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方面的養生知識

本文已影響1.77W人 

飲食方面的養生知識,隨着現在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注重養生,健康飲食對養生都很多益處,下面大家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飲食方面的養生知識的相關內容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飲食方面的養生知識1

1、合理調配

由於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所含營養成分各不相同,只有做到合理調配,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各種營養。

(1)五味,指辛、甘、酸、苦、鹹五種味道。五味與五臟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關係,對人體的作用各不相同。《素問·至真要大論》說: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說明五味對五臟有其特定的親和性,五味調和則能滋養五臟,補益五臟之氣,強壯身體。

(2)粗細結合,是指主食中的五穀相雜。五穀,是稻、麥、薯及豆一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爲人體提供了必須的熱量和能量。所謂五穀相雜,是說人們每天的主食,不可單一化,應粗糧與細糧相結合,才能符合人體的營養結構,滿足人身氣、血、津液等物質生成的需要。在五穀中,一般認爲上等的粳米、麪粉爲精細品,而高粱、玉米、大麥之類爲粗糧。因此,無論從營養學角度,還是從防病延年的角度來看,都應五穀相雜,粗細結合,否則不僅不能滿足人體營養的需要,嚴重的還會產生腳氣病等營養缺乏症。

飲食方面的養生知識

(3)葷素搭配,是指進食菜餚時,當有葷有素,合理搭配。葷指肉類食物,素指蔬菜、水果等。中醫養生學歷來是講究素食的,如《遵生八箋·延年卻病箋·飲食當知所忌論》說:蔬食菜羹,歡然一飽,可以延年。但講究素食,並不等於不吃葷菜,因肉類對人體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長髮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看,也主張既要葷素搭配,又要以素爲主。因葷素食的合理搭配,能滿足人們的營養需要。而素食不但有補益的功能,還有疏通胃腸,幫助消化的作用。素食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大量的纖維素。素食的五大優點,即增加營養有助消化,防止某種營養缺乏症的發生,防止肥胖,有利於血管的疏通,防癌治癌。

(4)寒熱適宜,一方面指食物屬性的陰陽寒熱應互相調和,另一方面指飲食入腹時的生熟情況或冷燙溫度要適宜。食物除五味外,還有寒熱溫涼等不同的性質。

此外,進食時食物的寒熱也須講究,應適合人體的溫度。孫思邈更進一步指出:熱無灼脣,冷無冰齒(《千金翼方·養性·養性禁忌》)。意即進熱食時,口脣不能有灼熱感;吃寒食時,也不能使牙齒感覺冰涼。這是因爲過食溫熱之品,容易損傷脾胃之陰液;過食寒涼之物,容易損傷脾胃之陽氣。從而使人體陰陽失調,出現形寒肢冷、腹痛腹瀉,或口乾口臭、便祕、痔瘡等病症。

2、食飲有節

食飲有節,是要求飲食不可飢飽無度,並且進餐要有規律,養成定時定量的良好習慣。

(1)中醫養生學強調飲食必須要定時、有規律。所謂:食能以時,身必無災(《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有規律地定時進食,可以保證人體消化吸收過程有節奏地進行活動,使脾胃功能協調配合,有張有弛,維持平衡狀態。我國傳統的飲食習慣是一日早、中、晚三餐,各餐間隔的時間約4~6小時,這比較符合生理衛生的要求。《養病庸言·六務》說:早餐必在寅卯之間,中餐必在午前,晚餐必在戌前,此精其時也。經現代研究證明,早上7點前後、中午12點前後及晚上6點前後,這三個時間內人體的消化功能特別活躍。

在做到每日飲食定時之外,爲了適應生理活動和工作勞動的需要,還必須注意一日三餐的合理分配。一日之內,人體的陰陽氣血隨晝夜變化而有盛衰的不同。一般來說,白天陽氣偏盛,能量消耗多,機體代謝旺盛,需要的營養也必然多,進食可多些;夜晚陽衰陰盛,活動量相對減少,靜息入睡而代謝緩慢,進食可少些。

(2)飢飽適度,是指飲食定量要合理適中,不可過飢過飽,否則便會影響脾胃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不健康不利。中醫學認爲,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依賴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若飢而不能食,渴而不得飲,氣血生化無源,臟腑組織失其濡養,則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如《靈樞·五味》說: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反之,飲食過量,或經常攝入過多的食物,或在短時間內突然進食大量的食物,超越了脾胃正常的`消化能力,亦可加重脾胃負擔,損傷脾胃功能,使食物積滯於胃腸,不能及時消化,一則影響營養成分的吸收和輸布,二則聚溼生痰化熱,變生他病。

