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朱自清散文》有感(15篇)

本文已影響3.05W人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朱自清散文》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朱自清散文》有感(15篇)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樸實、優美,雖然是白話文,卻另有一番韻味,讀《朱自清散文選集》有感作文。在朱自清的所有散文中,我最喜歡也最令我感動的便是《背影》了。《背影》講述的是朱自清的父親送朱自清去北京的故事。父親由於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朱自清,可父親中就放心不下他。父親送她上車,囑咐他路上小心,夜裏警惕些,不要受涼,又託茶房照顧他,讀後感《讀《朱自清散文選集》有感作文》。父親臨走時,想給兒子買橘子,留着他路上吃。

父親蹣跚地走到鐵道邊,由於身材肥胖,很努力才爬上月臺,爲他買橘子,朱自清很感動,他看着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身影。不由得留下了眼淚。這雖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朱自清卻感受到了來父親真摯的愛,尤其讀了父親的來信後,淚如泉涌,浮想聯翩,“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身影”於是情鬱於中,發之於外,寫下了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之作。

《背影》爲什麼能那樣深深的感動我呢?因爲文中描述的父子真情,讓我想到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他們關心我們的學習,關心我的健康,關心我的成長,關心我的方方面面,回爲爸爸、媽媽對我無私的愛,我感觸良多;我實在是太不理解爸爸、媽媽了,甚至有時還會對他們發脾氣,我太不應該了!

《背影》教會了我許多,它讓我明白,父母時時刻刻都在關心着我們,只是我們體會的太膚淺了。

之前,老師讓我們去讀散文。有一天,我在超市裏發現了一本《朱自清散文》,我馬上請求媽媽幫我買下來。 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朱自清散文》,埋頭看了起來,第一眼就看到一個引人注目的題目:荷塘月色。一聽,就知道內容肯定是非常好。隨後我讀了這一篇散文,在這篇散文裏話中有話,還顯示出了荷塘的“美”。其中,我還學到了梁元帝的《採蓮賦》: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散文裏也有許多精彩的地方,比如: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也漏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誰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禪聲和水裏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但我什麼都沒有。你看,像朱自清這樣的詩人,把生物寫地栩栩如生,是一部多麼偉大的創作啊!

以後,我也要像朱自清一樣,寫詩寫散文,這樣,我長大以後也會是一個出色的人。除了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以外,還有其他的散文,如:《背影》《春》《論百讀不厭》……對了後面還有朱自清談如何寫好作文哦。

自從讀過朱自清爺爺的《背影》以後,我便喜歡上了這樣富含真情的文字,有時簡練,有時細膩,無不透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如《背影》《冬天》等文章,寫父親的動作只用寥寥數筆,卻刻畫出父親對兒女無言的愛。而《匆匆》《綠》等文章,卻又用細緻的筆觸,描寫出環境的優美清麗。

尤其是《白馬湖的回憶》一文,描寫的景物和環境真是美妙極了。你聽:“白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來,水是滿滿的、軟軟的。小馬路的西邊,一株間一株地種着小桃與楊柳,小桃上各綴着幾朵重瓣的紅花,像夜空的流星,楊柳在暖風裏不住地搖曳。”

每每看到這樣的語言,我就禁不住要大聲地朗讀起來,彷彿自己就置身於文中所描繪的畫面中,成了那個身穿長衫,於湖邊背手而立的學者,那種感覺真讓人全身心的愉悅與嚮往啊!

在這些文字中,我清楚地感受到朱自清爺爺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家國的赤子之心。是啊!“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無數看似相同的清晨和黃昏,總是那樣輕易的流逝了,我們如何不趁着青春年少,去努力,去留下一些美好的痕跡呢?

