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英留學學制短文憑含金量高

本文已影響2.51W人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截至今年7月1日,全國已有415萬高校畢業生落實去向,就業簽約率僅僅爲68%,仍有近300萬畢業生未實現就業。由於今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社會對於高學歷人才的需求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近日,記者瞭解到,一年的英國碩士項目已經成爲不少高校畢業生的熱門選擇。

赴英留學學制短文憑含金量高

學制短文憑含金量高

英國以其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享譽國際的教育水準、嚴謹的學風和一流的教學設施備受海外學子的關注。西南財大留學專家劉老師介紹說:“英國的學制爲本科三年、碩士一年。雖然碩士只需要一年的時間,但文憑含金量非常高,不管是在當地找工作或是回國就業都有相應的優勢。學生在一年中,要適應全新的英語教學、考試、課程論文、小組討論、項目合作等,還有大量的課後閱讀、查找資料,將是非常忙碌和辛苦的。”

  讀預科提前煉“內功”

那麼,如何在去英國之前就修煉好學習和學術的雙重能力呢?有留學專家介紹說,去英國讀碩士之前先讀預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不僅可以修煉自己的學習和學術雙重能力,還能節省很大一筆費用。據介紹,目前到英國讀本科的學生平均學費是18萬人民幣,在英國讀一年語言,至少需要18萬-20萬人民幣。

此外,目前英國是少數接受專科生讀碩士的國家之一。大專生在就讀英國碩士前,必須先修讀碩士預科或碩士文憑課程。全日制兩年的學生,具備了三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的,可以選擇先讀英國大學的預科,再申請碩士學位。大專生就讀英國碩士只需通過二年學習,考試合格後就可拿到英國碩士文憑。

  謀就業提升職業競爭力

正在出國留學預備學院留英碩士預備項目就讀的王同學說,去年這個時候,同寢室其他3個室友同時準備考國內研究生,而他卻決定考取英國碩士,原因在於國內大學生報考研究生的越來越多,同質化競爭將導致將來很難找到好工作。“到英國學個熱門專業的研究生,只需要一年時間,可以比國內研究生提前進入社會。”有專家介紹說,英國政府在去年年底推出了“畢業工作類別簽證”,在英國取得學位的畢業生還可以申請留在英國達兩年的時間。因此,在留學之前結合興趣選擇一個就業前景好的熱門專業,將來無論是在英國還是回國,都有望成爲職場的佼佼者。

國外經濟的不景氣,讓留學生暑期實習也出現了“回潮”,選擇歸國實習的留學生羣體日益壯大,甚至包括高中畢業即出國的小留學生。在他們看來,回國實習既能儘早瞭解國內的工作環境,也能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甚至有人稱其爲回國“鍍金”。

“是否回國實習,主要取決於學生的職業規劃。比如將來有志在國內創業或在國內發展的.學生,就可以提早回國提早投入到相關行業裏去。也有些國外院校的教授希望學生能寫出中國特色的畢業論文來,部分學生也因爲這個原因回國實習,得到第一手資料”,專家說。

職場專家也持相同觀點,建議留學生在選擇是否回國實習時,首先考慮今後的職業規劃。建議小留學生不要盲目找實習單位,不要將實習混淆爲勤工儉學,如果花費不菲的成本回國實習,只是找份類似勤工儉學或兼職工作,對以後就業而言含金量並不高。

此外,小留學生由於離開中國時年齡較小,通常沒有實習或工作經驗,回國後,對國內工作環境的適應肯定不如國內的學生,如何在短時間內儘快地融入環境,如何讓實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都是讓他們頭疼的問題。

在專家看來,企業最看重學生的實習心態,以及對待實習的態度。作爲曾經的小留學生,沙赫也曾經有過回國實習的經歷。1999年高三畢業後,沙赫赴英國就讀市場營銷專業,2002年暑假曾回國在北京一家涉外5星級酒店實習。實習過程中有意識地鍛鍊自己與同事配合的溝通及團隊協作能力,觀察管理制度是如何有效執行的,思考國內外不同企業在管理制度方面的異同,這些既讓他在短期的實習中很快融入了工作環境,也獲益頗豐。

  實習途徑

  1 家人朋友幫忙介紹

一般而言,家人朋友介紹實習單位是留學生普遍採用也最有效的途徑,既可免去一些繁瑣的實習手續,也能保證信息的可靠性。

  2 網上搜索招聘計劃

藉助網絡可以搜索到公司近期、甚至於遠期的招聘實習生計劃。可以關注以下幾類:一類是各大招聘網站的校園頻道,一類是國內院校的就業網站和BBS,一類是目標企業的招聘信息。對於最後一類,利用好專業優勢,可以先了解自己留學院校中該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去了哪些公司,如果在中國有分支機構或業務,一般也會有實習生招聘計劃,有針對性投,可能性會更高一點。