3、飲食宜忌

飲食宜忌,指飲食調和、飲食衛生、飲食保健等方面的內容,是飲食養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飲食所宜:一是食宜新鮮。新鮮、潔淨的食物,既保持了其中的營養成分,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同時還防止了病從口人。二是食宜細軟。孔子曾說:食不厭精,膾(kuai,細碎的肉)不厭細。(《論語·鄉黨》)細軟的食物,易於消化吸收,不會損傷脾胃。故《千金要方·養性·道林養性》明確指出:一切肉惟須煮爛。

三是食宜細嚼緩咽。進食時應從容緩和,細嚼慢嚥,這對消化有很大幫助。因爲在細嚼緩咽過程中,使口中唾液大量分泌,能夠幫助胃的消化。

四是食宜專致愉悅。《千金翼方·養性·養性禁忌》中說:食勿大言、飢不得大語。說明古人主張進食時要專心致志,集中注意力,不可一邊吃飯一邊思考其他事情,或邊看書報邊吃飯等,如此心不在食,既影響了食慾,納谷不香,又不利於消化吸收,久之還會引起胃病。樂觀愉快的心情可使人食慾大增,並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2)飲食所忌。《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曾指出:凡飲食滋味,以養於生,食之有妨,反能爲害。……不閒調攝,疾病競起。意思是說人們之所以進食各種食物,是爲了滋養身體,但吃了不相適宜的食物,反而會危害人體,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飲食養生也應重視其禁忌。

飲食方面的養生知識2

食療養生的含義

食療是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食療不僅在防治疾病和病後康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並且對兒童的生長髮育、婦女的美容養顏、老人的抗衰延年有着很好的促進作用。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採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以及所進行的保健活動。

中國傳統飲食最講究均衡,就是要保持食物的多樣,一般以穀類食物爲主,還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同時每天也要攝入充足的豆製品,還有魚,肉和牛奶等動物類食物也要適量攝入。首先主副食要保持分明,傳統飲食很注重穀物的健康作用,還有新鮮蔬菜和水果也很重要。日常也要記得增加肉類等少量脂肪,同時也要堅持低溫烹飪,少吃加工食品。

飲食方面的養生知識 第2張

食療治病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有病治病,無病也能提高體質,對人體基本上無毒副作用。食療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身心的恢復,它含有人體必需的各類營養物質,不會給人體帶來危害。食療法使用範圍比較廣泛,主要是針對亞健康的情況,其次纔是患病的患者,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食療法還能使人在享受食物的美味的同時,也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還可以根據患者的口味進行不同的烹調加工,使治療充滿營養。

食療養生的基本原則

(一)整體觀念

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用食療就應該隨着不同的氣候、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等而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如春天陽氣升發,高血壓患者容易發病,此時不宜過食辛熱動火的食物,以防止血壓升高、大便燥結,可以擇用綠色清淡的蔬菜以及荸薺、鴨梨之類的水果。再如,陽虛體質的人,宜食用羊肉、荔枝等溫熱助陽的食物;陰虛體質的人,宜食用枸杞、銀耳等滋陰潤燥的食物。

飲食方面的養生知識 第3張

(二)辨證施食

在中醫學辨證論治思想的指導下,食療養生強調了辨證施食。所謂辨證施食,是指根據不同的病證來選用食物,從而調節機體的臟腑功能,促使氣血陰陽趨向平衡、穩定。如陽虛畏寒者,宜食羊肉等壯陽溫補的食物;陰虛火旺者,宜食銀耳、黑木耳等滋陰的食物。

(三)調運脾胃

脾胃功能正常對人體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的功能正常,則消化正常、氣血調暢、五臟安和,人體就能健康長壽。因此,健全脾胃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在食療中用於調補健運脾胃的食物或藥膳也很多,如糯米、粟米、谷芽、大棗,以及茯苓粥、山藥粥等。

(四)食藥結合

食療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運用食物和藥物相結合,經過烹調製作成美味可口的膳食,寓藥於食,寓性於味。這種色、香、味、形皆美的食品,供人們享用,以達到治病、保健和強身的目的。例如《金匱要略》所收載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既是藥,又是美味佳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