《朱自清散文選》讀後感我已經不是第一次拜讀朱先生的作品了,但每一次讀總能讀出不一樣的味道。虛虛實實,朦朦朧朧中我不斷探尋着自己的心路歷程,卻無法觸及作者的真實心跡。

品讀着《荷塘月色》中“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這些優美的句子。讀着讀着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隨着波動起來。

還有《背影》這篇文章,給了我無盡的感動。小時候躺在地板上仰着頭看它,覺得那篇幅裏籠長,語言直白無韻,便丟在一邊;初一時在課本上遇到它,竟也能品味得父子親情一二,卻也只是拼命記錄老師所講,怎麼可能真正感受到作者的全部真情?現在再回過頭來看,感覺其文筆樸實無華,頗得讀者之心,篇幅短小精悍,卻在流露真情的同時,抨擊大革命落敗後使其家庭變故的黑暗社會,令人感動,令人憤怒!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讀了《匆匆》這篇文章後,這句話被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爲什麼不復返呢?是啊!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無論你在幹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想想自己,平時在學校裏嬉戲的時候,在和同學玩鬧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終於我明白了,要做時間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鐘,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更有意義。

散文選中還有許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從一件件小事中,能夠悟出一個個大道理,這些都是靠平時積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不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我品味着它們給我帶來的美好感受,那滋味在心底一圈一圈的盪漾開去。

是誰爲大地披上了一層彩色的花毯?是誰爲春天披上了一層特有的芬芳?

是春花。

在散文家,詩人朱自清的筆下,春花的色彩更爲絢麗:“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花散了遍地,在大多數人眼中並不足爲奇,也不曾細細觀賞它,但是,朱自清先生用他所觀察到的春天,爲我們展開了一幅五彩斑斕的春天畫卷。

春在何處?

在“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在“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冬去春來,一年四季不斷的交替,輪迴,讓我們從今天起,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與大作大家朱自清先生俯下身來,觀察春天的腳步。一草一木皆爲春,讓我們將自己瞳孔裏煜煜發光的春天描繪下來。

“萬紫千紅總是春”。要觀察春的步伐,不妨先觀察處處吐露的春花。讀起朱自清先生的《春》,讓我不由的追憶起記憶中的春天,放逐夢想與希望的春天!

作者朱自清用動人的筆觸來描繪他所看到的春天,爲我們呈現春花,春草,春風,春雨,春勤的畫面。

除了春花,就是滿山遍野的春草。它有破土而出的堅韌,以及勃勃生機,活力,作者筆下的春草更俏皮活潑,如:“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在我們欣賞朱自清先生的生花妙筆的同時,又不由的感嘆春天的美好,給人帶來活力,希望和力量,而春草,又將活力與力量充分的展現,這是一種藝術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時間在一點點溜走,不要再等它消散,趕快,換上一件綠色的衣服,投身到春天的懷抱!

朱自清的散文像一縷春風。微風拂過,溫暖拂過,溫暖細膩,沒有胭脂俗粉之氣,反夾雜了淡淡泥土清香,時而融化人的心田,春暖花開,時而冷冽,令人忍不住一個寒噤。

我時常猜想,朱自清應該是生在輕煙薄雨的春天,使得他對春景有了獨特的體悟。

該有怎樣的閒情雅緻才能在春暉的一月裏細聽腳踩煤屑路的摩擦音?該有如何的詩情畫意才能將山水一色寫成:“他倆這麼親密,湖將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綠的?”該有何等的高潔志趣,才能希望尋求熱鬧中的冷靜,羣居中的獨處?

讀着他關於自然的散文,靜靜閉上眼彷彿置身深林的中的小木屋,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細細諦聽窗外的滴答雨聲,感受身旁拂過一縷春風。

對自然好奇的人,是對生活負責的人,同時,也是情感充沛的人,朱自清對自然細膩的感知應源於他豐富的內心。

作爲一個丈夫,在他寫給亡婦的散文中沒有出現“我好想你”等詞,但細枝末節中無不體現着他內心極度的悲痛與無奈。

他寫到:“謙,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後若還有有知,想來還如此的。”短短一篇散文,述盡了二人十二年的結婚生活,從他的語言中不難讀出,謙是一個賢惠的妻子,一個盡職盡責的母親。

而朱自清的悲痛也應是觸景傷懷,大有一股“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意。

當然,春風不止和煦,有時,也能寒的透骨。

在《正義》一文中,朱自清探討一個人類思考千年的話題——人間的正義究竟是在哪裏?當然,答案你我都明瞭,正義,是在我們心裏的。

但朱自清的闡述卻發人深省:“白白的將正義擱在心底,誰也不去取用,任由它被自私,被威權,被勢力所踐踏,難道不可惜嗎?難道不可悲嗎?”正義,自古以來就爲世人津津樂道,我們青少年,何不能像朱自清一般,將正義放於情面、利益之上呢?