  3 借力海外校友會、同鄉會

目前,不少使館都會組織校友會,在網上定期或不定期地發佈就業及實習信息,及時加入有助於擴大信息來源的渠道,成爲小留學生以後獲取實習機會的途徑。通過同學會或同鄉會獲得實習,則更容易和企業建立直接聯繫,而且由於介紹實習的人也處於該企業,可使留學生獲得更多的實習機會。此外,往屆畢業生也是一個很好的資源,因爲他們都有實習經驗和一定的人脈關係,可向在校生提供很多寶貴的招聘信息。

  “鍍金”感受

  國內實習含金量一點不比國外差

欒楠,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專業大學三年級

“給總工程師做助理,辦公室就設在工地旁邊的簡易房裏,連女廁所都沒有。去資料室研究圖紙,頂着烈日去工地拍照,查找安全問題,寫報告,每天也不覺得累,特帶勁兒。”回憶起以前回國實習的經歷,欒楠依舊很興奮。

2004年,還在上高二,欒楠隻身遠赴英國留學。2007年3月份,欒楠開始考慮實習,打算在四五月份考試結束後就回國,“但其實這個時間已經晚了,因爲當時才大一,對實習沒什麼概念,等到醒悟過來的時候,都已經到三四月份,申請也快截止了。所以一開始,雖然申請了很多北京、上海的企業,但後來還是走了捷徑,在同學父親的幫忙介紹下,去了北京城建集團。

對於國內學生而言,大一很少會有實習的意識,但欒楠說,自己有實習計劃,一方面的原因其實是“隨大流”,看着周圍的同學有的去銀行、有的去工廠實習,自己要是4個月的暑假閒着,實在太浪費了。而且作爲本科生,與研究生還不一樣,欒楠很想知道國內對自身所學專業的需求,讓自己本科畢業時能對是否留在英國就業作出明智的抉擇。

初涉職場,欒楠最先體會到的衝突是“留學生與國內企業互相不瞭解,雖然帝國理工大學早已聲名在外,但總工程師卻沒有聽說過”。雖然經歷了最初學校不被瞭解的鬱悶,接下來的實習還是讓欒楠找到了優越感,“一起實習的有國內大四的學生,雖然當時我才大一,但是與國內大四學生相比,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並不比他們差,國內規範雖然與英國不同,但也很快就能掌握。”

除了相互的不瞭解,職場文化的衝突自然也在所難免。欒楠說,實習之前,爸爸就提醒自己,每天早點到單位,掃地、打水之類的小事要搶着做。

因爲經常得寫報告,遞交一個報告得層層審批很是繁瑣,與領導溝通也不夠輕鬆自在。一開始這讓欒楠覺得不習慣,在國外實習不用這麼累,後來看見所有實習生都這樣,也就慢慢適應了。而且因爲實習的項目正好是奧運工程,欒楠覺得這份實習的含金量一點也不比在國外差。(繆晨霞)

專家提醒

  小留學生難以真正認識實習本質

小留學生的優勢在於,如果在國外鍛鍊夠多,語言、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會比較強。但小留學生由於年齡較小時已到國外,相對而言,專業知識水平不是非常好,如果要找專業性強、門檻高的實習單位會比較困難。

從用人單位看,如果留學生和國內學生相比沒有優勢,其實已是留學生的劣勢。而且國內學生有時間和空間上的優勢,獲取信息的渠道要比在國外的多,實施也更爲方便。

此外,高中階段或高中畢業即出國的留學生,普遍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對他們而言,以後就業不會有太大困難,因而內心可能無法像其他學生一樣真正認識實習的本質,及其對在校學生的意義。

  實習貼士

找準回國時機:專家說,一般國外學校放假時間都比國內早,這時大部分的中國學生正在準備期末考試。所以留學生這時回來剛好打個時間差。最好在課程結束前兩個月開始在國內投遞簡歷,因爲用人單位需要大概兩週的時間決定是否需要安排下一步的面試。面試一般會採取電話和網絡的形式。

安排好籤證:一切確定好之後,算好自己的簽證是否可以在實習期結束時仍有效。比如6月份要開始爲期6個月的實習,簽證則至少要到下一年的1月之前有效才行。爲了確保在實習期結束後還可以返回留學國家,安排好自己的簽證申請事宜,會爲自己減少很多麻煩。

注意實習證明:如果學生所選擇的實習是記錄學分的,那需和學校申請,並按照學校規定的實習時間及相關實習規定(大三或大四)實習,各國在此問題上差不多。以法國爲例,先要在國外院校領表,說明自己要回國實習,這只是向學校申請回國實習的證明。國內實習單位只要出具實習證明即可,該證明沒有統一格式,不一定是表格。如果不記錄學分,無需向學校申請。

在維州女子網壇赫赫有名的華裔網球好手張怡漣(Elaine Zhang),代表她所就讀的費郡Westfield高中南北征戰,曾在全州高中女子網球賽數度封后,最佳成績曾列中大西洋區排名第二,爲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張怡漣決定選擇提供她四年食宿和學費全免的北卡州東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就讀。

