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學走路的是哪裏人

本文已影響1.09W人 

燕國人。

邯鄲學步學走路的是哪裏人1

邯鄲學步學走路的是燕國人,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一個燕國人聽説趙國邯鄲人走姿很漂亮,便來到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可是沒有學會,又忘記了自己本來的走姿,最後爬着回到了燕國。

古時的燕國包括冀北、北京地區和遼寧西部的大淩河流域、遼東以及朝鮮半島的樂浪(今朝鮮平安南道)、玄菟(今朝鮮咸鏡道)。邯鄲學步,也作“學步邯鄲”,比喻不懂創新、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是一個含有諷刺意義的成語。

邯鄲學步學走路的是哪裏人
  

邯鄲學步給我們的啟示是:

勤於向別人學習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如果盲目的崇拜別人,一味的模仿別人,必將進入學習的誤區,導致既學不好別人的東西,又失去了自己的立身之本的嚴重後果。

邯鄲學步學走路的是哪裏人2

是燕國人,該成語典故出自《莊子·秋水》。

原文: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譯文:戰國時期,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説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美,於是不顧路途遙遠,來到邯鄲學習當地人走路的'姿勢。結果,他不僅沒有學到邯鄲人走路的姿勢,還把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也忘記了,最後只好爬着回去。

擴展資料:

燕國(青銅器銘文作匽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始祖是周文王庶長子召公,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

邯鄲學步學走路的是哪裏人 第2張
  

燕國國祚八百二十二年。前323年,燕易王稱王。前316年,燕國爆發子之之亂,兩年後,齊宣王借平亂之名,派大軍滅燕。前312年,趙武靈王扶持公子職(燕昭王)歸國登基,燕國復國。燕昭王廣納賢士,勵精圖治,任用樂毅合縱攻齊、秦開破東胡朝鮮,盛極一時。

燕昭王去世後,燕國迅速衰落。長平之戰後,燕國企圖趁火打劫,結果連敗於趙國,淪為弱國。前228年,秦破趙都邯鄲,陳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荊軻刺秦,最終失敗,荊軻被殺,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發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聯合趙代王嘉抵抗秦軍,戰敗後,率公室衞軍逃遼東。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邯鄲學步學走路的是哪裏人3

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我們都不陌生,它指的是模仿別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這個成語的出處是《莊子·秋水》。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去邯鄲學步的人是哪個國家的?

根據《莊子·秋水》的記載,這個去邯鄲學步的人是燕國的。燕國在戰國時期位於今天的河北一帶,距離邯鄲並不遠。邯鄲是趙國的都城,趙國疆域包括了今天河北、山西等地區。因此,從這個人的出身和地理位置來看,他很有可能是來自趙國的人。

不過,關於這個人的具體身份和歷史背景,文獻中並沒有詳細記載。我們只知道他是一個想學習邯鄲步行技巧的人,結果卻因為模仿不得要領,連自己原來的步法也忘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盲目模仿別人是不可取的,每個人都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和個性。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人,他們總是想模仿別人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等。其實這種做法並不明智,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如果我們總是模仿別人,很可能會失去自己的獨特性和個性,最終什麼也學不到。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獨特性和個性,不要盲目模仿別人。只有當我們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幸福。

邯鄲學步學走路的是哪裏人 第3張
  

邯鄲步,嫡傳的貴族禮節

邯鄲曾是周朝的繁華城市,後來成為趙國的都城,周朝的禮法在這裏保留了完整的傳承。

趙人重禮法,言行舉止都嚴格遵循周朝《禮記》的規定。在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各種細節都體現了周朝遺族的華貴,連走路的姿勢都十分優雅。

因此,身處燕地、齊地等偏遠地域的有錢人都湧來邯鄲,學習正規的貴族步法,以彰顯身份。

但是,這些對趙國人習以為常的步法,外地人學起來卻十分困難。

無它,細節太多、規定太嚴,而且技術難度十分高,甚至比普通人表演走鋼絲還要難!

與長輩隨行,規矩最重

《禮記》是一部規範古代貴族行為的禮法,包括了飲食起居、言行舉止等細枝末節。其中《曲禮》篇就規定了許多關於走路的規矩,讓現代人看了都頭皮發麻。

據《曲禮》記載,若你和輩分長的人在一起,"見父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為人子者,行不中道";"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從長者而上丘陵,則必向長者所視"。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部分是“邯鄲步”的總綱,主要講行止的規矩,分三點:

遇到父輩的人,聽他們的吩咐前進後退,而且不得走在道路的中間。如果和師長一起出行,不得越過他們和別人打招呼。如果和他們在途中遭遇,應小步跑向前,直身拱手,再俯身退到一旁讓路。若是和德高望重的人一起登高處,不得左顧右盼,視線必須放在他們觀望的方向。這些看起來似乎並不難,要做的主要是順從長輩,練習眼力界。

邯鄲學步學走路的是哪裏人 第4張
  

去別人家串門,規矩更嚴

如果你去別人家裏做客,"將上堂,聲必揚";"户外有二屐,方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上於東階則先右足,上於西階則先左足"。

禮法的根本是互相的尊重,“敬人者,人恆敬之”,在獲得尊重的同時提升自我評價和行為舉止約束。因此,《曲禮》第二部分講的是登堂入室的禮節,基本有以下三點:

去別人家做客,登堂之前步子必須發出聲音,讓別人聽到,不可躡手躡腳。如果看到門外有兩雙鞋,聽到裏面説話的聲音才可以進去,沒有聲音,説明主人家在談密事,不得進入。如果你前面有帷幕或簾子式樣的門,不得小跑;

在堂上不得小跑,手中持着玉器,更不得小跑。如果台階在東面,應先抬右足,台階在西面則抬左足。這部分也不是特別難,主要是鍛鍊記憶力,不冒犯別人的隱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