對於朱自清的文字,我歎爲觀止……將口語藝術化。何爲口語?何爲藝術?二者如何融合?靠浮華的辭藻?那該是陳腔濫調!

他的語言高明在於口語與詩詞的完美契合,他的散文中時常穿插有大量的詩詞,但又不給人生搬硬套之感,賣弄才華之意。所有文字相輔相成,是情到深處的自然流露,有如春風吹拂大地一般自然和煦。

合上書,不知到底是什麼心情,是喜是憂?喜的是朱自清這種強烈的愛國心與正義感,而憂的是在那個時代,即使愛國,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次瞭解朱自清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沒有華美的詞藻,文章卻這般清新自然,令我受益匪淺,而更難得的是朱自清這強烈的愛國心。

《自種人——上帝的驕子》等都是鮮明的愛國主義文學作品,“這是襲擊,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了自尊,一面感着空虛,一面卻又感着憤怒,於是有了迫切的國家之念,我要詛咒小小人的!其中,明顯地也可感到朱自清對國家的尊重,一個對中國人侮蔑的人是可恥的,是“沒有種的”,朱自清用筆用心同一切壞人進行着鬥爭,對於一切不人道的行爲進行斥責。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朱自清無論是文章還是他的人格,都令我所佩服,特別是他對史可法,文天祥等英雄民族氣節的崇敬,更可以看出他骨子裏的豪氣是他不可少的一部分。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經過一番反思,我終於得知自己的心情是喜的,喜中國文學史上曾經有這麼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給我們後代留下了這麼多可貴的精神食糧,喜他用筆揭開了這麼多醜陋的東西,讓人覺醒。

就是這些可喜的地方。

《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回味的美酒。

如:歌聲,匆匆,荷塘月色等,使我們回味無窮。好似身入其中,營造出一種優美的意境。每次讀他的文章,都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我們在《春》中感受到了無窮的生命力,在《荷塘月色》中品味了一次優美的月色,甚至無形的時間都被朱自清給予了輕盈的步態和頑劣的脾性。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朱自清散文集》的文章真是名不虛傳,統一以美相稱。這月下的荷塘彷彿與世隔絕,靜的連掉一根針也能聽見。

風比做渺茫的歌聲。把蝴蝶比作眼睛,星星多麼恰當的比喻啊!只有朱自清纔會想出這樣的句子吧!優美細膩譬如能猜透人心!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裏呢?時間一去不復返,我們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合上書,不知到底是什麼心情。是喜是憂?喜的是朱自清這種強烈的愛國心與正義感,而憂的是在那個時代,即使是美國,也並非一件容易事。

第一次瞭解朱先生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現在荷塘裏。”文章這般清新自然,令我受益匪淺。

《白種人—上帝驕子》等都是鮮明的愛國主義文學作品。“這是襲擊,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爲自尊,一面感到空虛,一面卻又感到憤怒;於是有了迫切的國家之念。朱先生用筆用心同一切換人進行着鬥爭,對一切不人道的行爲進行斥責。

經過一番反思我終於知道自己的心情是喜,喜中國文學史上曾經有這樣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給我們後代留下了這麼多可貴的精神食糧;喜他用筆掀開了這麼多醜陋的東西,讓人覺醒。

就是這些可喜的地方,讓我瞭解了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十分完美的作家,並讓他給我指引了一條光明的道路,一直向前走着……

本文短小精悍,含義雋永,耐人尋味,是一篇精彩的讀後感。

炎熱煩躁的夏日,是朱自清的文字給予我一份清涼、一份寧靜。我尤其喜歡朱自清的散文,不同的文章有着不一樣的味道。樸素清雋、清麗淡雅的風格,正如他的名字——“清”。

槳聲蕩柔波,燈影弄清夢

正是夕陽已去,皎月方來之時,走過《槳聲燈影的秦淮河》,我似乎觸到了河水的微涼。那裏有雅麗的船、碧陰陰的水、朦朧的霧、悠然的歌聲,還有渾濁的光與清豔的月色融爲一體,秦淮河便宛如仙境一般了。

