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禮儀 之 握手禮儀

本文已影響2.85W人 

職場禮儀 之 握手禮儀

在交際應酬中,相識者之間與不相識者之間往往都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向交往對象行禮,以示自己對對方的尊重、友好、關心與敬意。此種禮儀,即所謂相見禮,也就是人們會面時約定俗成互行的禮儀。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人們所採用的相見禮往往千差萬別、互不相同。其中爲人們所熟知的,就有點頭禮、舉手禮、致意禮、脫帽禮、擁抱禮、親吻禮、鞠躬禮、合十禮、吻手禮、吻足禮、碰鼻禮、拱手禮、叩頭禮、跪拜禮、屈膝禮等。但是,當今在我國乃至世界各國最爲通行的相見禮卻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採用的握手禮。

握手禮,通常簡稱握手。學習握手禮,應掌握的要點有握手的時機、握手的次序、握手的方式、握手的禁忌,等等。此外,對國內外目前常見的其他相見禮,亦應略知一二。

一、握手的時機

何時宜行握手禮?這是一個十分複雜而微妙的問題,它通常取決於交往雙方的關係、現場的氣氛,以及當事人個人的心情等諸多因素,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一個人若要在人際交往中顯得彬彬有禮,那麼就應瞭解在什麼時候應當握手,在什麼時候不必握手,否則即爲失禮。

1.應當握手的場合

下列時刻,一般應與別人握手:

遇到較長時間未曾謀面的熟人,應與其握手,以示爲久別重逢而萬分欣喜。

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同相識之人道別,應與之握手,以示自己的惜別之意以及希望對方珍重之心。

在家中、辦公室裏以及其他一切以本人作爲東道主的交際場合,迎接或送別來訪者之時,應與對方握手,以示歡迎或歡送。

拜訪他人之後,在辭行之時,應與對方握手,以示 再會 。

被介紹給不相識者時,應與之握手,以示自己樂於結識對方,併爲此深感榮幸。

在社交性場合,偶然遇上了同事、同學、朋友、鄰居、長輩或上司時,應與之握手,以示高興與問候。

他人給予自己一定的支持、鼓勵或幫助時,應與之握手,以示衷心感激。

向他人表示恭喜、祝賀之時,如祝賀生日、結婚、生子、晉升、升學、喬遷、事業成功或獲得榮譽、嘉獎時,應與之握手,以示賀喜之誠意。

他人向自己表示賀喜、祝賀之時,應與之握手,以示謝意。

對他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時,應與之握手,以示真心實意。

應邀參加社交活動,如宴會、舞會、音樂會之後,應與主人握手,以示謝意。

在重要的社交活動,如宴會、舞會、沙龍、生日晚會開始前與結束時,主人應與來賓握手,以示歡迎與道別。

得悉他人患病、失戀、失業、降職、遭受其他挫折或家人過世時,應與之握手,以示慰問。

他人向自己贈送禮品或頒發獎品時,應與之握手,以示感謝。

向他人贈送禮品或頒發獎品時,應與之握手,以示鄭重其事。

2.不宜握手的場合

在下述一些時刻或場合,因種種原因,不宜同交往對象行握手禮。此時,可採用對方理解的方式向其致意。

一是對方手部負傷。

二是對方手部攜帶物品

三是對方手中忙於他事,如打電話、用餐、喝飲料、主持會議或與他人交談,等等。

四是對方與自己距離較遠。

五是對方所處環境不適合握手。

二、握手的次序

在正式的場合,行握手禮時最重要的禮儀問題,是握手的雙方應當由誰先伸出手來 發起 握手,即握手的先後次序問題。倘若對此一無所知,在與他人握手時,輕率地搶先伸出手去而得不到對方的迴應,那種場景是令人非常尷尬的。

