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地球小知識

本文已影響2.87W人 

科普地球小知識,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的家園,對於地球我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搞明白,未知能夠激發我們的好奇心並不斷探索,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歷史進步,下面分享科普地球小知識。

科普地球小知識1

1、人類可以升到一萬九千米的高空,直至到達極限。一旦超過這個範圍,人類就必須穿上羽絨服,因爲我們的身體不能承受大氣層的低壓。若人類乘坐飛船繼續向上飛,在某個時刻就會感覺到那上面其實很亂的,就目前來說,地球正被三萬八千個物件環繞着,形成所謂的“太空垃圾”。

科普地球小知識

2、從宇宙中觀察地球,地球屬於比較亮的行星中的一個,這是因爲有非常大一部分的太陽光通過地球表面的海水折射出來。

3、宇宙雖然廣闊,但大部分還是處於人類未知狀態。包括在我們所處的行星上仍然還有好多東西等着我們去發現。有將近95%的海洋領域需要被研究。還有在地球上90%的火山都位於水下,每升海水中含有一百三十億分之一克的金子

4、所有地球表面的水只有3%是淡水,是能夠被人類飲用的。剩下的97%則是鹹水,而在如此少量的淡水中,還有三分之二以冰凍的形式存在於南北極的冰川。

5、總是有許許多多的船隻在百慕大三角附近消失,有時甚至有飛機,哥倫布就曾經記載過這裏亂轉的指南針現象以及潛伏着巨大的危險。然而事實是,在這裏所發生的事故並沒有比發生在大西洋其他地方的事故要多,百慕大三角大概並沒有像看起來那樣存在特殊性與高危險性。

6、地球自轉一圈需要23小時56分4秒。因爲這個數據對於一天來說很奇怪,所以我們就把它湊成24小時。每年一整天的 時間都會上漲一百零二毫秒,兩億年後一天將不再是24小時,而是25個小時了。

7、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可能生活着差不多八百七十萬種不同的物種,其中六百五十萬種生活在陸地上,而其他二百二十萬種生活在海洋裏。這項研究院於2012年由一些來自於一個國際項目的科學家們發表,這些科學家來自於82個國家。其中一些物種至今仍未被發現,也就是說,在我們生活的'星球上至今仍生活着一些不爲人知的物種。同理,也許在廣袤的宇宙中,存在着與我們人類相似的高級物種,或者也許就在地球上,在那片未知的海域深處。

8、一個理論講,獅身人面像本來是一個阿努比斯雕塑,這雕像後來才被改成我們今天熟知的獅身人面。然而對於這個言論還沒有確鑿的證據,有個跡象表明這個理論有點道理,事實就是,獅身人面像的身體實際上更應適合搭一個更大的頭,但是這種事情又有誰知道呢?

作爲地球的一員,我們應該尊重大自然,和諧共處,畢竟我們對於地球尤其是海洋的瞭解還遠遠不夠。

科普地球小知識2

1、 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住在地球上的人類又常稱呼地球爲世界。

2、 地球亦作“地毬”。太陽系中接近太陽的第三顆行星,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是個三軸橢球體。周圍有大氣層包圍着,表面是陸地和海洋,有人類,動植物和微生物。

3、 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和地區,它們通過外交、旅遊、貿易和戰爭相互聯繫。人類文明曾有過很多對於這顆行星的觀點,包括神創造人類、天圓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4、 西方人常稱地球爲蓋亞,這個詞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科普地球小知識 第2張

5、 地球是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誕生於45、4億年前,而生命誕生於地球誕生以後,自此地球的生物圈改變了大氣層和其他環境,使得需要氧氣的生物得以誕生,也使得大氣層形成。大氣層與地球的磁場一起阻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保護了陸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質歷史和軌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週期性地持續。地球預計將在15億年內繼續擁有生命,直到太陽不斷增加的亮度滅絕地球上的生物圈。

6、 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當前,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是自轉的366、26倍,這段時間被叫做一恆星年,等於365、26太陽日。地球的地軸傾斜23、4°(與軌道平面的垂線傾斜23、4°),從而在星球表面產生了週期爲1恆星年的季節變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衛星,誕生於45、3億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現象,穩定了地軸的傾角,並且減慢了地球的自轉。

7、 大約38到41億年前,後期重轟炸期的小行星撞擊極大地改變了表面環境。

8、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幾個堅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塊,它們以地質年代爲週期在地球表面移動。地球表面大約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島嶼。液態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須的,但並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內部仍然非常活躍,有一層很厚的地幔,一個液態外核和一個固態鐵的內核。

科普地球小知識3

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赤道半徑爲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陽系的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氣層和磁場,表面的71%被水覆蓋,其餘部分是陸地,是一個藍色星球。

地球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也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已有45億歲,有一顆天然衛星月球圍繞着地球以27.32天的週期旋轉,而地球自西向東旋轉,以近24小時的週期自轉並且以一年的週期繞太陽公轉。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科普地球小知識 第3張

擴展資料:

在地球演化過程中,發生一些天文與地質事件,將事件的時間段叫做地質時期。

在各地質時期,在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空間及太陽系和地球所發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殼運動、地層、岩石、構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氣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記錄。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特徵不同。

地球表面的氣溫受到太陽輻射的影響,全球地表平均氣溫約15℃左右。而在不見陽光的地下深處,溫度則主要受地熱的影響,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心處的地核溫度更高達6000℃以上,比太陽光球表面溫度(5778K,5500°C)更高。

對於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態外,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殼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頂部組成,從固體地球表面向下穿過地震波在近33公里處所顯示的第一個不連續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軟流圈爲止。

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約爲100公里。由於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態與現代地球物理學、地球動力學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岩石圈是現代地球科學中研究得最多、最詳細、最徹底的固體地球部分。

由於洋底佔據了地球表面總面積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約佔海底總面積的45%,其平均水深爲4000~5000米,大量發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佈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圍延伸着廣闊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個固體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態可認爲是由大洋盆地與大陸臺地組成,對它們的研究,構成了與岩石圈構造和地球動力學有直接聯繫的"全球構造學"理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