《荷塘月色》也不亞於秦淮河的夜景。放眼望去,曲折的荷塘、田田的葉子、婀娜的荷花和流水般瀉下的月光構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油墨畫。在如此幽美的夜景下,作者獨自一人在清華園的荷塘漫步。“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一句話就流露了內心的孤獨之感。“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又揭示了思鄉之情。

所有的美景佳物在朱自清的筆下都是一幅畫,就連悅耳動聽的《歌聲》也彷彿是那霏霏的毛雨、涓涓的東風、濃郁的花香、草叢的氣息、泥土的滋味,它們都在那暮春的早晨裏綻放了。

威尼斯、佛羅倫司、羅馬、滂卑古城、瑞士、荷蘭、柏林、德瑞司登、萊茵河、巴黎在朱自清的筆下也顯示出了輪廓,卻也使我神往了。

“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於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地抒寫出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我也十分佩服朱自清那顆細膩的心,他總能緊緊地抓住瞬間的念頭,並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

匆匆的歲月裏卻有清靜的思考

初讀朱自清,是小學語文課本上那篇背得滾瓜爛熟的《匆匆》。朱自清的比喻說的也太恰當了,“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太陽蒸融了。”點着日子,算着時間,卻發現荏苒間,五千多個日日夜夜已從我手中溜走。有時,我並不想做這道數學題,但我害怕時光飛逝會消蝕我的青春,於是又會爲過去的日子而掩面嘆息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但有時卻不懂得如何珍惜,列出的計劃都往往沒有耐心堅持下去,因此很多事情都不能如願。暑假快結束了,也馬上要上高中了,新的學期裏時間會更爲緊迫,因此我一定要增強自制力,培養恆心和耐心,加快步伐,跑在時間的前頭,做時間的主人。

朱自清總是能夠將生活中或者社會上的某些現象加以自己獨特的思考,並在清淨的思考中悟出一個又一個哲理。

從《正義》中,我似乎能聽到他的憤怒,“人間的正義究竟是在哪裏呢?埋藏在我們心裏!”我想,在作者那個年代,正義大概是很罕見的吧!作者說“他不曾見過正義的'面,只見過它的彎曲的影兒”,因爲有的人會將正義這個漂亮的名字作爲幌子閃爍一番,甚至還有人用它來行惡,不過幸而還有一點真正的正義在背後保留着,但這種力量比較是單弱的。這也讓我明白了,正義不是靠嘴說出來的一大堆巧語,真正的正義是必須要有行動才行的。

  那是一種愛憎分明的清晰立場

吳晗曾經這樣評價過朱自清:“他明辨是非,愛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終於有了明確的立場,擡起頭來,挺起脊樑,寧可餓死,也堅決拒絕敵人的‘救濟’,這種品德,這種氣節,是值得我們今天學習的。”的確,朱自清的散文中不時流露出這種“清”——清楚地認識這個世界,認清各種事物,有着清晰的立場。

讀了《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後,我似乎能感受到電車上作者強烈的心跳。可憐的小西洋人啊,小小年紀就懂得區分“貴賤”,他失去了作爲一個孩子原有的童真,那顆赤子之心早就沾染了傳統的污穢。這讓作者有了迫切的國家之感和迫切的國家之念。但作者並沒有只是一味地批判,他還找出了問題——白種人之所以爲白種人的原因,那就是小西洋人的獨斷獨行,一針見血,這難道不是強者適者的表現嗎?

朱自清在憎的同時,也會提起筆,用心地描繪這個世界上的善良的人。《劉雲波女醫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朱自清高度讚揚了她那“把病人當作愛人的熱情和責任感”。像她這樣的醫生,誰不會對她肅然起敬呢?不過最後作者也感慨道,“她這樣對於不論什麼病人都親切,恐怕也是鳳毛麟角罷!”

