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回家过年的短文

本文已影响2.71W人 

描写回家过年的短文,每到一年一度的春节,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大家知道有哪些描写回家过年的短文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短文吧。

描写回家过年的短文
描写回家过年的短文1

一直想写写过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国地大物博,整个版图像一只大公鸡,今年又是鸡年,鸡年值得写。看现在的春节,现代时尚气息浓,没有小时候年味重;虽然小时候穷,但年有味道。今年在合肥过春节好像就鞭炮声有印象,或者到酒店吃喝;这个春节被炸得晕晕乎乎,可爱的大合肥何时才能禁放烟花爆竹。

我的老家天长是典型的皖东农村小镇,春节过得很有意义。小时候常听长辈说:“大人怕过年,小孩盼过年”,这句话到走上工作岗位后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那时家里穷,一到过年,父母们要想办法筹钱置办年货,给小孩子添件新衣服;还有一到过年要结清所有往来账目;儿时印象中就发生过几次要债的就赶在年三十到欠钱的人家里要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还钱大家都不要过好年。小孩子就盼着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

到了腊月就离过年很近啦,二十三就是祭灶,也有二十四祭灶的。意思是在外奔波的人要赶在这一天回来,过了这一天后也不再出远门。从这天起,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了,特别是家里的卫生要打扫干净;农村都有土锅土灶台,不像现在城里面的整体厨房。街镇上便热闹起来了,赶集购置年货;原来四五天逢一次集,过祭灶后,天天逢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天长老家的风俗还要赶在年三十前干三件大事:杀年猪、蒸包子和蒸年糕、磨豆腐;家境富裕的可以杀大一点的猪,家境收入一般的就杀小一点猪,反正家家都要杀,杀猪的师傅也要预约,十里八村的会这门手艺的不多,自带大木桶和杀猪工具,关系不错的亲戚、朋友还会被主人邀请到家里面吃“头刀”,主要品尝新鲜的猪血和猪肉;蒸包子和磨豆腐,也是在自己家里完成,印象中,许多家里人也趁此机会忙完了在家里洗个澡(因为一个乡镇也就一个澡堂子,白天男同胞、晚上女同胞,洗澡十分困难)磨豆腐和蒸包子都是大人在家自己干,从泡豆子、和面、发面,到用石磨把豆子磨碎等十几道工序,都是纯手工操作,要忙上一两天。

到了大年三十,家里面的一家之主,要早起煮猪头,一般凌晨两三点,然后端上猪头去周边土地庙敬香放鞭炮,预示着新年新气象。在中午十二点前贴春联、门神、对联,还有的在门上把福字倒着贴,表示福到啦的意思。家里这一年中要是有人去世,不能贴红春联,要贴黄色的或者绿色的春联,而且要连续贴三年;吃饭时也要装满一碗饭,放一双筷子,空一个座位;都表示悼念。中午要烧上一大桌鸡鱼肉蛋,特别要煮两条整鱼(是不吃的,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回锅煮,寓意为看灯鱼)

晚上是年三十“守岁”的重头戏,守岁全家人聚在一起,一定要吃汤圆或者饺子,寓意团团圆圆;一般家长要总结一年里家里的大小事,计划新年如何干;然后给每个家庭成员发“压岁钱”。。。还要熬夜守岁,家里面所有灯是不关的,全家人休息后,大人还要在大门里面贴上“封条”,外面人不能进来,家里人不能出去。(原来农村电视少,不像现在有电视春节晚会等)到了年初一四五点钟时,大人们带着孩子欢天喜地的放鞭炮和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还要在门口空地上画鱼,表示年年有余;空中燃放的烟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把家乡漆黑的夜晚点亮的像白天一样,同时也点燃了希望,点燃了愿望。。。

大年初一拜年,天长老家有规矩的,不能乱拜年。全家人换上新衣服,见面要招呼新年好,拜年!年初一上人年(爷爷、奶奶、父母)、年初二丈人年(岳父、岳母)、初三四舅舅、姑姑等长辈。拜年一般吃两顿,先是喝茶,吃点包子、年糕之类的,然后吃正餐,喝酒等。

到了初五,老家简称“财神节”,中午要做几个菜,敬逝去的人,烧香叩头,下午要把家里面的所有坟头烧一遍纸钱。

还有就是十五“元宵节”,中午要烧上一桌丰盛的菜肴,把年三十的看灯鱼煮了吃;晚上一定要吃元宵(汤圆);有条件的地方会看灯会、逛庙会。元宵节后,人们陆续开始外出,干农活。

