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佛供品怎麼處理

本文已影響2.81W人 

供佛供品怎麼處理,我們會在家裏或者是寺廟或者其他地方拜佛祖的,拜完了以後我們就會發現供品該怎麼處理呢,這個問題疑惑着不少人,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供佛供品怎麼處理的相關資料。

供佛供品怎麼處理1

問:居士在家供佛的水果等供應如何處理?

答:有一個簡單的規矩,自古以來傳下來的,我們不能不知道。供養佛菩薩的,撤供以後都可以用,沒有忌諱。供養鬼神的,佈施鬼神的,這些供品撤下來,比如三時繫念,作三時繫念的這些人,不管是法師居士,都不可以吃,吃了以後,你再作就不靈了。但是沒有參加做的,或者是跟着一般隨喜的,沒有在臺上敲法器的——行,可以吃。這是一般規矩,我們要懂。供佛的沒有問題,上供,供養佛的,我們都可以吃。供鬼神的,焰口施食、蒙山施食,主法的人不可以吃,吃了就不靈了。

聖嚴法師著《學佛羣疑》相關節

佛前鮮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屬於消耗品,必須每日更換;如果尚是可用可食,應該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拋棄;如果腐爛、敗壞,則做垃圾處理。至於供品的單數或雙數,沒有限制,以對稱的美觀而言是雙數,如限於物力、財力、位置及場地的關係,單數也沒什麼不可。至於品類,質料是以各人的財力可能負擔的範圍爲原則,不敷衍也不鋪張。

《古農佛學答問》相關節錄

問:奉承佛像,要坐何方向何方,佛前要供何物。

供佛供品怎麼處理

答:彌陀佛像可坐西向東,藥師佛像可坐東向西,釋迦佛像應坐北向南,若均南向供亦可。佛前供品除香花燈燭常供外,或供水及食物(水果糕餅)均可。

問:菜膳或糕饅等供佛,是否要用箸(敝鄉曰筷)。

答:飯食供佛,不必用箸。以佛時摶食,本不用箸也。

問:供養三寶之六種供用十種供,其品目及修治方法,請詳細示知。

答:六種供養者,一水,二塗香,三華,四燒香,五飲食,六燈明也。十種供養者,一華,二香,三瓔珞,四末香,五塗香,六燒香,七繒蓋幢幡,八衣服,九伎樂,十合掌(出法義經)至修治方法,密宗有定軌,顯教無定法,但取鮮潔豐美而已。

問:每見佛門設供,排列水果五種,蔬菜六種,名爲五果六齋,是否有所表法。又如筵席糕餅等,可爲供品否。

答:現在佛門設供多少,但依習慣,並無規定。五果六齋,不過取諧聲名詞說之。如必欲說表法,則配五眼六通之果德,五明六度之因行均可耳。筵席糕餅均可供也。

問:佛堂供有佛像多尊,其供水要否每尊一杯,或只供一杯即可。水用生水或開水,是否每日要換。其已供之水,換時應如何處置,可隨便倒去否。

答:供一杯可矣。因取其潔,則以開水爲宜。應晨供暮撤,撤時傾於階側,祝施餓鬼食。或傾於河,施魚類食均可。供時宜誦甘露咒,及供養咒。

供佛供品怎麼處理2

在藏地,供品已經供給佛了,自己就不能用了,一定要送到清淨的地方。在漢地一般都把供品給吃了。其實分析一下各有道理。

藏地人認爲供品既然已經供養給佛菩薩,自己就不能再拿回來;其實供養一方面是積累我們福德資糧,一方面爲去除我們的吝嗇心,既然供養了東西不是屬於你了, 是屬於佛菩薩了!猶如喬美仁波切說:“供養佛菩薩的食品,供者不能自己取食,而應倒在潔淨的高處。如果有鳥類啄食,那是可以的,因爲鳥類屬空行種性。”

而漢地人認爲,供品是佛菩薩賜予自己的加持品,裏面有加持力。猶如根據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觀點,供品在供養三寶之後,只要觀想三寶賜予我悉地,自己也可以享用供品。