朱自清先生雖然已經與世長辭了,但是他的文字,他的思考,還有他的精神品質仍然爲後人所傳誦。他的文字是神奇的,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每個讀者的心靈,這種光芒是清晰的,而且永不磨滅。

暑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名是《朱自清散文集》。

這本《朱自清散文集》收錄着朱自清先生所創作的34篇精美散文。首先我瞭解到了朱自清先生的簡介,書中說,“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人,同魯迅先生同籍。”

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覺有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背影》,其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是不是寫的很細緻?其實還有一些好文章,如《匆匆》、《荷塘月色》、《我所見的葉聖陶》等,還有一個描寫細緻的文章,叫《春》,裏面講的是春天來臨,小草從土裏鑽出來,春天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文章會使你身臨其境。

我讀完《朱自清散文集》時,合上書聞着書香,享受着字裏行間帶來的一種愉悅的美感。

寫一個妙句,繪一片美景,傳一段佳話。他的筆下能開出怡人的繁花,他的散文有瑰麗的色彩,他的構思也別舉般匠心。他的筆墨可生香,他的紙上能開花。朱自清,你不愧是文學巨匠。

你的荷塘,別具一格。

“曲曲折折的河面上,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的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的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每欣賞到此,月下芙蓉的樣子便涌入我的腦海,又想到她婀娜多姿的形態:菡萏害羞躲在荷葉後,荷花怒放盡展身姿,溫柔的月光輕撫每一朵蓮,朦朧月色籠罩水面。我迷失在在如詩如畫的字裏行間,彷彿聞到了蓮的香,聽到了河水的潺潺,使我聯想到“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的場面。荷塘啊,你是那麼美,又那麼惹人醉。

 你的春景,栩栩如生。

你的筆下,春是個不失生氣的淘氣孩子,春又是爲美麗大方的佳人。你筆下的物是充滿生命的:草可以探頭,樹可以炫耀,周圍的景物還可以睜開雙眼。你的《春》美麗又可愛,綠綠的、偷偷地、悄悄地、軟軟的……這麼多的景物竟一一呈現在你的筆下!“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春雨來臨,我也迫不及待跑到檐下,欣賞那花針般細,牛毛般密的雨,也想衝進雨中和雨共舞,看那薄煙漫上人家的屋檐,更像留在老屋聽得那春雨聲。春雨啊,你是那麼妙,有那麼惹人愁。

 你的背影,令人深思。

我不喜歡父母的背影,因爲它會讓我不捨與擔憂,會讓我想起你筆下父親的背影,即使笨重又不失小心,即使匆忙又不忘問候,因此,我特別難過父母的背影,他給我的,只是不捨的記憶。“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蹣跚的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站臺買橘見真情,我讀到這兒,總忍不住嘆息。我的父親也是如此樸素,也總是關心他的孩子。我越長大,和他的溝通越少,但他的關心卻如酒愈久愈濃烈。我要搬東西,他即使腰不好也會咬牙幫我搬走,我學習上有需求,他省吃儉用只爲滿足我的需要。有事從窗戶看到父親在樓下拖着行李箱去工作時,我都會觸目傷懷,背影留下的,只是自責與不捨。背影啊,你是那麼冷,又那麼令人哀。

我佩服你的文筆,一字一句都那麼生動細膩;我歎服你的構思,一段一篇都如此清晰嚴謹。我讀你的散文,聽你的心聲,問你那筆墨的芬芳,看你那筆上的繁花。

我的書櫃裏有着許多書,可是我最喜歡的卻是那本《朱自清散文集》;而在這麼多篇散文中,我最喜歡的卻是那文章中有着濃濃的愛的《背影》。

“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是朱自清的父親爲朱自清買橘子的動作,讓我潸潸淚下,短短一句話,卻能寫出最真實的情感!

《背影》講述了一個在家庭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故事。它讓我認識到了偉大的父愛。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關於父母的愛的詩千句萬句,可關於父愛的詩往往總會少很多。從小,《世上只有媽媽好》的童謠傳遍世界,而卻沒有關於爸爸好的童謠。我常常想,生我的是媽媽,照顧我的也是媽媽,我應該感謝的是媽媽,而爸爸只是生活中的一個擺設罷了,根本不值一提。

上了小學,“父愛如山,母愛如海”常常會成爲我們的作文題目,我卻十分反感,父愛是什麼?生我們的不是夫親,更別說照顧了,有時連半夜十二點也找不到他的人影,還談什麼父愛?