到八十九十年代,农村条件逐步好转,开始有镇村组织文娱宣传队,挨家挨户表演,主要有狮子、旱船、龙灯、麒麟等。丰富多彩,其乐融融;整个春节文化娱乐活动和拜年走亲访友一直持续到正月结束。过年,实际前前后后忙一个月。

送走猴年,迎来鸡年;大吉大利、大鸡大利;随着年龄的增长,动笔的机会少啦,想写也写不了几句。有时静静思索,扪心自问,要钱干啥?提升生活质量;现在生活好了,应该舒心、想写就写,想锻炼就锻炼;但现实人们生活却是浮躁的。

鸡年啦,祝福所有朋友们平安、健康、好运、精彩、美好、愉悦、甜蜜、开心、快乐。

描写回家过年的短文2

回家过年——不是回自己的小家,而是回到自幼生长的父母的家,回到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屋子。也就是,回乡村去过年!

也许,在政府的眼里,年是春运;在企业的眼里,年是放假;在商家的眼里,年是商机。可在父母的心里,年是团圆;在游子的心里,年是回家。年,只有在个体的生命体验中它才有最本质的含义。这个含义就是“爱心回家”。年的文化最大值发展到今天就是回家。家是温暖、家是爱,家是我们的血脉,家是我们灵魂的根系。

过年,是守着“空巢”的父母最热切盼望的日子,为了享受这段全家团圆、儿孙绕膝的美好时光,他们一如既往地精心准备着、期待着。作为儿女的我们,踏着春之序曲的吟板,带着城市的喧闹和富丽的色彩,快速回到父母身边,欢欢喜喜,说说笑笑,热热闹闹。一年到头,父母身体健康,兄弟姐妹生活富裕,孩子们欢快成长,自己事业畅顺,一切平安就是人生最大的福分,家庭团圆的温暖就是过年的最大幸福。

我们久居城市,无时无刻不在钢筋混凝土与机械的噪音里穿梭,总感到疲惫、单调和枯燥。吃的没有什么稀罕,玩的也没有什么新奇,就像有人说的'城里人几乎天天在过年。平日里,关门闭户的度日,偶尔串个门吧,又都在垒长城、玩扑克,就连年过得也索然无味了。而那些年礼人情消费大行动,吃喝你来我往大轮回,让我们不少人发出了“如今过年烦!烦!烦!”、“过年真累真苦啊!”的叹息。

回乡村过年,踏田垄循阡陌,感触原始的根脉深入乡村腹地,去寻找早春的风景和大自然的韵律,更可以无拘无束地串门。走进农家,乡亲们热情地同你打招呼,一声声的祝福,饱含着最真挚的亲情、乡情和友情。更有趣的是童年的玩伴喜相逢,可以无话不谈,请你吃饭、喝酒,把盏对饮、开怀畅谈,谈到动情处就可放声高唱童年的歌谣,抑或开个善意的玩笑,笑得涕泪四流。这时,你不用想工作,不用想繁杂的人际关系,人生的烦恼荡然无存,古朴的乡风习俗,净化了心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今,农村气象一新,俨然成为缩小的小城市,电话、手机、电动车、小轿车早已进入农家,四面通衢的乡村油路把外界世界相连。更令人欣慰的是,农村的老习俗也在革新消失,文明祥和的风气吹遍乡村,各村的秧歌会、龙灯会、小车会、狮子会、音乐会纷纷开场,五花八门的文艺团体逐村拜访,从大年初一一直演到正月结束。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团团簇簇,热热闹闹,幸福和欢乐就这样洋溢在年的喜庆中。

有家,就有一份牵挂,有一份亲情。外面的繁华不属于自己,他人居所的喧嚣、富贵不属于自己。只有父母的舐犊深情,属于自己,只有父母的关心叮咛,属于自己。只有那个小村庄,属于自己情怀和眷恋的因缘、纯真和赤诚的源泉。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你是衣锦还乡,还是穷困潦倒,家永远是那么平平实实。一个人,不管你离家多久,不管你经历多少不顺,家总是在你心中的。家,永远都是一处呼唤之地,一方归依之所,一份情感的牵挂。尤其在这年来的时刻,游子总是渴望回家,渴望与家人团聚啊!

年是我们民俗的活化石。回家过年,是情与爱的团圆,是家族血脉的融合。这样的状态让身体快乐,让精神舒适,让灵魂有了假期,能为我们再次开始人生的启程添加足够的动力。

过年——就是尽享天伦,轻松自我,逃避喧哗,寻回安宁!回家过年——送给父母的最好礼物!

回乡村过年——那里是我们的根!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