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我是貓》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4K人 

夏目漱石《我是貓》讀後感,這本書能帶給我們的思考遠超於它的創作目的,碎片化閱讀剝奪了我們靜下心來讀一本書的能力,就像人餓了要吃飯一樣,閱讀能開闢獨處的小天地,書中自有黃金屋,夏目漱石《我是貓》讀後感。

夏目漱石《我是貓》讀後感1

《我是貓》是夏日漱石早期的代表作。既可以說是抒情的寫生文,也可以說是結構鬆散的小說。

夏目漱石《我是貓》讀後感

本文的主人公是貓,是以貓的視角來看人類世界的。剛生出來的時候,因爲長得醜,被人唾棄,撿了一條命,後被人稱“苦沙彌”的初級英語老師收養,自此開始了觀察人類,品評人類的生活,直到某日因爲喝醉落入了水缸中,被淹死了。

這隻貓很富有哲理,語言精闢。作者在描寫貓偷吃年糕粘住嘴巴的場面時,一方面誇張地刻畫了貓拼死掙扎的各種滑稽動作,一方面又訴說貓在這過程中發現了真理,語言詼諧,讀書時忍俊不禁。

在它的眼中,人類是怎樣的呢?主人苦沙彌現實遇事不爽快,心情陰晴不定,他像牡蠣一樣把自己藏在殼裏,這隻貓嘲笑了主人的虛榮心,自負心及知識分子的種.種怪癖。另外一位常來主人家做客的迷亭軍,他是一個玩世不恭的人,每次來都要吹噓一番,還有寒月講究情趣,卻不善處事,研究些無聊的知識。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知識,厭惡小市民所追求的榮利。因此,他們在一起聊天時往往以詼諧的語言表達所愛所恨,從中反映出知識分子的種.種複雜心態。

讀了這本書,我想:自負的人一直以爲自己了不起,我們擁有最發達、最聰明的腦袋,可熟不知,在那些小貓小狗看來,人也不過如此,沒有絕頂智慧,沒有高尚品質,有時甚至連他們也不如,但我們又能說什麼呢?

我喜歡貓的那種閒適和自然,即使是在它死的時候,它喝了酒之後暈乎乎的掉到了水缸裏,它掙扎,費盡了全身力氣也無濟於事。於是它選擇了放棄。雖然現在看來有些惋惜,但實際上這也是明智之舉,放棄掙扎的念頭,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死亡。

其實對於現實生活也何嘗不是這樣呢?有時候,我們應該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身邊的事物,多一些自然,少一份拘束,多一分快樂,少一分憂愁。

夏目漱石《我是貓》讀後感2

最近看了一部小說《我是貓》,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因爲感覺寫得太好,以至於懶得動筆的人,都忍不住要評論一番了……

夏目漱石《我是貓》讀後感 第2張

故事講述的是一隻平凡的“貓”活了兩年,之所以加引號,因爲貓的軀體不足以容納如此富有哲思的情感,甚至於我們都無法企及,或許世間萬物皆有它們自己的定數,就像我們以自稱爲高級物種而“統治”着自然那樣,個體也難免歸結於死亡,無非就是歷代生命更替着接受這種難以接受的悲劇罷了,那麼如此看來貓的生活和人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當然,我們自認爲比它們多了所謂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對生活的感覺……

而一本真正的好書,我想她是神聖而富有“愛”的,之所以用“愛”,因爲它代表着人類最偉大的情感,讀書也是可以感受到的。如同在塵世的漂泊中找到了歸宿一般,可以暫時將心靈歸隱,苦心追求童話般與現實相悖的天真,癡心尋找與心靈最爲契合的夢幻般的虛無,靜心感受智者用哲思築就的天堂……翻開書頁,你進入的是夢境,你的心靈暫時“拋棄”了疲憊的軀體,它可以插上一雙翅膀翱翔於天際,也可以多一份厚重,以至足以沉入《海底兩萬裏》,更可以將其植入貓的軀體(終於扯回來了!),用對生活的理解去高呼:《我是貓》。

花了一個月把書看完,沒有太多的感覺,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想做個夢,夢見自己是隻貓……

如果我是貓,我可以優雅的漫步牆頭,對着月光唱歌,可以享受一個寂寞的、只屬於我的安靜的夜。彷彿世界靜止了,而我是唯一的生物,遊走在空蕩蕩的小巷。萬家燈火的夜晚,蕭瑟冷酷的寒風,迫使將我帶到一個又一個悲苦家庭,一個孩子在垃圾堆旁,一個連衣裙女子在街頭遊蕩,一箇中年男子喝醉,一個年輕人肆無忌憚地抽着煙,一對老人行色匆匆。

當寂寞籠罩在這個灰暗的城市,我看不清他們的`臉。他們麻木可憐又虛僞可笑的臉。有些愁容滿面,有些自負囂張。他們將醜陋的靈魂隱藏在華麗的服飾之下,好像偷偷帶走一片雲朵塞進口袋。可是天邊依然不會單調,因爲總有新的雲朵代替舊的悲傷。我漫不經心徘徊在街頭,冷眼看着忙碌的人們爲了名利追逐。用淡定去仇視他們。

如果我是貓,我會獨自與自己的影子交談。我可以不用去理解什麼是喜怒哀樂,我只要倚靠在牆角,清理身上發癢的跳蚤。我不用趨炎附勢乞求一頓剩飯,或者博得可憐巴巴的施捨,而低聲下氣地哀怨請求。我不需要。我甘願獨守夕陽的餘溫直到天邊的雲朵遠去,海邊的浪潮退去月芽兒升起,注視幾個星星的蹤跡。我可以躺在佈滿泥沙的河牀,全然不顧世人的目光,只是仰望星空,任憑微風吹遍我的毛髮,月光洗禮我的面龐,生命在近乎難以察覺的速度流失,而我卻能靜靜地細數……

如果我是貓,在夢裏。

夏目漱石《我是貓》讀後感3

《我是貓》是一部正宗的日本小說,由日本着 名作家夏目漱石所着。此書以一位窮教師家中的貓爲主人公,以這隻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的心理。本書中的貓飽經滄桑,受盡煎熬,最後死於水缸之中。其實,在生活,飽受折磨最後死在人類手中的小動物,還有很多。

夏目漱石《我是貓》讀後感 第3張

一次,從學校回來之時,剛經過醫院門口,就見到了一大羣人圍成一個小圈子,似乎在圍觀什麼。愛湊熱鬧的我擋不住好奇心的誘惑,擠進去看了看究竟。這一看,我驚呆了,好一會兒才緩過神兒來。地上躺着一隻慘死的貓,毛髮呈棕色,部分已被鮮血染紅。它四肢是舒展狀態,前爪似乎在求救。最可怕的,也是讓我呆住的理由――貓兒的右眼球竟掉了出來,與眼眶透過小小的血管連之後,藕斷絲連。這場景,至今回想起來還覺得可怕。

還有一次,也是在夕陽落山之時,我從尚未施工的那塊空地走回家。剛到半途,忽聞“喵——喵”之聲,想了想,也沒在意,繼續向前走。正當快要走出空地之時,又傳來聲“喵――喵”。我思索着:好像是隻貓兒的叫聲。於是,我便踏上了尋貓之路。大約花了4分鐘,我透過決定聲源的方法,找出了貓的確切位置。咋眼一瞧,全身黑不溜秋的,眼裏堆滿了眼屎,髒兮兮的。我見它又髒又臭又難看,便沒管它,回了家。這件事,便成了我的遺憾。

想一下,竟有這麼多的動物慘死在人類手裏,人類是否該好好反省反省了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