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節氣所要吃的東西

本文已影響3.4K人 

各個節氣所要吃的東西,民以食爲天。隨着節氣、氣候的不同,應養生的需要,中國人在不同的節氣所吃的東西可是大不相同的,各節氣的養生吃法,照着吃,總是沒錯的!下面是各個節氣所要吃的東西。

各個節氣所要吃的東西1

1、立春:

在這一天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麪餅,稱爲“咬春”,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捲。

2、雨水:

第一可以吃大豆及豆製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鐵、磷、維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對肝臟修復非常有益。

第二可以吃西瓜:有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利尿降壓的作用,富含大量糖、維生素及蛋白酶等。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質轉化爲可溶性蛋白質。

第三吃海鮮類:例如白帶魚、黃魚、銀魚、及甲殼類如牡蠣、蟹等,能增強免疫功能,有利於修復受損的肝組織細胞。但選擇烹調要得當,否則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蒸煮溫度要達到100度。加熱時間要半小時以上。患者如果對海鮮過敏,那麼就需要忌食,可多食香菇、銀耳、海帶、紫菜等。

3、驚蟄:

驚蟄吃梨: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爲與害蟲別離。春回大地,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

驚蟄吃蛋:據說是因爲驚蟄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張嘴,只有以蛋餵食,飽食後它就不會傷人了。

驚蟄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4、春分:

吃春菜。昔日四邑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爲“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裏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

5、清明:

清明吃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麪糰裏,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後即可出爐。

6、穀雨:

穀雨前後的一段時間正是香椿上市的時節,此時的香椿,新芽初綻,紫紅的肥葉泛着嫩綠,油亮厚實,散發出特有的清香,是時下最時令的金貴菜餚。香椿一般分爲紫椿芽、綠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香椿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以及維生素C等,營養以及藥用價值十分可觀,可提高身體抵抗力,具有理氣、健胃、潤膚、抗菌、消炎等功效。

7、立夏:

立夏吃立夏飯,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一碗,稱“兜夏夏米”。挖上點筍,“偷”點蠶豆,用點蒜苗.立夏日將兜得的米與食材在露天煮飯,飯上放青梅、櫻桃等,分送日前給米的人家,第家一小碗。民間認爲兒童吃後,可防中暑。

立夏飯里加有雷筍、豌豆、蠶豆、莧菜等佐料,含有“五穀豐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飯,還有一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

8、小滿:

小滿吃苦菜。小滿之日苦菜秀。苦菜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可清熱、涼血、解毒,對癤腫、吐血、鼻出血、便祕、感冒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殺菌消炎,對黃疸性肝炎、咽喉炎、細菌性痢疾、感冒發熱及慢性氣管炎、扁桃體炎等均有一定療效;還能防治糖尿病、宮頸癌、直腸癌等。

苦菜開水燙後,涼拌、做湯、炒食或者拌麪蒸食均可,如涼拌苦菜、苦菜豬肝湯、清炒苦菜、蒸苦菜等。吃前一定要先用開水焯燙,這樣可以除去草酸,有利於鈣的吸收。

9、芒種:

芒種吃蛋,不僅能經受“疰夏”考驗,還能帶來生活圓滿。江西一帶還有芒種節氣飲茶的習俗,以保證整個夏天神清氣爽,不會犯困。在南方,每年芒種期間人們都會將青梅煮成酒飲用,以此來達到美容、消除疲勞、增強人體免疫力等。

10、夏至:

夏至吃生菜、涼麪: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吃生菜、涼麪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慾。

11、小暑:

小暑吃黃鱔。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蔘”,老南京講究在小暑這天吃黃鱔。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爲滋補味美。中醫認爲,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從成分上看,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

各個節氣所要吃的東西

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可以預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瀉,還可以保護心血管。另外,夏季是風溼性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緩解期,吃些黃鱔還有冬病夏治的作用。大暑又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飲食調養上應以適量、清淡、富有營養爲宜。

12、大暑:

大暑吃仙草。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13、立秋:

立秋吃茄子最去火,茄子不僅是價廉物美的大衆蔬菜,還是種食療佳品。中醫認爲,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所以在這個季節吃些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

14、處暑:

處暑吃南瓜燉牛肉。特別適合肺部不適、咳嗽的朋友,不僅可以預防感冒,還有潤肺益氣、治咳止喘和潤膚的食療效果。

南瓜含有豐富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可以改善秋燥症狀。還能潤肺益氣,化痰排膿,治咳止喘,並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15、白露:

白露吃龍眼。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因爲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

16、秋分

秋分吃螃蟹。秋分時節是蟹肉最肥美、也最滋補的時候。螃蟹屬上等名貴水產,肉嫩味美。不僅如此,螃蟹還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其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好幾倍,而且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

螃蟹的種類很多,我國蟹的種類就有600種左右,螃蟹可分爲淡水和海水兩大類。淡水蟹最有名的屬“大閘蟹”,俗稱河蟹、毛蟹、清水蟹,一般在9—10月成熟,正值每年的秋分時節。

17、寒露:

寒露吃菊花酒。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爲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18、霜降:

霜降吃牛肉。牛肉的營養價值高,古有“牛肉補氣,功同黃芪”之說;《本草綱目》指出,牛肉能“安中益氣、養脾胃,補虛壯健、強筋骨,消水腫、除溼氣”。中醫認爲,牛肉入脾、胃經,是補脾胃的佳品。而西方營養學認爲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牛肉可調養脾胃,特別是現在的秋季需要一些養胃的食物,牛肉還有補腎作用,男士可以多吃些。同時還可以多食些小炒牛肉、燜牛腩、牛骨髓燉山藥。

19、立冬: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北方人愛在這一天吃餃子。餃子有“交子之時”的意思,而立冬是秋與冬相交的日子,所以立冬吃餃子的傳統,在北方已經流傳了上百年。還有人說,立冬吃餃子,撈出鍋後不能馬上吃,要一隻一隻擺放在洗得很乾淨的篩子裏,稍微晾一下,把水滴掉。這是爲了在吃之前先敬土地神,感謝他在秋天裏慷慨的給予。

20、小雪:

小雪吃羊肉。羊肉性味甘溫,入脾腎。冬天食用羊肉,可謂一舉兩得:一來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二來對虛寒病症有極大裨益。紅燒或煲湯,都可以把羊肉的滋味發揮到極致。

21、大雪:

大雪吃紅棗糕。紅棗糕是棗糕的'一種,口味獨特,棗香濃郁,口感細膩,回味綿甜。含有維生素C、蛋白質、鈣、鐵、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既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還有保護肝臟、增加肌力、養顏防衰之功效。因爲紅棗糕價格合適,而且營養豐富,所以廣受現代消費羣體的喜愛,在民間有“常品紅棗糕,體健精神爽”和“一日食三棗,百歲不顯老”的說法。

22、冬至:

冬至吃餃子。餃子是最適合冬季吃的食物,特別是在中國北方地區,冬至吃餃子,已經是流傳了千年的歷史,餃子是中國北方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它可以煮着吃,也可以蒸着吃,人們在冬至這天吃餃子寓意吉祥,而且在很多地區還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冬至吃湯圓。在中國南方地區,湯圓是最適合冬至吃的食物,說早在古代宋朝年間,南方地區就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冬至這天吃湯圓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而且湯圓是用糯米制成的圓球狀食物,它的餡兒有黑芝麻和花生醬等多種,人們食用以後能補虛,也能健脾開胃,在冬至這天食用,對調理脾胃有很大好處。

23、小寒:

小寒吃臘八粥。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臘八在小寒節氣前後,在這個時候吃一餐內容如此豐富的熱粥,既能刺激食慾,又可以增加機體熱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24、大寒:

大寒吃紅棗。小小的紅棗有着大大的功效,不僅能夠補血養顏,而且還有很好的補氣效果,能夠有效對抗寒冷,在大寒的時候食用再適合不過了。在紅棗當中還含有非常多的微量元素以及營養物質,能夠有效提高身體免疫力,具有非常好的保健效果。

各個節氣所要吃的東西2

立春當天,主食一定要吃春餅。每到這天家裏總要準備許多菜,以備卷春餅用。比如菠菜炒肉絲、韭菜炒肉絲、蒜黃炒肉絲、熱拌豆芽菜、醬肘子、松仁小肚、攤雞蛋等等。那叫一個香!

