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文化寓意

本文已影響6.14K人 

魚的文化寓意,新手開始養魚的時候很多都是不熟悉的,而且需要遵守魚的基本原則,例如養魚宜選佳種,就是說無論如何寧缺毋飼養定時定量,寧少勿太多;下面是前魚的文化寓意。

魚的文化寓意1

魚在中國的文化裏是很有象徵意義的,比如說鯉魚躍龍門,魚象徵着書信和幸福,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吃魚,意味着年年有餘。魚跟雁一樣,可作爲書信的代名詞。古人爲祕傳信息,以絹帛寫信而裝在魚腹中。這樣以魚傳信稱爲“魚傳尺素”。唐宋時,顯貴達官身皆佩以金製作的信符稱“魚符”,以明貴賤。

“魚”與“餘”諧音,所以魚象徵着富貴。“如魚得水”用來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諧美滿、幸福、自在。魚的寓意基本上都是好的,可以在家裏養一些魚,爲家庭祈福。

魚的造型、紋路,以及魚鱗、魚尾巴的造型和紋路,在中國傳統首飾中應用的很多,不僅生動有趣,洋溢着對生活的熱愛,並且寓意美好,是吉慶、富裕、夫妻恩愛、愛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運的象徵。

魚兒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又迎合了中國傳統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魚兒離不開水的自然現象又是魚水之歡的情感表達,寄託了男女情深、夫妻恩愛、伉儷美滿的情意。

魚的文化寓意

相傳漢代有鯉魚躍上龍門的神話故事,據說鯉魚躍上龍門就可以變化成龍升上天。這就寄託了人們渴望生活的質變飛躍、平步青雲的美好願望,成爲美好前途和幸運的象徵。

1、由於“魚”諧音爲“餘、裕”,因此素有“年年有餘”“金玉滿堂”的吉祥含義。逢年過節、生日喜慶之時,國人常烹上幾條魚,不爲滿足口腹之慾,只爲討那一份吉祥如意的好口彩。

2、古代文人常以魚與鴻雁作爲傳遞書信的信使,並以此將信札稱爲魚書、鯉素、鴻書等等,這就是“魚雁傳情”典故的來歷;寄信時常把書信結成雙鯉形狀寄遞,因而又有驛寄梅花、魚傳尺素之說。

3、隋唐時期,民間還出現了“鯉魚躍龍門”的故事。躍過龍門的魚即成龍,躍不過的依舊凡品。後以“鯉魚躍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現多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魚的文化寓意2

魚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有生殖繁盛、福澤綿綿的含義,在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魚悠遊自在,是精神自由的象徵。

中國的“魚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傳。由於魚產卵多多,人們就借魚來祈求多子多福或借魚來謀求社會人多勢盛;代表財富極多,以此譽稱家庭富有和有才學的人;也形容夫婦恩愛和人對環境的諧調及事業的順利,比喻爲“如魚得水”。

魚的文化寓意 第2張

魚象徵書信、幸福,年年有餘。

一位偉人曾說:“人是由魚變的。”這同人所共知的“猴子變人”說似乎悖杵;然細細想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海洋,而海洋中的高級生命是魚,人作爲陸地上的高級生命,說其在進化鏈上曾同魚的蛋白基因有過相同的結構,不是又合乎進化論觀嗎?可見,“魚可變人”之說並非偉人信口開河,故作標新立異之論,而是他哲學思考的結果。

這一說法還可從世界其他民族那裏找到“知音”,“魚美人”的傳說便是一例。人與魚的“遠親”關係,我們還可從我國曆史和我國民俗中找到旁證。我國民俗歲末祭祖中講究供魚,取年年有餘魚 之吉利,則是對魚的一種圖騰崇拜。

(一)用鯉魚寄信

擴展資料

《史記·周本記》上載有周王朝鳥、魚之瑞。人們在捕食魚的過程中,還形成了種種與魚有關的風俗。魚,爲人們所喜愛,除了它的食用價值外,還由於它是一種美好的文化象徵。

隋唐二代,朝廷頒發有一種信符,符由木雕或銅鑄成魚形,時稱“魚符”、“魚契”;由於要把傳遞的信息書寫在符上,故又稱爲“魚書”。使用此符時,把它剖爲兩半,雙方各執半邊魚符,以備雙方符合作爲憑信。