1. 尊者決定 原則

根據禮儀規範,握手時雙方伸手的先後次序,應當在遵守 尊者決定 原則的前提下,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尊者決定 原則的含義是:當兩人握手時,首先應確定握手雙方彼此身份的尊卑,然後以此而決定伸手的先後。通常應由位尊者首先伸出手來,即尊者先行。位卑者只能在此後予以迴應,而絕不可貿然搶先伸手,否則就是違反禮儀的舉動。在握手時,之所以要遵守 尊者決定 原則的好處也體現對位尊者的尊重,也是爲了維護在握手之後的寒暄應酬中位尊者的自尊。因爲握手往往意味着進一步的交往的開始,如果位尊者不想與位卑者深交,便大可不必伸手與之相握。換言之,如果位尊者主動伸手與位卑者相握,則表明前者對後者印象不壞,而且有意與之深交。

2.具體的情況

根據具體情形而言,握手時雙方伸手的先後次序大體包括如下幾種情況:

一是年長者與年幼者握手,應由年長者首先伸出手。

二是長輩與晚輩握手,應由長輩首先伸出手。

三是老師與學生握手,應由老師首先伸出手。

四是女士與男士握手,應由女士首先伸出手。

五是已婚者與未婚者握手,應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

六是社交場合的先至者與後來者握手,應由先至者首先伸出手。

七是上級與下級握手,應由上級首先伸出手。

八是職位、身份較高者與職位、身份較低者握手,應由職位、身份較高者首先伸出手。

3.特殊的情況

若是一個人需要與多人握手,則握手時應講究先後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長者後年幼者,先長輩後晚輩,先老師後學生,先女士後男士,先已婚者後未婚者,先上級後下級,先職位、身份高者後職位、身份低者。

在公務場合,握手時伸手的先後次序主要取決於職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閒場合,它則主要取決於年紀、性別、婚否。

在接待來訪者時,這一問題則較爲特殊一些:當客人抵達時,一般應由主人首先伸出手來與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辭時,則應由客人首先伸出手來與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 歡迎 ,後者則表示 再見 。若這一次序顛倒,則極易讓人發生誤解。

應當強調的是:上述握手時的先後次序可以用來律己,卻不必用來處處苛求於人。如果當自己處於尊者之位,而位卑者搶先伸手要求相握時,最得體的做法還是應與之配合。若是過分拘泥於禮儀,對其視若不見,置之不理,令對方進退兩難,當場出醜,也是失禮於對方的表現。

三、握手的方式

握手的標準方式,是行禮時行至距握手對象約一米處,雙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握手時應用力適度,上下稍許晃動三四次,隨後鬆開手來,恢復原狀。具體來說,握手時應加以注意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神態自然

與人握手時,理當神態專注、熱情、友好、自然。在通常情況下,與人握手時,應面含笑意,目視對方雙眼,並且口道問候。

在握手時,切勿顯得自己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傲慢冷淡。如果在此時遲遲不握他人早已伸出的手,或是一邊握手,一邊東張西望,甚至忙於跟其他人打招呼,都是極不禮貌的。

2.姿勢正確

向他人行握手禮時,只要有可能,就應起身站立。除非是長輩或女士,否則坐着與人握手是不合適的。

握手之時,雙方彼此之間的最佳距離爲一米左右,因此握手時雙方均應主動向對方靠攏。若雙方距離過大,顯得像是一方有意討好或冷落另外一方。若雙方握手時距離過小,手臂難以伸直,也不大雅觀。最好的做法,是雙方將要相握的手各向側下方伸出,伸直相握後形成一個直角。

3.手位恰當

在握手時,手的位置至關重要。常見的手位有兩種:

一是單手相握。以右手單手與人相握,是最常用的握手方式。

單手與人相握時,手掌垂直於地面最爲適當。它稱爲 平等式握手 ,表示自己不卑不亢的態度。

與人握手時掌心向上,表示自己謙恭、謹慎,這一方式叫做 友善式握手 。

與人握手時掌心向下,則表示自己感覺甚佳,自高自大,這一方式叫做 控制式握手 。它是通常不宜採用的。

二是雙手相握。雙手相握,即用右手握住對方右手後,再以左手握住對方右手的手背。這種方式,適用於親朋故舊之間,可用以表達自己的深厚情誼。一般而言,此種方式的握手不適用於初識者與異性,因爲它有可能被理解爲討好或失態。這一方式,有時亦稱 手套式握手 。雙手相握時,左手除握住對方右手手背外,還有人以之握住對方右手手腕、握住對方右手手臂、按住或擁住對方右肩。除非至交之間的交往,此類做法最好都不要濫用。

4.力度適中

握手時,爲了向交往對象表示熱情友好,應當稍許用力,大致握力以在兩公斤左右爲宜。與親朋故舊握手時,所用的力量可以稍大一些;與異性以及初次相識者握手時,則千萬不可用力過猛。

總之,在與人握手時,不可以毫不用力,不然就會使對方感到缺乏熱情與朝氣。但也不宜矯枉過正,如果在握手時拼命用力,不將對方握得齜牙咧嘴不肯罷休,則難免示威或挑釁之嫌。

5.時間得體

在普通情況下,與他人握手的時間不宜過短或過長。大體來講,握手的全部時間應控制在3秒鐘以內,握上一兩下即可。

握手時兩手稍觸即分,時間過短,好似在走過場,又像是對對方懷有戒意。而與他人握手時間過長,尤其是拉住異性或初次見面者的手長久不放,則會被人誤解。

四、握手的禁忌

在人際交往中,握手雖然司空見慣,看似尋常,但是由於它可被用來傳遞多種信息,因此在行握手禮時應努力做到合乎規範,並且避免下述握手的禁忌。

不要用左手與他人握手。尤其是在與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時需要牢記此點,因爲在他們看來左手是不潔的。

不要在握手時爭先恐後。應當遵守秩序,依次而行。特別要記住,與基督教徒交往時,要避免兩人握手時與另外兩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狀。那種形狀類似十字架,在基督教徒眼中是很不吉利的。

不要在握手時戴着手套。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戴着薄紗手套與人握手,纔是被允許的。

不要在握手時戴着墨鏡。只有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方能例外。

不要在握手時將另外一隻手插在衣袋裏。

不要在握手時另外一隻手依舊拿着東西而不肯放下。例如,仍然拿着香菸、報刊、公文包、行李等。

不要在握手時面無表情、不置一詞。好像根本無視對方的存在,純粹是爲了應付。

不要在握手時長篇大論、點頭哈腰、熱情過度。那樣子會顯得過於客套。過於客套,有時會使對方不自在、不舒服。

不要在握手時僅僅握住對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與對方保持距離。正確的做法,是要握住整個手掌,即是對異性,也要這麼做。

不要在握手時只遞給對方一截冷冷的手指尖,像是迫於無奈似的.。此種握手方式在國外叫做 死魚式握手 ,被公認是失禮的做法。

不要在握手時把對方的手拉過來、推過去,或者上下左右抖個沒完。

不要以骯髒不潔或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手與他人相握。

不要在與人握手之後,立即擦拭自己的手掌,好像與對方握一下手就會使自己受到 污染 。

不要拒絕與他人握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這麼做。

五、常見的其他相見禮

在國內外交往中,除握手之外,以下幾種相見禮也頗爲常見。

1.點頭禮

點頭禮,又叫頷首禮,它所適用的情況主要有:路遇熟人;在會場、劇院、歌廳、舞廳等不宜與人交談之處;在同一場合碰上已多次見面者;遇上多人而又無法一一問候時。

行點頭禮時,一般應不戴帽子。具體做法是,頭部向下輕輕一點,同時面帶微笑,不宜反覆點頭不止,也不必點頭的幅度過大。

2.舉手禮

行舉手禮的場合,與行點頭禮的場合大致相似,它最適合向距離較遠的熟人打招呼。

行舉手禮的正確做法是:右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對方,指尖朝上,其他四指並齊,拇指叉開,輕輕向左右擺動一兩下。不要將手上下襬動,也不要在手部擺動時用手背朝向對方。