此外,這個節氣期間,還要多吃蘿蔔,因爲蘿蔔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它可祛痰、通氣、止咳,甚至解酒、解毒、補脾胃、御風寒,是春季佳品。

雨水節氣當天,在吃方面並無特別講究,只是隨着春季氣候轉暖,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等現象,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油膩之物。

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雨水節氣期間可以吃地黃粥、防風粥、紫蘇粥調養脾胃。可選百合、山藥、芋頭、蘿蔔、荸薺等。不宜吃羊肉、雀肉等容易上火的肉類。

春分時節正是調理體內陰陽平衡,協調機體功能的重要時機,要把握好養生的時機。一是注意養肝 。甘味食物能補肝益腎,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

而酒會傷肝,春季更不宜飲酒。二是食物的陰陽互補。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需要添加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餚性寒偏涼;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配上蛋類等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此外,還要多吃時令果蔬。

可以說,清明節最重要的是就是祭拜先人了。而清明節又叫寒食節,過去講究家家戶戶不起火,不吃熱東西,而是吃前些天預備下的冷食。

穀雨當天要吃麪條,一定要吃煮的。在這個節氣裏,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於旺盛時期,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但不能像冬天一樣進補,應當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以順應陰陽的變化,如玉米鬚大棗黑豆粥等。

立夏時節,正是小麥登場的時節。立夏的麪食主要有面餅和春捲等。麪餅,有甜、鹹兩種;春捲,用精製的薄面餅,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麪粉拌蛋清粘住,然後放在熱油鍋裏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因此,這期間講究吃野菜,有安心益氣,輕身、耐老的功效。

芒種標誌高溫、高熱的盛夏時節即將到來,應遵循“起居宜早起、飲食需清淡、精神要放鬆”的養生原則。天氣炎熱易導致食慾不振,因此,在飲食調理方面要少油膩,以清淡、質軟、易消化爲主,如山藥、大米、大棗、雞肉、牛肉、蕎麥、豆類等,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還能增進食慾。

夏至養生三字經“均、鹼、水”。夏至陽氣最旺,養生要順應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着眼於“長”。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防暑降溫,適當多吃涼食、瓜果,避免感染痢疾等腸道疾病。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如果過食油膩食物,損傷脾胃,會影響營養消化吸收,因此要多吃綠豆、西瓜、大棗、雞肉、牛肉、鯽魚、豆漿、甘蔗、梨等清淡食物。

這個節氣期間新米下來了,所以要嘗新米。由於天氣炎熱,過去常吃炒豆芽菜(一定要是綠豆芽),它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另外,多吃西瓜、西紅柿等。

各個節氣所要吃的東西 第2張

從這時開始陽熱下降、溼氣充斥,所以感受溼邪者較多。所以期間應以清熱解暑爲宜。可吃拌茄泥、熗拌什錦、綠豆湯。

立秋“貼秋膘”,一旦立秋身上再無溼粘不適之感。於是就開始想着多吃些好吃的東西,什麼燉肉、醬肘子、燉排骨,該貼就貼膘吧。

處,去也,即暑氣終止的意思。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等。

這時就到了人們常說的“秋燥”時節。易出現口乾、脣乾、鼻幹、咽乾等症狀。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秋季氣候乾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乾燥不適。這個季節應多吃梨和甘蔗。