可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重新認識了父親,我重新改變了對父愛的想法……

星期五,與平常一樣,我在午託班等着父親的的電話,“丁零零”手機聲響起,我就知道了父親即將來接我的消息,“喂?”“下樓,今天我們坐公交回家,車借別人了。”“什麼?擠公交?你爲什麼把車借給別人啊?我們自己也要用啊!”我說。

一下樓,父親就勾着嘴脣,溫柔的說:“書包給我,我來背!”我心安理得地把書包“丟”給了父親,一邊自顧自的走在了前面,哈哈,雖然我是我們家的小公主呢?幫俺分擔一些重量也是應該的!我幼稚的想着,卻沒發現父親的身上那好幾包東西。

到了車上,我立刻搶走了僅剩一個的位置,忘了揹着好幾包東西的父親已經累的氣喘吁吁,卻無處可坐。我哼着歌,欣賞着窗外的風景。

“爸爸,您一天工作辛苦了,肯定累壞了,來,您坐!”稚嫩的聲音成功地把我吸引住了,我尋找着聲音的來源,一個看似6、7歲的小女孩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了他的爸爸,他的爸爸笑嘻嘻的抱着她坐下了。

我看着看着,似乎想到了什麼,問:“爸爸,你一個月的月薪是多少?”“五千”“那,你車保養呢?”“兩千,怎麼突然問起這個?”“沒有。”我搖搖頭,午託班費一千二,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就兩千了,父親車保養兩千,加起來就四千,那父親只剩下一千元去吃喝玩樂!我驚呆了,自從父母親離婚,,撫養權就歸在父親那兒,吃喝住都是父親,而我,從不會去體諒父親要不是這個小女孩的話啓發我,那我現在好不是……

我站了起來,我位置讓給了父親,“你不坐嗎?”“不了!你坐!”我與爸爸相視而笑。

回到家,我再次翻開《朱自清散文集》,再次沉浸在了書香裏……

其實最近總想寫點什麼,但是當雙手放在鍵盤上的時候,總是爲自己的“囊中羞澀”感到可笑——明明缺乏文采,明明缺少靈氣,卻總是在重複做着一項讓人在繁忙的工作、嘈雜的環境下能夠稍微靜下心來的工作,或許是我的精神寄託吧。

其實週二就已經把《朱自清散文選》拜讀完,但總是不知道該寫點什麼內容,來爲欣賞完這本書畫上一個句號。索性今天由着性子來,興之所至,或許會有些許不成熟的心智,從心底深處,順着指尖,慢慢滑落吧……

一個是徜徉於荷塘旁,靜靜地享受這美好、獨處時光的寧靜文人,一個是“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美國侮辱性的施捨”的愛國戰士,這兩種形象在我的腦海中碰撞、激盪,構成了朱自清的兩種鮮明的性格。也許,文人,都是有兩面性的吧。但無論是哪一面,都是通過讀他在不同時期寫出的得來的,絕不是個人的臆想,也絕不是無端的猜測。

第一輯,感悟生活,讓我對生活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讀《匆匆》,感慨於他對時間的細緻琢磨,感慨於他對青春年華的默然悵惘;讀《憶跋》,便明瞭:原來惆悵,就是飛去的夢因爲飛去的緣故,一律是甜蜜蜜而又酸溜溜的;讀《荷塘月色》,感動於朱先生那種脫離世俗的藩籬、獨處於世外桃源的愜意、閒適;讀《春》,讓我曉得了一個道理:每一個學生,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不管他原來怎樣,不管他成績如何,至少他們都在成長着,這纔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第二輯,故人舊事,沒有太多煽情的文字,也沒有長篇大論,有的只是質樸的情愫以及如同私語的呢喃。讀《背影》,樸實的文字,卻將父親得形象寫得高大鮮明,讓人感受到“父愛如山”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讀《白採》,看出作者的人品——雖只見過一面,交情不深,但作者卻將這樣的姑且算是朋友的人,寫得如同交往了好久的老友一般,讓人敬佩;讀《阿河》,看出先生作爲一個封建時代的開明知識分子,雖心有餘幫助,卻力不足以撼動封建倫理綱常的“無可奈何”;讀《給亡婦》,沒有特別哀傷的氣氛,也沒有如泣如訴的傾訴,但卻從中讀出了先生對於已故妻子的愛戀和懷念,真摯的感情蘊含在和妻子的“閒話家常”中。