魚的文化寓意3

魚,爲人們所喜愛,除了它的食用價值外,還由於它是一種美好的文化象徵。例如,古人寄信時常把書信結成雙鯉形狀寄遞。

對此,唐代詩人李商隱《寄令狐郎中》詠有:“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相傳,更早的時候,人們以絹帛寫信,把它裝在真鯉魚腹內傳給對方,因稱“魚箋”。漢代蔡邕作有一首樂府詩描寫這樣的信件:“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因爲,它又有“魚素”的美稱,並形成“魚傳尺素”的文學典故。

隋、唐二代,朝廷頒發有一種信符,符由木雕或銅鑄成魚形,時稱“魚符”、“魚契”;由於要把傳遞的信息書寫在符上,故又稱爲“魚書”。使用此符時,把它剖爲兩半,雙方各執半邊魚符,以備雙方符合作爲憑信。宋代的時候,爲了顯示使用者的高貴身分,有以黃金原料製作的魚符。

歷代以魚爲主題,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動,有魚燈、魚舞以及和魚有關的詩詞書畫。魚燈多見於年節燈會,它燭光閃閃,形象可愛。南朝梁元帝蕭繹曾做《對燈賦》稱讚它:“本知龍燈應無偶,復訝魚燈有舊名”。冠有魚字的佛教器物名稱有“魚鼓”,俗稱“木魚”,僧侶誦經時有節奏地敲打此物。

(二)吃魚的佳話

據《漢書》、《晉書》等史籍記載,“奏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河魚大上,劉向以爲近魚孽也”;“魏齊王嘉平四年(公元252年)五月,有魚集於武庫屋上,此魚孽也”。這“魚孽”二字的涵意包括着吉、兇正反兩面。古人把魚的某些異常現象附會若干事物,可以說給魚憑添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作爲食俗,把魚尊爲吉祥物的有,我國東北朝鮮族同胞每到清明節食用的“明太魚”。“明太”本是一位朝鮮老農民的.名字,傳說從前東北沿海地區鬧過一次特大旱災,有位姓名叫樸明太的老農民帶領鄉親們去捕撈一種海魚,用來充飢度過荒年,魚爲黑色,一尺來長,經鹽水滷過曬乾可以貯存。

魚的文化寓意 第3張

山東的魯菜菜系中有一道魚餚“鴛鴦魚”,它由白色的桂魚,赤色的紅魚清蒸烹成,鹹香鮮嫩,紅白分明,色彩誘人。此餚屬於曲阜孔府菜的名吃,常常作爲婚宴的主菜,象徵新婚夫婦恩恩愛愛,永不分離。

我國南方的魚俗佳話也多。江蘇蘇州刺繡“蘇繡”流行一幅魚的圖案《魚戲蓮》,婦女爲丈夫或情人刺繡的兜肚,最愛採用這幅吉祥畫。蘇北地區的農村人家,每到農曆除夕在秤鉤上掛一條魚,當地方言“秤”、“剩”、“魚”、“餘”諧音;“秤(剩)有魚(餘),年有魚”,也就成了人們的一句口彩。

(三)生活多魚趣

在上海、浙江寧波等地,農曆年初有接財神的習俗。前者,把活鯉魚穿絲繩,貼紅紙作爲祭品,號稱“元寶魚”。後者以錫盤供上兩條黃魚,象徵金子,因爲舊時當地人稱金條爲“大黃魚”、“小黃魚”;有的地方還把供後的活鯉魚拿到江、河放生,寓意“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浙東一帶和魚有關的婚俗,新媳婦下花轎時,隨手把些銅錢撒在地上。銅錢俗稱銅子,新媳婦撒它喚作“鯉魚撒子”,說是鯉魚產的卵子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強,“子孫滿堂”。

此外,明、清以來盛行的《八寶圖》,八寶之一的“玉魚”因爲諧音的緣故被人宣揚爲“吉慶有魚(餘)”,象徵着年景好,豐稔昌盛。這類古文物,有漢代的銅洗,它的底部繪有雙魚,側面題有“大吉羊”字樣。古代的織錦圖案,有一種裝飾的是美麗的魚鱗花紋,人稱“魚鱗錦”。

人們喜聞樂見的魚物圖,類似魚字口彩的還有:“金玉同賀”,畫的是金魚、荷花;“家家得利”,繪有許多人家買鯉魚;“年年有餘”,則用爆竹和魚表現;“連年大吉”,有鰱魚、桔子;……總之,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充滿了魚趣,魚給千家萬戶帶來了吉祥美好的祝願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