寒露寒露期間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類食品,多吃些核桃、銀耳、蘿蔔、梨等。

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種能增強免疫力,可選用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藥、南瓜、蘿蔔、白菜、元蔥、蓮菜、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橄欖、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蒸雞蛋羹等。收斂陽氣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醋等酸味食物可收斂陽氣。

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小雪期間,天氣寒冷,要多吃熱性祛寒的食物,如火鍋、羊肉湯等。

大雪節氣的到來,標誌着秋冬季節交替正式開始,這是時節陽光微弱,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生理功能和食慾均會發生變化。所以,要適當調整日常的飲食,保證身體充足的鈣源,讓冬天過得暖洋洋。

立冬習俗各地不一樣。北方通常吃餛飩和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

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如韭菜、茴香、生薑、蔥、大蒜、栗子。

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常見的熱性食物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溫性食物有糯米、高粱、刀豆、薺菜、蘆筍、生薑、蔥、大蒜、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杏仁、羊肉等。

各個節氣所要吃的東西3

立春:韭菜

一元始,萬象新,立春到,春纔算真的來了!俗語說“立春養肝,百病不沾”,春季陽氣初生,飲食上疏肝理氣、保護陽氣纔是正道。

立春正是吃韭菜的最佳時節。韭菜別名“起陽草”,健胃消食、補氣壯陽,還富含多種膳食纖維,立春食用可以增進食慾。這道韭菜春筍炒魷魚,兩種春季時令食材配上自帶優質蛋白的魷魚,立春食用正當時!

雨水:春筍

雨水一過,全年的降雨就開始啦!氣溫回升,南雁北歸,草木萌動,早櫻、玉蘭、桃花、迎春花,早春時節的花一夜之間就綻放,正是賞花好時節!

風多物燥易口乾,飲食上需要少食酸澀,養脾胃,調精神。正逢春筍破土而出,水靈脆生,是吃筍的好時節~

驚蟄:雪梨

到了驚蟄這一天,春雷響動,冬眠的小動物們被吵醒,蟲害也在此時出動!祭白虎,驅蟲害,古人們在驚蟄這一天會燒艾草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

民間有驚蟄“吃春梨”的習俗。梨子性寒味甘,潤肺止咳,春天吃梨,助益脾氣、清咽潤喉,五臟平和。

春分:馬蘭頭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

春分這一天晝夜平分,陰陽平衡。接下來這一段時間,飲食上應注意保持身體機能的協調平衡,宜多吃野菜、菌類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馬蘭頭性味辛涼,又是春季限定款蔬菜,用它跟枸杞頭、豆腐、雞蛋等搭配,做3道鮮美清爽的時令菜,趁着時節抓緊享用哦~

清明:螺螄

清明時節已經進入四月,萬物勃發,人們習慣在此時春遊踏青,各種花粉也開始在空中飄飄蕩蕩,鼻炎患者和花粉過敏人羣要注意防護了!

都知道清明吃青團,其實還有一樣美食過了清明不等人,那就是——螺螄!

俗話說:“清明螺,賽肥鵝”,螺螄性寒,清熱利溼,能治肝熱,清明吃螺螄,應季又養身!螺螄兩吃,搭配石斛、紫蘇等清熱散寒的食材,健康養生

穀雨:香椿

都說“雨生百穀”,穀雨時節降雨增多,氣溫回升加快,作物得到雨水的滋潤開始瘋長,一年的農事就要忙碌起來啦!

清明前的香椿動輒上百一斤,那叫一個天價!“雨前香椿嫩如絲”,穀雨前後纔是實現香椿自由的好時機!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明目,錯過又要等一年!