3.脫帽禮

戴着帽子的人,在進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與人交談、握手或行其他相見禮,進入娛樂場所,升掛國旗,演奏國歌等情況下,應自覺主動地摘下自己的帽子,並置於適當之處,這就是所謂脫帽禮。

女士在社交場合可以不脫帽子。

4.注目禮

注目禮的具體做法是:起身立正,擡頭挺胸,雙手自然下垂或貼放於身體兩側,笑容莊重,雙目正視行禮對象,或隨之緩緩移動。

在升國旗、遊行檢閱、剪綵揭幕、開業掛牌等情況下,適用注目禮。

行注目禮時,不可歪戴帽子、衣衫不整、身體東斜西靠、嬉皮笑臉、大聲喧譁、打打鬧鬧。

5.拱手禮

拱手禮,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相見禮。目前它所適用的場合,主要包括過年時舉行團拜活動,向長輩祝壽,向友人恭喜結婚、生子、晉升、喬遷,向親朋好友表示無比感謝,以及與海外華人初次見面時表示久仰大名等時刻。

拱手禮的行禮方式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直,兩臂前伸,雙手在胸前高舉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內而外,有節奏地晃動兩三下。

6.鞠躬禮

鞠躬禮,是目前在國內主要適用於向他人表示感謝、領獎或演講之後、演員謝幕、舉行婚禮或參加追悼活動等場合。

行鞠躬禮時,應脫帽立正,雙目凝視受禮者,然後上身彎曲前傾。男士雙手應貼放於身體兩側褲線處,女士的雙手則應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彎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鞠躬的次數,可視具體情況而定。在日本、韓國、朝鮮,鞠躬禮應用十分廣泛。

7.合十禮

合十禮,亦合掌禮,即雙手十指相合爲禮。其具體做法是:雙掌十指在胸前相對合,手指併攏向上,掌尖與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側傾斜,雙腿直立站立,上身微欠低頭。一般而論,行此禮時,合十的雙手舉得越高,越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但原則上不可高於自己的額頭。

行合十禮時,可以口頌祝詞或問候對方,亦可面含微笑,但不準手舞足蹈,反覆點頭。

在東南亞、南亞信奉佛教的地區以及我國傣族聚居區,合十禮最爲通用。

8.擁抱禮

在西方,特別是在歐美國家,擁抱禮是十分常見的相見禮與道別禮。在人們表示慰問、祝賀、欣喜時,擁抱禮也經常使用。

正規的擁抱禮,講究兩人正面面對站立,各自舉起右臂,將右手搭在對方左肩後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對方右腰後側。首先各向對方左側擁抱,然後各向對方右側擁抱,最後再一次各向對方左側擁抱,通常一共擁抱三次。在普通場合行此禮,不必如此講究,次數也不必要求如此嚴格。在中國,除某些少數民族外,擁抱禮不常被採用。

9.親吻禮

親吻禮,也是一種西方常用的相見禮。有時,它會與擁抱禮同時採用,即雙方相見時既擁抱,又親吻。

行親吻禮時,通常忌諱發出親吻的聲音,而且不應將唾液弄到對方臉上。

在行禮時,雙方關係不同,親吻的部位也會有所不同。長輩吻晚輩,應當吻額頭;晚輩吻長輩,應當吻下頜或吻面頰;同輩之間,同性應當貼面頰,異性應當吻面頰;接吻即吻嘴脣,僅限於夫妻與戀人之間,而不宜濫用,尤其不宜當衆進行。

10.吻手禮

吻手禮主要流行於歐洲國家。它的做法是:男士行至已婚婦女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後以右手或雙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以自己微閉的嘴脣,去象徵性地輕吻一下其手背或是手指。行吻手禮的地點,宜在室內爲佳。

吻手禮的受禮者,只能是婦女,而且應是已婚婦女。手腕及其以上部位,則是行禮時的禁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