閱讀之中,除了一個個預言引發着我的感觸與思考,我對我們生活的環境也逐漸有了更多的關注。時代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確實給我們的地球帶來了更多的傷害,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爲當代大力提倡的價值理念更彰顯出其重要性與必要性。颶風、海嘯、地震、瘟疫、饑荒。似乎在自然生氣的時候,我們更加地卑微與渺小。我們需要努力,去讓自己融入自然,愛護環境,爲了我們自己,更爲了那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即使不能做很多事情,但是哪怕是日常生活裏少用一雙一次性筷子、少浪費一張紙也能盡一份力呀!而這些微薄之力,卻有希望能匯成涓涓細流,浸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在現今的時代發展大趨勢中,似乎個人的發展小趨勢也都在朝着同一個方向而努力,但事實上並不盡然。在如今的時代,正是由於各種科技的不斷髮展與優化,工作效率不斷提高,我們無數個小的個體有精力與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社會上甚至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斜槓青年”,他們同時從事多種工作,在各自的生活中不斷努力創造着自己生活中的與衆不同。我們有很多時候都可能迫不得已跟隨着時代洪流大趨勢前行,但在這個時代,在這個開放發展的中國,我們個人也完全可以選擇自己的小趨勢,我們也可以登上舞臺,在自己的崗位上閃閃發光,取得喜人的成績。每一個人都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工作,無數的個人選擇匯聚成爲小趨勢的洪流,由小趨勢衍生成爲大趨勢,最終甚至決定一個民族進化發展的方向,而中國也因此變得愈發嶄新與強盛。

想象力是開啓未來大門的鑰匙,正是因爲我們豐富的暢想,我們的生活才充滿了希望,在平淡而有意義的工作之中,我想我也可以試着去學會想像,學會思考,去想想未來的樣子,自己給未來畫一個像,似乎在這有時略顯瑣碎的當下也是一件樂事呢!

書中有提到:我們不作任何預言。那麼我們做的是什麼呢?我思考許久,其實更可能做的是對當下細膩的感知與對未來敏銳的洞察吧!

《未來簡史》有感範文2

序言

有次微信上聊天,我問大雄對未來一百年的世界發展大勢有什麼看法,因爲我們這代人就大致生活在這段時間裏。他十分推薦我看《未來簡史》這本書。

看了之後確實挺有啓發,作者所想的很多問題,也是我十多年來一直在想的問題,但是作者的思考更加成體系,表達更清楚。在讀書之餘,我另外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時代,像赫拉利這樣的人,實際上就是"專業思考者".我們一般人在生活中總是有這樣那樣的雜事,或懶惰,或無方向,而赫拉利這樣的專業思考者,正好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互補。

作者提到一個詞組,華爾街上的尼安德特獵人,用它描述我們現代人的生活真是非常恰當的。如今的我們,對於周遭的世界,已經越來越難以獲得充分的理解。技術變得無比複雜,搞清楚背後的原理逐漸變得不可能,組織結構、流程也繁瑣得難以把握,要釐清各種大小事件之間的聯繫,更是難上加難。最後很可能就乾脆放棄,不理解就不理解吧,一樣過日子。

但作者沒有放棄,雖然微觀的社會現象已經複雜到無法把握,他尋找到了一種宏觀上的框架,來對現實世界進行解讀,《未來簡史》就是他對現在的觀察和對未來的'預測,提供了非常宏大的視角,幫助讀者來理解世界的運作。

這本書內容很豐富,有四點對我來說很有啓發,印象很深,下面簡單介紹。

(一)意義之網

作者提出了"意義之網"這個概念,人類幾千年有記錄的歷史,就是這個意義之網在發生變化。

社會的組織和運作,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動來傳播一個設定好的故事,這個故事會決定所有人的人生意義,好壞、美醜、對錯都將在這個意義之網中被判斷。

從最早的各類宗教,到社會主義,到人文主義,不同的時代講着不同的故事,相信同一個故事的人,就在同一個網中互動。

有了這種理解,我們對於許多常見的社會概念,將會獲得一個稍微不同的看法。

(二)敘事自我

作者將自我分爲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

當下的感受即是體驗自我,可以感受愉悅和痛苦。

而生活中的長期決定,則依賴於敘事自我。每個人爲自己編織一個故事,按照這個故事來過自己的人生。我們在編寫自己的故事時,會參考我們周圍人的故事,還有專家、成功人士們的故事,於是我們加入意義之網。

當我們說起"我"時,實際上指的是這個故事中的我。

(三)知識公式

作者總結了三個時代的知識公式:

1.中世紀:知識=經義X邏輯

2.現在:知識=實證數據X數學

3.新人文主義(未來):知識=體驗X敏感性

這是一個很有顛覆性的說法,讓我們看到,()知識本身的形式也在發生變化。目前在我們的社會中,以經驗觀察和數學統計爲基礎的知識仍然占主導地位。但是我們也可以發現,個人體驗的重要性在逐漸增強。

在諸如各類設計、藝術創作等活動中,體驗和敏感性越來越具有特殊的價值,實際上也可以將它們看作一種知識。

(四)數據和算法

市場,政府,甚至人本身,都是處理數據的方式。

作者說現在科學界在逐漸形成一種共識,生物只是一種算法,它對各類數據進行處理。製造出超越人類的算法,是很有可能實現的,人存儲、處理數據的能力遠遠不不上大型計算機。

我們其實已經身處算法的世界,而且社會算法正在不斷進化。今年我們國家開始在很多大學開設"數據分析與大數據技術"的專業。

在未來所有人可能面臨的威脅:少數人經過升級後變成超人類,他們超越了算法,擁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和創造力,所以能夠作出世界上最重要的決定,算法系統無法瞭解也無法管控這些人。但大多數人並不會升級,於是也就成了低等動物,同時受到算法和超人類的控制主導。

小結

生物技術和智能技術在未來可能會逐漸結合,發展出超越現在人類的"新人類",也許會實現永生,實際上有些人已經在做相關的研究。《未來簡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小結,我們人最本質的慾望,比如永葆青春,長生不死,千萬年來並沒有變化,以往我們只能在宗教儀式中幻想一下,但科技的發展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也讓人類看到了新的希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