第三輯,行走的蹤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並不是一句口頭禪,也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一個文人所必須修行的課業。讀《揚州的夏日》,既跟着作者觀賞了揚州的美好景緻,又溫習了一下揚州特有的民俗,真是應了那句話“又得浮生半日閒”了;讀《羅馬》、《威尼斯》,雖然先生寫得非常好,有靜有動,有詳有略,但由於自己實在缺少對外國文化的瞭解,卻總是感覺心裏不太舒服;讀《吃的》,卻讓我知曉:原來講究吃東西的,不僅僅只有中國人,外國人尤其是英國人也有特別的講究。

第四輯,思索人生,如同題目一樣,真的是有許多思索,不過這思索卻是先生的。讀《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生命真是低賤到可以了,七毛錢,讓你想,怎麼都想不到能買到一個女孩子吧!這是對舊社會的強烈控訴!讀《白種人——上帝的驕子》,我們知曉了種族歧視是多麼嚴重,一個小小的“白種的小洋孩子”,竟然敢公然挑戰成年人,美麗的外貌與醜惡的心靈做出了淋漓盡致的對比;讀《論沉默》,沉默,是一種藝術,就和說話一樣,該說話時保持沉默,該沉默時說話,都是極不明智的選擇!雖然沉默是金,但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能達到“金子的質地”。

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認認真真邊讀邊做筆記的一本散文書,雖然原來對散文並不是特別崇尚,但是先生的這本書的確改變了自己對散文的某些看法。尤其是先生的《論百讀不厭》所指出的,讀不懂是因爲讀得不夠多,品得不夠細,經典的內容是需要每個人多讀多品才能悟到的。要想和作者對話,必須讀到自己的心坎兒裏,讀到作者的心坎兒裏才行。

於此,或許會好些吧。

朱自清是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以及民主戰士,高中讀散文有感。而我則敬佩他寫作的風格,他的文章嚴謹不苟,風格平易自然,很少有華麗的鋪排與藻飾,卻能於平淡中見新意。

依稀記得在第一次接觸朱自清時,大概源於那篇打架所熟悉的《匆匆》吧。“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裏呢?”這句話不經意間便成了我心中永恆的經典,也許正是那個時候,我便開始認識您,瞭解您。

您說過,“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看着一個一個的字,仔細玩味美妙的同時,我也意識到了時間的匆匆,回首往事,錯過了許多,轉眼之間,馬上就要進入緊張的高二,時間如流水,我這才知道時間的寶貴。

您的《春》帶給我的是華麗而不失的美,也是它讓我偏愛您的寫景抒情的散文。“看,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我第一次知道了,如此尋常的雨,也能被你描繪的這麼美,我總能在他們中間看到你的灑脫,你的淡泊,讀到你心境,欺負的心情。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看到這裏,眼前浮現出一片祥和的景象,在您的筆下,一切是那麼歡快,那麼美。

高一剛學過的您的那篇《荷塘月色》剛開始看到題目時,不禁想起了荷塘月色那首歌,而您的荷塘一下子把我拉到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我彷彿看到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我甚至聽到了樹上的蟬聲和水裏的蛙聲,可就在這時,您說“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剎那間,我似乎能觸到你的淒涼聲,因爲您總是不知不覺的流露出自己的真是情感。

我漸漸地發現,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蘊含着深層的意義,有對生命的思考,也有對政府的諷刺。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卻富有哲理,有一層耐人尋味的色彩,可能他的人生品格流露到了他的文章中,才使他的文風如此樸素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