她的父親張濤指出,雖然華人家長多數都想讓子女唸名校,但面對目前的經濟情況,學費的負擔自然成爲應屆畢業生家庭的重點考量。

勒緊褲帶 咬牙砸大錢

的確,經濟不景氣,企業吹裁員風,退休金也從401K縮水成201K,面對金融風暴,有人明明常春籐私校在望,家長卻擔心供養不起而逼着子女放棄;有的則是勒緊褲腰帶,咬緊牙關勇往直前,去年把兒子送進康乃爾大學的謝先生說得傳神:「我就當他是一年買一輛全新的Lexus,然後蒙着眼推下山谷!」

這一波的金融危機幾乎全面改變了美國家庭選校的觀念。Collegiate Choice Inc是一間提供家長與學生付費校園導覽影片的公司。它的副總裁奎蒙(Cliff Kramon)觀察到,過去客戶平均一次選取四所學校,近來客戶的選取量卻暴增一倍,甚至有客戶一次選取高達15所學校的影片作爲參考。「金融危機確實讓學生與家長對學費更加敏感了」。他認爲,這個趨勢顯示家長與學生更多方面考量不同學校的可能性,也反映出他們希望藉由更謹慎的篩選過程來鎖定「付出最小,回收最大」的投資效益。

前麻州教育局長康寧(Joseph Marr Cronin)與新英格蘭商學院(New England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Finance)校長賀頓(Howard E. Horton)也表示,民衆過去思考每平方呎1000美元的房子是否值得購買,現在則懷疑每週要花上1000美元的學校是否值得送孩子去念。「越來越多民衆認爲高等教育的標價普遍過於昂貴,而品質卻沒有等比例提升」。

愈來愈多的人質疑:大筆銀兩投資「名校」是否值得?

這些「常春藤聯盟」名校和同樣評級的私校的花費,比州立大學一年貴約3萬元。哈佛、賓州大學、康乃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這些亞裔學子和家長心目中的上選「名校」,一年的學費、雜費、食宿交通加起來超過5萬。20萬元換一張文憑,富裕人家可能不當回事,但對於拿不到財務補助的中產家庭而言,這張文憑的代價可能是十幾萬元學生貸款,10年不得翻身…

名校=成功保證書?

名牌學府的文憑是否是攀上成功頂峯的絕對保證書?看法其實見仁見智。5月才上任的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的經濟學專家克魯格(Alan Krueger)和美隆基金會(Mellon Foundation)的戴爾(Stacy Dale),曾在90年代末期對社會「名校=成功」的誤解做了科學性的探討。結果發現,學生棄名校而選擇名氣略低的學校就讀,日後依舊能與名校畢業生享有同等水準的薪資待遇。

該研究鎖定 1976年入學的34所公私立大學新生,並將其中曾申請頂尖名校者分離出來,依取樣者的1995年薪資做分析比較。該研究發現,當屆自耶魯畢業的學生,在社會奮鬥15年後,比自路易斯安納州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畢業者,平均薪資高出30%;爲了進一步研究名校與前途的關聯性,兩位學者再鎖定同一羣組的耶魯大學畢業生,和同屆曾獲得頂尖名校入學許可卻選讀非名牌學府的另一組再進行評比,發現這兩組到了1995年的薪資,基本上不相上下。

克魯格表示,如單以薪酬作爲考量,他們發現能進入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常春藤大學之一)的學生如改選就讀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其橄欖球校隊往往比學術表現更爲人知),未來成就不會比較低。而即使學生被名校拒絕,日後仍能和實際進入名校的學生取得同等成就。

該研究因此做出這樣的結論:申請並獲得名校入學許可者,他們自我期許較大,無論最後出自何校,畢業後在職場的表現都不錯。換句話說,成功的鑰匙不在學校,而在學生本身!

當然,對名校深信不疑之輩,也有不同的論見,他們認爲,名校的學術研究不見得高人一等,但踏進名校對未來事業前程的確有「如虎添翼」的效應。

 投資名校 終身都受用

兩名子女分別畢業自耶魯、史丹福的L.S.李指出,投資房地產穩賺不賠的口訣是「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投資名校的回收保證則是「Connection!Connection!Connection!」老李說,把收入撇一邊不論,女兒從求學、實習到求職,一路都受到識與不識的「耶魯人」照應,名校的向心力和社會關係,終身都受用無窮。

三年前拒絕常春藤名校選讀規模較小、學費較低廉的德州萊斯大學,陳怡萱認爲,除了學費考量,該校的工程系和獨特的校舍residential college系統是讓她心儀的地方。即將提前畢業,她將繼續攻讀碩士,以提供獎學金的學校爲優先考量。「名校」很吸引人,「認清現實、找出適才適所的學校」是她給兩個妹妹的忠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