這兩個行爲都是發自恭敬心,所以都是恭敬的行爲,都是如理如法的,一切在於發心。反之,如果你供養佛菩薩了,但因心存吝嗇,自己又拿來吃,這樣的發心就是不恭敬的,你吃供品的行爲有罪過。如果你把供品送到清淨的地方,自己不吃,但還是覺得很可惜,這樣的發心也是不恭敬的,你不吃供品的行爲也有罪過。

以今後大家可以享用供過佛的供品。至於喬美仁波切的觀點,我們可以從某些特殊修法的角度來理解。對漢地的佛 教徒來講,這樣對處理供完佛的供品也比較方便。因爲漢地不像藏地,藏地到處是清淨的山坡和草地,很容易找到傾倒陳舊供品的地方,而漢地的城市裏很難找到一 處乾淨的空地,如果把供完佛的供品吃掉,這樣處理就比較方便。

在享用供品上有一點特別要注意:以前情況只限於有時在漢地寺院見到許多人將自己買的水果等食品供在佛像前,一會兒就拿下來帶回去,這會犯盜戒,對境比較嚴 厲。在寺院既然供養了,就是十方所有,個人無權私自處置分配,除非就是供佛後已經撤換下來的後,由寺院裏的師父統一佈施給你吃,你可以收下,這是三寶的慈 悲護念。

另:供過三惡道衆生的食物(如蒙山施食等法會)最好不要吃,全部佈施出去,你給給鬼神,施了鬼神,或者供的那個祖先,或者供了什麼的,那個不能再吃了。

下面就此簡單介紹如何在日常生活積累巨大功德的供養事項:

佛龕上的供養 --最佳累積功德法

每天早上起牀後,首先禮佛三遍,然後就供香、供水,如果出門在外不方便,就只能念雲供咒進行意幻供養。

思惟:爲利益一切衆生,我將做此供養,以達到覺悟的境地。無始以來,所有衆生都曾經是我的母親,都曾經仁慈地對待我。接着念:「嗡啊吽」三遍後獻上供品。

當你注視佛龕上的佛像及聖像時,視他們爲十方一切上師及佛法僧,以此種認知供養他們,並思惟他們接受這供養後產生極大的喜樂。再思惟自己正供養十方一切 佛、菩薩、羅漢、僧團。接着供養十方一切佛像及本尊像,其代表佛的聖身,然後供養十方一切法典,其代表佛的聖口,供養十方一切舍利塔,其代表佛的聖心,供 養包括西藏及印度的所有聖物,以及全世界每個家中所有的聖物。

這是最佳的累積供德法。藉由此法不但可以供養一切聖物,不須出門、也不須花一毛錢到聖地去。思惟一切佛像、佛陀、菩薩等皆是上師的化身,藉此可累積最大的功德。

供養畢,願一切有情衆生得到我所累積的.快樂和功德,願一切有情衆生的苦皆由我替代,接着迴向功德。

在作真實供養時,我們應當供養四種供物,即我執的三種事物和五供等特殊供品,我執的三種事物即自己所珍愛的身體,飲食、牲畜、住宅等一切受用,以及三世所積累的一切善根。

特殊供品包括供水、淨足水、鮮花、薰香、塗香、酥油燈、香水、神饈、樂器等,這些也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而作供養。這些特殊的供品各有不同的緣起,來果禪 師說:“供香則身口不臭,供花則相貌端嚴,供燈則心眼光徹,供水則惡病全消……”這些供養也可與六度相對應,日本的道範法師在《行法肝葉鈔》中說,水代表 佈施波羅蜜多,塗香代表持戒波羅蜜多,花代表安忍波羅蜜多,燒香代表精進波羅蜜多,飲食代表禪定波羅蜜多,燈代表般若波羅蜜多。