立夏:枇杷

立夏也叫“四月節”,入夏農作物生長旺盛,古時候周天子會在這一天帶領羣臣“迎夏”祈求豐收,民間的娃娃們則會把熟雞蛋裝進網子裏掛在胸前,到學堂上和同伴“鬥蛋”,雞蛋撞碎了就吃掉,頗有童趣。

川貝枇杷膏

四月八,食枇杷。新鮮上市的枇杷清甜多汁,生津止渴,除了吃鮮貨,還可以製成川貝枇杷膏保存起來,對於治療風熱咳嗽很有效哦~

小滿:苦瓜

到了小滿,天氣漸熱雨水增多,悶熱潮溼的夏季就要開始了!這一時期溼性皮膚病容易復發,飲食上要以清熱、健脾、化溼爲主。

赤小豆、綠豆、冬瓜、黃瓜都有清熱除溼的功效,製成湯品更加溫補。櫻桃也迎來最好的時節,滋潤皮膚補血氣,還不吃個痛快?

說到清熱除溼的食材就不得不提苦瓜啦!解毒又養顏,最適合天氣轉熱時食用。

芒種:祛溼藥膳

黃梅時節家家雨,過了芒種,長江中下游地區就陸續進入長達一個月的梅雨季!潮溼悶熱,人很容易感到溼邪氣重,精神萎靡不振。飲食上要特別注意祛溼、消暑、散寒、養脾胃。也別忘了嚐嚐時令果品:梅子、杏子、楊梅、桑葚都成熟了,此時吃風味最佳!

福建寧德地區的福安,當地人應對高溫、多雨、潮溼的山地氣候,在飲食上非常突出對於山野草藤植物藥用價值的利用,他們的日常餐桌上,總少不了一盅滋養的藥膳燉罐,不妨學一學,安然度過梅雨天!

夏至:炸醬麪

夏至之後,晝長夜短,酷暑將至。這一天後,就能聽見蟬鳴了~夏至的食俗就是吃麪啦!

各個節氣所要吃的東西 第3張

炸醬麪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夏至這一天要吃炸醬麪,手擀麪煮好用涼水一過,配上黃瓜絲、蘿蔔絲、黃豆芽、芝麻醬、老陳醋,降火開胃!

小暑:鱔魚

過了小暑就要準備“入伏”,北方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溫州用茶葉、金銀花、淡竹葉、夏枯草熬伏茶。淮北伏天吃伏羊;杭州是頭伏火腿二伏雞;上海是頭伏餛飩二伏茶。

民諺有“小暑黃鱔賽人蔘”之說,小暑前的黃鱔是最肥美的階段,此時吃正當季。

大暑:姜

大暑一到,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來了。各地大暑防暑降溫的方子也五花八門:喝伏茶、曬伏姜、煮羊肉湯、吃過水麪、喝綠豆湯、薄荷茶等。

趁着伏天,學會做一份伏薑茶。老薑曬足伏天,充分吸收伏天太陽熱量,曬好的伏姜密封保存,可以放一年左右,想喝的時候,用開水沖服就好啦!

立秋:全驢宴

“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立秋這一天,照例是要“貼秋膘”的!南京“吃西瓜啃秋”;廣東“秋風起,食臘味”;老北京到了立秋那日,爆竈、烤肉、涮肉就都上市了。夏天沒胃口,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少不了一頓補!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性溫,補氣養血、滋陰補腎,拿來貼秋膘再合適不過!

處暑:鴨

過了處暑,早晚轉涼,夏天才算告別了。人體進入陰陽代謝的過渡時期,防寒的同時還得注意清暑、補水,飲食上要滋陰潤燥,多吃酸味食物,少吃辣。

“處暑送鴨,無病各家”,民間自古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鴨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最適合初秋進補。老北京到處暑這天,會去買處暑百合鴨,但要說最會吃鴨子的,還得數南京。

白露:杏仁

白露節氣在每年公曆9月8日前後,晝夜溫差加大,入夜之後露水增多。

老南京人在這天會泡“白露茶”,甘醇清香,老茶客最愛。浙江溫州用“十樣白”(十種帶“白”字的草藥)燉烏骨雞。福州吃桂圓,蘇浙喝白露米酒。

杏仁甜品

白露過後防秋燥,杏仁下氣、平喘、潤肺,秋冬季節吃潤肺養肺。

秋分:蓮藕

秋分之後,北半球晝長夜短,南方正式入秋。驚蟄時候出來活動的小蟲子們藏起來了,等候下一個春天。

秋風一來,藕就上市了!秋分吃藕,滋陰養肺、溫養補虛。學會這兩款蓮藕養生湯,讓秋季能量倍增!

寒露:芝麻

“寒露時節天漸寒,農夫天天不停閒。”寒露時節正逢秋收,因此古人也把寒露稱爲“秋收節“。

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說法,正是因爲芝麻健脾胃、助消化,平喘止咳,正適合寒露時節養生。親手熬一碗香濃芝麻糊,一起迎接即將到來的冬天吧!

霜降:番薯

霜降一到,樹葉就黃了。

霜降後的飲食適合平補,梨、蘋果等時令水果生津潤燥,空口吃、熬甜湯都不錯。

“寒露早,立冬遲,霜降收薯正當時”,秋末冬初根莖類食材大豐收,尤其是番薯,那叫一個甜!健脾胃,助消化,用番薯做兩道中式甜羹,甜蜜暖融融!

立冬:炣飯

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 這段時間我們飲食上的主旋律就是補!

在特別會吃的廣東潮汕地區,自古就有立冬“食蔗、進補、吃炣飯”的傳統。今天就帶大家去看看他們如何通過豐盛的一飯、一菜、一湯,順時而食,調養身體。

小雪:蘿蔔

小雪節氣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前後,黃河中下游一般會迎來初雪。民間有“小雪醃菜,大雪醃肉”的說法,小雪一到,家裏的主婦們就要張羅着醃蘿蔔、雪裏蕻了。

屋外嚴寒,屋內開始空調、暖氣供暖,體內燥熱,這一時期的飲食要注意清火降氣,多吃除內火的食物,白菜、蘿蔔這種冬儲菜都可以安排上了!

有“平民人蔘”之稱的白蘿蔔個頭大、水靈靈,最適合入冬吃。清炒、煲湯、釀肉、油炸......花樣吃蘿蔔,開心過小雪~

大雪:羊肉

大雪節氣在每年公曆12月7日左右。“大雪醃肉”,過了大雪,各地農家開始製作香腸、臘肉,春節時候就可以拿出來享用了~

羊肉熱量高能禦寒,性溫不燥,最適合冬季進補。大雪時節來一鍋熱騰騰的紅燒羊蠍子,補腎抗寒,吃完出汗,舒坦!

冬至:餃子

冬至一過,數九寒天就拉開了序幕。

都說“冬至大如年”,民間自古就對冬至格外重視。南方吃湯圓、面線;廣東吃“冬至肉”;寧夏吃羊肉粉湯。總之,對於中國人來說,越大的節日食俗就越豐富!

冬至這天,“餃子”總是避不開的話題。這道中國人餐桌上的主食之光,到了冬至這一天,就迎來了全年的第二大高光時刻。冬至到,看看全國各地如何花式吃餃子,就着屋裏的熱乎氣兒,餃子出鍋咯~

小寒:板栗

“街上走走,金錢丟手”,小寒一到,就要迎來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天氣冷到錢都拿不牢!嚴寒侵襲,要及時補充氣血,禦寒氣,補腎氣,多吃溫熱的食物,羊肉、栗子、雞肉、鱔魚都是好選擇。

秋冬栗子豐收,粉甜可口,用來燒雞、燒肉最適合不過。栗子味甘,性溫,兼養脾胃又能補腎強筋,做一道栗子燒雞,小寒進補,大吉大慄!

大寒:紅蟳飯

作爲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頗有些“年終歲尾,展望新春”的意味。臨近新春,一派喜氣祥和,在最後一個節氣吃得溫暖又體面,纔對得起身爲打工人辛苦勞作一年的自己呀!

福建的紅蟳飯,用交、配後卵巢完全成熟的青蟹,和糯米同煮,就能獲得一鍋原汁原味的至鮮美味。配上一碗家常而鮮甜的海蠣湯羹,最是滋養。 吃了這碗飯,明年也要加油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