真實供養是供養自己真實擁有的供品。關於真實供養,有“以淨飲食作供養,以善意樂而印持”的說法,意思是在供養三寶時,必須具足兩種清淨:意樂清淨和供物清淨。

一、意樂要清淨。如果發心不清淨,這樣的供養是不如法的。以前有些地方有這種 情況:一些小偷也會到寺院去供燈,但他們的目的就是希望三寶加持自己能偷到東西。我們應遠離這樣的不善發心,乃至供養一元錢、一盞燈、一支香以上,都要以 善良的發心印持。三寶的加持不可思議,如果能以清淨的意樂供養三寶,得到的回饋將是更爲清淨的身心。有些人本來心情很煩躁,但是到寺院後,在佛像前虔誠地 供上一支香,然後專注地合掌頂禮,漸漸地身心變得非常寧靜,令人見而生信,這就是三寶的加持。

二、供物要清淨。既不能供養污穢的飲食、陳舊的衣服等低劣物品,也不能供養通過盜竊、掠奪或 者以諂誑手段得來的邪物。如果以不清淨的物品供養三寶,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過失。供物應當是潔淨優質的,連自己都不願意享用的低劣物品就不要拿來供養三 寶,有些人把不能食用的陳腐酥油用來供燈,這種做法就是不合理的。供品的來源也要清淨,有些小偷爲了以後偷東西順利,用偷來的錢財做功德,這種贓物也是不 清淨的供物。

我們應當供養以往昔福德所感而無勤現前,以及通過辛勤勞作獲得的清淨財物。

身邊處處有佛臺只要你不忘記每天吃飯,就不會忘記作供:

當習慣於供養後,那麼身邊那裏都是供養三寶對境。供養飲食的時候,不應把好的自己留起而供劣質的。連你自己也不會受用的劣質飲食品,當然不宜作爲供佛之用 途。雖然諸佛並不會真的受用這些供品,但爲了吉祥緣起及積集功德,你仍須供上合適的供品,否則就寧可不作供。忘了供養並無問題。諸佛不同於凡俗的衆生,你 毋須擔心他們會生氣或報復,他們也不會因你忘記供養而要捱餓。供養只爲了自己之積聚功德,並不是聖衆有此需要。

你看見的、聽見的、想到的都應該供養給上師三寶,不能有貪心。聽見好聽的音樂、看到和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那個時候不能有貪心,應該在心裏供養給上師三寶。自己吃的、喝的、用的,包括穿戴的衣服和裝飾品都可以先供養再享用,這都是修行的方法。不過修持之要訣在於恆久不輟,每天的修持及供養等最好不要中斷,這才能生出因恆心而得之成就。尤其是過在家生活的行者,反正每天都要買菜購物,只要把買回的食品或未食用之菜式作供即可(素食)。這樣的話,既方便又易行,只要你不忘記每天吃飯,就不會忘記作供。

就是你在路上看到一個特別好看的人,可以馬上想:“供養三寶!供養三寶!”)無論看見任何喜愛或貪執的事物,都要誠心意念供養三寶。

其實,除了我們眼睛看見的以外,還有無形的三寶加持,不管你承不承認,只要供養了三寶,就算財物不是很多,也可以積累許許多多功德。此外,自己獲得現世的幸福美滿、安居樂業、名聲遠揚等任何稱心如意的事情,也要想到這完全來自於三寶的大悲,首先供養三寶,生起恭敬心,並觀清淨心。

這所有的一切又是供養三寶又是在念修歸依!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供養後不要忘了迴向發願,平時無論自己頂禮供養、觀修本尊、唸誦咒語等一切善根,也應當先供養三寶,然後迴向衆生。比如在放生中,就有專門供養三寶的偈頌,有些人看後覺得:“我自己放生就可以了,還供養三寶幹嘛?沒有必要。”其實不是這樣的,無論你做任何一件善事,將善根先供養三寶,後迴向衆生,如此既有供養的功德,也有佈施的功德。表面上看這是一種耽著,但實際上,這種耽著可令我們積累很大的菩提資糧。佛陀在世時,許多弟子都具有不共的功德,這些功德都是他們往昔供養三寶後,作了迴向發願才成熟的。因此,今後大家作完供養後,應立即以清淨意樂來回向發願,這樣一定會如願成熟果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